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299篇“ 现代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章
- 越鞠丸现代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 2025年
- 越鞠丸最早出自元·朱震亨《丹溪心法》,被誉为“解郁圣药”,用于治疗气、血、痰、火、湿、食等六郁,越鞠丸临床临床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如焦虑抑郁、失眠、痴呆)、消化系统(胃食管反流病、萎缩性胃炎、非酒精脂肪性肝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心血管系统(冠心病、高血压),其治疗疾病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抗焦虑抑郁、改善认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控制血糖,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动力等相关。
- 马驰远刘向哲韩珍珍贺晨菲冉春龙孙永康王新志
- 关键词:越鞠丸
- 归脾汤化裁方现代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2025年
- 归脾汤首见于宋代医家严用和之《济生方》,可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及脾不统血等诸证,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从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两个方面对其现代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阐述总结了归脾汤在临床治疗神经精神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肿瘤癌症、妇科及儿科等多种病种中的应用,总结其对于不同病种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案例参考。同时,本文进一步总结了归脾汤改善相关病种的作用机制,阐述其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肠道菌群及脂质代谢、调节心脏标志物及改善血细胞和改善骨髓功能等相关机制作用,以期为临床应用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 李凤云赵铎刘福贵李晓柯
- 关键词:归脾汤济生方
- 基于异病同治探究葛根芩连汤历史沿革及现代临床应用
- 2025年
- 葛根芩连汤最早记载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4味中药组成,该方以清热止利为主,具有解表清里之功,为表里双解之剂,适用于太阳表邪内陷所致邪热下利证。随着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积累,葛根芩连汤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异病同治”是在中医辨证思想基础上的延伸法则,常见于治疗不同疾病相同或相似的病机,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该文基于异病同治指导思想,对相关本草古籍中有关葛根芩连汤医籍记载情况、组成、煎服法及主治病证进行考证和统计,并梳理其历史沿革。同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筛选与归纳,发现葛根芩连汤治疗疾病范围远超古籍记载,其所治疾病的中医病机总属“湿热蕴结”,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特点。综上,作者通过整理葛根芩连汤古今文献并加以分析,以期为该方的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思路与参考。
- 周佳欣吴威陈智慧李红艳张云波张会永
-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异病同治历史沿革
- 越鞠丸的现代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2025年
- 越鞠丸出自元代医家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方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五味药物组成,具有抗抑郁、保护心脏及血管、调节胃肠道、调节代谢功能、降低血糖血脂等作用,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皮肤病、儿科疾病、妇科疾病等,疗效显著。目前,越鞠丸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研究多集中于抑郁情志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针对妇科疾病、儿科疾病、肾脏疾病等疗效确切病种的临床观察尚少,作用机制研究相对不足,今后可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越鞠丸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现代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 王天浩付强段佳迎代金成李冀
- 关键词:越鞠丸六郁《丹溪心法》朱丹溪
- 经典名方六磨汤关键信息考证及现代临床应用
- 2025年
- 六磨汤出自元代《世医得效方》,由槟榔、沉香、木香、乌药、大黄及枳壳6味组成,是治疗气滞腹急,大便秘涩有热的经典名方。该研究系统整理古代医籍及现代临床文献中有关六磨汤的记载,深入分析与考证其处方出处、主治病证、组方、剂量、考证医籍、容器容量、炮制、制法服法、药物基原及组方方义等关键信息,以期为经典名方六磨汤的复方制剂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结果可知,六磨汤组方最早见于《世医得效方》,历代医籍多效仿于此;药物基原上,槟榔选用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的干燥成熟种子、沉香选用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含有树脂的木材、木香选用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的干燥根、乌药选用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的干燥块根、大黄选用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palmatum、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药用大黄R.officinale的干燥根和根茎、枳壳选用芸香科柑橘属酸橙C.aurantium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剂量上,通过对明清时期碗的考证,结合清代用药与碗容量的换算,推算元代时期每味药用量为10.86 g,明清时期药物用量多为等分,药物的用量有所变化;炮制与制法服法上,历代医籍中,药物的炮制略有改变,但用药皆选用生品,制法服法元明清时期变化不大,仅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治病证上,六磨汤最早为治疗气滞腹急,大便秘涩有热而设,历代医籍中多遗漏有热之症,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多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胆汁反流性胃炎、功能性便秘及慢传输型便秘等病证,暂未发现有不良反应。上述研究结果为六磨汤复方制剂的研发及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 张馨予李冲胡艺璇梁路明赵晔鹿晓婷王钰
- 关键词:经典名方六磨汤《世医得效方》
- 丹栀逍遥散的现代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 2025年
- 丹栀逍遥散出自《内科摘要》,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而成的衍生方,多应用于肝郁化火型的一系列疾病。对丹栀逍遥散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文献梳理,发现丹栀逍遥散广泛应用于五官科、内科、妇科、皮肤科、精神科等疾病的诊治,且获良效。同时阐述了其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焦虑、抗肿瘤、抗炎、保护肝组织、改善卵巢多囊样病变等机制有关。其广泛的药理作用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丁娜娜马庆宇郝闻致佘楷杰陈嫚莫晓玮常诗荃朱文俊李澜王蓉燕齐陈家旭
- 关键词:丹栀逍遥散
- 经典名方桑螵蛸散的古代文献考证及现代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对桑螵蛸散的历史源流和关键信息进行考证,并总结其现代临床应用,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文献学依据。方法:基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中医智库、博览医书数据库、中医世家、中医古籍数据库、读秀数据库等,以“桑螵蛸散”“桑螵蛸”为关键词、主题词进行古籍资料检索,同时查阅影印版古籍进行内容审校,对桑螵蛸散的出处、主治病症、药物组成、功效方义、剂量折算、基原炮制等展开系统考证;在中国知网以“桑螵蛸散”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检索,对桑螵蛸散现代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结果:桑螵蛸散在药物组成与配伍、药物剂量与炮制、煎煮服用方法等方面基本沿用原方。原方剂量换算现代剂量为桑螵蛸41.3 g,远志41.3 g,石菖蒲41.3 g,龙骨41.3 g,人参41.3 g,茯神41.3 g,当归41.3 g,龟甲41.3 g。组方药物基原基本清晰,各药物的基原和炮制方法明确。服用方法为以上药物粉碎成末后每服8.26 g,另取人参3~5 g水煎,取汁送服,每日睡前服1次。桑螵蛸散功擅调补心肾,固精止遗,主治心肾两虚证,可治疗尿频、尿浊、遗精、遗尿、健忘、厌食、疳证等疾病,现代多用于治疗泌尿、消化、循环系统疾病。结论:桑螵蛸散的出处、主治病症、药物组成、功效方义、剂量折算、基原炮制等关键信息明确,现代临床应用广泛,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文献学依据。
- 胡杨欧阳聪康婷杨雪夏文杰蒋屏
- 关键词:桑螵蛸散经典名方《本草衍义》
- 经典名方小蓟饮子的关键信息与现代临床应用分析
- 2025年
- 小蓟饮子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经典名方之一,源自宋代严用和所撰《严氏济生方》。该方由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甘草10味药组成,有凉血止血、利水通淋的功效。后世医家基本沿用《严氏济生方》的组成和主治,但在流传中对该方的君药出现争议。通过文献计量法对小蓟饮子的古代文献进行挖掘梳理及现代临床的运用分析。小蓟饮子历代有煮散和汤剂2种剂型,以宋代度量衡换算得出现代药物用量及用法,煮散用生地黄165.2 g,小蓟、滑石、通草、炒蒲黄、淡竹叶、藕节、酒当归、炒栀子仁、炒甘草各20.65 g,上10味锉末,控制粒径在4~10目,每次用药末16.52 g,加入水450 mL煎至240 mL,去药渣趁热空腹送下,建议日3次,换算单次剂量则为生地黄约7.77 g,余药各约0.97 g;小蓟饮子入汤剂则各药20.65 g。其中需进行炮制的有炒蒲黄、酒当归、炒栀子仁、炒甘草,余药生用。小蓟饮子主治下焦结热血淋,为治疗血尿、血淋之专方,其病机为“下焦郁热,损伤膀胱血络,气化失司”。小蓟饮子现代临床中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较多,可称为专科专方,但也可根据方证病机扩展到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系统疾病。该文全面考证小蓟饮子关键信息以期为其二次研发提供参考。
- 王报林梁绿圆曹佳蕾陈晨陈金雨罗成鑫魏炳琦陈凯丽徐培聪邓伟邓伟
- 关键词:小蓟饮子经典名方古今应用
- 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与现代临床应用分析
- 2025年
- 苓桂术甘汤作为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传世名方,现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该方主要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4味中草药组成,具有温化痰饮、补脾除湿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中阳虚弱导致痰饮停聚引起的心下悸、胸胁支满及目眩。作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记载苓桂术甘汤的古籍,从处方来源、组成、用量、制法、用法、功效主治、制方原理及加减变化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探明其历史沿革,确定其关键信息内容。并对其现代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腹水等疾病,中医学病机总属中阳不足、痰饮停聚。通过对记载苓桂术甘汤的古籍及现代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深层研究及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 林俊佐唐秀松张路王永利张小朵汤鹏飞王嘉伟陈嘉琪唐耀平
- 关键词: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
- 金匮肾气丸的历史沿革及现代临床应用分析
- 2025年
- 目的:系统梳理金匮肾气丸中医古籍和现代临床应用文献,为古方今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金匮肾气丸历史沿革、组成、炮制、功效和应用进行考证分析。结果:金匮肾气丸源自《金匮要略》,其味数组成、药物种类历代以来有变化。汉代至元代,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肾虚、小便不利等肾阳虚证;明代拓展至肾阴虚、脾肾两虚证;清代拓展至阳虚及水湿停聚病证。现代临床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支气管哮喘等。结论:根据古今文献考证分析,梳理不同时期对金匮肾气丸认识及应用演化脉络,为金匮肾气丸后期研发和精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荣红国郭馨月李子涵杨翔翔孙鑫郭慧娟
- 关键词:金匮肾气丸历史沿革中医古籍
相关作者
- 张保国

- 作品数:85被引量:1,100H指数:21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药学院中药研究所
- 研究主题:伤寒论 药效学研究 古方研究 现代临床应用 药效学
- 刘庆芳

- 作品数:65被引量:1,007H指数:21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 研究主题:伤寒论 药效学研究 古方研究 现代临床应用 药效学
- 苗明三

- 作品数:1,448被引量:10,892H指数:47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动物模型 中药 中西医临床 数据挖掘 模型分析
- 李冀

- 作品数:560被引量:4,513H指数:28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乌腺金丝桃 配伍 胰岛素抵抗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胃溃疡
- 梁晓夏

- 作品数:23被引量:214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 研究主题:药效学研究 现代临床应用 伤寒论 桂枝汤 白头翁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