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40篇“ 片麻状花岗岩“的相关文章
- 福建屏南牛洋晚石炭世片麻状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25年
- 屏南牛洋花岗岩发育片麻状、眼球状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侵入岩属于钙碱性岩系列的高钾过铝质酸性侵入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往右倾斜的“海鸥型”曲线,说明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程度高。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法,获得(314.0±2.1)Ma、(318.0±2.6)Ma的结晶年龄,将侵入岩时代划为晚石炭世。综合分析认为,该侵入岩显示沉积岩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碰撞挤压的构造背景下,为陆内造山作用的产物。
- 林云志
- 关键词: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陆内造山
- 内蒙古北山地区小黄山一带片麻状花岗岩形成时代、成因及构造环境被引量:2
- 2024年
-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内蒙古北山地区小黄山一带早石炭世侵入岩中新解体出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似斑状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中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在空间上紧密伴生。本文研究小黄山一带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构造环境。采用锆石LA-ICP-MS U-Pb法在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中分别获得了443.0±1.2 Ma和441.9±1.6 Ma的岩浆结晶年龄,时代为早志留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均为钙碱性系列岩石,碱度率AR为1.82~2.86,较低,且变化范围小,戈蒂尼指数τ为21.22~64.24(τ>10);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及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具有岛弧岩浆岩或造山带岩浆岩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是东七一山—公婆泉岛弧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 胡新茁杨济远邓雯田光昊孙肖秦丹鹤
- 关键词:构造环境岛弧
- 海南岛屯昌地区泥盆纪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报道被引量:7
- 2022年
- 1研究目的(Objective)海南地块古生代岩浆作用与特提斯洋的演化息息相关,古特提斯洋及原特提斯洋从海南岛及周边何处而东延,洋壳俯冲过程中岩浆作用的时限及构造演化过程与特征,是海南岛前中生代地质演化长期未解决的重要地质问题。长期以来,海南地块与原特提斯洋俯冲相关的地质记录及精确年代学数据甚少,本次工作在海南岛中东部屯昌黄竹岭地区原划归中元古代抱板群中识别出一套泥盆纪花岗岩,为原特提斯洋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 龙文国周岱柯贤忠王磊王晶徐德明胡军
- 关键词:片麻状花岗岩古特提斯洋洋壳俯冲地质记录
- 粤西福湖岭早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华南陆块由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在新元古代碰撞拼合形成,其形成与构造演化历史特别是扬子地块前寒武纪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华夏地块在早新元古代时期的构造属性尚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选取华夏地块云开地区东南缘的粤西福湖岭片麻状花岗岩,通过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和全岩元素‒同位素研究,为华夏地块新元古代早期演化提供信息。粤西福湖岭片麻状花岗岩样品经后期变形作用,其边缘发育微弱的片麻状构造,局部可见拉长的黑云母定向排列。年代学结果表明,片麻状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986~982 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片麻状花岗岩样品SiO_(2)含量为67.70%~77.38%,K_(2)O含量为1.59%~4.50%,A/CNK为1.13~1.76,具较高Rb/Sr值和较低Al_(2)O_(3)/TiO_(2)值,为一套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富集LILE,亏损HFSE(Nb、Ta、Ti),具Eu负异常;全岩ε_(Nd)(t)值和锆石ε_(Hf)(t)值分别为−7.4~−5.4和−8.7~−1.5,二阶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2.2~2.1 Ga和2.4~1.9 Ga。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粤西福湖岭片麻状花岗岩为华夏地块云开地区东南缘早新元古代俯冲背景下古‒中元古代变沉积岩和基性变火成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 罗财宝徐畅余小清刘洪涛杨雪
- 关键词:华夏地块片麻状花岗岩俯冲作用
- 柴北缘小赛什腾山片麻状花岗岩的成因:来自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被引量:4
- 2022年
- 小赛什腾山位于柴北缘的西北部,笔者对小赛什腾山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对片麻状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年龄为(422.1±1.6)Ma,指示该岩体为晚志留世岩浆活动产物。片麻状花岗岩地球化学成分显示高硅(SiO_(2)为70.16%~72.43%)、高碱(Na_(2)O+K_(2)O为7.20%~9.04%)和较高的K_(2)O/Na_(2)O值(>1),低镁(MgO为0.82%~1.29%)、磷(P_(2)O_(5)为0.09%~0.13%)及钛(TiO_(2)为0.3%~0.49%),铝饱和指数A/CNK值大于1,里特曼指数小于3.3,属于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并且它们稀土元素总量高,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高,具有弱的负Eu异常(δEu为0.73~0.96)。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模式图上曲线一致向右倾斜,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样品都具有相似的配分型式,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亏损高场强元Nb、Ti的地球化学特征。全岩锆石饱和温度为721~752℃,平均值为739℃,属于I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片麻状花岗岩的ε_(Hf)(t)均为负值(-6.47~-12.85),模式年龄T_(DM2)平均值是2030Ma,指示小赛什腾山片麻状花岗岩的源区物质有中元古代的古老地壳物质混入,该花岗岩形成时有流体加入,由地壳基底物质重熔形成。综合分析后认为小赛什腾山片麻状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
- 彭璇庄玉军辜平阳辜平阳时超何世平
- 关键词:片麻状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柴北缘
- 广州市白云山片麻状花岗岩成因及构造意义被引量:2
- 2021年
- 华南板块内部广泛分布的早古生代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究竟是与大洋板块俯冲有关,还是与陆内挤压碰撞有关,存在激烈争议。本文对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Hf-O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山片麻状花岗岩形成于晚奥陶-早志留世(444±6 Ma)。白云山片麻状花岗岩含有原生白云母和黑云母,并且具有高的SiO2,Al2O3和低的MgO含量(SiO2=74.8%~80.4%,Al2O3=9.64%~12.7%,MgO=0.46%~0.61%)。白云山片麻状花岗岩的稀土总量相对较低,变化于44~173μg/g之间,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分布模式,同时具有中-强的Eu负异常(Eu*=0.27~0.63)。白云山片麻状花岗岩富集Rb、Th、U和Pb,亏损Ba、Sr、Nb、Ta、Zr、Hf和Ti。白云山片麻状花岗岩具有富集的全岩Nd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Nd(t)=-12.1~-7.88;εHf(t)=-10.8~-2.63)以及高的锆石O同位素组成(δ18O=8.06‰~11.4‰)。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云山片麻状花岗岩主要起源于地壳变质沉积岩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和白云山片麻状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白云山片麻状花岗岩最有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陆内挤压造山的构造背景。
- 刘潇王强马林王强
- 关键词:片麻状花岗岩
- 青藏高原聂荣微陆块早古生代片麻状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特征及构造背景被引量:1
- 2021年
- 报道了西藏中部聂荣微陆块片麻状花岗岩的全岩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资料。获得花岗岩中锆石206 Pb/238 U年龄为516±3 Ma(n=20,MSWD=1.60)。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类似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曲线,伴随负Eu异常,而微量元素蛛网图表现出Ba、Nb、Ta、Sr、P、Ti亏损和Rb、Th、Pb相对富集的分布特征。花岗岩具有富集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3.0~-0.1)、古老的锆石Hf模式年龄(t_(DM)^(C)=1472~1659 Ma)和较高的Mg#值(32~47),可能形成于地幔岩浆对元古宙沉积物质的改造。综合上述测试结果及区域地质背景,推测聂荣微陆块寒武纪片麻状花岗岩应当是冈瓦纳大陆北缘安第斯型岩浆弧的一部分。
- 胡培远翟庆国唐跃朱志才王伟
- 关键词:青藏高原花岗岩地球化学
- 都龙-Song Chay穹窿片麻状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微区微量元素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横跨中-越两国的都龙-Song Chay穹隆的核部杂岩发育了混合岩化作用。对穹隆核部的混合片麻岩和浅色花岗岩脉中锆石CL图像、U-Pb年龄和锆石微区微量元素组成的研究表明,锆石发育复杂的内部结构,可分为:继承锆石、深熔锆石、变质增生锆石。锆石核部为原岩继承锆石,一般较明亮且具有最高的Th/U比值,最低的U含量和较高的∑REE、LREE含量,获得的年龄为前寒武纪年龄,代表了混合岩的原岩年龄;深熔锆石具有振荡环带,次高的Th/U比值和最低的∑REE、LREE含量,在混合片麻岩和浅色花岗岩中获得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422±6) Ma、(423±6) Ma,代表了都龙-Song Chay穹隆发生深熔作用的时间,与区域上碰撞-岩浆事件时间一致;变质增生锆石产于锆石边部,颜色较暗且不具环带,具有最低的Th/U比值,最高的U含量和较高的∑REE、LREE含量,获得的年龄反映了后期区域变质作用事件。因此,都龙-Song Chay穹隆核部的花岗质杂岩大部分实为前寒武纪地壳物质在加里东期深熔作用的产物,并受到了印支运动的影响。
- 邓平张斌辉曾超何玉璠
- 关键词:混合岩锆石U-PB
- 北淮阳晓天火山岩盆地片麻状花岗岩成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5
- 2020年
- 岩石的锆石U-Pb定年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是研究侵入岩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的主要研究手段。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LA-ICP-MS等技术对晓天火山岩盆地内杨三寨附近发现的片麻状钾长花岗岩进行相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岩体主量元素以高硅、钾和钠,低铁镁钙磷为特征,其中SiO2含量为65.86%~78.29%,Al2O3为10.89%~16.02%,MgO为0.17%~1.17%,K2O为1.37%~6.44%,Na2O为0.53%~6.50%,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方面,样品以亏损Nb、Sr、P和Ti,富集La、Ce、Nd和Zr为特征。稀土元素方面,含有较高的稀土元素(ΣREE=152.70~650.88μg/g),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REE/HREE=6.77~20.64),多数具有较弱的负铕异常(δEu=0.29~1.15),铈异常不明显;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以右倾为特征。30个锆石点的206Pb/238U年龄分布于720~828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776±11Ma(MSWD=2.1)。研究认为,盆地内新元古代片麻状钾长花岗岩的发现表明晓天盆地中心存在隆起,并不是之前研究认为的"斗"形的两边浅中间厚的盆地形态,这对该盆地的构造形态认识和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万秋万秋李延河王利民施珂段超
- 关键词:锆石年龄
- 福建寿宁仙峰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 2020年
- 通过1:5万湖屯、寿宁县、泰顺县、南阳幅区调工作,在寿宁仙峰、铁场等地新发现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经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为(1783±29)Ma、(1831±29)Ma、(1833±21)Ma。主量元素富硅、铝、碱,低钙、镁,高铁镁比值、高钾钠比值、高DI,CIPW刚玉分子大于1%,A/CNK比值大于1.1为特征;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P和Sr、Ba亏损,Sr出现明显负异常;稀土元素中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强烈。总体显示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浆可能来源于上地壳,形成构造背景为同碰撞,与北武夷地区及浙江丽水地区发现的古元古代花岗岩相似,显示闽浙地区吕梁期可能为一体,且普遍经历了造山运动。
- 杨仲
- 关键词: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相关作者
- 张传林

- 作品数:105被引量:1,139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成矿作用 西昆仑 地球化学特征 新元古代 塔里木西南
- 顾连兴

- 作品数:166被引量:2,042H指数:2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东天山 块状硫化物矿床 地球化学 硫化物矿床 花岗岩
- 吴昌志

- 作品数:103被引量:1,255H指数:2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东天山 地球化学 块状硫化物矿床 辽河盆地 花岗岩
- 张遵忠

- 作品数:54被引量:797H指数:19
- 供职机构: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
- 研究主题:东天山 地球化学 底侵 花岗岩 印支期
- 王会敏

- 作品数:16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 研究主题:成矿地质特征 地质特征 石墨矿 找矿方向 矿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