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3 篇“ 物种丰富度 “的相关文章
山脚基带调查低估了青藏高原山地物种 丰富 度 :以珠峰绒布河流域山体垂直带为例 2025年 山体物种 丰富 度 及其海拔格局研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以往研究较多关注某个独立山体的物种 丰富 度 ,而对区域尺度 内物种 丰富 度 海拔格局的研究多是基于公路沿线或山脚监测的结果,忽略了山体垂直带物种 丰富 度 的变化。该研究在珠穆朗玛峰绒布河流域选取河流两岸基带海拔分布范围为3785-5155 m的8个山体,结合样线法和样方法调查了8个山体垂直带的物种 丰富 度 。研究表明:(1)共记录了81种植物物种 ,其中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西藏早熟禾(Poa tibetica)、藓状雪灵芝(Arenaria bryophylla)和笔直黄耆(Astragalus strictus)等在整个流域的8个山体上均有记录;(2)流域尺度 上,单位面积(1 m^(2))物种 丰富 度 随海拔的变化呈单峰曲线分布。而在各独立山体上,单位面积物种 丰富 度 沿海拔梯度 的分布模式不尽相同,既有U形分布、正相关,也有无显著关系的模式;(3)整体上,山体下部区域的累计物种 丰富 度 要低于山体中上部的累计物种 丰富 度 ,山体阴坡的单位面积物种 丰富 度 要高于山体阳坡。该研究揭示了山体山脚基带的物种 丰富 度 和整个山体的物种 丰富 度 相差很大,仅在公路沿线或山脚基带处的植物调查会低估整个山体13.5%-54.8%的物种 丰富 度 。因此,需要开展更多青藏高原山地生态系统物种 丰富 度 在山体空间尺度 上分布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和机制的研究。 李博文 周阳 吕静雅 阿旺 陈兰英 刘世章 伍晶 吕汪汪 孙建平 贾跃凤 赵矿 汪诗平长白山物种 丰富 度 与物种 组成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及其随演替的变化 2024年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形成与维持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其背后潜在的生态学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生态位互补效应和生物量比率效应是解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两种主要假说,但在温带森林中生态位互补效应和生物量比率效应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对贡献是否随森林演替而变化,以及如何变化目前仍不清楚。该研究以长白山地区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次生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演替早期)、次生针阔混交林(演替中期)和原始紫椴(Tilia amurensis)-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演替后期)内设置3块面积为5.2 hm^(2)的固定监测样地。基于两期样地调查数据,分别采用物种 丰富 度 和物种 组成验证生态位互补效应和生物量比率效应,采用地上生物量和森林生产力作为反映生态系统功能的指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生态位互补效应和生物量比率效应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对贡献及其随演替的变化。研究显示:物种 丰富 度 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随森林演替而变化,演替初期物种 丰富 度 的作用并不显著,而在演替中后期物种 丰富 度 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表明随着森林演替生态位互补效应逐渐增强。相比物种 丰富 度 ,物种 组成在森林演替的各个阶段都显著影响着生态系统功能,表明生物量比率效应在森林演替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地上生物量也是影响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揭示了长白山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及其随演替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能够为东北地区退化森林的生态恢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袁鹤洋 郝珉辉 何怀江 张春雨 赵秀海关键词:物种丰富度 物种组成 地上生物量 森林生产力 森林演替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景观斑块属性对物种 丰富 度 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景观破碎化对物种 的影响依赖于斑块属性,斑块属性体现了斑块的类型、面积、形状及其与周围斑块间关系。然而,在破碎化农业景观中这些斑块属性对关键物种 的联合影响仍知之甚少。选取中国海南地区的典型农业破碎化景观,实测了180个斑块中三类关键物种 ,分别为害虫-橡胶材小蠹虫(Xyleborus affinis)、传粉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和天敌物种 -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tid ostriniae Pang et Chen),刻画了各斑块属性,包括斑块类型、斑块面积、形状指数、距天然林距离、是否与橡胶接触、景观中天然林所占比例、是否有林下植物,并使用3种机器学习模型(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拟合斑块属性与三类物种 丰富 度 关系,解析斑块属性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与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相比,随机森林模型对三个物种 的丰富 度 预测效果均最好,其R2在橡胶材小蠹虫、中华蜜蜂和赤眼蜂中分别达到0.785、0.845和0.798;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结果表明,斑块类型对橡胶材小蠹虫和中华蜜蜂丰富 度 相对重要性高于其他斑块属性;斑块面积对赤眼蜂丰富 度 影响高于其他斑块属性,且与斑块类型存在交互作用;橡胶林中橡胶材小蠹虫与中华蜜蜂丰富 度 高于天然林和其他斑块类型,玉米螟赤眼蜂丰富 度 则在天然林与农田中最高。研究揭示了斑块属性对不同物种 丰富 度 的相对影响,阐明了斑块类型在不同物种 中的重要作用,并证实了机器学习是推导斑块属性对物种 影响的有效方法。 付遇堤 文志 李若男 李若男 郑华关键词:农业景观 景观破碎化 物种多样性 秦岭北麓乡村植物景观与物种 丰富 度 的关系 2024年 选取陕西省秦岭北麓5个村落作为试验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熵值法等相结合,探讨了秦岭北麓乡村地区植物丰富 度 对乡村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远离城镇的乡村植物多样性单一,物质丰富 度 偏低,其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得分偏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ielou均匀度 指数与社会效应、美感效果、生态质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Menhinick丰富 度 指数与美感效果、生态质量、文化价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综上,提出了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应立足资源优势,选择适合乡村景观发展的优势特色植物,有效增加评价较低乡村近水生境、居民点周边、农田边缘、林地比例和物种 丰富 度 等建议,以期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维护农村的环境治理,为乡村景观建设中植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李喆关键词:秦岭北麓 物种丰富度 乡村景观 多元线性回归 仁怀市种子植物物种 丰富 度 格局与影响研究 2024年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仁怀市种子植物的多样性。在赤水河仁怀段不同区域、不同海拔梯度 和不同地貌类型三个尺度 上设置样地,分析种子植物物种 丰富 度 差异,并分析环境因子对物种 丰富 度 的影响。结果表明:(1)仁怀市种子植物多样性较高,共141科569属1119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种。(2)赤水河仁怀段上游种子植物较中下游丰富 ;在垂直分布上,种子植物种 类呈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其中,1100~1300 m海拔段物种 丰富 度 最高;在常态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3种地貌类型中,常态地貌物种 丰富 度 最高。(3)环境因子和物种 数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均温与物种 数的相关系数R=-0.19,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影响仁怀市种子植物物种 丰富 度 的关键因子为年均温。 陈乾 黎大顺 安明态 余江洪 刘峰关键词:种子植物 物种丰富度 菌根类型对森林草本植物群落物种 丰富 度 的影响 2024年 物种 丰富 度 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有着重要意义,菌根类型是影响生态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缺乏对菌根类型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物种 丰富 度 及其对环境变化响应的认识。本研究基于美国1604个丛枝菌根(AM)森林、4654个外生菌根(ECM)森林和5568个AM+ECM型森林的草本植物群落物种 丰富 度 和环境因素数据,探讨菌根类型对物种 丰富 度 及其对环境变化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根类型森林的草本植物群落物种 丰富 度 间有显著差异,含有AM优势植物越多的森林的草本植物丰富 度 越高,这一结果为菌根介导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环境因子(纬度 、温度 、降水、氮沉降及土壤性状)对森林草本植物群落物种 丰富 度 的影响也随菌根类型的不同而有着较大差异。在AM型、ECM型和AM+ECM型森林植被中,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 丰富 度 分别受氮沉降、温度 和土壤pH的影响最大,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高达42.3%、41.1%和48.7%。森林优势植物的菌根类型在调节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物种 丰富 度 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且影响着群落物种 丰富 度 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高旭硕 王震 石兆勇关键词:物种丰富度 环境因子 中国芦苇沼泽植物物种 丰富 度 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2024年 明确大尺度 物种 丰富 度 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生态学及生物地理学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其对于预测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响应和制定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保护方案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全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野外调查数据,结合气候、地理、土壤等环境因子,探讨了中国芦苇沼泽植物物种 丰富 度 的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的芦苇沼泽植物物种 丰富 度 总体表现为亚热带湿润区和温带湿润半湿润区较高,青藏高原区、温带干旱半干旱区和滨海区较低的特点;(2)芦苇沼泽植物物种 丰富 度 与年降水、土壤有机碳、土壤总氮、纬度 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年均温、最冷月最低温、土壤pH值、海拔之间表现为显著负相关;(3)土壤因子特别是土壤pH值是影响芦苇沼泽植物物种 丰富 度 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分别为淹水状况、气候因子和地理因子;(4)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因子、淹水状况和气候因子直接影响植物物种 丰富 度 ,而地理因子通过调控土壤因子、淹水状况与气候因子间接影响植物物种 丰富 度 。总体而言,中国芦苇沼泽植物物种 丰富 度 具有空间异质性,其分布格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土壤因子是影响植物物种 丰富 度 分布格局的关键环境因素。 孟敬慈 王国栋 曹光兰 胡楠林 赵美玲 赵延彤 薛振山 薛振山 刘波 朴文华关键词:物种丰富度 土壤因子 中国山茶科植物物种 丰富 度 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4年 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尽管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子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但关于它们在影响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中的相对作用依然知之甚少。为此,以中国山茶科植物为研究对象,结合物种 丰富 度 数据、气候数据、地形数据以及人类活动数据,构建基于不同变量组合的负二项广义线性模型,并通过模型拟合优度 比较和方差分解等方法,探讨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在影响中国山茶科植物物种 丰富 度 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1)中国山茶科植物物种 丰富 度 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所有50 km×50 km栅格内的物种 数在1~88之间,平均值为14.425±13.756;(2)包含所有气候变量、地形变量和人类活动变量的模型的拟合优度 要好于其他模型;(3)在最优模型中,物种 丰富 度 与年平均温度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与等温性(P<0.05)、降水季节性(P<0.001)和农田比例(P<0.01)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气温年较差(P<0.01)、年降水量(P<0.001)和海拔极差(P<0.001)呈显著凸形关系;(4)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在影响中国山茶科植物物种 丰富 度 中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67.86%、21.50%和10.64%。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气候因子在影响中国山茶科植物物种 丰富 度 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策略,以减缓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是实现对中国山茶科植物科学保护的关键。 魏薇 车奇兵 赵旭喆 严贤春 严贤春 罗建勋关键词:山茶科 物种多样性 气候 地形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北美乔木物种 丰富 度 格局研究 于明鑫遵义市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 丰富 度 及保护优先区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自然保护区在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物种 的生存力、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晰遵义市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及其保护效益,进而分析遵义市保护区的保护优先序列,对保护区内实施科学合理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全省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信息评价分析所筛选出的保护优先区的保护现状,利用Dobson筛选法识别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物种 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在珍稀濒危物种 丰富 度 分布上,遵义市自然保护区物种 保护呈现西北—东南密、西南—东北疏的特征;(2)采用“累积筛选”法共鉴别出对遵义市保护贡献率较高的前6个保护区,其保护贡献率累计达90%;(3)遵义市珍稀濒危动植物基本都受到了较为全面的就地保护,但仍存在保护空缺,这些保护空缺的识别可为遵义市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梅雪梦 刘义 樊涵 张明明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相关作者
方精云 作品数:244 被引量:13,896 H指数:6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碳 碳循环 生物量 唐志尧 作品数:70 被引量:2,837 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多样性 龚大洁 作品数:212 被引量:623 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两栖动物 多样性 鸟类群落 物种多样性 爬行动物 沈泽昊 作品数:106 被引量:3,195 H指数:3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植物群落 地形 多样性 海拔梯度 物种多样性 郑智 作品数:28 被引量:168 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物种丰富度 气候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