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9篇“ 燕山运动“的相关文章
- 浅析燕山运动对罗云断层构造控制及煤层形成的影响——以万安煤业为例
- 2025年
- 万安煤业位于霍西煤田万安详查区,大地构造处于华北板块山西过渡块体洪洞区块北部。区域经历燕山运动,形成特定构造特征。矿区受霍山和罗云山断层控制,中部为轴向北东倾伏背斜构造,断层众多,褶曲发育,无岩浆岩侵入。燕山运动对罗云断层有构造控制作用,包括断层形成与活化、多期活动性。对矿区煤层形成与改造有影响,涉及成煤环境、煤层破坏与保存。受其影响,煤层空间分布与埋藏深度呈现“断块式”特征,煤质在灰分、硫分、煤体结构方面发生变化。总之,燕山运动塑造罗云断层并控制煤层相关特性,影响煤矿开采,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中等。
- 王磊
- 关键词:燕山运动煤层赋存
- 辽西寺儿堡-白塔盆地晚侏罗世火山岩地质特征及其对燕山运动的响应被引量:2
- 2023年
- 辽西地区位于燕山造山带东段,发育大规模的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是研究中生代燕山运动构造体制转换、岩石圈减薄和克拉通破坏的关键地区之一.报道了辽西寺儿堡-白塔盆地晚侏罗世火山岩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等资料,确定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探讨了晚中生代期间古太平洋板块对华北克拉通东部俯冲后撤作用时间,为进一步认识燕山运动和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盆地内大范围出露的流纹岩形成时代为153.8~160.3 Ma,在空间上呈NE向展布,具有较高的SiO_(2)、Al2O3和全碱含量,显示准铝质-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特征.样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Ba、Pb、K等)和轻稀土元素(LRE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Nb、Ta、P、Ti等)和重稀土元素(HREEs),具明显的Eu负异常和较低的Cr、Co、Ni含量,结合岩浆成因锆石具有负ε_(Hf)(t)值(-17.8~-23.2)和相对古老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2334~2697 Ma),暗示初始岩浆可能来自于太古代或元古代的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表明,辽西地区晚侏罗世岩浆构造活动主要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后撤.寺儿堡-白塔盆地中流纹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NW向挤压构造背景,同时,在辽西地区存在大量与古太平洋板块后撤密切相关的变质核杂岩和伸展盆地,暗示区域上伸展体系的存在.因此,认为燕山-辽西地区构造体制于晚侏罗世发生转变,由挤压体系逐渐过渡为伸展体系,为燕山运动的响应.
- 宋志伟郑常青林波徐学纯梁琛岳陈龙赵英利温泉波
- 关键词:燕山运动锆石U-PB年龄岩石学
- 回眸燕山运动——致敬“燕山运动”的创建者和中国地质学会的奠基人翁文灏被引量:7
- 2022年
- 一百年前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先驱者们竖立起中国地质科学的旗帜,也是中国科学的第一面旗帜,从此中国地质科学发展进入快车道。燕山运动、中国北方?科研究,长身贝研究、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是中国地质科学快速进入国际赛道的标志。经历了近百年的研究,北京西山及北京北山、冀北和辽西典型地区积累的证据和资料表明,翁文灏提出的燕山运动A期(幕)发生在160±3 Ma前;晚侏罗世早—中期记录了以髫髻山组和蓝旗组为代表的区域强烈火山喷发和广泛的岩浆侵入(中间期/幕);晚侏罗世晚期区域发育逆冲推覆构造;燕山期构造发展至早白垩世早期135 Ma,冀北张家口组和辽西义县组之下的不整合为燕山运动B期结束的代表。燕山运动是东亚大陆构造体制从古特提斯及古亚洲洋构造域转变为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域的产物。这是中国东部和东亚区域中生代独特的重大的地质构造事件。
- 赵越高海龙张拴宏张拴宏
- 关键词:燕山运动髫髻山组张家口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 辽西宁城盆地中侏罗世同构造沉积对燕山运动A幕的指示
- 燕山运动是华北克拉通演化的重要过程,其活动时限、构造属性、变形样式和强度以及影响范围历来都是讨论的焦点。沉积盆地记录了盆内和盆缘构造的演化历程,对区域构造演化具有指示意义。本文以燕山褶皱-逆冲带东段辽西地区宁城盆地东侧中...
- 乜长顺
- 燕山运动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控制作用——以滇黔北地区太阳—海坝区块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例被引量:4
- 2021年
- 滇黔北地区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太阳—海坝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优质页岩气储层,现已进行规模开采,但对页岩气保存条件尚未进行系统性分析。为了落实该区页岩气开发潜力、明确有利勘探区带,基于地震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认识,对区内构造演化、断裂期次、地层变形特征及其对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太阳—海坝地区受多期构造运动作用,其中燕山期两幕构造运动对构造形态及断裂发育影响最大,形成北东、近南北、北西三组走向断裂,对龙马溪组页岩气的保存条件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2)燕山早期为北西方向应力作用,形成北东走向逆断层及近南北走向走滑断层,其中北东走向逆断层上盘地层较破碎,页岩气保存条件变差,断层下盘地层完整,保存条件较好,近南北走向走滑断层多断至地表,早期对保存条件具有一定破坏作用;(3)燕山晚期为北东东方向应力作用,形成北西走向逆断层,与早期形成的逆断层相似,保存条件断层下盘比上盘更好,同时早期形成的走滑断层走向与本期应力方向垂直,断层闭合,对页岩气保存条件影响变小。结论认为,燕山运动控制了该区整体构造形态及主要断裂空间展布、不同性质的断裂及断层上下盘地层的完整性,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 常德双韩冰朱斗星蒋立伟王永莉周川江曹丽丽李燕
- 关键词:燕山运动页岩气地震资料
- 渤海湾盆地晚中生代构造地层划分及对比:对燕山运动的启示被引量:15
- 2020年
-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中生代地层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地震资料解释和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将渤海湾盆地中生代地层划分为下-中三叠统、下-中侏罗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上白垩统等五个构造层.通过碎屑锆石的分析,渤海湾盆地碎屑岩记录了两期侏罗纪的岩浆活动,分别为180~175Ma、160~152Ma,可分别与燕山地区南大岭组和髫髻山组对应.但是,由于在渤海湾盆地没有直接发现侏罗纪火山岩,推测这两期活动可能主要集中在华北克拉通周缘而不是内部.通过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锆石的分析,渤海湾盆地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主要有两期,分别为120~125Ma、110~100Ma,可以和华北克拉通东部岩浆活动对应.这些锆石年龄唯独缺乏了在华北克拉通北缘极其常见的土城子后期和张家口期火山活动,这可能与渤海湾盆地在晚侏罗世后期抬升有关.通过对比渤海湾盆地与燕山构造带中东段造山带中生代盆地构造和沉积地层发育过程,发现两者总体可以对比,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燕山构造带中东段缺少早-中三叠世的地层,渤海湾盆地缺失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的地层.结合燕山构造带中东段晚中生代沉积构造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渤海湾盆地及其周缘燕山运动A幕表现微弱,而燕山运动B幕对渤海湾盆地及其周缘均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目前的资料表明其表现方式存在差异,渤海湾盆地表现为垂直隆升,华北克拉通北缘表现为水平挤压隆升.
- 朱吉昌冯有良冯有良孟庆任李浩吴丰成李浩刘海涛武国利邹才能武国利
- 关键词:燕山运动晚中生代渤海湾盆地
- “燕山运动”与东亚大陆晚中生代多板块汇聚构造——纪念“燕山运动”90周年被引量:69
- 2019年
- 翁文灏先生提出"燕山运动"已经整整90周年,燕山运动对中国大地构造历史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文章回顾了"燕山运动"提出、发展和构造幕划分沿革历史,介绍与燕山运动相关的构造事件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重点阐述了中国大陆不同地区对燕山运动的沉积、变形和岩浆响应,进一步梳理了燕山运动幕式演化历史及其动力作用性质,探讨了燕山运动发生的板块动力学背景及其全球构造意义.研究认为,燕山运动是三叠纪东亚大陆雏形形成后的一次重大地质构造事件,起始于中侏罗世(170±5)Ma,先后经历175~136Ma主变形期、135~90Ma主伸展期和89~80Ma的弱挤压变形期等3个主构造运动时期.主变形期包含了北京西山和燕山地区发育的2个地层不整合事件:髫髻山底部不整合和张家口底部不整合,对应于翁文灏先生1928年定义的A幕和B幕.从区域上看,晚中生代燕山运动的启动和发展与古太平洋、新特提斯和蒙古-鄂霍茨克三大构造域洋壳俯冲消减历史和板块汇聚碰撞过程密切相关.晚侏罗世,东亚周邻多板块汇聚形成了3个巨型陆缘汇聚造山系统(北部蒙古-鄂霍茨克碰撞造山带、东部陆缘Cordillera型俯冲增生造山系统、西部班公湖-怒江俯冲碰撞造山系统)以及向陆内变形扩展系统,包括多方向的陆内造山带、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的环形褶皱山系.陆内变形表现为远离汇聚板块边缘的大规模逆冲-褶皱构造、古老造山带的复活和广泛的岩浆成矿作用.结合古大陆分离-聚合过程的周期演变规律,本文提出晚中生代东亚多板块汇聚可能是未来亚美超大陆的起始点,燕山运动应是亚美超大陆诞生的"第一声啼鸣".
- 董树文张岳桥李海龙李海龙施炜薛怀民李建华黄始琪
- 关键词:燕山运动陆内造山
- 燕山运动在渤海西部海域表现形式及其地质意义
- 燕山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造山运动,是印支运动到喜山运动的过渡,具有承前启后的地质意义。华北板块东部构造体制在燕山时期发生重大转折,其主要地质效应表现为挤压到伸展的转变、近东西向盆地格局转变为北东或北北东向、岩石圈快速减薄...
- 肖述光李慧勇叶涛黄志胡贺伟
- 关键词:燕山期
- 燕山运动与华北克拉通破坏关系的讨论被引量:26
- 2018年
- 燕山运动与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关系、华北克拉通破坏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关系等是探讨和解决中生代中晚期东亚大陆构造演化过程的关键.燕山运动是具有全球意义的重要地壳构造变动,其形成和演化时间及沉积-火山作用的表现已得到了系统地研究.但关于其全球意义,整体性的表现特征仍有诸多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在于是否以不整合为基本的出发点.对于一个形成于陆内环境、具有强烈变形但不整合发育并不具有普遍性、且火山活动大量出现的地壳变动,到底是一个构造事件还是一个过程,以及它所代表的区域性或全球地质构造意义,仍有待进一步深思.在简要综述燕山运动及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讨论了燕山运动的时空变化、形成机制与华北克拉通的变形、破坏、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等的相关性.强调指出了燕山运动的发生发展时限是以中晚侏罗世为主,与白垩纪期间的伸展作用、大规模的岩浆活动等为代表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是不同动力系统下的产物,或者是不同构造事件或构造过程的产物.另外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及是否能代表华北克拉通破坏的主要过程或某一环节,是本文关注的重要命题之一.
- 王瑜孙立新周丽云谢玥婷
- 关键词:燕山运动华北克拉通破坏
- 燕山地区为何多山地——关于燕山运动的综述
- 2018年
- 燕山地区为什么多山地?本文详细讲述了"燕山运动"的提出、发展与地球动力学本质,"燕山运动"最早是由中国地质学家翁文灏(1927)提出,从2亿1千万年左右开始,到6500万年前结束(210-65Ma),地史上属于晚三叠世到白垩世时期。其地球动力学本质应为岩石圈减薄和消失。我国地质学家对"燕山运动"进行了近百年的深入研究,指导找油找矿的实际生产工作,在我国的地质事业写下了浓重一笔,为祖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同时为世界地球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孙求实
- 关键词:燕山运动科普地质
相关作者
- 董树文

- 作品数:211被引量:3,703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 研究主题:深部探测 晚中生代 大别造山带 地壳结构 侏罗纪
- 吴根耀

- 作品数:132被引量:1,606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盆地 盆山耦合 塔里木盆地 交界区 造山带
- 张宏仁

- 作品数:8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 研究主题:燕山运动 煤系地层 砾岩 不整合面 岩系
- 张岳桥

- 作品数:174被引量:4,515H指数:4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 研究主题:晚中生代 晚新生代 构造应力场 白垩纪 胶莱盆地
- 何登发

- 作品数:433被引量:6,539H指数:5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地质结构 几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