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4篇“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相关文章
EB病毒编码mR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CD35 CD21三染法在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分享在诊断EB病毒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FDCS)中免疫组化三色染色技术的经验。方法选用2例肝和脾EBV阳性IFDCS患者(年龄分别为24岁和68岁的女性,肿瘤直径在30~55 mm)进行CD21和CD35的免疫组化单染和EBV编码mRNA(EBER)原位杂交及CD35、CD21、EBER三染,并回顾了相关文献。结果在病理切片显微镜下,可见梭形或卵圆形肿瘤细胞呈席文状或束状排列。这些非典型细胞细胞核显示为囊泡状染色质和小而明显的核仁。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D21、CD35均呈阳性。EBER原位杂交在2例病例中也有阳性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免疫组化CD21、CD35单色染色肿瘤细胞细胞质呈棕黄色阳性,EBER原位杂交肿瘤细胞细胞核棕黄色阳性。EBER-CD35-CD21三染:肿瘤细胞EBER显示细胞核呈棕黄色阳性,CD35显示细胞质呈棕黄色阳性,CD21显示细胞质呈红色阳性。结论在同一切片上对组织进行CD21、CD35和EBER染色能同时显示基因和蛋白水平2个层面的3种结果,能较为直观地分析IFDCS肿瘤细胞
陈耿标许霭薇陈沛杰杨敏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甲状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是一种由梭形细胞组成的间质源性淋巴组织肿瘤,在形态和免疫表型上具有滤泡树突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FDC)的特征[1]。FDCS临床发病率低,发生于结外者更为少见,临床诊断及治疗存在一定困难。本文报道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甲状腺合并乳头状癌的FDCS诊治经过,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治疗水平。本研究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件号:QYFY WZLL 28539)。
戚庆鑫邱杰臧传善许贞菊
关键词: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病例报告
腹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发生在腹部的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罕见的胰腺FDCS,并回顾国内外相关案例报道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例胰腺FDCS病人为女性,66岁,因体检发现胰体尾占位入院,CT示肿瘤边界清楚,大小约9 cm,脾静脉受压。糖类抗原(CA)125升高,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病理检查肿瘤呈梭形细胞,核仁明显,核分裂易见,CD21、CD35、fascin(+),EB病毒(EBV)编码的小RNA(EBV 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Ki-67约20%,病理诊断为:胰腺FDCS。未进行其他辅助治疗,随访半年无复发转移。文献复习共收集49例腹部FDCS,加上此例共50例一并纳入研究:(1)病人的年龄范围19~77岁,平均年龄50岁,多无特殊病史。(2)肝脏及腹腔腹膜后最多见,脾脏、大肠、胰腺、小肠、回盲部、阑尾均可发生。(3)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4)病人可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不同程度腹部症状,部分为腹部以外症状,如皮损改变、呼吸道症状等。(5)术前实验室检查多无明显异常,10%病人CA125升高。(6)超声和CT是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大肠FDCS内镜下均表现为息肉外观,22%的病人初诊时出现转移。(7)巨检几乎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单发、实性肿物,肿瘤最大径为1~30 cm;确诊常需要联合多种特异性标志物,如CD21、CD35、Fascin、CD23等,并结合组织学形态做出诊断;大多数EBER原位杂交阳性。(8)96%的病人以手术治疗为主,大多数术后无瘤生存,少数出现复发、转移,少数同时辅助化疗和(或)放疗,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结论腹部FDCS是一类罕见的中度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临床发病特点缺乏特异性。其发病机制可能与EBV感染和免疫系统疾病有关。手术切除是该病首选的治疗方式,术后放化疗对于预后是否改善尚不确定。但如果存�
周彬魏志力王妮娜刘世超
关键词: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分析文献复习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肝脏3例,脾脏2例),女性3例(肝脏2例,脾脏1例),男女比约1.7∶1。年龄36~85岁,中位年龄66岁,平均58岁。临床多为体检或因发热、腹泻等症状检查时发现肝脏或脾脏占位,2例具有乙肝病史,1例具有乳腺癌病史,1例合并肝细胞肝癌。影像学检查示肝脏或脾脏内见单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结节。镜检: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背景内见不同比例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具有轻度异型,细胞边界不清,梭形或卵圆形,呈席纹状、束状排列或单个散在分布。胞质淡染或略有嗜酸性,细胞核呈空泡状,染色质细腻,核仁可见。部分肿瘤细胞似R-S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D21、CD23和CD35。8例EBER原位杂交检查均阳性。随访1~15个月,除1例肝脏有2枚肿瘤患者于术后2个月复发外,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少见,临床特征不明显,预后差异较大,诊断时需结合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
汪亮亮周斌余燚侯英勇魏淑飞张卢舜
关键词:肝脏肿瘤脾脏肿瘤
EB病毒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FDC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3年6月温州市人民医院诊断和会诊的11例EB病毒阳性IFDC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患者中EB病毒阳性IFDCS位于脾脏6例,肝脏3例,脾脏和肝脏同时累及1例,横结肠1例。患者临床症状轻微、隐匿。组织学表现为慢性炎症细胞背景中弥漫分布数量不等的梭形肿瘤细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1例横结肠肿瘤呈息肉样突出肠腔,镜下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类似边缘区淋巴瘤。11例患者肿瘤均表达CD21,6例表达D2-40和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3(CXCL13)、9例表达CD23,7例表达CD35,2例表达生长抑素受体2(SSTR2a),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均阳性表达。结论EB病毒阳性IFDCS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肿瘤,组织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需借助CD21、CD23、D2-40和CXCL13一组免疫组化方法。
郑翔潘丹葛荣陈国荣
关键词:肉瘤EB病毒
EB病毒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2024年
EB病毒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EBV+IFDCS)是一种起源于滤泡树突细胞(FDC)的罕见肿瘤。该肿瘤患者临床症状轻且影像学无明显特征,临床工作中容易被误诊。肿瘤主要累及脾脏及肝脏,其次为结肠、结肠系膜及肺等部位。几乎所有EBV+IFDCS的EBER为阳性,肿瘤内有大量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常散在分布淋巴细胞中,多数肿瘤至少表达一种FDC免疫表型。现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综述,旨在提供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肿瘤的认识。
谢淦彭芳用小壮黎兵兵郭振强
关键词: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炎性肝脏EBER
肝脏原发多发性EB病毒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
2024年
EB病毒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EBV+IFDCS)是一种具有滤泡树突细胞分化特征的罕见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肝脏和脾脏。本文报道1例肝脏原发多发性EBV+IFDCS,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可能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本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严礼平龚伟毛卫波曹淑艳
关键词:EB病毒肉瘤
胰腺EBV阴性的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
2024年
患者男性,48岁。因左上腹部轻度疼痛于2017年4月入梅州市人民医院。腹部CT示:胰尾部囊实性肿物,最大径10.2 cm,囊内可见分隔,肿块紧贴胃小弯侧及肝左叶,边界尚清(图1A)。MR检查示: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ADC值减低,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欠均匀中度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图1B)。临床诊断为胰腺癌,经多学科讨论,决定手术治疗。术中见胰尾肿物,大小约10 cm×8 cm,与胃壁黏连紧密,脾动静脉包裹在其中,难以分离。为完全切除肿瘤,进行了胰体尾部切除术、脾切除术和胃部分切除术。
朱文标闫春梅毛杰维谢寿城刘清华黄剑
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4年
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IPT-like FDCS)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滤泡树突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一般指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的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sarcoma,FDC S),其形态学表现类似于肝脏炎性假瘤。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肝脏IPT-like FDC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现报道如下。
俞佩佩
关键词:肝脏炎性假瘤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文献复习
纵隔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合并右位主动脉弓1例
2024年
40岁男性患者,查体发现纵隔占位1周入院。胸部CT动态增强扫描示:右侧纵隔肿物,大小约6.0cm×5.9cm,其内可见散在结节状钙质密度影;肿物局部压迫上腔静脉变形,纵隔内多发小淋巴结;右位主动脉弓。2023年7月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腔镜辅助小切口右侧纵隔肿瘤切除+上纵隔淋巴结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报告(纵隔)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上纵隔)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出院后第1、3个月复查胸部CT,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李川兰亚良孙孟琦杨荣华
关键词:右位主动脉弓纵隔肿瘤上腔静脉纵隔肿物上纵隔

相关作者

周水洪
作品数:337被引量:247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喉癌 GLUT-1 头颈部 下咽癌 葡萄糖转运蛋白-1
李杰
作品数:48被引量:28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多药耐药性 晚期胃癌 逆转 草酸铂
张志利
作品数:31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胆脂瘤 中耳胆脂瘤 侧胸 喉功能保留 面神经
鲁涛
作品数:29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特征 基因突变 BRAF 临床病理观察 病理特征
周玫
作品数:90被引量:300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文献复习 豚鼠模型 变应性鼻炎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 真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