搜索到19689 篇“ 生态系统稳定性 “的相关文章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 稳定性 的影响 2025年 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高强度利用等因素,物种灭绝速率加剧,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进而对生态系统 功能、服务质量及稳定性 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农业生态系统 中,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病虫害控制、授粉服务等关键功能,降低农业生产力和可持续性,威胁国家和区域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 安全。探讨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 的功能、服务及稳定性 的影响机制,并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稳定性 研究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不仅能够提高农田生态系统 的生产力和多功能性,还能增强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和抗干扰能力。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 多功能性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态系统 多功能性的评估、权衡和优化,探索适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 红梅 杨殿林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稳定性 农业生态系统 一种基于种间互作网络的生态系统 稳定性 评估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种间互作网络的生态系统 稳定性 评估方法及系统 。服务器接收生态系统 中各个物种之间的参数关系数据,网络构建模块利用参数关系数据构建物种互作网络,互作网络评估模型构建模块利用物种互作网络相关参数、物种功能重要性... 路宁娜 杨海年 蔡维 陈洋洋 卢颖 何灏城浅水型人工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稳定性 分析——以广州某调蓄区为例 2025年 广州某调蓄区以调节城市内涝压力为主导功能,同时兼顾生态 修复及改善区域水生态 环境功能,通过对其实际运营情况进行连续跟踪研究,监测了调蓄区不同工况下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及水质现状,跟踪了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在整个生态系统 竞争中主导优势的切换过程。由于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在生物竞争过程中主要优势的切换,该调蓄区呈现出不同的生态 状态,其水生态系统 稳定性 、透明度均发生很大程度转变。文章以该调蓄区为例,分析了典型的浅水型人工湖泊水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切换过程,同时,通过对浅水型人工湖泊水生态系统 中不同生态系统 状态之间切换原因的探讨,提出将浅水型具有调蓄功能的人工湖泊稳定 为草型湿地状态的应对控制措施,为城市浅水型人工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的科学合理运营管理提供借鉴。 黄雄关键词:丝状绿藻 水绵 气候变化对高山生态系统 稳定性 及适应机制的影响研究 2025年 本文探讨增温、降雨、极端天气等环境因素对高山生态系统 的影响。从物种适应、生态 过程调控和生态 弹性三个方面对高山生态系统 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高山生态系统 虽然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是其自身的恢复能力却十分有限,正面临着物种灭绝和生态 退化的威胁。本项目为高山生态系统 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科学依据,为深入认识高山生态系统 的响应机制和制定保育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陈彦希关键词:气候变化 稳定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保护 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 稳定性 演变评估 被引量:1 2024年 在生态 文明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从流域尺度开展三峡库区生态系统 定量评估,是库区生态 保护修复策略制定的科学基础,对库区未来“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元遥感影像,综合采用生态 模型、统计分析等手段,对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 格局、质量与服务演变趋势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间,三峡库区流域水体面积增加了283.25 km 2,主要由农田、城镇及森林转换而来。②流域上游区区域水源涵养量、水土保持量呈现增加态势,占流域总面积的64.5%;流域中下游山区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仍然较为严重,靠近城市主城区及周边地区水源涵养能力、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固碳服务有所下降。③库区生态系统 稳定性 总体逐渐提升,但在西部农田区域及长江岸带,由于受到人类活动胁迫,稳定性 变差。为提升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 整体的稳定性 ,建议按照“大流域统筹、子流域分区、差异化施策”的流域治理思路,做好“精准施治,一河一策”,提升上游自然区域森林、草地生态 质量,调整河岸带湿地群落结构,从而提升上游地区水源涵养能力、岸边带与消落区生境功能与水土保持能力,这将是未来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 稳定性 提升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张萍 张进 翁白莎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稳定性 三峡库区 一种基于种间互作网络的生态系统 稳定性 评估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种间互作网络的生态系统 稳定性 评估方法及系统 。服务器接收生态系统 中各个物种之间的参数关系数据,网络构建模块利用参数关系数据构建物种互作网络,互作网络评估模型构建模块利用物种互作网络相关参数、物种功能重要性... 路宁娜 杨海年 蔡维 陈洋洋 卢颖 何灏城一种基于初级生产力评估生态系统 稳定性 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初级生产力评估生态系统 稳定性 的方法,首先在目标河段等距选取至少六个实验区,在连续时间段内利用自动溶氧记录仪连续测定溶氧变化,得到各实验区底栖微生物群落的初级生产力,根据连续时间段内的初级生产力结果,计算... 苗令占 李超然 侯俊 尤国祥 吴军 杨梓俊林业栽培养护技术对生态系统 稳定性 的影响研究 2024年 对林业栽培养护技术对生态系统 稳定性 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综合分析有关理论和实务研究,从种苗选育到抚育管理等诸多环节入手,对其通过影响生态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来增强生态系统 稳定性 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林业栽培养护技术,对提高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对生态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霍志成关键词:林业 栽培养护技术 生态系统稳定性 竞争模式和扩散网络异质性对生态系统 稳定性 的影响 众所周知,以经典的“石头-剪刀-布”博弈为代表的非传递性竞争为解释物种共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内源性机理,因而在维持生态系统 稳定性 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物种竞争在自然界中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因此不同的生态 模型所考虑... 张泽钰关键词:生态系统稳定性 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稳定性 和水文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24年 在干旱区,水是形成绿洲的根本要素。干旱区高寒山地是维系西北干旱区绿洲存在、是当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 环境稳定 的水源地,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具有重要的涵养水源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气候变化将改变山地生态系统 结构、组成和水循环,加剧水资源短缺,威胁干旱区绿洲安全。回顾并综述了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干旱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稳定性 和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在干旱区山地仍需要评估优于1 km空间分辨率的气候变化趋势,从多尺度、多界面、多学科、多方法开展气候变化对干旱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稳定性 和水文过程影响的综合研究,以促进干旱区山地生态 学的发展,为干旱区管理部门提供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科学的制定气候变化条件下水资源管理方案、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奠定理论基础,促进干旱区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常学向 赵文智 田全彦关键词: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关作者
林丽 作品数:144 被引量:937 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高寒草甸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草地 高寒矮嵩草草甸 韩洪凌 作品数:13 被引量:84 H指数:5 供职机构:临沂大学 研究主题:玛纳斯河流域 天山北麓 生态系统稳定性 环境演变 干旱区 周华坤 作品数:425 被引量:4,243 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高寒草甸 高寒草地 青藏高原 草地 退化草地 蔡维 作品数:3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网络评估 网络 种间 评级指标 生态系统稳定性 曹广民 作品数:223 被引量:2,845 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高寒草甸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草地 高寒矮嵩草草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