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58篇“ 淋巴样“的相关文章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增生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5年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患者,女,55岁,左侧枕部头皮赘生物偶伴瘙痒半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细胞核凸向管腔,呈“墓碑状”;管周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予以手术切除。
袁现政魏世娟高菲邓晓彤司晓青高敏虹
关键词:内皮细胞增生
先天淋巴细胞在肝棘球蚴病发病过程中的进展研究
2025年
在当前全球公共卫生政策的背景下,肝棘球蚴病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肝棘球蚴病的发病率较高。然而,目前对于肝棘球蚴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有效防治手段的研究仍然不足,尤其是对于先天淋巴细胞在肝棘球蚴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文以先天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肝棘球蚴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通过对先天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在免疫应答及治疗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了先天淋巴细胞在肝棘球蚴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探索基因编辑对先天淋巴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结合临床,分析了先天淋巴细胞在肝棘球蚴病患者中的情况,以及其与肝纤维化等并发症的关系。
马伟刘川川孟莉王典樊海宁
关键词:肝棘球蚴病肝纤维化
3型固有淋巴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s)是固有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群,以表达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和产生白细胞介素(IL)-17、IL-22为特征,在组织黏膜的修复、稳态、感染和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ILC3s与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密切相关,而这些细胞与IL-17、IL-22均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组织的免疫炎症反应。本综述基于ILC3s的免疫功能,重点关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许毅芳梁毅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介素类
固有淋巴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2025年
固有淋巴细胞是先天黏膜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泌效应细胞因子和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它们在转录因子和分泌细胞因子方面与辅助性T细胞相似,但同时也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不同固有淋巴细胞亚群依据各自特点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与适应性淋巴细胞相比,固有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中相对较少,只占肺部免疫细胞的一小部分,但这些淋巴细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固有淋巴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陈东海岳雪亭董宇超张景熙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白细胞介素类免疫调节
一种三级淋巴结构模型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级淋巴结构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细胞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一种制备三级淋巴结构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细胞外基质诱导激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得到活化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2:用水凝胶包被步骤S...
杨欣瑜王家宜宋尔卫陈嘉宁
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癌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5年
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癌(micronodular thymic carcinoma with lymphoid hyperplasia,MNC)是一种临床罕见、预后相对较好的胸腺癌,与伴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不典型MNT同归为伴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micronodular thymic neoplasms with lymphoid stroma,MNN)[1-2]。MNC在组织学上易因细胞异型性被微结节性模式所掩盖而被忽视,从而与其他胸腺肿瘤相混淆[3-4]。
刘齐高英华高永生范明伟高荣基安霞王思敏张起龙张树鹏
关键词:胸腺肿瘤胸腺癌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增生1例
2024年
患者女,56岁,头皮结节伴痒30 a,再发2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层血管增生,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增生。治疗:激光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
贺亚杰李琛聂磊李小燕郭伟陈栋张银平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增生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2024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接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增生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6岁。左耳部红色丘疹、结节2年余。患者2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耳后侧出现数枚米粒至绿豆大小红色丘疹、结节,阵发性瘙痒剧烈,抓破后易出血,无局部外伤史和感染史。曾于外院就诊,诊断为“化脓性肉芽肿”,给予冷冻、CO_(2)激光治疗后部分皮损消退,但仍见新起皮疹。于2024年2月来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家族史。
罗雪姣王水霞李艳丽胡亚兰
关键词:血管淋巴样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外科手术
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
2024年
目的研究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B-CLP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在B-CLPD亚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B-CLPD患者骨髓或淋巴结标本和20例对照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LEF1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20例,LEF1阳性16例,阳性率为80%;套细胞淋巴瘤阳性为1/12;滤泡性淋巴瘤为1/5;边缘区淋巴瘤为0/11;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为0/8;毛细胞白血病0/2;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未见LEF1表达;LEF1表达在C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EF1的表达和CD200、CLL积分等CLL的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P<0.05)。4例LEF1阴性的CLL患者中,2例+12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LEF1阳性组(P>0.05)。结论LEF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B-CLPD鉴别诊断的良好指标。
赵敏倪平翟惠莹靳小可杨玉琼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固有淋巴细胞与癌症免疫编辑
2024年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机体对癌症的免疫编辑过程,亦即机体与肿瘤的微进化博弈过程,可分为清除、平衡和逃逸三个时相。对小鼠肿瘤和部分人类肿瘤的研究表明,以T细胞为主的获得性免疫和以固有淋巴细胞(ILC)为主的固有免疫均参与癌症免疫编辑。ILC是十多年前发现的固有免疫系统的独特分支,属于组织驻留细胞,由多个细胞亚群组成,其性质和功能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并受到多种细胞分泌的各种因子的调节。ILC不仅参与组织稳态调节和炎症反应,而且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癌症免疫编辑过程。本文探讨ILC的分类和性质以及在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为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和诊疗研究拓展新的思路。
吴克复郑国光马小彤宋玉华
关键词:癌症免疫编辑

相关作者

李艳
作品数:464被引量:2,393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多发性骨髓瘤 哮喘
黄晓军
作品数:1,178被引量:5,890H指数:2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白血病
吕喆
作品数:42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BPI 淋巴样 IL-3 细胞 哮喘
魏锐利
作品数:555被引量:1,095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甲状腺相关眼病 眼眶 眼眶肿瘤 眼附属器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江浩
作品数:136被引量:554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 髓样 伊马替尼 慢性髓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