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篇“ 物种密度“的相关文章
不同植物物种密度制约条件下光资源竞争研究
光是植物生长、繁衍所必需的最基本资源之一,同时光资源竞争也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种群、群落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环境光资源的差异导致植物个体的性状投入与光合产物的消耗之间负反馈作用更强,植物种密度依赖效...
刘涛
关键词:生长发育
分离位点数目评估水环境DNA中的物种密度及渤海黄尾鰤的遗传、形态调查
在生态学研究中,环境DNA技术已经被成功用于进行调查物种的存在,但是应用环境DNA技术进行物种丰富度评估的效果不佳。目前用环境DNA技术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评估即找出目标DNA的拷贝数与物种的生物量或密度之间的关系。但是环境...
艾巧云
关键词:种群结构遗传育种
一类具有非线性物种密度制约死亡率的Nicholson模型解的性态
2012年
本文利用分析不等式方法来研究Berezansky等人在2010年提出的公开问题之一:一类具有非线性物种密度制约死亡率的Nicholson模型的解的有界性、稳定性和振动性。通过这个方法证明了这个模型解的有界性、振动性,并部分解决了解的稳定性。
郝平平冯春华
关键词:非线性时滞微分方程有界性振动性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梯度格局——兼论物种密度的计算方法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多次考察形成的种子植物数据库,结合通过GIS生成的区域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分析了该区域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密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科、属、种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海拔区域达到最大值,科、种的丰富度最大值出现在海拔1400~1800 m的范围内,属的丰富度最大值出现在1000~1400 m的海拔范围。科、属、种的密度随海拔升高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后再上升;且最大值都出现在保护区最高海拔3000~3400 m的范围内。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密度分布格局明显受到海拔梯度的影响,海拔梯度综合了水热条件等诸多因素。铜壁关种子植物科、属、种水平上的物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格局符合中域效应假说;同时还对目前常用的计算物种密度的"对数模型"方法的普遍适用性提出质疑。
和霞杜凡杨宇明尹伍元庄翠珍岩香甩赵明旭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物种密度
贺兰山针叶林物种密度的通径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通径分析是研究变量间复杂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沿海拔梯度进行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贺兰山针叶林物种密度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贺兰山东西坡针叶林物种密度的海拔格局基本一致。物种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海拔,而海拔反映了综合的气候梯度。2)针叶林的物种密度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高对于物种密度有促进作用。3)针叶林的物种密度主要由草本种类的多少决定。草本和灌木层物种密度都明显受到海拔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坡向对于灌木层物种密度也有一定影响。
朱源康慕谊刘全儒江源苏云赵登海和克俭陶岩朱恒峰徐广才王耿锐
关键词:物种密度通径分析海拔土壤性质
中国鸟类物种密度分布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
2000年
利用经线和纬线将中国划分为59个5°×5°的小区,根据中国鸟类分布名录统计各小区内分布的鸟类种数,再除以相应小区面积得小区内鸟类物种密度。结果表明,中国鸟类物种密度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横断山脉地区,青藏高原西部则是物种密度最低的地区,对同一纬度上各小区平均鸟类物种密度和纬度间相关分析表明,中国鸟类物种密度与纬度显著负相关,对生态因子和鸟类物种密度的相关分析表明,植被覆盖率,生境密度(单位面积内植被类型数)及平均年降雨量与鸟类物种密度显著正相关,气温年较差与鸟类物种密度显著负相关。
唐养璇
关键词:鸟类生态因子植被覆盖率气温气温差
全文增补中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特征及所依托植被类型研究
2024年
为揭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状况及生境特征,该文基于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数据整理和野外调查等方法,对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特征及所依托植被类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53科83属173种,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物种数位列第五,物种密度排在首位(基于当前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据)。(2)海南省19个市(县)行政区均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中部及南部市(县)分布的物种数远大于北部市(县),其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为昌江黎族自治县(75种),物种密度最高的为陵水黎族自治县(0.6045 ind.·km^(-2));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数在海拔(altitude,Alt)范围为0~1867 m的9个区间(梯度值200 m)内均有分布,并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微降-骤升-缓降的趋势,物种数最多的海拔区间为800 m≤Alt<1000 m及1000 m≤Alt<1200 m,均有81种,最少的海拔区间为1600 m≤Alt<1867 m,仅9种。(3)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境复杂,共依托于11种植被类型,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低地雨林(114种),其次是山地雨林(105种),最低的是半红树林(1种);物种受干扰程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淡水湿生草丛,其次是低地雨林,最小的是山地云雾林。该研究结果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张顺卫李婧涵杨小波李东海王重阳朱子丞江悦馨何亦绮商乃演杜春雁刘畅钟丽爽苏欣
关键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物种密度植被类型
利用夜间灯光影像的云南省县域光污染研究
2023年
为了量化云南省各区县光污染对区域物种丰度与生态安全带来的威胁,基于夜间灯光数据计算了各县域单元的总夜光值和夜光平均值,分析了其时空转移、空间聚集与重心迁移特征,并结合县域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物种密度分析了夜间灯光威胁性。结果表明:从光污染程度来看,云南省整体呈以昆明主城区为中心向四周减弱的分布格局;从光污染时空特征来看,2000—2020年间所有县域均经历了光污染的增加,且光污染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聚类特征;从光污染威胁性来看,整体受光污染威胁不大,但一些光污染程度的最大增长发生在3类物种密度最大的地方,亟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政策与措施来预防和缓解这些区域内人类活动可能带来的不良生态效应。
李媛婷李益敏吴博闻王东驰赵娟珍
关键词:光污染物种密度县域单元
画稿溪自然保护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群落乔木层的物种组成与结构被引量:3
2021年
桫椤是世界上珍稀濒危植物之一.为了对生物多样性进行长期监测与研究,在画稿溪保护区建立了2 hm^(2)监测样地,分析样地乔木层(H≥3 m)的物种组成、物种密度、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结果表明,乔木层有3498株,隶属39科56属87种.群落中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润楠(Machilus pingii)重要值分别为22.58%、8.53%、8.24%、6.27%、4.87%和4.63%,桫椤占绝对优势.乔木层最大密度为69株/100 m^(2),最小密度为1株/100 m^(2),平均密度约为18株/100 m^(2).样地内具有较多的幼树和幼苗,种群能够自我更新且群落较为稳定.桫椤主要分布在乔木中下层,有一定数量的幼苗库.由于临时样地面积小、监测时间短,不足以认识桫椤群落水平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本研究首次对2 hm^(2)监测样地进行调查并分析物种组成、物种密度、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结果可为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与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李辉包维楷包维楷
关键词:桫椤物种密度物种组成径级结构
滇西北高等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滇西北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滇西北18个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数据,运用ArcGIS 10.1软件分析高等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并结合地理因子(经度、纬度、海拔高差、平均海拔)和气候因子(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采用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运用单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物种多样性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滇西北地区高等植物多样性从南到北总体上呈递增趋势;(2)纬度和海拔高差与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呈显著相关(P<0.05);而经度、平均海拔、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与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0.05)。因此,滇西北地区高等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可能主要与纬度和海拔高差这2个地理因子相关。
叶鹏程陈慧武建勇张光富
关键词:滇西北高等植物生物多样性物种密度

相关作者

康慕谊
作品数:129被引量:2,823H指数:29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退耕还林 物种丰富度 物种多样性 森林植被
鲁庆彬
作品数:54被引量:306H指数:10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物种多样性 藏原羚 生境选择 华南梅花鹿 自然保护区
王强
作品数:4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系统动力学 情景分析 水资源约束 水资源 生态经济
刘洋
作品数:16被引量:12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研究主题:脂溶性化学成分 脂溶性成分 种间联结 常规茶园 古茶园
杨光
作品数:313被引量:3,155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主题:药用植物 中药 中药材 丛枝菌根真菌 四川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