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58篇“ 混凝机理“的相关文章
- 复合聚硅酸铁混凝剂的制备、性能与混凝机理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为探明硅铁物质的量比对聚硅酸铁混凝效果的影响规律,以Na_(2)SiO_(3)·5H_(2)O、Fe_(2)(SO_(4))_(3)·7H_(2)O为原料制备6种聚硅酸铁,通过XRD、SEM及FTIR等分析手段对聚硅酸铁进行物相和微观形貌表征,并系统研究了聚硅酸铁用量、pH值、搅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聚硅酸铁具有多晶相结构,随硅铁物质的量比的增加,表面形貌由空心管状逐渐向片状结构转变。②随着硅铁物质的量比的增加,聚硅酸铁中Fe(Ⅲ)的自由离子、单核羟基络合物含量减少,聚硅酸铁的电中和能力减弱;相应硅酸多聚体含量升高,聚硅酸铁吸附架桥能力得到提升。③针对丁基钠黄药和二号油所制备水样,采用硅铁物质的量比为0.5的聚硅酸铁混凝剂净化处理,在聚硅酸铁用量为4 mmol/L、pH值为5.0、搅拌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到48%。与Fe_(2)(SO_(4))_(3)·7H_(2)O、聚硅酸相比,聚硅酸铁混凝性能明显提升,混凝过程电中和与吸附架桥共同作用。
- 李立辉丛忠奎陈建设李斌川刘奎仁韩庆
- 关键词:复合混凝剂
- 聚硅酸铁混凝剂的制备及混凝机理研究
- 混凝工艺因其简单、高效、经济等优点而被普遍应用于当今水处理流程中,混凝剂直接决定了混凝预处理效果的好坏,单一种类的混凝剂存在诸多不足,混凝效果差、pH使用范围窄、沉降速度慢等。两种混凝剂的复配可以有效弥补单一混凝剂的不足...
- 李立辉
- 关键词:聚硅酸铁混凝预处理
- 石英砂加载混凝工艺的DOM去除特征与混凝机理被引量:8
- 2021年
- 为处理未纳入管网的市政污水,采用石英砂加载混凝工艺,考察石英砂的粒径及其投加量对处理效能的影响,分析了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DOM)的去除特征,并探讨了石英砂加载混凝机理。结果表明,与常规混凝相比,当石英砂的粒径和投加量分别为200目和1.0 mg/L时,石英砂加载混凝工艺对污水中浊度、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7.55%、59.2%,优于常规混凝;石英砂加载混凝工艺可明显去除芳香类、共轭双键、疏水性有机物,主要促进了腐殖质类物质的削减;石英砂通过架桥作用增加了絮体的密度,进而显著改善了絮体的沉降性能、强度;絮体的沉降性能、强度及再稳性能随着石英砂粒径的降低而升高。
- 李晨璐郭雅妮郑利兵焦赟仪张鹤清吴振军黄国华王哲晓魏源送
-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物紫外可见光谱
- 介质加载混凝过程中磷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特征及混凝机理被引量:10
- 2020年
- 为考察介质加载混凝过程中污染物去除特征与探讨混凝机理,考察了不同形态的磷和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并结合混凝絮体粒径与形貌,分析了介质加载的混凝机理。结果表明:溶解性污染物主要去除机制为聚合氯化铝(PAC)水解产物的吸附和螯合作用,高芳香性、腐殖化和分子质量为4000~50000 Da的DOM去除率较高;石英砂可强化去除悬浮态磷及腐殖酸类DOM;磁种可强化有机磷、PO4^3--P和DOM的去除效果;回收磁种的微絮体结构使其对磷与大分子DOM具有更好的去除效果。介质加载混凝过程的关键作用在于形成密实性絮体,从而增强了絮体的强度和沉降性能,实现了污泥减量。研究结果可为介质加载混凝在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郑利兵吴振军张鹤清黄光华焦赟仪张春魏源送
- 关键词:磷溶解性有机物混凝机理磁种
- 新型钛系絮凝剂在无机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及混凝机理初步研究
- 本论文制备了新型液体钛系絮凝剂和新型固体复合钛系絮凝剂,系统研究了其对典型无机污染物的混凝效果。通过无机离子(氟、钒、铬)模拟水体中的典型无机污染物,深入地探究了pH、投加量、温度、共存离子对新型钛系絮凝剂混凝效果的影响...
- 杨卓帆
- 关键词:混凝无机污染物污泥回收
- 文献传递
- 聚硅酸铝铁混凝剂的制备、性能与混凝机理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以粉煤灰和氧化铁皮为原料制备了聚硅酸铝铁(PSAF)混凝剂,XRD分析显示,主要物相为氯化钠结晶相,其他均为无定形相;SEM-EDS测试显示,PSAF呈现高聚集度和枝化度空间网状结构,主要元素为Si、Al和Fe,还可见立体规则晶体物质。PSAF及市售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废水试验表明:随投加量增大,混凝效果不断增强且最终趋于稳定,此时存在多重混凝作用;随p H值增大,混凝效果先变好后呈下降趋势,表明过高的p H影响了混凝剂的水解效果;随混凝时间延长,有机物去除率先上升后趋于稳定,浊度先增大后减小,表明混凝后期已形成的稳定大絮体受到了搅拌剪切作用的破坏;不同影响因素下混凝效果分别与其絮体粒度或动电位变化趋势相对应;最佳条件下PSAF混凝废水絮体D50为162.92μm,市售PAC混凝废水絮体D50为137.64μm。
- 劳德平丁书强倪文许成文王雪满伟慧
- 关键词:聚硅酸铝铁模拟废水混凝机理TOC浊度
- 分析无机絮凝剂混凝机理中的力化学因素被引量:1
- 2017年
- 以混凝机理为基础,建立了无机絮凝剂的混凝物理模型。通过混凝物理模型与无机絮凝剂的双电层压缩机理相结合,研究无机絮凝剂和投加时的稀释比例不同产生的效果,指出无机絮凝剂的混凝机理中存在流体力化学效应。
- 陈英
- 关键词:无机絮凝剂混凝机理
- 粉煤灰-铝土矿改性制备铝铁复合混凝剂的除磷性能及混凝机理研究被引量:18
- 2016年
- 化学混凝法是城市污水处理深度除磷的有效方法,目前常用混凝剂主要存在成本高、除磷效率低且用量大等缺点.本研究采用常压酸浸法,以低成本的铝土矿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机复合混凝剂,并对其进行除磷应用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自制混凝剂对生活污水中TP去除率达99.58%,出水TP含量为0.012 mg·L-1,优于GB18918—2002一级A标准.2 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混凝剂中的Fe—OH、Al—OH、H—OH等基团能与水中的磷酸根作用生成沉淀达到除磷目的,该沉淀在沉降过程中还能吸附不易沉淀的含磷悬浮物,发挥网捕卷扫作用.3采用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分析铝铁形态结果显示,混凝剂含有64.14%低聚态铝铁,能中和水中胶体的表面电荷致使胶体脱稳;11.27%中聚态铝铁可吸附在胶体表面,降低其表面电荷,同时以较高的分子量发挥吸附架桥作用;24.59%高聚态铝铁在沉淀过程中可包夹部分胶体粒子,以较大表面积发挥卷扫作用.4分形维数研究结果显示,絮体分形维数在1.2~2.8之间,分形特征较好,能有效发挥絮体的吸附架桥作用.5 Zeta电位分析结果显示,混凝剂本身带正电荷,能与水中带负电荷的胶体物质发生中和,从而压缩双电子层,使胶体粒子脱稳而从水中去除.混凝剂除磷过程是压缩双电层、电中和、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
- 李柏林梁亚楠张程琛姚亚章文琴李晔
- 关键词:粉煤灰分形维数ZETA电位
- 污泥及污泥水混凝机理的研究
- 2015年
- 本文研究了污泥及污泥水的沉降、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和卷扫等混凝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污泥混凝工艺的制定建议。
- 刘振森何捷聂卿崔敬轩萧瑛赵兰珍徐伟伟
- 关键词:污泥污泥水混凝机理
- 电石渣和CPAM处理含氟酸性废水混凝机理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与普通石灰乳相比,电石渣中含有较多的SiO2微晶,不仅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很强的吸附能力,而且外表呈负电荷性,能够对外表呈正电荷性的CaF2分子或微晶产生强烈的混凝作用。采用电石渣中和处理含氟酸性废水时,CPAM只需加入0.02%就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CPAM分子结构中每个酰胺基上两个H原子与CaF2分子或微晶中两个F原子极易形成一种稳定的六边形氢键结构,这是CPAM对氟化钙具有极强絮凝效率的理论根源,并提出了反应机理。
- 阳铁建颜鑫
- 关键词:电石渣混凝机理
相关作者
- 高宝玉

- 作品数:761被引量:3,598H指数:36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絮凝剂 混凝剂 聚合氯化铝 混凝效果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 岳钦艳

- 作品数:627被引量:2,920H指数:3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絮凝剂 聚合氯化铝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混凝效果 混凝剂
- 湛含辉

- 作品数:170被引量:793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 研究主题:二次流 混凝 絮凝 好氧颗粒污泥 颗粒化
- 于水利

- 作品数:459被引量:1,785H指数:21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 研究主题:膜污染 超滤 混凝剂 好氧颗粒污泥 水处理
- 隋智慧

- 作品数:132被引量:756H指数:15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
- 研究主题:整理剂 亚麻织物 有机氟 聚丙烯酸酯 废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