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2篇“ 混合政体“的相关文章
- 儒家“混合政体”对当代西方民主进行改良的可能性
- 2022年
- 新文化运动以来,很主流的反传统观念认为要接受西方好的东西,而中国以前的文化和这些好东西是矛盾的,所以要接受西方的好东西就要把中国的“坏文化”去掉。亨廷顿认为文化是根深蒂固的,想去掉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就有了所谓文明冲突的概念。近一二十年,一些中国大陆的“新儒家”认为西方的政治体系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之上的,我们不是西方文化,不是基督教文化,因此就要有一套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另外一套政治体系。这也是一种文化冲突论的观念,只是更多认可中国这套文化。
- 白彤东
- 关键词:混合政体文化冲突论文明冲突新儒家亨廷顿新文化运动
- 反思罗马混合政体的兴衰--波里比阿与马基雅维利的对照
- 2022年
- 思考古罗马共和国的混合政体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重要课题,波里比阿和马基雅维利是这一研究传统的代表人物。两人均认为混合政体中的权力制衡使得罗马政治体系保持稳健并富于活力,但在分析混合政体的运作机制及覆灭原因时,两者却表现出很大差异。波里比阿看重混合政体中贵族的角色和功能,马基雅维利则更关注平民和贵族的对抗性互动,并表现出更多的平民主义色彩。波里比阿依循希腊政治理论及其背后的自然哲学,指出罗马混合政体依旧无法摆脱自然的兴衰法则;马基雅维利通过关注混合政体内蕴的持续改进的可能,揭示了有关永久共和国的构想。深入考察波里比阿与马基雅维利分析的同异,既能呈现古典时期的理论概念进入现代政治理论的曲折途径,也能细致展现西方古今政治理论的若干重大差异。
- 陈浩宇
- 关键词:混合政体马基雅维利西方政治思想史
- 罗马混合政体的优良性探析——波利比乌斯《通史》读书笔记
- 2021年
- 与单一政体相比较,混合政体具有确保政治的稳定与国家的强盛等明显的优良特征,而混合政体又有机械性混合政体与有机性混合政体之分,前者以斯巴达为代表,后者则以罗马为代表。在波利比乌斯看来,机械性的混合政体虽然可以保持国家的稳定与国力的强大,但无力承担起统治帝国的重任,这也是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虽然赢得了希腊世界的霸权,但却很快又丧失殆尽的原因所在。有机性的混合政体既有利保持政治的稳定,也有利于国家的对外扩张,这也是罗马能够最终称霸地中海世界,并长久维持地中海霸权的原因所在。
- 杨之涵
- 关键词:斯巴达优良性
- 代议制政府作为一种混合政体——评《代议制政府的原则》
- 2020年
- 当代人理所当然地把以选举制为核心的代议制视作民主制度的终极形式,著名学者福山甚至就此提出“历史终结论”(1)。然而,从雅典民主派到孟德斯鸠,从亚里士多德到卢梭,从美国的建国之父到大西洋彼岸英国和法国代议制政府的建立者,18世纪以前从来没有人将选举制当作最佳的民主工具。民主并不等同于代议制政府,抽签制才代表真正的民主制。
- 史春玉
- 关键词:代议制政府混合政体选举制历史终结论民主派
- 汉初混合政体与儒家制度化的“间隙显现”——中华帝国初期政治发展的一种观察角度被引量:1
- 2019年
- 汉朝是中国传统政治要素形成的关键年代。汉朝前期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事件是儒学制度化。如果把这一时期视为一次重大权力结构转型和一种新兴政治发展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转型中儒家推动了一个主动的"间隙显现(intersticial emergence)"的过程。在汉朝初期设计的兼具"周政"和"秦政"的混合政体结构中并没有儒家的位置,但随着混合政体内中央集权和分封元素间的紧张持续累积,儒家的边缘位置反而使它成为一种连接中介政治领域内诸要素、建立新的权力网络的潜在资源,将集权的目标转换成有效的政治和社会组织手段,同时赋予政治权力可欲性和延展的韧性,从而成为了中国政治历史结构和权力互动冲突的核心组织机制。涉及汉朝前期历史的传世文献呈现了这样一个间隙显现到儒家制度化的清晰过程。
- 潘妮妮
- 关键词:混合政体政治转型
- 构建权威与民主有机结合的现代混合政体--风险视角下后发国家政体选择的反思与超越被引量:1
- 2018年
- 后发国家在政体选择方面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大多数国家在威权与民主之间多次反复,人民备尝政体崩溃或治理失败的痛苦。无论在威权时期还是民主时期,后发国家建立的都是只包含单一政体元素的简单政体。简单政体是不稳定的,简单的威权政体或者民主政体都隐藏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后发国家要有效防控政治发展风险,需要超越威权政体与民主政体这种简单二分法,建立权威与民主有机结合的现代混合政体。现代混合政体兼容权威与民主两种政体元素,这使其既能够保持稳定而强大的政府,保护主权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害,消除政治极端化的隐患,避免政治转型付出巨大代价,为公共治理、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提供良好的秩序,防止国家治理陷入困境;又能够使政府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促使政府改善民生,保障民权,开展选举训练,提高治理水平。
- 叶长茂
- 关键词:后发国家政治风险民主
- 亚里士多德混合政体的原则与制度研究
- 2018年
- 建立理想政治秩序是古今中外的国家政权孜孜以求的政治目标。古希腊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政体建立在公民共同体的基础之上,混合政体要以实现公民的利益均衡与城邦的政治正义为基本原则,并通过建立法治与权力分享制度对此提供保障。混合政体的政治原则与制度特征有利于建立稳定与正义的理想政治秩序。亚里士多德混合政体理论所包含的公共利益、利益协调、公民参与等思想,对化解现代政治中存在的政治冷漠、利益分化等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 胡琦
-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混合政体公民美德分权制衡
- 波利比乌斯论混合政体:《通史》第六卷全文递译
- 2018年
- 前言[2](1)1对于为什么我迟迟到现在方才论述罗马政体,我深知,一些读者肯定非常地疑惑,因此,我有必要中断自己的叙述进程。(2)我一直都把它当作我的整个计划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3)我确信,在我的这部著作的众多段落当中,尤其在前言当中,我已经很明显地触及这个主题,我在那里说过,我希望达到的最好和最有价值的结果就是,让我的读者清楚地了解,在这种独特的政治体制及其运作方式下,罗马人在短短不到五十三年的时间里,就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并把整个世界置于自己单一的强权统治之下一这绝对是一件亘古未有之事。
- 号波利比乌斯杨之涵(译)
- 关键词:混合政体政治体制
- 利益协调与政治稳定——西塞罗的混合政体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 2018年
- 西塞罗认为混合政体具有保障人民权利和维护社会正义的价值,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最佳政体。他强调混合政体在制度上协调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融通贵族的权威与平民的自由权利,从而发挥了消弭不同社会等级之间利益纷争、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作用。西塞罗的混合政体其本质是通过社会各阶层共享权力,建立利益均衡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政治稳定,使利益协调取代以权制权成为实现政治稳定的新模式。因此,在利益高度分化的社会中,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应该发挥国家机制与社会机制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要通过政府权威保证公共利益,另一方面要开展社会建设协调社会利益。
- 胡琦
- 关键词:西塞罗混合政体社会公平
- 古希腊混合政体思想的演变被引量:1
- 2017年
- 西方古典政体学说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城邦林立,政体复杂多样,这为当时的政治思想家们思考政体问题提供了丰富材料,并促进了古代政体学说的发展。通过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政体的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到古希腊混合政体的演变经历了从理想走向现实,从体系建构走向具体而微的过程。
- 姚乔君
- 关键词:古希腊混合政体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相关作者
- 白彤东

- 作品数:57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研究主题:儒家 韩非子 混合政体 儒学复兴 政治儒学
- 储建国

- 作品数:125被引量:318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民主 政治 政党 自律 混合政体
- 严晶

-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法治 混合政体 政体 柏拉图 人治
- 刘训练

- 作品数:59被引量:196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 研究主题:马基雅维利 共和主义 德性 自由主义 西塞罗
- 梁运娟

- 作品数:5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古典共和主义 公民自由 公民美德 公共善 混合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