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72篇“ 爆破作用“的相关文章
- 爆破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动态应变特征测试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涉及爆破振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爆破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动态应变特征测试装置,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设置有压力板和弹簧片一,所述压力板的一端接触有弹簧片一,压力板的另一端延伸到支...
- 赵明生崔雪姣张力李杰余红兵周建敏
- 循环爆破作用下围岩的累积损伤规律研究
- 2025年
- 为研究岩体在循环爆破荷载作用下的累积损伤特征及规律,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开展单次爆破损伤分析,并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开展岩体累积损伤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循环爆破作用下岩体的累积损伤演化云图与单次爆破作用相似,整体上呈现反S形,岩体的损伤增量随着爆破次数的增大而降低,且在损伤区中部区域,岩体受到定点循环爆破荷载的叠加作用尤为明显;岩体损伤存在损伤阀值,爆破能量达到阀值后岩体才产生损伤。指出岩体损伤与爆心距存在一定的关系,随着爆心距的增加,爆破产生的岩体损伤量和损伤增量都不断减小。
- 郑淞午
- 关键词:岩石爆破岩体损伤围岩
- 高压空气爆破作用下煤体裂纹扩展及振动特性模拟试验研究
- 2025年
- 为了探讨高压气体爆破对煤体裂纹扩展和振动特性的影响,采用模拟煤体基于自主研发的高压空气爆破装置开展气体爆破试验,试验过程中利用爆破速度采集仪和爆破振动采集仪分别对表面裂纹扩展速度及质点振动进行测试,分析高压空气爆破作用诱发的裂纹扩展发育过程及质点振动能量变化特性。运用扫描电镜(SEM)分析气爆前后试件孔裂隙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空气爆破设计压力为15 MPa的条件下,诱导试件表面裂纹沿围压加载方向发育扩展,裂纹发育扩展速度有v_(双向不等压)>v_(无围压)>v_(双向等压);不同围压条件下裂纹随距致裂孔距离的增加呈快速发育和稳态发育两个阶段发育扩展;诱发质点振动信号分布在0~250 Hz的范围内,振动信号中主频带的能量较其他子频带的能量有明显的区别,振动主频带信号在0~31.25 Hz低频带较为集中。研究成果以期为优化高压气体爆破致裂孔分布和提高瓦斯抽采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 严少洋高富强杨小林褚怀保王昌叶红宇
- 关键词:煤体振动信号
- 一种爆破作用下无损测量管道损伤特征的试验设备
-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爆破作用下无损测量管道损伤特征的试验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栓接有安装框,所述工作台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内腔设置有对管道固定的限位组件,所述安装框的顶部栓...
- 孙金山姚颖康吴廷尧蒋楠吉凌张震夏宇磬冷振东
- 二氧化碳相变爆破作用下含节理岩体的裂纹扩展数值模拟
- 2025年
- 为探究CO_(2)相变致裂技术对节理岩体的破裂效应,通过新型CO_(2)相变致裂器爆破试验获取了致裂管内部动态压力曲线,并基于LS-DYNA平台建立数值模型,对比研究了常规致裂器、新型致裂器及弹头型致裂器3种工况下节理充填状态、节理长度、节理厚度及爆源距离对岩体破裂的影响机制,重点观测了应力波传播特征、裂纹扩展路径及穿透节理长度等关键参数。通过裂纹与节理交界区域有效应力分布特征的系统分析,揭示了不同致裂器对节理裂纹扩展的作用规律。研究表明:相较于充填节理,无充填节理对裂纹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随着节理长度减小、厚度增加及与爆源距离增大,裂纹抑制效应呈现增强趋势。新型致裂器较常规型可产生更均匀的裂纹分布和更强的岩体冲击效应,其弹头改进结构能有效引导裂纹扩展方向,促进次生裂纹网络的形成,显著提升岩体渗透性能。研究为CO_(2)相变致裂技术在裂隙岩体中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嘉伟郑永香王伟牛庆合尹超李亚东姚明宇
- 关键词:节理有效应力
- 循环爆破作用下锁固型岩质边坡的累积损伤效应及稳定性分析
- 2025年
- 岩石中存在许多微裂纹和微孔洞,这些微裂纹和微孔洞在动荷载作用下会萌生、扩展和聚并,导致岩石失稳和破坏。在进行爆破开挖时,预留岩体会受到循环爆破产生的动荷载影响,产生累积损伤,从而导致岩体强度降低,甚至破坏。为了模拟这一物理过程,将现有的能够较好地描述岩石动态损伤的岩石动态损伤本构模型通过二次开发嵌入到FLAC中,用于分析锁固型岩质边坡在循环爆破作用下的损伤效应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考虑岩质边坡累积损伤效应后,随着循环爆破次数的增加,边坡稳定性逐渐降低。对于锁固型岩质边坡,锁固段的破坏首先发生在两端,然后向中间扩散,岩体在其中呈现递进破坏模式。由于考虑了岩质边坡的累积损伤,每次爆破后边坡的安全系数都会减小。当不考虑累积损伤时,边坡的安全系数基本不变。另外,锁固段在软弱夹层中的位置影响边坡的破坏模式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类似工程活动时,应考虑岩体的累积损伤效应,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 刘康琦刘红岩霍泽楠薛雷张光雄
- 关键词:二次开发
- 复合岩体分界面对爆破作用效能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为进一步明晰复合岩体中复杂的应力波传播规律和损伤分布规律,采用LS-DYNA软件建立了相对较硬岩石Ⅰ和相对较软岩石Ⅱ组成的复合岩体爆破模型,研究了复合岩体中爆源位置和岩体分界面与炮孔间的距离对破岩效果的控制机制。结果表明:在复合岩体单孔爆破模型中,当应力波从岩石Ⅱ进入岩石Ⅰ时,岩石Ⅱ中岩石破碎加剧,分界面距离炮孔中心50 cm时,岩石Ⅱ内出现明显的破碎三角区;当应力波从岩石Ⅰ进入岩石Ⅱ时,从岩石Ⅰ越过分界面进入岩石Ⅱ的裂纹长度增加。在复合岩体双孔爆破模型中,会出现应力波在相遇并叠加后、岩石Ⅱ中的应力波继续向岩石Ⅰ传播的现象,两炮孔间的爆生裂纹或破碎区贯通时连心线上岩体的有效应力呈“W”形分布。在复合岩体单孔或双孔爆破模型中,复合岩体的分形维数随着分界面向岩石Ⅰ一侧的炮孔靠近而增大,岩体破裂损伤更加严重。分析结果对于类似条件下岩体工程爆破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董雷只王圣风缪玉松张拥军李小双刘飞孙卓明
- 关键词:岩石爆破分形维数数值模拟
- 掏槽爆破作用下振动波形预测及影响分区确定被引量:3
- 2024年
- 为研究隧道掘进过程中掏槽爆破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构建地表质点爆破振动波形预测函数,引入基于爆破振动波形理论的影响区域划分方法。基于等效球形药包理论,结合萨道夫斯基公式和爆破振动频率预测公式,将拟合系数与等效振源强度函数中的工程参数建立联系,构建适用于实际工程的爆破振动波形函数。依托现场监测数据,验证引入方法的可靠性。最后,分别以质点峰值振速、振动位移作为标准划分爆破振动影响区域。根据计算结果,掌子面在邻近被保护对象水平距离D=50 m时应采取相应的控制爆破措施。
- 李坚赵岩周文磊王海龙
- 关键词:隧道爆破振动
- 爆破作用下层状围岩隧道突变失稳判据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为判断爆破振动与损伤作用下层状岩体隧道的围岩稳定性,根据层状围岩失稳特征建立隧道力学模型,考虑爆破损伤和振动效应,构建层状围岩隧道系统总势能方程和突变失稳判据,分析爆破作用下层状围岩稳定性演化规律;并以沪昆高铁湖南段姚家隧道为工程背景,分析层状围岩隧道稳定性。结果表明:层状围岩隧道发生突变失稳的充要条件是满足分岔集方程,即当突变特征值Δ≤0时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失稳;爆破累积效应造成围岩刚度不断降低,爆破药量增加提高爆破振动效应,这些均导致层状围岩失稳概率增加;实际隧道失稳评价结果与施工现场情况、监测结果一致,验证了失稳判据的有效性。
- 彭亚雄周子霈姚颖康刘运思左清军
- 关键词:爆破作用失稳判据突变理论稳定性
- 爆破作用下隧道支护结构振动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 2024年
- 隧道开挖采用钻爆法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新建隧道断面越来越大,掏槽段起爆药量增加,爆破作用下隧道支护结构的振动显著。爆破振动传播规律、支护结构振动响应特性和振动安全控制是隧道爆破安全高效施工的热点研究问题。依托瑶里隧道开展支护结构现场爆破振动监测试验,分析掏槽爆破作用下大断面隧道支护结构的振动响应特征,优化掏槽爆破参数,提出安全合理的振速阈值,研究支护结构振动安全控制技术和高效穿越的爆破开挖方法,以指导现场工程应用。
- 王虎
- 关键词:大断面隧道掏槽爆破支护结构
相关作者
- 肖定军

- 作品数:121被引量:267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爆破振动 起爆器材 爆速 爆破 爆破工程
- 周传波

- 作品数:239被引量:1,258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爆破振动 数值模拟 爆破 动力响应 隧道爆破
- 张奇

- 作品数:278被引量:1,205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燃料空气炸药 数值模拟 爆破 战斗部 微波促进
- 王林峰

- 作品数:190被引量:700H指数:14
-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危岩 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 抗震 崩塌
- 郭学彬

- 作品数:129被引量:904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爆破 软弱夹层 光面爆破 数值模拟 高速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