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86篇“ 游泳运动员“的相关文章
- 花样游泳运动员合理营养膳食研究
- 2025年
- 花样游泳是一项结合了游泳技巧、舞蹈艺术和音乐表现的综合性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表现力对比赛成绩至关重要。合理的营养膳食对于提升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优化运动表现及加速恢复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花样游泳运动员的能量消耗和物质代谢特点,提出科学且针对性强的营养膳食建议,旨在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促进体能恢复,并确保其身体健康。
- 厉彦文
- 关键词:花样游泳运动员合理膳食营养
-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体系研究
- 2025年
- 专项体能是影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构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专项体能的指标要素,以期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体系包含了身体形态(权重0.35)、教练员评估(权重0.28)、身体机能(权重0.18)、运动素质(权重0.19)4个一级指标,以及13个二级指标,即:4种姿势技术(权重0.12)、克托莱指数(权重0.11)、25米自由泳(权重0.09)、呼吸差(权重0.09)水感(权重0.08)、体形指数(权重0.08)、指距一身高(权重0.07)、纵跳(权重0.07)、心功指数(权重0.06)、肺活量/体重(权重0.06)、血红蛋白(权重0.06)浮力(权重0.06)、体前屈(权重0.05)等。
- 熊丽
- 关键词:指标体系青少年游泳运动员
- 数字化技术助力游泳运动员训练效果提升路径
- 2025年
- 本文旨在探究数字化技术在游泳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及其对提升训练效果的作用。研究运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全面梳理了数字化技术的相关理论,深入剖析了多个应用案例,并结合训练实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可通过智能穿戴设备采集数据、VR与AR营造训练环境、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训练、远程监控实时反馈、智能器材辅助训练及数字化平台社区建设等途径,丰富训练手段,实现训练过程可量化与可追踪,推动游泳训练科学化,为运动员提供更有效的训练策略。
- 时浩杰
-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游泳运动员
-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 2025年
- 青少年游泳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关乎我国竞技游泳的可持续发展。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深度访谈法,对我国青少年游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当前培养体系已呈现出多层级结构特征,但在人才选拔机制、教练员培训体系、竞赛组织体系等方面仍存在显著不足。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构建动态跟踪的选材评估体系、建立教练员实战导向的培训机制、优化竞赛组织与管理机制等具体建议,旨在为完善我国青少年游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谢春生
- 关键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
- 奥运冠军教练崔登荣: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培养
- 2025年
-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培养一直是学界和教练界关注的问题,但培养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使得对该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清晰。笔者聚焦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问题,分别从成长经历、执教理念、教练的角色与培养、训科医团队、科学训练和运动员长期培养6个议题。
- 黎涌明关志逊
- 关键词:高水平游泳运动员
-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游泳运动员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通过对比高强度间歇训练前后游泳运动员心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分析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游泳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影响,为游泳运动员科学训练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8名身体健康无运动损伤且训练水平相近的青年男子游泳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人。对照组进行日常训练不做任何训练干预,实验组在日常训练的基础上每周额外进行3次高强度间歇训练,共持续12周。分别在实验前后采用自行车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和心肺功能测试仪测试所有运动员心肺功能指标,选取肺活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呼吸频率和最大摄氧量作为肺功能指标,选取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和心率储备作为心功能指标,比较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12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实验组运动员的肺活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和最大摄氧量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呼吸频率有显著性降低(P<0.05),并且与对照组实验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安静心率有显著性降低(P<0.05),最高心率和心率储备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并且训练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游泳运动员的心功能和肺功能。
- 于成龙刘建军
- 关键词:游泳运动员心功能肺功能
- 水陆核心力量训练对短距离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成绩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探讨水陆核心力量训练对短距离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将14名受试短距离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8周的水陆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陆上核心力量训练,对比分析训练前后受试短距离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各项测试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测试指标较实验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实验组运动员在15 m蹬边水下蝶泳腿、50 m自由泳和100 m自由泳后25 m平均游速的提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均能有效提升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水平和运动成绩,水陆核心力量训练在提升效果上要优于传统陆上核心力量训练。
- 董子硕王洪兵
-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
-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培养的实践叙事——奥运冠军教练崔登荣访谈录
- 2025年
-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培养一直是学界和教练界关注的问题,但培养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使得对该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清晰。聚焦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问题,分别从成长经历、执教理念、教练的角色与培养、训科医团队、科学训练和长期培养6个议题,对培养出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的世界级成功教练员崔登荣进行访谈,旨在为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参考。
- 黎涌明关志逊
- 关键词:教练员培养游泳
- 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标准的建立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构建游泳项目基础体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为我国游泳运动员开展基础体能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我国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测试法收集我国国家游泳队运动员相关指标数据,应用百分位数法与累进计分法建立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基础体能测试评价标准;并绘制ROC曲线探究基础体能评价标准总评分与运动员效率状态的关联性。结果:(1)基于国家游泳队现实基础及相关专家意见,构建了符合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现状的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2)根据对47名国家游泳队运动员进行为期近一年的体能测试,结合不同专项,制定了各单项指标评分标准及综合等级评分标准,评价标准经回代检验结果客观有效。(3)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 0.609~0.916,P=0.001),表明该评价标准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结论: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评价标准为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训练提供了重要的导向和参考价值。同时,评价标准模型对于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显示出一定的预测价值。
- 廖婷师建伟王明波闫琪
- 关键词:游泳运动员评分标准德尔菲法
- 游泳运动员退役安置现状及优化策略探究——以广西体育局江南训练基地2017~2022年退役运动员为例
- 2025年
- 专业运动员在退役后能否得到妥善安置,影响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主管部门不断改进运动员的退役保障政策,对专业运动员个人职业发展而言是十分关键的。文章以近五年广西体育局江南训练基地游泳运动员的退役安置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广西体育局江南训练基地游泳项目运动员的退役安置现状进行研究,最后从增强运动员退役安置保障和提高运动员个人综合素质两个大方面出发,结合社会对游泳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广西的地域特色探究其优化策略。可为助推我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完善运动员保障,推进“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体育强区”这一战略目标提供理论参照。
- 江立航张昌括刘威胡媛媛
- 关键词:游泳运动员退役安置
相关作者
- 温宇红

- 作品数:117被引量:187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体育大学
- 研究主题:游泳 游泳运动员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 优秀游泳运动员 游泳运动
- 高捷

- 作品数:97被引量:214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体育大学
- 研究主题:游泳 游泳运动员 优秀游泳运动员 奥运 英语词汇
- 唐桂萍

- 作品数:64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体育学院
- 研究主题:游泳 游泳运动员 残疾人 游泳教学 残疾人游泳运动员
- 陆一帆

- 作品数:142被引量:38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体育大学
- 研究主题:游泳运动员 雄激素 游泳 雄激素受体 游泳训练
- 樊云彩

- 作品数:49被引量:84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花样游泳运动员 花样游泳 运动员 网织红细胞参数 负荷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