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5篇“ 滨水绿地“的相关文章
- DBJ/T50-29—2018《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全新修订
- 2025年
-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山地之城重庆,以《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简称“《标准》”)的修订为契机,探索超大城市立体空间水安全与生态韧性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该标准立足“山环水绕、峡湾相间”的特殊地貌,针对年均降雨量1200 mm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系统构建了“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技术体系,为破解山地城市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难题提供了重要参考。此次标准修订,充分考虑了重庆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打造了一套既科学又实用的技术体系。一方面,对山地城市绿地设计适应性技术进行了细化,新增了滨水绿地海绵设施设计、海绵城市绿地地形设计等相关内容,增强了技术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际项目。另一方面,推动了生态协同的体系化发展,针对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城市道路绿地以及广场用地等不同绿地类型,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技术措施和实施标准;同时,还根据重庆地区的特定环境,更新了植物种类选择,并对植物配比进行了优化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绿地的生态效益,为重庆的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支撑。在本期的“标准推介”中,我们精心概括并整理了该标准的主要内容,诚邀广大建筑行业从业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学习、深入交流,共绘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新图景。
- 关键词:地形设计滨水绿地公园绿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地理气候条件
- 基于恢复性感知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要素对公众健康行为影响
- 2025年
- 【目的】城市滨水绿地内部空间景观要素与健康行为之间的复杂关联亟待深入剖析,恢复性感知作为自然环境中影响个体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为探究二者关系提供了新视角。【方法】以武汉市沙湖公园93个景观节点为研究对象,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问卷调查和行为观测等方法,深入探究滨水绿地景观要素、恢复性感知对公众健康行为(恢复、体力及社交活动)的影响。【结果】自然景观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恢复性感知,而高比例的人工要素则产生相反效果;不同健康行为存在空间分布差异且显著影响要素各不相同;恢复性感知与恢复活动、社交活动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揭示了3类健康行为对节点景观要素的偏好差异,并证实了恢复性感知对促进健康行为的积极作用。未来可通过强化自然景观建设、合理规划空间色彩及实施节点差异化设计等措施,有效促进公众健康行为开展,进而提升滨水绿地健康效益。
- 吴逸裘鸿菲罗心玥胡亚萍
-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要素计算机视觉
- 濠河风景区滨水绿地景观评价与环境效益研究
- 2025年
- 濠河风景区作为南通市的核心区域,其滨水绿地景观与环境效益备受关注。从专业技术角度,运用景观生态学、环境评价学等学科理论,对濠河风景区滨水绿地的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构建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滨水绿地景观质量进行定量评估,并对不同滨水绿地的景观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景观改造的方向与策略。同时,定量评估濠河风景区滨水绿地的环境效益,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滨水绿地中的应用效果。
- 陈阿梦
- 关键词:滨水绿地景观评价
- 高密度城市核心区滨水绿地微塑料分布特征及土地利用对其影响——以成都市锦江生态带为例
- 2025年
-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城市水环境中广泛存在,城市高密度核心区滨水绿地微塑料污染问题值得探讨。选取了成都市锦江生态带范围内10个城市滨水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表水和土壤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情况的系统调研,探究成都市高密度核心区滨水绿地微塑料分布和特征以及不同城市建设用地类型对微塑料污染的影响,评估微塑料的风险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缓解微塑料污染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水样本中的微塑料丰度范围为10.73 items·L^(−2)至28.33 items·L^(−2),土壤沉积物样本中的微塑料丰度范围为587 items·kg^(−2)dry weight至958 items·kg^(−2)dry weight。在水样和沉积物样本中,微塑料的主要形态为颗粒、碎片、纤维和薄膜,微塑料的大小主要分布在50~<500μm范围内。主要的聚合物类型为聚乙烯(PP)、聚丙烯(PE)、聚苯乙烯(PS)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较大的地点往往具有更高的微塑料浓度。从城市规划角度考量,限制高污染潜力的土地用途(如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靠近滨水绿地的分布,有助于缓解城市高密度核心区滨水绿地微塑料污染问题。
- 李宸高梦瑶杨洁
- 关键词:滨水绿地土地利用
- 基于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下的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研究--以株洲市龙母河为例
- 滨水绿地是处于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的良好地带,是人们喜爱的好去处。自十九大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滨水空间自然成为生态保护的对象,治理水生态,对人们内心需求和经济社会有良好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蕴含是城市发展的重要...
- 付泽
- 关键词:生态整体主义层次分析法滨水景观设计
- 基于多源数据的哈尔滨市滨水绿地空间活力测度研究
- 2024年
- 为探究城市滨水绿地空间活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中以哈尔滨市为例,基于多源数据构建滨水公园绿地空间活力测度体系。从外在表征和内在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测度,分析哈尔滨市滨水绿地空间活力的时空特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所属公园面积、道路密度、交通便捷度等因素对滨水绿地空间活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并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空间活力提升的三点建议,以期为滨水绿地空间规划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新的方向。
- 龙昕钰王佳艺庞颖邵红
- 关键词:滨水空间滨水绿地多源数据
-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探讨被引量:1
- 2024年
- 水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依山傍水的生活环境。城市滨水区绿地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是水环境和绿地环境之间相互融合的地方。同时,滨水绿地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承载着居民的亲水、休闲、娱乐、社交等作用。因此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相关园林专业知识和实践,对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相关概念、设计原则、作用和主要构成要素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与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 许文娟
- 关键词:滨水绿地设计方法
- 城市存量滨水绿地提升策略探究——以四海公园改造提升为例
- 2024年
- 当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长期快速城市化发展积累了诸多“城市病”。从大的城市格局问题上,存在用地供应不足、文化风貌渐失、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尤其在高密建成区的生态完善及绿色公共服务供给上,由于用地供应严重不足,难以拓展及更新。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之下,我国城市建设正由“增量发展”转为“存量更新”时代。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开展“城市双修”工作,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在实践上,往往将“城市修补”理论应用于城市更新等建设实践上,事实上城市中心的老旧滨水公园,作为生态与人文功能融合,自然与城市形态嵌合的唯一界面,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都能更好的阐释人地关系。如何在已有的存量绿地中,进行资源再生,公共价值再挖潜是值得探究的。
- 刘沁雯(图/文)
- 关键词:滨水绿地滨水公园城市形态资源再生
- 基于恢复性感知的城市滨水绿地视觉景观对公众健康行为影响研究
- 吴逸
- 基于生态视觉下滨水绿地特色植物应用现状分析——以张家口市清水河滨河公园为例
- 2024年
- 为了增加张家口市公园植物的丰富性和景观的新异性,提升城市公园品质,将特色植物应用到园林绿化中成为新的园林植物的研究方向。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2022年引种的8种园林植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种植物景观效果与垂直层数成正比关系,圆冠榆、蜜汁红叶李2种植物应用效果最好。在综合考虑AHP评价值的基础上,筛选分析引种的8种植物,对城市公园植物景观配植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有利于适宜植物的应用与推广。
- 赵红军陈美琴李彩霞
- 关键词:滨水绿地植物生态层次分析法
相关作者
- 陈翠玉

- 作品数:57被引量:254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植物景观 滨水绿地 居住区 教学改革 资源调查
- 张俊玲

- 作品数:82被引量:21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风景园林 景观设计 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植物
- 黄俊

- 作品数:6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
- 研究主题:规划设计 生态 城市滨水绿地 红火蚁 城市生态
- 张翼飞

- 作品数:80被引量:458H指数:12
-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玉米 干物质积累 甜菜 松嫩平原西部 膜下滴灌
- 杨善云

- 作品数:47被引量:235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植物景观 居住区 降噪效果 彩叶植物 绿化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