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0篇“ 灌注扫描“的相关文章
- 头颈CT血管成像联合全脑CT灌注扫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究头颈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扫描(CTP)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及其预后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入院3d内接受头颈CTA与CTP检查,根据患者的脑动脉狭窄程度或闭塞远端血管重建情况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25例)与侧支循环不良组(35例)。出院90d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分级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38例,mRS分级为0~2级)与预后不良组(22例,mRS分级为3~6级)。记录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域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脑血流量(CBF)],比较不同侧支循环情况患者的梗死区域和缺血半暗带区域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域的脑血流参数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动态CTA图像,以脑动脉最佳时期CTA图像为标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10例患者为颈内动脉闭塞,44例患者为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6例患者为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梗死区域和半暗带区域的CBV和CBF水平均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TTP和MTT均短于侧支循环不良组(均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梗死区和半暗带区CBV和CBF水平均高于预后不良组,TTP和MTT均短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结论 CTA联合CTP能够清晰显示脑血管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定量指标有助于评估侧支循环状态,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吴凤珍
- 关键词:CT血管成像CT灌注扫描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
- 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扫描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化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扫描(CTP)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未发生HT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行CTA联合CTP检查。统计两组相关资料、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梗死面积大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低于对照组,平均流通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渗透性表面乘积(P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面积、CBV、CBF、MTT、TTP、PS、NIHSS评分是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CTA联合CTP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P<0.01)。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预测使用CTA联合CTP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李会
- 关键词:CT灌注扫描急性脑梗死溶栓出血性转化
- 基于CT灌注扫描彩色血流图预测经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术后脑水肿程度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CT灌注扫描彩色血流图在预测经血管内治疗前循环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脑水肿程度的价值,并建立诺谟图风险模型评估中重度脑水肿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3例经血管内治疗(术后m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行颅脑CT灌注(CTP)扫描,基于CTP扫描源数据重建彩色血流图(FVM)并进行评分。基于DSA检查行ASITN/SIR侧支循环评估。基于复查CT患者脑肿胀程度进行评分(0~3分),将0~1分定义为轻度水肿组;2~3分定义为中重度水肿组。统计两组间在心血管危险因素、NIHSS评分、ASPECT评分、FVM评分、核心梗死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之间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中重度脑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诺谟图(Nomogram)风险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校准曲线验证其效能。结果:轻度水肿组44人,中重度水肿组19人。单因素分析显示轻度水肿组年龄、核心梗死区体积小于中重度水肿组(P>0.05);FVM评分高于中重度水肿组(P>0.05)。二元logistics分析显示核心梗死区体积(OR=1.038,95%CI=1.006~1.072,P=0.021)、FVM评分(OR=0.268,95%CI=0.116~0.623,P=0.002)是中重度水肿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的诺谟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817~0.969,P<0.01)。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预测符合度(P=0.723)良好。结论:低FVM评分、高核心梗死区体积是经血管内治疗急性前循环闭塞AIS患者发生中重度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两者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以有效评估中重度脑水肿风险。
- 范羡王天乐朱丽李小龙邹俊珺汪晗
- 关键词:彩色血流图脑水肿
- 外周血miR-200b-3p和miR-181b-5p联合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扫描联合血清微小RNA-200b-3p(miR-200b-3p)、微小RNA-181b-5p(miR-181b-5p)对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249例前列腺病变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BPH组(n=144)和前列腺癌组(n=1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200b-3p、miR-181b-5p及MSCT灌注参数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MSCT灌注参数联合血清miR-200b-3p、miR-181b-5p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miR-200b-3p水平高于BPH组,血清miR-181b-5p水平低于BPH组(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相对血流量(rBF)、表面渗透性(PS)显著高于BPH组(P<0.05)。rBF、PS、miR-200b-3p、miR-181b-5p单独及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0.760、0.763、0.801、0.93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200b-3p>1.23、rBF>50.54 mL/(min·100 g)、PS>28.82 mL/(min·100 g)是影响前列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181b-5p<0.90是影响前列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miR-200b-3p、miR-181b-5p检测可为鉴别诊断BPH和前列腺癌提供可靠依据。
- 孟晟瑾
- 关键词:微RNAS
- 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在鉴别段样强化肉芽肿性乳腺炎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对段样强化的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段样强化、无脓肿型IGM和15例ID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均行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采用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χ^(2)检验比较两组月经状态、年龄、内部强化方式的差异,采用t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筛选出两组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port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值中的差异项,用二元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其与IDC的危险系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 两组年龄、月经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3),而内部强化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IGM组K^(trans)值[(0.274±0.163)min^(-1)]低于IDC组[(0.451±0.257) min^(-1)],IGM组K_(ep)值[(0.618±0.245)min^(-1)]低于IDC组[(0.856±0.420) min^(-1)],且两组间K^(trans)及K_(ep)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12)。两组Ve值为IGM组(0.531±0.320)min^(-1)、IDC组(0.629±0.323)min^(-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二元logistic线性回归:K^(trans)值的优势比(odds ratios,OR)=2.24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52~6.294](P=0.021),绘制ROC曲线显示,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585、73.3%、85.2%,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78 (95%CI:0.623~0.891)(P=0.001)。结论 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所得K^(trans)值对以段样强化为表现的IGM、IDC有鉴别诊断价值。
- 陈艳吴晓燕张敏黄学菁成建明郑李韵
- 关键词:浸润性导管癌
-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低剂量CT脑灌注扫描可行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比较不同扫描条件下全脑CT灌注检查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参数,评估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DLIR)在降低管电流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105例并记录其基线信息。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平扫及CT灌注(CTP)检查,CTP扫描条件分别为80 kV,分为150(常规剂量)和100 mA(低剂量)两组。将150 mA组CTP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40%和80%强度进行重建,分别命名为A、B、C组;将100 mA组CTP图像分别采用ASIR-V80%、DLIR-M和DLIR-H进行重建,分别命名为D、E、F组。对不同扫描条件下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基线特征及辐射剂量的比较,并比较6组重建CTP图像的主客观图像质量、常规灌注参数及AIS患者的异常灌注参数。结果150和100 mA扫描条件下两组确诊AIS患者分别为47例、48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5.71、3.80 mSv,(t=2768.30,P<0.001)。6组重建图像中灰质及白质区域的噪声(SD)、信号噪声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58~212.13,P<0.001)。脑灰质区域,C、D和F组的SD值低于其他各组(P<0.05),C组和F组的SNR值高于其他各组(P<0.05);脑白质区域,C和F组的SD、SNR值与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和F组的CNR值也高于其他各组(P<0.05)。B、C和F组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参数比较中,脑灰质中D和E组的脑血容量(CBV)值均低于A~C组(P<0.05),F组的CBV值低于B组(P<0.05);脑白质中D组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6组图像的AIS病灶检出率及相关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管电流CTP扫描结合DLIR-H算法可在不影响灌注参数(包括CBF和MTT)的前提下提高图像质量,减少30%的辐射剂量,可将此算法常规应用于脑CTP检�
- 雷丽敏周宇涵郭晓旭王慧马金平王芝浩曹伟萌高远许予明岳松伟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低剂量图像质量
- 基于DLIR算法的一站式能谱CT联合灌注扫描预测胰岛素瘤分级的价值
- 张艺凡
- 延迟增强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CMR)对梗死后左室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探析延迟增强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CMR)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FS)对梗死后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8月本院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疗法,包含介入疗法与药物疗法,在此期间,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未采取G-CSF治疗)与观察组(G-CSF治疗),两组均在心肌梗死后第7日及第6个月进行心脏CMR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7日左室EF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2周及术后6周时,观察组LVDD及LVDS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CMR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注射G-CFS对梗死后左室功能中具有显著作用,其能够清楚显示G-CSF治疗对梗死后左室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采纳、推广。
- 沈广林
-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左室功能
- 腺苷负荷CT心肌灌注扫描、24h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效能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观察腺苷负荷CT心肌灌注扫描、24h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和腺苷负荷CT心肌灌注扫描检查,以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腺苷负荷CT心肌灌注扫描、24h动态心电图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能。结果: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2例,阴性28例。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阳性46例,阴性34例;腺苷负荷CT心肌灌注扫描检查结果显示,阳性46例,阴性34例;联合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1例,阴性29例。腺苷负荷CT心肌灌注扫描、24h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二者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负荷CT心肌灌注扫描、24h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能高于二者单项检查。
- 张晓晨许丹丹尚一楠
- 关键词:24H动态心电图冠心病心肌缺血
- CT灌注扫描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诊断扫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CT灌注扫描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CT灌注扫描方法,包括:获取包括目标对象的定位图像;在所述定位图像上选取感兴趣区域,实时监测所述感兴趣区域的CT值;根据预设灌注...
- 赵小芬
相关作者
- 邱维加

- 作品数:151被引量:674H指数:14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64层螺旋CT
- 伍兵

- 作品数:117被引量:56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胃癌 CT X线计算机 低剂量CT
- 周智鹏

- 作品数:117被引量:513H指数:13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钆 低剂量 钠
- 薛华丹

- 作品数:335被引量:2,057H指数:21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胰腺 图像质量 磁共振
- 徐克

- 作品数:678被引量:4,510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肝肿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