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篇“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相关文章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巨大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初步探索(含视频)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初步探讨食管裂孔疝内镜黏膜下剥离术(hiatal hernia-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HH-ESD)治疗巨大食管裂孔疝(长径>3 cm)合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8年4月-2020年3月, 因巨大食管裂孔疝合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自愿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HH-ESD治疗患者纳入临床试验, 观察手术完成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随访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GERD-HRQL)评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量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questionnaire, GERD-Q)评分、胃镜检查结果、24 h食管pH值监测结果、食管高分辨率测压结果和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到10例患者, 病史2~10年, 均顺利完成HH-ESD治疗, 术中无穿孔、大出血等不良事件, 住院时间6~12 d。术后3例出现吞咽困难, 分别于3或6个月内自行缓解。术前GERD-HRQL评分19~29分, 术后3和12个月分别为0~14分和0~8分, 较术前均有较大幅度下降;术前GERD-Q评分9~17分, 术后3和12个月均为6~9分, 较术前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胃镜随访提示, 10例患者的食管炎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 疝囊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Hill分级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术前DeMeester评分30.3~247.1分, 术后12个月时为0.2~29.9分, 较术前有较大幅度下降;术前食管裂孔疝长径3.0~6.0 cm, 术后12个月时为0~5.0 cm, 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缩小。随访12个月时, 7例已停用质子泵抑制剂, 其余3例已改为间断口服。结论初步结果显示, HH-ESD治疗巨大食管裂孔疝合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安全、有效。
- 张海静赵海平胡海清谢巴图白音靳春露芮瑞李颖胡志光刘冠兰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
- 胶原及弹力蛋白在巨大与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患者膈肌脚及膈食管韧带中的含量差异分析
- 目的:探讨巨大食管裂孔疝(HH)患者与滑动型HH患者膈肌脚及膈食管韧带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简称胶原)含量及其总含量,Ⅰ、Ⅲ型胶原比例和弹力蛋白含量差异性。 方法:以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自从2018年12月至2...
- 帕尔哈提江·阿布力米提
-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膈肌脚弹力蛋白发病机理
-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超长巴雷特食管1例被引量:1
- 2018年
- 食管裂孔疝为腹腔内容物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所形成的疝,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所述更能涵盖其各亚型的特点。
- 王赞滔柴宁莉令狐恩强李江
- 关键词: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内容物
- 不同检查方式对滑动型食管裂孔疝诊断价值的研究
- 目的:探讨不同辅助检查方式对滑动型食管裂孔疝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科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患者,选取膈肌和食管下括约肌分离的患者资料,排除资料缺乏及行食管手术的患者,符合标准共计96例,采用芝加哥标准将患...
- 李松
-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胃镜钡餐
- 曹志群教授治疗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经验被引量:2
- 2017年
- 临床上,滑动性食管裂孔疝西医保守疗法单一,仅可改善症状,并不可完全根除。在该病的治疗上,曹志群教授多以胃气上逆为病机,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用药,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保证疗效、延缓病情加重、减少外科手术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 戚骞曹志群
- 关键词:滑动型食管裂孔疝中医药临证经验
-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长度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胃食管反流病和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是慢性疾病,患者主动就诊率低,导致胃食管反流病和食管裂孔疝的检出率不高。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食管24小时pH监测分别确定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滑动长度及胃食管反流病,进而分析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滑动长度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 杜智张成克力木
- 关键词:滑动型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病HPH监测
-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滑动长度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
- 目的:通过对滑动型食管裂孔疝不同滑动长度和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为临床中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01月至2016年4月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行高分辨率...
- 杜智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食管测压
- 基层县医院开展腹腔镜治疗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十例报道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手术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焉耆县人民医院诊断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1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探查并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同时行胃底折叠术。结果 10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13 min,平均出血量45.5 ml,平均住院时间7.6 d,术后1、6个月行胃镜复查显示患者的食管炎治愈,食管及胃溃疡病灶较前明显好转,术后随访11~18个月未出现疝复发及胃食管反流症状。结论对于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可以采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抗反流治疗,在有腹腔镜条件及中转开腹经验的县级医院可以开展,其手术创伤小、手术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李勇艾海提.牙生陈雷
- 关键词:食管裂孔反流性食管炎腹腔镜
-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伴反流性食管炎X线造影及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X线造影对滑动型食管裂孔疝伴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通过X线常规造影筛查并行特殊方法造影确诊120例滑动型食管裂孔疝伴返流性食管炎。结果 1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与食管形态学的改变。其中胸痛、上腹胀痛10例(8.3%),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75例(62.5%);120例均见膈上疝囊并可见粗大的黏膜及食管裂孔增宽>4 cm,出现A环或B环75例(62.5%),食物反流及频繁的第3收缩波出现60例(50.0%),夜间睡眠时食物反流35例(29.2%),His角增大变钝70例(58.3%)。结论常规X线造影+特殊方法造影对滑动型食管裂孔疝伴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且操作简单,易于开展,可作为诊断的首选。
- 佟庆刚谭丽周金鹏
-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
- 贲门失驰缓症及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患者食管多通道阻抗-压力测定分析
- 2014年
- 目的应用食管联合多通道阻抗-压力测定(MII-EM)技术研究贲门失驰缓症及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食管动力异常特点。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入组内镜或食管造影诊断的贲门失驰缓症患者6名、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患者10名以及健康志愿者10名行MII-EM检查,分析比较二个患病组与对照组间各检测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二个患病组的食团传送率均显著降低。贲门失驰缓症患者LES残余压显著升高,同步收缩及逆行收缩率明显增加,LES松弛率显著降低,食管中上段收缩压力也减低(P<0.05),但未发现其在LES静息压、LES长度、及UES各功能指标上的差异。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患者LES静息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UES舒张时间延长,食管近端收缩压力减低(P<0.05),但未发现食管中、下段收缩功能的异常。结论 MII-EM技术能够评估贲门失驰缓症及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食管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 曲玥叶京英
- 关键词:贲门失驰缓症
相关作者
- 李兆申

- 作品数:2,272被引量:18,716H指数:57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 胰腺肿瘤 内镜 幽门螺杆菌
- 叶萍

- 作品数:82被引量:612H指数:1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裂孔疝 内镜检查 胃内 X线钡餐
- 邹多武

- 作品数:407被引量:5,480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华医学会
- 研究主题: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 内脏高敏感 肠易激综合征
- 于磊

- 作品数:91被引量:332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胸腺瘤 胸腔镜 治疗重症肌无力
- 尹宁

- 作品数:62被引量:1,024H指数:1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胆汁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 肠易激综合征 胃食管反流 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