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1篇“ 理想人格论“的相关文章
庄子理想人格分析:郭齐勇与冯友兰的认识差异
2025年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是先秦道家的集大成者。《庄子》一书是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启发后续哲学家思考人生的重要宝藏。庄子以其“道”作为世界的本原,用“心斋”、“坐忘”等方式达到无我之境,借此去往“逍遥”。对此我国哲学家郭齐永和冯友兰先生在他们的《中国哲学史》里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将基于二者《中国哲学史》的原著进行文本分析,比较二者对庄子理想人格的不同看法。Zhuangzi was a famous philosopher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China and the culmination of pre Qin Taoism. The book Zhuangzi is a rare and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kers in ancient China, Zhuangzi’s theory of ideal personality is an important treasure that inspires subsequent philosophers to think about life. Zhuangzi regards his “Dao” as the origin of the world, and achieves the state of selflessness through methods such as “mind fasting” and “sitting and forgetting”, in order to go to “carefree”. Chinese philosophers Guo Qiyong and Feng Youlan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is in their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This article will conduct text analysis based on the original works of two books, “A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compare their different views on Zhuangzi’s theory of ideal personality.
董琨
关键词:庄子理想人格论冯友兰
孟子理想人格的关怀伦理解读
孟子的理想人格学说注重成人的内圣之维,强调对人先天善端的内在扩充。同时,孟子也重视人格践履中的外化,体现为对他人的移情关怀。从这一方面来看,孟子的理想人格学说蕴含着一定的关怀特征。正是这些关怀特征使得孟子理想人格与关怀...
陈夏青
关键词:理想人格君子利己主义关怀
《文心雕龙》中的理想人格研究
众所周知,刘勰所言之“文心”中包含了他的创作意图和文学主张,然而大多数研究者往往只是将研究视角局限于刘勰对现实世界的有效建设上,却忽视了他对理想世界的潜心营构。换言之,人们更多地将刘勰看作是一位富有代表性的文家,专注于...
杨来来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文心雕龙》理想人格论
从《十力语要》看熊十力的理想人格
2017年
熊十力先生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儒家的圣贤人格,他认为近代以来,中国遭遇重大危机的根源是人心的迷失和文化理想的没落。在熊先生看来,只有首先通过正人心,而成就儒家的圣贤人格,然后才可以开出民主和科学的新外王,才能够应对西方的挑战。这就是熊先生理想人格的基本思路。
刘龙
关键词:熊十力理想人格儒家
《孟子》与《古今人表》的理想人格——以圣、仁、智为中心被引量:3
2016年
仁智对举是先秦两汉的儒学史传统,孟子、班固则是把仁、智与圣结合起来并予以理想人格建构的突出代表。"仁且智"理念是孟子对理想人格所做的哲学界定,"圣—仁—智"模式是《古今人表》理想人格所用的史学标准,两者具有前后相承、截断众流的儒学史关联。孟子对于性善与"仁且智"的结合,显示了哲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卓识"一面;班固对于人性与"圣—仁—智"的拆分,展现了史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常识"一面。新时代的"古今人表"必应是既道德、又科学的,是让人堂堂正正地站起来的"仁且智"。
杨海文
关键词:《孟子》仁且智理想人格论
韩愈的理想人格
2014年
韩愈是儒学发展史上新旧转捩之关键人物,其儒家道统的提出不仅为宋儒开辟了理学的初源,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以儒家道统为指导思想而形成的圣、贤、君子层次分明的理想人格更是具体展现了韩愈道统对时人在安身立命、接人待物方面所应有的精神状态、道德认识及行为准则的要求与标准。韩愈理想人格中,作为万世标准之圣人是无过、无所不通的;而贤人是不贰过者、不遇时不得道时是独善其身者,而一旦遇时得道,就必兼济天下,而且贤与圣一样是"汲汲于富贵以救世为事者";君子则是好恶分明、任人如器且重于责己之人。韩愈所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其道统的具体展现与现实要求,研究韩愈的理想人格可以更好地理解其道统提出的思想价值与历史意义。
刘亮红
关键词:理想人格圣贤君子道德
梁启超的理想人格探析被引量:3
2011年
围绕着理想人格的探索是梁启超关于个人价值追求的重要方面。综合看来,梁启超的理想人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把"新民"看作是理想人格的核心思想,关于"新民"的人格成为思考理想人格问题的出发点;其二,赋予理想人格以丰富的内涵,指出理想人格是神格与兽格合一,使人之成为人;其三,理想人格所要完成的终极目的是个人人格和社会普遍人格的双重实现,达至个人人格尽性发展和社会人格共同向上的理想境界。综合而言,梁启超的理想人格是近代关于人格思想的开拓性研究,具有超越性的时代意义。
吴宁宁许建良
关键词:神格个人人格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想人格被引量:1
2011年
逍遥境界一直被大多数庄学研究者看作是庄子人生哲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对于逍遥境界的内涵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庄子》书中关于至人、神人、圣人、真人四种理想人格,进而提出一个以真人为统领,含摄至人、神人、圣人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理想人格,以期对庄子的理想境界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姜智
关键词:庄子理想人格真人
以“浩然之气”修养完美人格——孟子心目中士人的理想人格
2011年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礼崩乐坏,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士"由此产生。诸子对加强士人的人格修养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认为,对于士人来说,其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拥有"浩然之气",具体表现为博大的胸怀、独立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精神追求以及严格的道德自律。
陈玉荣
关键词:士人浩然之气
浅析王夫之的理想人格
2010年
审美化的、和谐自由的人生境界是自古至今人格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王夫之的思想代表着中国古典人格培育思想的最高成就,他在气一元的哲学基础上探讨了至真、至善、至美而又和谐自由的理想人生境界,这是其人格培养的终极追求。王夫之的理想人格启示我们再次思考现代化的终极意义和人类共同的终极价值所在,启示我们思考并提升出一种人类共通的生命意识。
刘翠红
关键词:王夫之理想人格生命境界

相关作者

杨海文
作品数:183被引量:36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研究主题:《孟子》 儒家 中国哲学 孟子思想 孔子
许建良
作品数:126被引量:220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道家 老子 万物 法家 道德
孙慧玲
作品数:30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市场经济 思想政治教育 德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人文关怀
刘亮红
作品数:78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统一战线 民主党派 道德修养 文化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许心宏
作品数:40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文化身份 空间诗学 农家女 乡村 城市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