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9篇“ 甘蔗宿根矮化病“的相关文章
- 我国华南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PCR分子检测被引量:1
- 2023年
- 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s(RSD)是由木质部限制性赖氏细菌木质部变种Leifsonia xyli subsp.xyli(Lxx)引起的一种主要甘蔗细菌性病害之一,在世界各甘蔗产区普遍发生。为明确我国主要蔗区RSD发生率和收获方式对RSD发生率的影响,本文从广东和福建的罹病甘蔗蔗茎样品成功分离获得病原细菌,基于细菌16S核糖体和16-23S核糖体间隔序列(ITS)证实为Lxx。随后,从广西、广东和福建主要蔗区采集甘蔗品种蔗茎样品1446份,以靶标16-23S核糖体ITS区域的Lxx-F/Lxx-R为检测引物,开展RSD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福建蔗区RSD检出率较低,为0~9.4%,广西、广东蔗区RSD检出率分别为20.4~85.2%和82.1%,尤其是广西龙州县和广东遂溪县蔗区,RSD检出率高达80%以上。在机械收获和人工砍刀收获方式下的宿根蔗蔗茎样品RSD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我国蔗区RSD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 尉耀升许珲镁呼忠婷刘婷刘玮婷高三基傅华英
- 关键词:甘蔗宿根矮化病PCR检测
- 云南耿马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发生分布和病原分子检测被引量:2
- 2023年
- 为摸清云南耿马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发生分布,为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云南耿马不同甘蔗品种植期的80个样本进行宿根矮化病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61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76.25%,其中强阳性样本34个,占42.50%;10个主栽或主推品种均发病,发病率在37.50%~100%之间,以粤糖93-159、粤糖83-88、云瑞07-1433、盈育91-59、柳城05-136发病最重,发病率为77.27%~100%,强阳性率为44.44%~66.67%,其次是新台糖22号、云瑞06-189、云瑞10-328、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发病率为37.50%~100%,强阳性率为0%~14.29%;植期上1~5年均不同程度发病,但无明显的规律性差异。本研究检测表明甘蔗宿根矮化病已在云南耿马蔗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急需生产和推广种植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以促进蔗糖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马永德王晓燕李银煳李婕张荣跃单红丽黄应昆
- 关键词:甘蔗宿根矮化病分子检测
- 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菌致病因子pglA基因的序列分析与原核表达
- 2023年
- 多聚半乳糖醛酸内切酶(endo-PG)是植物与微生物互作中极其重要的细胞壁降解酶,是病原菌定殖寄主与产生致病性的必需因子,革兰氏阴性菌Leifsonia xyli subsp. xyli (Lxx)是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致病菌,pglA是Lxx的关键致病因子。为了揭示pglA基因的功能,本研究采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获得了pgl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ORF长1491 bp的,编码496个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包含Gly_hydro_28 (Polygalacturonase)与Rho超家族,与Lxx CTCB07、Lxc DSM46306归为一类,相似性达100%。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pglA蛋白属于疏水性蛋白,包含信号肽和跨膜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获得pglA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菌体中。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Lxx的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 梁永检宋修鹏颜梅新王泽平黄冬梅黎海涛韦振飞张小秋
- 关键词:甘蔗宿根矮化病
- 甘蔗宿根矮化病感病与非感病植株养分含量、根系生长及内生细菌群落的差异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分析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感病植株与非感病植株不同部位氮、磷、钾吸收量、根系生长和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旨在探明甘蔗宿根矮化病的感染与危害机制,为构建生态防控RSD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生态防控RS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RSD感病植株为试材,RSD非感病植株为对照,采集甘蔗RSD感病植株和非感病植株叶片、根系和茎部组织为样品,利用传统和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甘蔗RSD感病植株和非感病植株叶片、茎中氮、磷、钾含量,根系生长以及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甘蔗RSD感病植株不同部位氮、磷、钾吸收量显著低于RSD非感病植株;而且RSD感病植株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尖数等反映植株根系生长状况的指标,以及指示植株内生细菌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RSD非感病植株;同时,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相应的RSD非感病植株;基于门分类水平,RSD感病植株内生细菌的部分优势菌门,如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细菌的丰度占比急剧增加,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门分类水平中属于其它(other)菌门的细菌占比下降;属分类水平,RSD感病植株内生细菌部分优势菌属的丰度占比、排位顺序与对照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诸如Pseudarthrobacter、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等部分优势菌属缺失。【结论】甘蔗罹患RSD病后,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尖数均显著下降,致使植株氮、磷、钾吸收量显著降低。氮、磷、钾吸收量的减少,尤其是钾吸收量的急剧下降,又会影响RSD感病植株的生长,最终导致甘蔗产量和品质下降。与非感病植株相比,RSD感病植株内生细菌多样性下降、特有内生细菌优势菌属和菌种数量减少是甘蔗植株抗性降低的重要原因。与非感病植株相比,RSD感病植株内生细菌的部分优势菌门的丰�
- 杨尚东任奎瑜谭宏伟
- 关键词:甘蔗宿根矮化病养分根系生长内生细菌
- 我国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发生情况的分子检测被引量:3
- 2019年
- 为明确我国甘蔗产区(简称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Sugarcane 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从我国甘蔗主产区的12个蔗区收集甘蔗叶片样品598份,采用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宿根矮化病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598份甘蔗样品中有99份能检测到RSD,平均检出率为16.56%。12个蔗区的RSD检出率各不相同,临沧蔗区的RSD检出率最高,为27.78%;南宁蔗区的RSD检出率最低,为4.88%。15个主要甘蔗栽培品种均能检测到RSD,阳性检出率为15.38%~44.44%,其中新台糖22号RSD发病最严重,阳性检出率为44.44%,海蔗22号RSD发病最轻,阳性检出率为15.38%。可见,宿根矮化病在我国甘蔗栽培品种中普遍发生。
- 沈林波吴楠楠冯小艳王文治熊国如赵婷婷张树珍
- 关键词:甘蔗宿根矮化病分子检测检出率
- 一种检测并定位甘蔗宿根矮化病致病菌LXX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并定位甘蔗宿根矮化病致病菌LXX的方法,包括冰冻切片、预处理、原位PCR、免疫组化、观察检测。本发明所述的检测并定位甘蔗宿根矮化病致病菌LXX的方法,相对于构建携带GFP的LXX工程菌转化甘蔗来探究LX...
- 郭莺胡敏
- 甘蔗宿根矮化病感病与非感病株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及细菌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25
- 2019年
- [目的]比较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感病植株与非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的生物学性状及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旨在为构建甘蔗健康的根际微环境,筛选高效RSD生防细菌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实验室鉴定,以甘蔗RSD感病植株为试材,非感病植株为对照,采集甘蔗RSD感病植株和非感病植株的根际土壤,并基于传统和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甘蔗RSD感病植株和非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的生物学性状和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与甘蔗RSD非感病植株相比,感病植株根际土壤中指示土壤肥力与健康状况的生物学性状指标β-葡糖苷酶、磷酸酶和氨肽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显著降低;同时,指示细菌丰富度的Chao1指数和指示细菌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显著下降。门分类水平与非感病甘蔗植株相比,RSD感病植株根际土壤中Proteobacteria(变形杆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Gemmatimonadetes(芽单胞菌门)和Nitrospirae(硝化螺旋菌门)等优势门类细菌占比呈倍级降低,但Chloroflexi(绿弯菌门)、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Cyanobacteria(蓝细菌门)、Planctomycetes(浮霉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等优势门类细菌占比呈倍级增加;在属分类水平,与非感病甘蔗植株相比,RSD感病植株根际土壤中Xanthobacteraceae(黄色杆菌属)、Acidothermus、Gaiellales、Roseiflexus(玫瑰菌属)、Micromonosporaceae(小单孢菌属)和Nitrospira(硝化螺旋菌属)细菌占比呈倍级降低,但Acidobacteria(嗜酸菌属)细菌及部分未知菌属却呈倍级提高。[结论]甘蔗RSD感病植株根际微环境中指示土壤肥力的生物学指标显著降低,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下降,部分优势细菌门属占比发生剧变可能是导致甘蔗RSD发生的重要原因。
- 杨尚东郭霜任奎喻庞师婵张传进王帅帅谭宏伟
- 关键词:甘蔗宿根矮化病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
- 一种快速分离甘蔗宿根矮化病致病菌Lxx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分离甘蔗宿根矮化病致病菌Lxx的方法。采用FeSO<Sub>4</Sub>和FeCl<Sub>3</Sub>制得磁性纳米颗粒,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调pH值,搅拌;洗涤干燥,得到氨基化的Fe<S...
- 郭莺汪文华刘黎卿孟红岩 郭迟鸣林志楷林文珍
- 甘蔗宿根矮化病多克隆抗体和免疫磁珠的制备被引量:3
- 2018年
- 本研究通过制备Lxx(Leifsonia xyli subsp.xyli)免疫磁珠,实现对甘蔗Lxx进行分离,用于病原菌与甘蔗互作的深入研究。以RSD PCR检测呈阳性的感病甘蔗为材料,分离培养Lxx抗原进行多克隆抗体制备,利用磁性Fe3O4纳米粒子与Lxx多克隆抗体偶联制备免疫磁珠。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并结合PCR验证确认所分离到的菌是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致病菌Lxx,免疫兔子后获得了较好的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测定Lxx多克隆抗体的效价高于204 800。免疫磁珠外观成球性较好,粒径大小在125-268 nm之间,对菌培养液中Lxx亲和性强分离物可用于进一步的PCR实验。Lxx免疫磁珠的成功制备,能够快速实现Lxx的分离与富集,为Lxx与甘蔗互作时期下甘蔗感病性检测和病原菌的富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术手段。
- 郭莺汪文华刘黎卿胡敏
- 关键词:甘蔗宿根矮化病多克隆抗体免疫磁珠
- 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调查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调查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为推广甘蔗健康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广西9个糖料蔗主产区进行RSD发生情况调查和田间取样,采用PCR对采集的蔗茎样品进行RSD检测,并按不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类型的发病率分析广西蔗区RSD发生状况。【结果】在278个样品中有198个样品检测出RSD,检出率为71.2%;调查的9个主产区均检测出RSD,阳性检出率在58.3%~100.0%;采集的27个甘蔗品种(系)均检测出RSD,其中主栽品种ROC22发病严重,RSD检出率达80.8%;新植蔗的RSD检出率为36.0%,宿根蔗的RSD检出率为75.7%,宿根年限越长,RSD检出率越高;旱地蔗的RSD发病率比水田高18.1%(绝对值)。【结论】RSD在广西普遍发生且发生严重,生产中急需推广甘蔗温水脱毒种苗和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
- 韦金菊宋修鹏黄伟华覃振强张荣华刘璐邓展云李杨瑞
- 关键词:甘蔗宿根矮化病PCR
相关作者
- 李文凤

- 作品数:368被引量:792H指数:18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甘蔗 褐锈病 白叶病 云南甘蔗 甘蔗害虫
- 沈万宽

- 作品数:137被引量:42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甘蔗 宿根矮化病 甘蔗新品种 甘蔗品种 甘蔗黑穗病
- 罗志明

- 作品数:293被引量:703H指数:16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甘蔗 甘蔗螟虫 甘蔗害虫 白叶病 蔗区
- 王晓燕

- 作品数:324被引量:515H指数:14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甘蔗 白叶病 褐锈病 分子检测 蔗区
- 邓海华

- 作品数:216被引量:908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甘蔗 斑茅 甘蔗新品种 甘蔗品种 宿根矮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