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0篇“ 炎症性疼痛“的相关文章
基于GPR37介导的炎症消散研究瘀血痹片对炎症性疼痛小鼠的干预作用
2025年
为了调查瘀血痹片对炎症性疼痛小鼠外周及中枢炎症消散的干预作用是否与其对G蛋白偶联受体37(GPR37)的调控有关,该研究通过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构建炎症性疼痛小鼠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布洛芬(91 mg·kg^(-1))组,瘀血痹片低、中、高剂量(60、120、240 mg·kg^(-1))组。造模第1~19天灌胃给药。以Von Frey法检测小鼠机械痛阈值,热板法检测热痛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脊髓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中GPR37 mRNA及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背根神经节中巨噬细胞抗原(macrosialin,又名CD68)、甘露糖受体(MRC1,又名CD206)、GPR37的表达及脊髓背角中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CD206、GPR37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机械痛阈值显著下降,热缩足潜伏时间显著缩短,背根神经节中CD68、脊髓背角中IBA1表达明显增加,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背角中CD206、GPR37表达明显降低,脊髓中IL-10、TGF-β含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瘀血痹片高剂量组小鼠机械痛阈值显著提高,热缩足潜伏时间显著延长,背根神经节中CD68、脊髓背角中IBA1表达明显减少,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背角中CD206、GPR37表达明显上调,脊髓中IL-10、TGF-β含量明显增加。结果表明,瘀血痹片可通过上调CFA小鼠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背角中GPR37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浸润,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提高IL-10、TGF-β的含量,促进外周及中枢炎症消散,进而发挥镇痛作用。
刘莹张国鑫姚雪敏王文丽黄奥晴王海平朱春燕林娜
关键词:炎症性疼痛
一种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治疗慢炎症性疼痛或慢炎症体征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治疗慢炎症性疼痛或慢炎症体征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制备治疗慢炎症性疼痛或慢炎症体征药物中的应用。其通过患病点或痛点局部注射...
惠觅宙安卡桐辉
膝动脉栓塞治疗膝关节炎症性疼痛
2024年
目的 探讨膝动脉栓塞(GAE)治疗膝关节炎症性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方法 回顾分析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年11月—2024年10月接受GAE治疗的6例膝关节炎症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共纳入6例患者(男1例,女5例),中位年龄55.5(范围:33.0~74.0)岁。病因包括:膝骨关节炎(4例)、类风湿关节炎术后(1例)和滑膜骨软骨瘤病术后(1例)。所有患者均完成GAE术,4例患者使用Embosphere微球栓塞,2例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粉针栓塞。栓塞剂平均用量0.8(范围:0.5~1.6)m L。1例患者栓塞后出现一过皮肤变色,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1月VAS评分从术前7.0(6.0~7.0)分降到术后3.0(2.0~3.0)分(P<0.05),WOMAC评分从术前58.5(44.0~76.0)分降到术后27.0(22.0~32.0)分(P<0.05)。随访1~9月,所有患者病情稳定,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GAE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炎症性疼痛,具有良好的安全
周海贾中芝王禹基陶涛陈勇王刚刚赵进委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栓塞疼痛
用于治疗慢炎症性疼痛的抗IL-36R抗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向受试者施用一定剂量的抗IL‑36R抗体来治疗或减少该受试者的慢炎症性疼痛的方法。
T·格勒德C·托马D·艾瑟
药根碱对Fsl-1刺激引起小鼠炎症性疼痛作用的初步观察
2023年
目的 探讨黄连提取物药根碱(Jatrorrhizine,Jat)对于Fsl-1所致小鼠炎症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6只8~12周龄雄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疼痛模型组(Fsl-1组)和药根碱治疗组(Jat组)。在小鼠左足皮下注射20 ng Fsl-1,建立小鼠炎症性疼痛模型。Jat组小鼠连续腹腔注射药根碱(1.00 mg/ml)21d,Con组和Fsl-1组小鼠连续腹腔注射21 d生理盐水。在第21天时,在Fsl-1组和Jat组小鼠左足皮下注射20μl的Fsl-1(20 ng),Con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然后在第2、4和6 h使用哈格里夫斯试验测定小鼠的热痛阈值。结果 Fsl-1组刺激小鼠2 h、4 h和6 h左爪热痛阈值分别为(2.60±0.23)s、(2.30±0.26)s、(2.85±0.32)s,较Con组[分别为(6.13±0.31)s、(4.93±0.28)s、(6.08±0.42)s]明显下降(P<0.05);与Fsl-1组相比较,Jat组小鼠2、4和6 h的热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果初步提示药根碱对Fsl-1诱导小鼠炎症性疼痛行为无明显改善作用。
徐采利罗涛黄俊庭汪华侨
关键词:药根碱炎症性疼痛小鼠
Kv7通道开放剂瑞替加滨对小鼠炎症性疼痛的镇痛作用研究
2023年
通过醋酸扭体模型、福尔马林致痛模型和角叉菜胶诱导的炎症性疼痛模型评价Kv7通道开放剂瑞替加滨对炎症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此外,使用Kv7通道拮抗剂XE991来评估瑞替加滨对角叉菜胶诱导的机械痛的镇痛作用是否能被逆转.在上述三种炎症性疼痛模型中,瑞替加滨均能以剂量依赖方式发挥镇痛作用.瑞替加滨(10 mg/kg)的镇痛作用能被XE991(3 mg/kg)显著拮抗.瑞替加滨能有效抑制小鼠炎症性疼痛,证明靶向激活Kv7通道的策略可能对治疗炎症性疼痛有效.
陈衍铭黄超男肖欣怡庄涛
关键词:炎症性疼痛镇痛
基于磷酸化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氢溴酸高乌甲素对炎症性疼痛的镇痛机制研究
氢溴酸高乌甲素(Lapponitine Hydrobromide,LAH)作为我国首创的非成瘾镇痛药,被用于治疗癌症疼痛、手术后疼痛和坐骨神经痛,在国内已被列为癌症患者“三阶梯”镇痛用药。因其具有有效的镇痛效果和非成瘾...
李旭
关键词:氢溴酸高乌甲素炎症性疼痛镇痛机制代谢组学
口面部炎症性疼痛的慢化机制:GPER1和延髓头端腹内侧核小胶质细胞的易化作用
目的:雌激素及其膜受体(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在疼痛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研究了在延髓头端腹内侧(RVM)中GPER1对口面部炎疼痛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组(CFA)大鼠双侧颞下颌关...
郑雯雯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
氧化苦参碱对急炎症性疼痛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目的近年来对氧化苦参碱镇痛作用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神经疼痛,然而,氧化苦参碱是否对急炎症性疼痛有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尚未有文献报道。本研究建立急炎症性疼痛小鼠模型,观察急炎症性疼痛小鼠中氧苦参碱的行为变化和血管...
肖阳李亦宸马梦聪丁嘉琪肖云峰顾青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对强直脊柱炎非炎症性疼痛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强直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除炎症因素致痛外,焦虑、抑郁、疲劳及睡眠障碍等非炎症因素的躯体化对疼痛的加权作用亦普遍存在,尤其在那些经药物积极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正常,核磁共振影像上也无炎症表现,但仍赘述疼痛的AS患者中更是屡见不鲜。此类患者多普遍存在中枢敏化(central sensitization,CS)现象。CS系中枢神经系统内引起疼痛反应的神经信号被放大,导致AS患者疼痛阈值下降。CS会加重躯体化障碍,躯体化障碍又反过来促进CS,共同作用加重AS患者非炎症性疼痛
邹梅张胜利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躯体化障碍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炎症因素疼痛阈值

相关作者

高永静
作品数:105被引量:280H指数:9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研究主题: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疼痛 趋化因子 星形胶质细胞 背根神经节
张志军
作品数:82被引量:260H指数:8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研究主题:星形胶质细胞 小鼠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 GENISTEIN
刘艳芳
作品数:144被引量:15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反相 化合物 生物碱 药物开发 拮抗活性
梁鑫淼
作品数:925被引量:3,054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固定相 色谱固定相 硅胶 糖肽 高效液相色谱
倪衡建
作品数:100被引量:507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GENISTEIN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 多巴胺能神经元 循证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