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30篇“ 玉米秸秆还田“的相关文章
- 一种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施肥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一种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施肥方法及装置,包括:接收来自玉米秸秆还田种植者所发出的种植数据,基于秸秆还田区域获取多个历史土壤样本,利用预构建的土壤数据检测方法检测所述多个历史土壤样本,得到历史土壤数据...
- 罗斌高丹鲁雯琦鲁城田军
- 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轮作系统土壤肥力的影响分析
- 2025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玉米秸秆还田措施对于小麦轮作体系下土壤肥力改善的作用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首先,详细介绍实验地点,并采用多种土壤样本收集方法与标准化检测技术,以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及可信度。研究过程中,通过持续监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物理特性以及微生物活性变化情况,全面分析秸秆还田实践对提升土壤健康水平的具体效果。此外,还结合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趋势,综合评估了该做法在农业效益方面的贡献。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一系列关于加大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和优化管理策略的建议,旨在为未来农业生产活动中更有效地利用秸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 贾新伟
- 关键词:玉米秸秆轮作系统土壤肥力
-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对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效果评价
- 2025年
- 玉米秸秆还田作为一种资源化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微生物活性增强及土壤团粒结构改良具有显著作用。该文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微生物活性及团粒结构的影响,设置全量还田、部分还田和不还田对照组。结果显示,全量还田处理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至2.58%,微生物活性提升至124.7 mg/kg/h,大团粒含量增加至66.4%,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方式;部分还田处理组的土壤有机质为2.15%、微生物活性为105.2 mg/kg/h、大团粒含量为59.2%,亦较不还田对照组表现出明显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有效提升土壤质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 王潇敏
-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土壤改良
- 优化分解效果的玉米秸秆还田设备及玉米秸秆加工方法
- 本发明涉及还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优化分解效果的玉米秸秆还田设备及玉米秸秆加工方法,包括定位架,定位架的一端设置行走机构,行走机构设置为两组;切断组件,其转动安装于行走机构远离定位架的一端;打碎组件,其设置于定位架的底部一...
- 谭贤杰吕巨智廖金秀唐国荣李发桥石达金卢生乔
- 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富里酸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 2025年
- 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基于7年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照(CK,无秸秆还田)、FG(秸秆覆盖还田)、FM(秸秆翻埋还田)和FH(秸秆碎混还田)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富里酸含量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在表层(0~10 cm)更有助于土壤有机碳和富里酸含量的积累,其中以秸秆覆盖还田处理最佳,秸秆翻埋还田次之,比CK处理的有机碳含量和富里酸含量分别提高16.86%、16.80%和67.30%、57.21%。FG和FH处理在3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了7.67%和3.68%。FG处理在亚表层(20~30和30~40 cm)富里酸含量有所降低,FH处理在30~40 cm土层土壤富里酸减少了25.19%;(2)土壤腐殖质中富里酸来源受自生源和外生源共同作用的影响,FM处理在4个土层的荧光指数、生物指数、腐殖化指数分别较CK相比均有所提升。说明此处理在不同土层土壤腐殖化程度更高,稳定性更好;(3)三维荧光光谱和荧光区域积分表明,FM、FG和FH处理均使腐植酸类物质增加,腐殖化程度较高,结构较为复杂。本试验区共识别出3个荧光组分,其中组分C1[激发波长(Ex)/发射波长(Em)=330/410]和C3(Ex/Em=270,370/460)同为腐植酸类物质,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腐解产生的有机物;组分C2(Ex/Em=230,260/415)为富里酸类物质;组分C3含量相对含量越高,土壤腐殖化程度越高。与CK相比,FM处理的C3组分含量相对含量在4个土层升高了3.8%~15.44%。综上所述,秸秆翻埋还田在增加土壤腐殖化程度和加强土壤的供肥能力方面最佳。
- 高盼王宇先李欣洁蔡姗姗徐莹莹杨慧莹张巩亮
- 关键词:半干旱区秸秆还田方式
- 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病虫害防治配套技术
- 2025年
- 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种植是农业生产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玉米秸秆还田是一种现代化的资源循环利用方式,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中的肥力有所提升,土壤结构得以改善,并且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可以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促进作物生长。将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减少小麦生长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性,还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有助于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小麦病虫害防治配套技术。
- 张志强李慧
-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
- 山地玉米秸秆还田机及秸秆还田方法
- 本发明涉及秸秆还田机技术领域,公开了山地玉米秸秆还田机及秸秆还田方法,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端设有连接件,用于和拖拉机等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机壳内设有粉碎件,用于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作业,所述机壳前端设有进料口,所述机壳前端...
- 范庆锋邹洪涛王展党秀丽安晶韩艳玉陈重
- 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病虫害防治配套技术策略
- 2025年
- 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迅速,秸秆还田和病虫害防治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而病虫害防治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解决小麦生产上发生的各种病虫害,并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防治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着重对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病虫害防治配套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有效缓解由于人口增加所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
- 李真爱李孝淦李爱军
- 关键词:秸秆还田病虫害防治
- 东北春玉米秸秆还田宽窄行模式下覆盖作物不同播期比较研究
- 2025年
- 覆盖作物的种植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覆盖作物的播种时期直接影响主栽作物的产量和覆盖作物的生物产量,是主栽作物和覆盖作物“双赢”的关键。本研究在东北黑土区以秸秆还田为基础,应用新型宽窄行种植模式在玉米田的行间种植4种覆盖作物(紫花苜蓿、黄花草木樨、白车轴草和长柔毛野豌豆)。覆盖作物的播种日期分别为5月28日(T1)、6月7日(T2)、6月17日(T3)、6月27日(T4)和7月7日(T5),测定不同播期条件下覆盖作物的株高、茎粗、叶片SPAD值、生物产量等。研究结果表明,覆盖作物紫花苜蓿、黄花草木樨和长柔毛野豌豆在T2时期播种,白车轴草在T1时期播种,其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生物产量最佳。
- 李政刘禹泽王思敏马悦谷岩谷岩
-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覆盖作物适宜播期宽窄行
-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要点被引量:3
- 2024年
- 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对农业资源再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基本情况、优势分析以及技术要点方面进行总结探析。玉米秸秆还田是将玉米秸秆粉碎后覆盖还田,该技术能够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中微生物活性,防治病虫草害,提高产量及效益。同时,本文提出了合理选择秸秆还田时机、把握秸秆粉碎长度、耙地深埋、控制秸秆还田量、土壤消毒以及防治病虫害发生等技术要点。为提高作物秸秆利用率,进一步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提供参考。
- 孔兆飞
-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微生物
相关作者
- 萨如拉

- 作品数:206被引量:77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玉米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 秸秆腐熟剂 盐碱地 秸秆
- 杨恒山

- 作品数:388被引量:2,699H指数:26
-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春玉米 玉米 紫花苜蓿 浅埋 滴灌
- 孔丽丽

- 作品数:119被引量:1,058H指数:21
-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玉米 施肥装置 施肥 春玉米 春玉米产量
- 侯云鹏

- 作品数:201被引量:1,622H指数:25
-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玉米 春玉米 施肥 春玉米产量 养分吸收
- 刘志全

- 作品数:160被引量:61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玉米 施肥装置 施肥 玉米种植 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