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87篇“ 炎症细胞“的相关文章
炎症细胞相关因子在烟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25年
目的分析烟雾病(MMD)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及血液标本中的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筛选出与MMD发病相关的高危因素,并构建MMD高危因素模型,为后续的生物学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入住六安市中医院神经外科的MMD患者血液标本7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健康人群血液标本60例,检测血常规、住院生化相关指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筛选出MMD患者的差异性表达的指标,制作MMD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并进行效能评价。结果试验组中性粒细胞[4.50(3.47,6.60),P<0.05]、单核细胞[0.49(0.41,0.62),P<0.05]、IL-6[2.43(1.16,3.77),P<0.05]、TNF-α[6.55(5.45,8.11),P<0.05]高于对照组。联合模型的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预测模型的AUC面积为0.969,P<0.01,95%CI为(0.945-0.992),该模型的表现优于其他指标。结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IL-6和TNF-α等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在MMD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模型效能优越,有助于提高MMD的筛选与诊断。
林萍汪宇周宇汤家敏杜向阳夏承东
关键词:烟雾病炎症细胞因子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IL-6
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特布他林对儿童急性喉炎患儿T淋巴细胞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究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特布他林对儿童急性喉炎患儿T淋巴细胞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进行急性喉炎治疗的患儿88例,通过不同药物使用情况将其分为特布他林组29例、磷酸钠组29例、联合组30例。特布他林组给予特布他林治疗,磷酸钠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联合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记录患儿喉鸣音、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咳嗽消失时间;检测血浆黏度(PV)、高切黏度(HBV)、低切黏度(LBV)、CD3^(+)、CD4^(+)、CD8^(+)、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治疗后,与特布他林组[喉鸣音(2.70±0.78)、呼吸困难(1.94±0.57)、声音嘶哑(4.46±1.13)、咳嗽时间(3.73±1.16)、PV(1.38±0.14)、HBV(4.47±0.71)、LBV(7.44±0.95)、CD8^(+)(31.46±3.37)、SAA(52.88±4.21)、IL-6(6.99±1.25)、IFN-γ(52.99±4.28)、CD3^(+)(61.76±3.32)、CD4^(+)(36.98±3.73)]和磷酸钠组[喉鸣音(2.51±0.69)、呼吸困难(1.79±0.50)、声音嘶哑(4.26±1.04)、咳嗽时间(3.20±1.01)、PV(1.29±0.12)、HBV(4.57±0.76)、LBV(6.46±0.97)、CD8^(+)(30.52±3.22)、SAA(50.76±4.12)、IL-6(7.02±1.21)、IFN-γ(50.97±4.19)、CD3^(+)(62.82±3.44)、CD4^(+)(37.88±3.82)]对比,联合组患儿喉鸣音(1.94±0.53)、呼吸困难(1.47±0.32)、声音嘶哑(3.08±0.96)、咳嗽时间(2.63±0.60)、PV(1.08±0.11)、HBV(3.24±0.45)、LBV(4.28±0.41)、CD8^(+)(25.44±3.51)、SAA(38.22±4.18)、IL-6(5.16±1.00)、IFN-γ(44.82±3.33)水平均降低,CD3^(+)(66.61±3.15)、CD4^(+)(42.88±5.02)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特布他林对急性喉炎患儿进行治疗,显著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血流流变学水平,恢复T淋巴细胞水平,提高免疫力,降低机体内炎症情况,临床效果显著。
李艳芳孙琦
关键词:急性喉炎地塞米松磷酸钠特布他林T淋巴细胞炎症细胞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中炎症细胞因子和CD8^(+)T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变化
202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中炎症细胞因子和CD8^(+)T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04/07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根据患者视网膜是否发生病变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DM)组20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20例,另选取同一时间体检正常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参与者外周血中IL-6、IL-8、IL-10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CD8^(+)T细胞中PD-1、TIM-3、CD28、CD57分子表达水平。结果:ELISA法检测出DR患者外周血IL-6、IL-8、IL-10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较DM组和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01);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DR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PD-1、TIM-3、CD57表达较DM组和对照组均升高(均P<0.001),CD28表达均降低(均P<0.001)。结论:DR患者体内可能由于IL-6、IL-8、IL-10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多导致CD8^(+)T细胞出现耗竭与衰老。
蒋文君赵柏林马善波马为梅王至允于敬妮李娅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式细胞术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周血CX3CL1、CXCL8与肺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外周血不规则趋化因子人驱动蛋白(CX3CL1)、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8与肺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4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P感染分为合并组(n=48)和未合并组(n=132)。对比两组治疗前外周血CX3CL1、CXCL8、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采用Pearson法分析CX3CL1、CXCL8与肺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患儿CX3CL1、CXCL8、TNF-α、CRP、IL-6、CD8^(+)水平高于未合并组(P<0.05)。FVC、FEV_(1)、FEV_(1)/FVC、CD3^(+)、CD4^(+)、CD4^(+)/CD8^(+)低于未合并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X3CL1、CXCL8与FVC、FEV_(1)、FEV_(1)/FVC、CD3^(+)、CD4^(+)、CD4^(+)/CD8^(+)呈负相关,与TNF-α、CRP、IL-6、CD8^(+)呈正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患儿外周血CX3CL1、CXCL8表达异常,与肺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炎症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王利珍毛现春樊森王保刚牟丹丹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CX3CL1CXCL8肺功能细胞免疫功能炎症细胞因子
循环炎症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025年
目的运用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系统评估循环炎症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中获取91种炎症细胞因子和OP的遗传相关数据。采用多种双样本MR方法估计因果效应,包括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variance weighting,IVW)、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和模式法。使用Cochran's Q检验、MR-Egger截距项和MR-PRESSO评估异质性和多效性。结果IVW方法鉴定出5种与OP风险显著相关的细胞因子:CXCL1(OR=1.100,P=0.020)、CXCL11(OR=1.150,P=0.005)、IL-18(OR=1.087,P=0.012)、TNF(OR=1.108,P=0.014)为危险因素,而ARTN(OR=0.895,P=0.015)为保护因素。敏感性分析支持这些因果关联。反向MR表明,OP可能导致FGF21的循环水平降低(β=-0.076,P=0.003)。结论本研究提供遗传学证据,表明CXCL1、CXCL11、IL-18和TNF可能是OP的危险因素,而ARTN可能是一个新的保护因子。此外,OP本身可能通过抑制FGF21分泌而加重骨丢失。这些发现为OP的发病机制和潜在干预靶点提供了新的见解。
匡昱林匡浩铭李洪芳熊罗节龚智超欧梁孙绍裘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炎症因子流行病学因果关系
Chemerin因子、炎症细胞因子及补体水平与儿童肥胖型哮喘病情变化关系
2025年
目的分析Chemerin因子、炎症细胞因子及补体水平与儿童肥胖型哮喘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肥胖型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肥胖型哮喘组)、非肥胖型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非肥胖型哮喘组)、健康儿童40名(正常组)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hemerin因子、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RT-PCR检测血清GATA结合蛋白3(GATA3)mRNA、T盒子转录因子(T-bet)mRNA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水平;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补体C4水平;将肥胖型哮喘患儿的哮喘急性发作病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检测肺功能,记录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计算FEV1/FVC。结果肥胖型哮喘组Chemerin因子、IL-4、GATA3 mRNA、Th1/Th2明显高于非肥胖型哮喘组和正常组,INF-γ、T-bet mRNA明显低于非肥胖型哮喘组和正常组(P<0.05);非肥胖型哮喘组Chemerin因子、IL-4、GATA3 mRNA、Th1/Th2明显高于正常组,INF-γ、T-bet mRNA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肥胖型哮喘组补体C3、补体C4明显高于非肥胖型哮喘组和正常组;非肥胖型哮喘组补体C3、补体C4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重度患儿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明显低于中度、轻度患儿;中度患儿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明显低于轻度患儿(均P<0.05)。重度患儿Chemerin因子、IL-4、GATA3 mRNA、Th1/Th2明显高于中度、轻度患儿,INF-γ、T-bet mRNA明显低于中度、轻度患儿;中度患儿Chemerin因子、IL-4、GATA3 mRNA、Th1/Th2明显高于轻度患儿,INF-γ、T-bet mRNA明显低于轻度患儿(均P<0.05)。重度患儿补体C3、补体C4明显高于中度、轻度患儿;中度患儿补体C3、补体C4明显高于轻度患儿(均P<0.05)。肥胖型哮喘患儿Chemerin因子、IL-4、GATA3 mRNA、Th1/Th2、补体C3、补体C4与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INF-γ、T-bet mRNA与FEV1/FVC、最大呼气中�
臧春辉陈赢王淑玉李矢云
关键词:肥胖CHEMERIN炎症细胞因子补体C3补体C4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循环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的因果关联被引量:3
2025年
背景:最近许多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然而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揭示。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究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公开数据库中筛选出与41种循环炎症细胞因子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骨密度的GWAS汇总数据来自骨质疏松症遗传因素联盟(GEFOS),共涉及32735名欧洲血统的个体。逆方差加权法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来评估因果效应,加权中位数法、MR Egger回归法、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方法用于补充说明。利用MR-Egger Intercept和MR-PRESSO分析方法进行多效性检验,采用Cochran’s Q检验结果是否存在异质性,同时使用留一法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另外,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因果关系,采用Bonferroni校正来确定与骨密度有强因果关系的炎症细胞因子。结果与结论:①逆方差加权法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8与腰椎骨密度之间呈正向因果关系(β=0.075,95%CI:0.033-0.117,P=0.0005),白细胞介素17与腰椎骨密度之间呈负向因果关系(β=-0.083,95%CI:-0.152至-0.014,P=0.018),肿瘤坏死因子b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53,95%CI:-0.088至-0.018,P=0.00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正向因果关系(β=0.085,95%CI:0.016-0.154,P=0.015),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a与全身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56,95%CI:-0.105至-0.007,P=0.025),白细胞介素5、基质衍生因子1a、肝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4与足跟骨密度之间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19,95%CI:-0.031至-0.006,P=0.004;β=-0.022,95%CI:-0.038至-0.005,P=0.010;β=-0.021,95%CI:-0.041至-0.002,P=0.030;β=-0.016,95%CI:-0.032至-0.001,P=0.034),神经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足跟骨密度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β=0
陈帅金杰韩化伟田宁晟李志伟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炎症细胞因子因果关系
超高危ASCVD患者PCI术后早期应用依洛尤单抗对血脂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早期应用依洛尤单抗对血脂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该院行PCI治疗的65例超高危AS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用药物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对照组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10 mg的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PCI术后立即应用依洛尤单抗140 mg皮下注射治疗。在手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抽取受试者空腹血液标本,检测并记录患者的炎症指标和血脂指标水平。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LDL-C、Lp-PLA2、脂蛋白a水平逐渐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IL-6、同型半胱氨酸和hs-CRP水平逐渐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 Rank检验,观察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早期应用依洛尤单抗能降低超高危ASCVD患者的血脂水平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提高超高危ASCVD患者的生存率。
张伟健刘秉昆刘一辰闫瑶赵传艳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炎症细胞因子
唑来膦酸联合磷酸钙D_(3)与骨化三醇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运动能力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磷酸钙D_(3)与骨化三醇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运动能力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80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碳酸钙D_(3)和骨化三醇治疗)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唑来膦酸治疗),每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运动能力、炎症细胞因子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均有所增加(P<0.05),其中唑来膦酸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0.79±0.12)g/cm^(2)、腰椎骨密度(0.80±0.15)g/cm^(2)较对照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0.74±0.15)g/cm^(2)、腰椎骨密度(0.75±0.13)g/cm^(2)增幅更明显(t_(股骨颈)=2.469、t_(腰椎)=2.390,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皆有所提升(P<0.05),且唑来膦酸组患者的BBS评分(44.07±6.04)分、FMA评分(79.34±6.27)分较对照组患者的BBS评分(41.74±6.58)分、FMA评分(77.42±6.13)分提升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平衡功能)=2.475、t_(运动功能)=2.077,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且唑来膦酸组患者的CRP(23.96±4.38)mg/L及IL-6(4.47±1.36)ng/L与对照组患者的CRP(25.37±4.16)mg/L及IL-6(4.93±1.20)ng/L相比降幅尤为突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CRP)=2.214、t_(IL-6)=2.406,均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67%)相比,唑来膦酸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_(3)与骨化三醇治疗围绝经期骨质�
李托刘华龙
关键词:唑来膦酸围绝经期骨密度炎症细胞因子
探究联合米诺环素和替硝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局部炎症因子和外周血炎症细胞的影响
2025年
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在米诺环素和替硝唑联用治疗下,患者的局部炎症因子和外周血炎症细胞的恢复情况。方法 纳入120例在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口腔科诊治的患者,主要的诊断为慢性牙周炎,将其应用随机数法的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有60例,治疗方案为口腔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口服替硝唑;对照组有60例,治疗方案为仅口服替硝唑;治疗疗程为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均收集并对比以下指标: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牙周附着水平和牙菌斑指数,口腔内取龈沟液进行检测:炎症因子IL-6、TGF-β;空腹静脉血检测: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收集在治疗中期间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病对比。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牙周附着水平和牙菌斑指数相对比治疗前,均有显著的改善;两组的龈沟液炎症因子含量和全血的炎症细胞水平均有显著的降低;但研究组牙周炎指标和炎症指标下降的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口服替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可明显改善症状和缓解炎症反应,而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王敏
关键词:盐酸米诺环素替硝唑

相关作者

吴移谋
作品数:414被引量:1,614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
研究主题:梅毒螺旋体 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肺炎嗜衣原体 重组蛋白
董竞成
作品数:260被引量:2,020H指数:2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支气管哮喘 淫羊藿苷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症
李建生
作品数:1,342被引量:7,734H指数:41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龄大鼠 证候 脑缺血 脑缺血再灌注
李焕章
作品数:95被引量:303H指数: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哮喘 肺肿瘤 急性肺损伤 气道 大鼠气道
张罗
作品数:779被引量:5,894H指数:3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鼻息肉 鼻窦炎 常年性 过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