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40篇“ 淋巴结清除术“的相关文章
NSRH与传统RH分别联合盆腔淋巴结清除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对尿代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NSRH)联合盆腔淋巴结清除与传统广泛性子宫切除(RH)联合盆腔淋巴结清除的疗效区别及对尿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依照手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即传统RH+盆腔淋巴结清除(RH组,n=67)和NSRH+盆腔淋巴结清除(NSRH组,n=68),观察两组手参数、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后7 d的排尿情况、前后的尿代动力学参数和后泌尿系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NSRH组的手时间显著长于RH组(P<0.05),两组切除子宫韧带长度、切除阴道壁长度、切除淋巴结数量及中出血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RH组的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RH组(P<0.05);NSRH组的拔除尿管人数显著多于RH组(P<0.05),残余尿量改善效果显著优于RH组(P<0.05),平均残余尿量显著少于RH组(P<0.05),腹压排尿人数显著少于RH组(P<0.05);后,NSRH组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平均逼尿肌压及平均尿流速的变化幅度均显著小于RH组(P<0.05);NSRH组的尿失禁、尿潴留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RH组(P<0.05)。结论 相较于RH+盆腔淋巴结清除治疗,NSRH联合盆腔淋巴结清除能快速促进宫颈癌患者后恢复,减少后并发症,患者后排尿情况良好,同时能改善后尿代动力学,减少后泌尿系统不良事件,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式。
谭慧马金枝周艳菲赵雪祝莉
关键词: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经肌间入路淋巴结清除对乳腺癌后复发锁骨下第3组淋巴结清除效果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经肌间入路淋巴结清除对乳腺癌后复发锁骨下第3组淋巴结清除效果。方法:收集驻马店市中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2例乳腺癌后锁骨下第3组淋巴结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淋巴结清除,根据其手入路的不同将经胸大肌肌间行锁骨下第3组淋巴结清除的46例患者分为肌间入路组,经腋窝行锁骨下第3组淋巴结清除的46例患者分为腋窝入路组。比较两组手相关指标、淋巴结清除效果、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肌间入路组手时间、中出血量少于腋窝入路组(P<0.05),但两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肌间入路组锁骨下区域第3组、胸大小肌间、腋窝平均淋巴结清除数均高于腋窝入路组(P<0.05);后第1 d,两组hs-CRP、PCT均较前升高,但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肌间入路组淋巴水肿、胸大肌萎缩发生率低于腋窝入路组(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肌间入路组远处转移率低于腋窝入路组(P<0.05),但两组局部复发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癌后复发锁骨下第3组淋巴结的手治疗方面,经肌间入路与腋窝入路手恢复效果相当,且不影响患者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但相较而言,经肌间入路手创伤更小,可减少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使淋巴结清除更彻底,降低淋巴结远处转移率。
吴昊王婷婷宁伟石亚楠海艺贝
关键词:腋窝入路乳腺癌
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除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除(LLND)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6月行手治疗的7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42例(TME组),行腹腔镜TME联合吲哚菁绿荧光LLND 34例(TME+LLND组),比较两组手相关指标、围手期恢复情况、肿瘤学指标及临床近期疗效。结果:TME+LLND组手时间比TME组长(P<0.001)。与TME组比较,TME+LLND组淋巴结清除总数多(P<0.05);TME+LLND组有7例(20.59%)后病理报告侧方淋巴结转移,髂外髂总血管区1例,闭孔区3例,髂内血管区3例。随访3年后,两组均未观察到肿瘤相关死亡;局部复发率TME+LLND组为2.94%,TME组为19.05%(P<0.05);远处转移率TME+LLND组为14.71%,TME组为9.52%(P>0.05)。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除降低了局部复发率,且不增加后并发症,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安全、有效、可行。
杨阳王信琛张远耀刘志伟王思远魏东
关键词:直肠肿瘤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
单孔胸腔镜淋巴结清除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淋巴结清除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05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行单孔胸腔镜淋巴结清除,对照组52例行三孔胸腔镜淋巴结清除。对比两组围期相关指标(淋巴结清扫数量、中出血量、后引流量、镇痛药使用次数、后拔管时间)、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及手前后机体应激反应程度,并对比两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后拔管时间相当(P>0.05)。研究组中出血量、后引流量及镇痛药使用次数较对照组低(P<0.05)。后1 d、3 d时,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后并发症发生率(9.43%)较对照组(15.38%)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淋巴结清除有创伤小、后疼痛轻、应激反应轻及并发症少等多种优点,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杨光辉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并发症
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除中保留与切除旋髂淋巴结对下肢淋巴水肿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除中保留/切除旋髂淋巴结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影响,以及观察旋髂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方法纳入2017-06-01-2018-12-3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并行根治性手治疗的患者37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按1∶1随机分为2个治疗组:保留组为保留旋髂淋巴结的盆腔淋巴结清除组186例,切除组为切除旋髂淋巴结的盆腔淋巴结清除组186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水肿问卷和周径测量法随访2组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保留组总生存率为97.85%,高于切除组的95.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5,P=0.215。切除组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23.03%)高于保留组(6.15%),χ^(2)=20.456,P<0.001;且发生时间更早[(11.64±6.20)与(8.12±4.48)个月],t′=2.122,P=0.039;但2组下肢淋巴水肿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0,P>0.05。切除组186例患者中,仅3例患者有旋髂淋巴结转移,分别为子宫高级别浆液性腺癌ⅢC期、卵巢透明细胞癌ⅢC2期和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Ⅳ期各1例。旋髂淋巴结转移率为1.61%(3/186)。其余入组的110例ⅠA2~ⅡA期宫颈癌及38例Ⅰ期子宫内膜癌均无旋髂淋巴结转移。结论旋髂淋巴结与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除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有关联,保留旋髂淋巴结有助于降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妇科恶性肿瘤旋髂淋巴结转移率低,中保留旋髂淋巴结是安全可行的。
王健理卢艳李菲姚德生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淋巴水肿下肢淋巴结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手单孔胸腔镜淋巴结清除应用研究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无抓持整块淋巴结清除在非小细胞肺癌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02-01-2019-04-31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均在行肺癌根治中应用单孔胸腔镜联合无抓持淋巴结清除。观察中出血量、手时间、纵隔淋巴结清除个数、疼痛评分和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单孔胸腔镜联合无抓持技完成肿瘤所在肺叶或肺段切除与淋巴结清除,无中转开胸和增加操作孔,平均手时间为(90.37±14.28)min,中出血量(41.58±10.29)mL;平均清除纵隔淋巴结(11.3±2.6)个。后病理确诊鳞癌17例,腺癌36例,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7例。后均未服用阿片类镇痛药,d_(1)~d_(3)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3.3±1.1、2.7±0.8和1.5±0.8;后胸引流量(693.5±135.06)mL,胸引管拔除时间(4.96±2.40)d,住院天数(9.96±2.64)d;切口甲级愈合率100.0%。后5例出现低热,考虑后吸收热,给予对症退热治疗后好转;前4例有较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出现肺部感染,给予抗炎、祛痰雾化对症治疗后治愈出院;1例出现支气管胸膜瘘,给予引流、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其余后无心律失常、肺不张、淋巴管漏、乳糜胸和食管瘘等并发症。结论单孔胸腔镜联合无抓持淋巴结清除创伤小,对于减轻患者后不适和促进早期康复有积极意义,安全可行。
任占良张泳任小朋韩英杰张卫峰刘云昊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肺癌淋巴结清除
乳腺癌改良根治伴胸腔镜下内乳淋巴结清除患者的围手期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总结1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伴胸腔镜下内乳淋巴结清除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前评估患者的情况、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加强患者围手期呼吸功能的管理及训练等,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通过对患者围手期呼吸道的护理及管理,本组14例患者中,2例留置胸瓶,1例并发气胸,1例并发胸内出血,经治疗和护理后,均恢复良好。
张慧珍张丽娟罗庆华刘凤刘晓航刘莉
关键词:乳腺癌呼吸功能锻炼
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除疗效和预后Meta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在乳腺手中,如何使手获益最大及对患者损伤最小一直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随着近年来乳腺手微创化理念的提出,乳腔镜手逐渐进入医生视野。本研究分析在乳腔镜和开放手下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的疗效和预后。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mBase、Cochrane Library、维普和万方。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乳腔镜手时间比开放手长,MD=20.17,95%CI为8.55~31.79,P<0.001;而住院天数(MD=-3.54,95%CI为-4.20^-2.88,P<0.001)、后引流量(MD=-135.55,95%CI为-167.44^-103.66,P<0.001)、出血量(MD=-41.96,95%CI为-59.48^-24.45,P<0.001)、后并发症(OR=0.20,95%CI为0.14~0.30,P<0.001)、复发转移率(OR=0.54,95%CI为0.26~1.10,P=0.090)均比开放手少;而清除淋巴结数量与开放手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9,95%CI为-0.59~0.21,P=0.350。结论乳腔镜下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与开放手相比具有恢复快、出血量少等优势,且后并发症及复发转移率均低于开放手,预后较好。但者手熟练度有待提高,且对乳腔镜的远期预后及安全性仍需长期动态观察。
方源杨颖涛
关键词: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除术META分析疗效预后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对淋巴结清除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对淋巴结清除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了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9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患者,其中保留LCA47例(研究组),不保留LCA4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情况(手时间、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预防性回肠造口、游离脾曲)、淋巴结清扫情况(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腹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后并发症发生和肿瘤复发转移、5年死亡率、无肿瘤进展(PFS)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时间、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回肠造口比例、游离脾曲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排气时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腹痛腹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vs10.42%,P<0.05),切口感染、尿潴留、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肿瘤复发率、转移率、5年死亡率、无进展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中保留LCA可提供吻合口良好血供,避免中回肠造口、游离脾曲,促进后肠功能恢复,对淋巴结清扫无影响,不增加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张军华进季恩敏李光云田景中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清除术肠功能
直肠系膜侧方淋巴结清除对临床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治疗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单独使用直肠系膜切除(ME)和ME附加侧淋巴结清除(LLND)在治疗临床Ⅱ/Ⅲ期低位直肠癌疗效上的非劣效性。方法选择组织学证实的临床Ⅱ/Ⅲ期直肠癌患者,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方法,根据意向分配单独接受ME治疗或LLND-ME治疗。主要统计分析终点是无复发生存期危险比为1.34的非劣效性,次要统计分析终点包括总生存期和无局部复发生存期。结果2010年4月11日至2017年10月1日收集的502例患者中252例患者为LLND-ME组,250例患者为ME组。LLND-ME组的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3.4%,ME组为73.3%(危险比:1.07,90.9%CI0.84~1.36),非劣效性的单侧P值为0.0547。在LLND-ME组中,5年总生存期和5年中位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6%和90.2%,ME组中为87.7%和82.4%。LLND-ME组和ME单独组局部复发患者例数分别为21例(8.3%)和43例(17.2%)(P=0.024)。结论在意向性治疗分析中未证实ME单独使用与LLND联用的非劣效性。但在侧骨盆中,与单独的ME相比,LLND与ME联用具有更低的局部复发率。
刘侃李锋刘旭晨
关键词:直肠肿瘤

相关作者

王龙龙
作品数:26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包头市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甲状腺癌 切口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颈淋巴结清除术 功能性
李海霞
作品数:22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包头市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甲状腺癌 切口 颈淋巴结清除术 功能性 疤痕挛缩
陈峻青
作品数:256被引量:2,231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胃肿瘤 胃癌 外科手术 外科治疗 淋巴结转移
徐本义
作品数:35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甲状腺癌 甲状腺肿瘤 颈淋巴结清除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颈淋巴结清扫术
左文述
作品数:207被引量:1,309H指数:20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肿瘤 可手术乳腺癌 外科手术 乳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