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9篇“ 焦枯病“的相关文章
- 桉树焦枯病对林分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2025年
- 为了探究焦枯病对桉树(Eucalyptus spp.)林下土壤细菌和土壤细菌生态机制的影响,采用16S rRNA对受到焦枯病危害以及健康的桉树林分土壤细菌DNA进行测序,使用SPSS 20.0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9以及R4.3.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使用Adobe Illustrator 2021进行图片处理。结果表明:(1)受害林分土壤中共检测出2537个细菌ASVs,未受害土壤中共检测出2477个ASVs。(2)两个林分土壤细菌的Alpha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3)受害与未受害林分的优势菌门均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等组成,优势菌属均由热酸菌属Acidothermus、norank_f_norank_o_Elsterales、norank f_Xanthobacteraceae等组成。(4)两个林分之间细菌在门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的为Bacteroidota与Dependentiae,在属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的为norank_f_norank_o_Acidobacteriales、norank_f_norank_o_norank_c_AD3与norank_f_norank_o_B12-WMSP1等。(5)健康林分较受害林分的菌群之间存在更为复杂的联系。研究显示,桉树焦枯病不会对林下土壤细菌的多样性造成明显的改变,但部分细菌群落之间的差异性揭示了桉树枯萎病可能会给桉树林下土壤微生物带来潜在的影响。
- 梁晨陈祖静尤广怀吴晓杭黄慧明何观孔杨胜基
- 关键词:桉树桉树焦枯病土壤细菌微生物多样性
- 桉树焦枯病叶片与正常叶片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分析
- 2025年
- 桉树为我国重要的造纸和用材树种。以丽赤壳属(Calonectria)为主要病原真菌的桉树焦枯病是我国桉树重大病害之一,在我国桉树产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生态影响。以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为材料,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受焦枯病危害叶片和正常叶片叶际真菌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学分析,对比受害叶片与正常叶片叶际真菌群落的差异,探究真菌群落差异与桉树焦枯病的关系,为从叶际真菌角度开发桉树焦枯病防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受害叶片中的真菌群落包括3门、13纲、27目、42科、58属、71种和136个扩增子序列变体(ASVs),比正常叶片多4目、2科、2属、3种和9个ASVs。受害和正常叶片中的优势真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受害叶片中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极显著下降,子囊菌门和unclassified_k_Fungi的相对丰度均极显著上升。受害叶片中的主要真菌属为丽赤壳属、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和苍白尾孢属(Pallidocercospora);正常叶片中的主要真菌属为Mycotribulus、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和外囊菌属(Taphrina);丽赤壳属仅出现在受害叶片中。受焦枯病危害后,桉树叶片中部分真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丽赤壳属、平脐疣孢属(Zasmidium)和苍白尾孢属(Pallidocercospora)等真菌的相对丰度均极显著上升,其中平脐疣孢属的相对丰度上升可作为桉树焦枯病发生的生物标志。
- 伍禄军于永辉赵瑛蒙好生
-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桉树焦枯病真菌
- 从贺州市桉树焦枯病的发生特点探讨桉树造林设计
- 2025年
- 桉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在贺州市广泛种植,但桉树焦枯病在该地区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桉树的健康生长和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有效降低桉树焦枯病的发生率,保障贺州市桉树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桉树焦枯病的症状、病原及发病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贺州市桉树焦枯病的发生特点,据此提出减少该病害发生的桉树造林设计方案,并详细剖析了桉树焦枯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 方朱宗
- 关键词:桉树焦枯病造林设计
- 焦枯病对桉树林下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 2025年
- 本研究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患焦枯病与健康桉树林分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与结构,旨在揭示焦枯病病原Calonectria(丽赤壳属)与其他真菌的相互关系,为开发生防菌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12个土壤检测样本经注释共得到2817个真菌ASVs,归类为12个门、421个属和614个种。(2)患焦枯病与健康桉树林分土壤真菌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其优势门一致;在丰度值前5的优势属上丰度最高的属均为unclassified_k_Fungi,其次均为Saitozyma(原隐球菌属)其他3个属则各不同。(3)患焦枯病与健康桉树林分土壤真菌含量的差异分析和病原菌Calonectria的相关性分析表明,Thelephora(革菌属)在正常林分中丰度第5,且其在正常林分土壤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染病林分,可作为焦枯病的拮抗菌;Temitomyces和Xyladictyochaeta均是染病林分显著高于正常林分(P<0.05),可作为备选生防菌;Calonectria与Ophiocordyceps(线虫草属)呈负相关,同时Ophiocordyceps是常见生防菌,也可为焦枯病的生防菌的备选。研究结果揭示了焦枯病病原菌Calonectria在桉树土壤真菌中占着相对较少的比例,但其致病力仍可导致桉树发生病害;研究结果为开发桉树焦枯病生防菌及拮抗菌提供了理论支持。
- 韦海李昌涛莫奇锦李文管为罗昌明罗敦钟铭隆
- 关键词:桉树焦枯病真菌高通量测序
- 桉树焦枯病综合防治技术
- 2024年
- 在桉树人工林的生长过程中,桉树焦枯病是影响其生长最凸出的病害。目前,社会上对于焦枯病的防控主要以追肥提高林木抗性为主,防治效果不佳,为此,对桉树焦枯病防治进行研究,对桉树焦枯病重灾区布局的11个桉树品系进行优良无性系抗病试验,并对不同焦枯病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开展试验。试验结果显示,L11、EC183、EC148品系表现出良好的抗焦枯病能力,此外,DH3327和DH3226品系在焦枯病影响下仍表现出较快的蓄积量增长。对焦枯病防治措施的结果分析表明,在已经受到焦枯病侵袭的林分中,使用杀菌剂和叶面肥相结合,并在发病初期进行两次防治的方案效果最佳。
- 陶大宾
- 关键词:桉树焦枯病
- 一种桉树焦枯病的高效防治方法
-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桉树焦枯病的高效防治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桉树叶面喷施杀菌剂,而后再采用混合肥对桉树进行喷施。首先,以40%苯甲.吡唑酯2000倍作为杀菌剂对桉树叶面进行杀菌,该杀菌剂能够有效防治多种病害...
- 徐立威
- 核桃叶缘焦枯病与其养分含量的相关性回归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与核桃叶缘焦枯病相关的主因子,为叶缘焦枯病机理研究及其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新疆核桃主栽品种新丰和扎-343作为研究对象,以新疆野生核桃作为对照材料,测定不同程度焦叶的2个核桃品种叶片SPAD值、全氮(N)、全磷(P)、钾(K)、钙(Ca)、镁(Mg)、锰(Mn)、铁(Fe)、铜(Cu)和锌(Zn)等指标,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2个核桃品种叶片焦枯程度的加重,其叶片SPAD值均缓慢下降趋势,新丰正常叶(X-CK)SPAD值与野生核桃正常叶(T-CK)间均无显著差异,扎-343正常叶(Z-CK)SPAD值显著低于T-CK,新丰不同处理的叶片SPAD值均明显大于扎-343。2个核桃品种叶片不同养分含量随着焦叶程度的加重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其中新丰核桃叶片N和Ca均表现上升趋势,P、K、Mg、Mn、Fe和Cu均表现下降趋势,Zn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新丰核桃焦叶程度与其SPAD值、K、Mg和Cu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与Ca含量间成极显著正相关性;扎-343核桃叶片N和Ca均表现上升趋势,其K、Mg、Mn、Fe和Cu均表现下降趋势,P和Zn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叶片SPAD值、Fe和Cu与其焦叶程度之间的负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叶片Ca含量与其焦叶程度之间的正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影响新丰核桃叶片焦枯程度的相关指标因子大小的排序依次为Cu>Ca,回归方程为Y=10.968-2.193 X_(1)+4.388 X_(2);影响扎-343核桃叶片焦枯程度的相关指标因子大小的排序依次为Cu>K>P,回归方程为Y′=215.075-2.366 X′_(1)-7.902 X′_(2)-33.966 X′_(3)。【结论】新丰和扎-343核桃叶缘开始焦枯后,叶片中Cu、Ca、K和P的吸收受到显著影响。
- 马合木提·阿不来提木合塔尔·扎热米热古力·外力哈地尔·依沙克
- 关键词:核桃养分
- 桉树焦枯病的防治措施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为探究不同药剂对桉树焦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广西南宁地区为试验地点,分别考察不同可湿性粉剂,药剂1: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药剂2:代森锌(65%可湿性粉剂),药剂3: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药剂4:甲霜灵锰锌(72%可湿性粉剂)在不同稀释倍数下(250倍、500倍、1000倍)以及不同药后时间(药后5 d、药后10 d、药后15 d、)时对桉树焦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随着药剂稀释倍数的增加以及药后时间的增长,防治效果均会显著下降。不同施药条件中,甲霜灵锰锌(250倍)在施药后第5 d的防治效果最高,在该实验条件下桉树焦枯病防治效果为87.28%。结果可为桉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 韦松毅
- 关键词:桉树焦枯病病虫害
- 桉树焦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被引量:5
- 2023年
- 为保证桉树健康生长,了解桉树焦枯病的传染与危害症状、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极为重要。文章对桉树焦枯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从林业技术防治、化学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三个方面提出了桉树焦枯病的科学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 郑鹏
- 关键词:桉树焦枯病
- 14种桉树基因型对叶焦枯病病原菌抗病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由丽赤壳属真菌引起的叶焦枯病是我国桉树人工林重要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将引起桉树叶焦枯病的3种丽赤壳属病原菌,通过孢子悬浮液(浓度为5×10^(4) conidia•mL^(‒1))喷雾接种法接种至14个桉树基因型苗木,通过比较感病指数来评估不同桉树基因型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丽赤壳属病原菌物种对同一桉树基因型的致病力存在差异,不同桉树基因型对丽赤壳属病原菌的抗病性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桉树基因型GZ-1的抗病性最强。本研究结果拟为桉树人工林抗病基因型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 梁雪莹林彦卢万鸿
- 关键词:抗病性
相关作者
- 冯丽贞

- 作品数:68被引量:602H指数:14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桉树 焦枯病 抗病性 枯病 杉木
- 朱天辉

- 作品数:320被引量:1,270H指数:19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杂交竹 生物防治 花椒 芽孢杆菌 液体制剂
- 郭文硕

- 作品数:87被引量:313H指数:13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焦枯病 桉树 抗病性 抗性 锥栗
- 叶小真

- 作品数:32被引量:100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 研究主题:桉树 焦枯病 金龟子绿僵菌 杀菌剂 生物学特性
- 张静

- 作品数:144被引量:115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大豆 液体制剂 中国樱桃 分子鉴定 桉树焦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