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3篇“ 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文章
-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近年来,肿瘤相关性淋巴管生成一直是肿瘤微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肿瘤相关性淋巴管生成与疾病风险分层及预后的内在机制被深入挖掘。同其他类型的实体瘤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主要以淋巴通路进行转移并伴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而对PTC进行新生淋巴管表征及抑制有望为低风险PTC的微创治疗或晚期PTC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全文以肿瘤相关性淋巴管生成为切入点,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就肿瘤相关性淋巴管生成对于研究PTC的疾病进展及临床管理的价值进行总结。
- 张勇跃梅放张容锦孙阳王淑敏
- 关键词:淋巴管生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 巨噬细胞对动脉壁淋巴管生成的调节作用
- 2024年
- 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多重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与病变部位动脉的淋巴管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有关,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文章主要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巨噬细胞的来源、分型、标志物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作用,淋巴管的起源、结构功能及标志物,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同时期动脉壁淋巴管生成的变化,淋巴管生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功能作用,巨噬细胞的淋巴管迁移及其参与淋巴管新生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李斯锦刘萍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淋巴管
- ECM重塑下肿瘤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定性分析与数值模拟
- 2024年
- 肿瘤转移是肿瘤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导致癌症恶化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肿瘤转移为背景,本文研究基于肿瘤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相互作用的肿瘤淋巴管生成模型。首先用数学语言梳理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生物原理,其次做出假设,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定性分析。主要通过逼近方法、偏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和Banach不动点定理证明模型局部解的存在唯一性,以及借助局部解的正则性估计和嵌入不等式证明模型整体解的存在唯一性。最后利用差分数值方法进行数值模拟来说明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本文对深入理解肿瘤转移机制、指导癌症治疗以及推动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王振友黄亚婷
- 关键词:肿瘤淋巴管生成细胞外基质存在性唯一性
- 角膜淋巴管生成的内源性调控因素及新生淋巴管相关眼表疾病研究进展
- 2024年
- 正常角膜无血管和淋巴管。角膜感染、化学烧伤、移植排斥反应等病理性刺激可破坏促淋巴管生成因素与抗淋巴管生成因素间的平衡,致使淋巴管从角膜缘向角膜中央延伸。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形成与多种调控因素及细胞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并阐明角膜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将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炎症性疾病、干眼症和肿瘤转移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开辟新的方向。本文综述了角膜淋巴管生成的内源性调控因素及新生淋巴管相关眼表疾病的治疗策略。
- 张子然李柯然
- 关键词:角膜角膜新生淋巴管眼表疾病
- 淋巴管生成在心肌损伤修复和再生中的作用
- 2024年
- 成熟心肌细胞缺乏再生能力,减少心肌缺血后的心肌细胞死亡、促进心肌细胞再生是治疗心肌梗死的关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淋巴引流在心肌再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心肌梗死发生后,促进淋巴管的生成可及时控制和消退炎症反应,有利于心脏的修复与再生。反之,若淋巴管功能缺损,则心肌水肿和纤维化加重。因此,了解心脏淋巴管的生成过程及其机制十分重要。笔者综述了心脏淋巴管的基本结构、来源以及功能,淋巴引流在心肌损伤后的作用,并总结了几种与淋巴管生成有关的分子机制,为从淋巴系统的角度促进心肌再生提供潜在思路。
- 吴家玮杨向群
- 关键词:淋巴管生成心肌梗死心肌再生
- CAFs细胞促淋巴管生成应用于头颈部肿瘤诊断和治疗
- CAFs细胞促淋巴管生成应用于头颈部肿瘤诊断和治疗,以CAFs为靶点抑制淋巴管生成,采用双氢青蒿素,通过STAT3通路抑制CAFs的促淋巴管生成和转移,从而用于头颈部肿瘤诊断和治疗。
- 崔兰珍 李晓明 张丽君 徐丛 彭宇 封彦荣 徐静
- 艾沙利酮抑制妊娠加重梗阻性肾病大鼠淋巴管生成及肾间质纤维化
- 2024年
- 目的:探讨艾沙利酮抑制妊娠加重梗阻性肾病大鼠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未经产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妊娠组、模型组和艾沙利酮组,每组10只。将模型组与艾沙利酮组大鼠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手术造成肾脏损伤,其余两组仅游离输尿管但不结扎。UUO术后第9周将假手术+妊娠组、模型组和艾沙利酮组的雌鼠进行阴道涂片,将处于动情前期或动情期的雌鼠与雄鼠按2∶1比例合笼,并密切观察,将发现阴栓且阴道涂片中含有大量精子细胞确定为妊娠第1天,建立梗阻性肾病妊娠大鼠模型。艾沙利酮组在UUO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给予艾沙利酮1 mg·kg^(−1)·d^(−1)治疗。妊娠后第18天代谢笼留取24 h尿液,次日处死母鼠,留取血清标本,摘取梗阻对侧肾脏。采用常规生化法检测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苏木精-伊红(HE)、马松(Masson)和天狼星红(Sirius red)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中醛固酮含量。免疫组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活化、淋巴管生成以及相关信号通路、肾纤维化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肾功能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BUN升高,Ccr下降(P<0.01)。肾脏病理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管扩张明显,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及炎症细胞浸润。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醛固酮含量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脏MR活化后入核数量增多。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表达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VEGF受体3(VEGF recep
- 牛洁琪张淑琛许畅王洪双方芳高兰君王香婷王筝
- 关键词:淋巴管生成肾间质纤维化梗阻性肾病醛固酮
- 整合素α6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介导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管生成
- 谢江南
- 急性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通过VEGF--C/VEGFR3依赖性自噬和极化促进脊髓周围淋巴管生成
- 冼业洋
- 淋巴内皮细胞代谢调控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淋巴系统对于维持体内水液平衡、吸收脂质及维生素、免疫监视至关重要。淋巴内皮细胞(LEC)是淋巴管的主要组成部分,LEC异常可直接导致淋巴管结构功能异常,甚至引发多种疾病。LEC代谢是淋巴管发育和稳态维持的关键调控因素,在生理性淋巴管发育和病理性新生淋巴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脂肪酸氧化、氧化磷酸化、谷氨酰胺代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调控LEC微环境稳态和淋巴系统平衡。未来LEC的代谢状况将是研究新生淋巴管的新切入点。
- 叶凡陆淑婷石莲军蒋沁薛劲松
- 关键词:新生淋巴管糖酵解脂肪酸氧化氧化磷酸化
相关作者
- 李湘奇

- 作品数:101被引量:31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增生病 淋巴管生成 乳腺癌 疏肝健脾方 细胞凋亡
- 梁后杰

- 作品数:310被引量:1,762H指数:15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研究主题:结肠癌 结肠肿瘤 幽门螺杆菌 肿瘤 结肠癌细胞
- 章必成

- 作品数:284被引量:381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研究主题:肿瘤治疗 肿瘤 肿瘤患者 淋巴管生成 乳腺癌
- 王俊

- 作品数:298被引量:774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疗养院 疗养 军队疗养院 淋巴管生成 非小细胞肺癌
- 王莹

- 作品数:233被引量:577H指数:11
-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
- 研究主题:脂肪源性干细胞 喉癌 淋巴管生成 脱细胞 脂肪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