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720篇“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的相关文章
- 2019—2023年合川区大学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大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大学肺结核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2023年重庆市合川区大学学生信息,用WPS 365和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χ趋势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2019—2023年,合川区大学学生共报告肺结核247例,全人群发病率为36.82/10万,学校发病率为30.37/10万,大学发病率为38.02/10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发病高峰为9-10月和1月,男女比例为0.83:1,年龄分布中21岁(69例,27.94%)患者例数最多,大一年级(84例,34.00%)患者例数最多;患者来源以因症就诊(132例,53.44%)为主。就诊延迟率为19.43%,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确诊延迟率为42.11%,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结论:重庆市合川区大学肺结核疫情逐年下降,但是仍然高于全人群和学校的发病率,应加强学校日常结核病防控工作、新生入学筛查和健康促进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大学肺结核疫情。
- 唐逾鸿江莉娜
- 关键词:流行病学研究特征
- 中医医院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中医医院传染病报告率变化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某三甲中医医院2019—2022年报告传染病进行描述性分析,比较不同年份间报告情况的差异。结果2019—2022年医院共报告传染病5742例,报告率从125.83/10万降至87.14/10万。报告数最多的病种是梅毒。报告率居前10位的传染病除肺结核外均呈下降趋势。2019—2022年传染病报告在传播方式(χ^(2)=32.385,P<0.001)、诊断类型(χ^(2)=10.816,P=0.013)、病例来源(χ^(2)=15.593,P=0.001)、年龄(χ^(2)=53.631,P<0.001)、职业(χ^(2)=156.581,P<0.00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医院应该依据传染病分布特点对住院、门诊病例分别制定防控措施,重点关注梅毒、肺结核。
- 崔宁王莉莉毕丽华马杰周富海
- 关键词:传染病疾病报告流行病学研究特征梅毒
- 单中心就诊患者中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特征分析及眼病分布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上报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特征及眼病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上报且为首次上报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资料。记录其中患者性别、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并从医院的门急诊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检索该患者的临床诊断、科室分类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结果共纳入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191例,年龄(36.71±13.52)岁,其中男性177例,女性14例。男、女患者构成比随年份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91例患者首诊科室以眼科最多(75例,38.22%),其次是皮肤科(49例,25.65%)等。首诊眼科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共75例,其中于眼底组上报者42例(56.00%),白内障组10例(13.33%),屈光中心8例(10.67%),其他青光眼、角膜组、眼肿瘤组等均有上报。眼科诊断为葡萄膜炎者21例(28.00%),视网膜病13例(17.33%),白内障11例(14.67%),屈光不正7例(9.33%),青光眼4例(5.33%),视网膜脱离3例(4.00%),玻璃体出血3例(4.00%),CMV视网膜炎2例(2.67%)、眼肿瘤2例(2.67%)、视神经病2例(2.67%)、结膜炎2例(2.67%),圆锥角膜、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角膜内皮失代偿、睑外翻各1例(均1.33%)。部分患者合并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感染。结论非传染病综合医院部分科室存在未经诊断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其眼科表现以葡萄膜炎和视网膜病多见。眼科医生应关注针对葡萄膜炎和视网膜病等眼病的患者HIV感染或AIDS感染情况,以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 杜娟张善东梁庆丰韦振宇张晓红
- 关键词:葡萄膜炎视网膜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特征传染病控制
- 新疆地区单中心七年回顾性研究:妊娠相关急性肾损伤临床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单中心妊娠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利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网络病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该院住院的妊娠期女性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妊娠期急性肾损伤(pregnancyrelated acute kidney injury,PR-AKI)患者157例,总检出率为0.22%。导致PR-AKI的前3位病因分别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2.9%)、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1.5%)、产后出血(10.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OR=1.022,95%CI:1.005~1.040)、收缩压(OR=1.013,95%CI:1.001~1.026)、血钾(OR=1.942,95%CI:1.066~3.538)、尿素氮(OR=1.331,95%CI:1.200~1.476)、血肌酐(OR=1.033,95%CI:1.200~1.476)、总胆红素(OR=1.010,95%CI:1.001~1.019)是重症PR-AKI患者的危险因素。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体孕周的相关系数最大,与凝血酶原时间相关系数最小。结论为减少PR-AKI的发生,在基层地区可通过倡导孕期健康生活方式,定时规范全面产检,完善高危孕产妇筛查3方面进行干预,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 李素华黄萱李孟轩褚雪倩米热阿依·吐迪李欣赛蒋绪燕
- 关键词:妊娠急性肾损伤流行病学研究特征
- 2016—2020年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胃镜检查确诊食管癌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明确近5年来食管癌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当前我国食管癌防治提供科学数据支持。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15661例胃镜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食管癌胃镜检出率及其分布特征。结果本研究食管癌检出率为4.70%,2016—2020年食管癌检出率依次为3.79%、4.03%、4.10%、5.23%、5.42%,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男性占比70.79%,女性占比29.21%,男性多于女性(P<0.05);食管癌年龄分布集中于50~<60岁(29.89%)、60~<70岁(34.92%),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食管癌病变部位、组织分型分布集中于食管中段(63.99%)、鳞癌(88.99%),构成比高于其他病变部位、组织分型(P<0.05);食管癌患病地域、职业集中在农村(82.20%)、农民(69.70%),构成比高于其他地域、职业(P<0.05)。结论2016—2020年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食管癌检出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好发于食管中段,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50岁以上农村男性为高发群体,加强早期筛查非常重要。
- 雷淑林杨丽平李艳艳
- 关键词:食管肿瘤胃镜检查流行病学研究特征
- 肺部真菌病流行病学特征演变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肺部真菌病(PFIs)以往常常被认为是少见疾病, 多发生于免疫抑制人群, 但近年来PFIs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 PFIs的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着改变。本文综述了近年PFIs的演变特征, 以探讨PFIs流行病学的改变及意义。
- 黎远祥李征途叶枫
- 关键词:真菌性肺炎侵袭性真菌病流行病学研究特征
- 中国老年人皮肤损伤患病率及其流行特征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被引量:20
- 2022年
- 背景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医疗保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病理和生理性皮肤衰老使老年人成为皮肤损伤的高发人群,因此,近年来老年人皮肤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多中心横断面调研住院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PI)、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皮肤撕裂伤(ST)3种皮肤损伤的患病率和流行特征,为制订老年人皮肤损伤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16个省、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52所不同等级医院作为多中心调研单位,1067名护士经过课题组线上同质化培训并考试合格后作为资料调研员,2~3人一组采用相同工具和方法对参研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进行全身皮肤检查,发现皮肤损伤者,分别按照国际指南或专家共识推荐的PI定义和分期、IAD定义和分级、ST定义和分级进行识别,同时获取人口学资料、住院时间、既往慢性病史、近1个月用药情况、生活自理情况及有无PI发生风险(采用Braden量表评估)等资料,每组双人签名确定结果,原始数据通过“问卷星”网站上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研14675例老年患者,问卷有效率100.0%。男、女分别占56.3%(8262/14675)和43.7%(6413/14675);平均年龄(73.5±9.0)岁;中位住院时间7(4,13)d;汉族和19个少数民族老年患者分别占95.5%(14020/14675)和4.5%(655/14675)。PI、IAD、ST及其多种皮肤损伤的总患病率为6.0%(881/14675),其中PI、IAD和ST患病率分别为3.3%(484/14675)、1.4%(199/14675)和0.8%(110/14675),多种皮肤损伤(≥2种共存)患病率为0.6%(88/14675)。流行特征:汉族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少数民族(6.2%vs 2.9%,P<0.05),>80岁老年患者患病率高于71~80岁和60~70岁者(10.2%vs 6.1%vs 3.8%,P<0.0167),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无慢性病者和患1种慢性病者(5.7%~12.0%vs 2.9%vs 4.4%,P<0.005),使用2种及以上药物的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
- 蒋琪霞解怡洁白育瑄封海霞陈倩竹陈德凤高艳红王学红张燕双潘晓红潘迎春赵静于金美索惠娟洪艳燕展颖颖李冬梅刘海燕李霞匡丹彭青王静俞萍陈锐蔡蕴敏黄玲王祖晶王光扬郝景平朱冬梅
- 关键词:老年人患病率流行病学研究特征皮肤撕裂伤多中心研究
- 2005-2015年中国0~14岁儿童恶性肿瘤流行特征研究被引量:34
- 2022年
- 背景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儿童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经济负担。因此掌握儿童恶性肿瘤的流行规模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2005—2015年中国0~14岁儿童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我国儿童恶性肿瘤防控战略的制订和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2018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0~14岁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等数据,利用2010年全国人口构成计算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并通过Joinpoint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change percentage,APC)来反映时间趋势。结果(1)2005—2015年中国0~14岁儿童恶性肿瘤的中位粗发病率为9.35/10万,中位粗死亡率为3.91/10万,其中0~4岁组中位粗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5~9岁组和10~14岁组(P<0.05)。(2)2005—2015年中国0~14岁男童中位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童(发病率:10.21/10万vs 8.91/10万,P<0.05;死亡率:4.18/10万vs 3.47/10万,P<0.05)。(3)2005—2015年中国0~14岁城市儿童恶性肿瘤中位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儿童(发病率:10.87/10万vs 7.20/10万,P<0.05;死亡率:4.08/10万vs 3.54/10万,P<0.05)。(4)2005—2015年中国0~14岁儿童恶性肿瘤的中位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1.01%,P<0.05),其中0~4岁组中位粗死亡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APC=-1.19%,P<0.05);5~9岁组中位粗死亡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APC=2.50%,P<0.05);10~14岁组中位粗死亡率为随时间呈稳定状态(APC=0.64%,P>0.05)。(5)2005—2015年中国农村0~14岁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7.73%和2.22%,P<0.05)。(6)2005—2015年中国0~14岁儿童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前六位分别为白血病、脑癌、淋巴癌、骨癌、肾癌、肝癌。结论中国儿童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在时间、人群、地区方面呈现出特定的分布特点,今后应将农村地区、5~9岁年龄组以及脑癌、白血病癌种的儿童作为重点防控对象。
- 唐慧郭鸿曹芳闫贻忠何佳郭恒崔晓宾胡云华
- 关键词:恶性肿瘤儿童流行病学研究特征发病率死亡率
- 2005-2016年中国女性卵巢癌发病及死亡趋势研究被引量:62
- 2022年
- 背景卵巢癌对女性健康的危害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缺乏针对我国卵巢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的研究。目的通过收集《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6年卵巢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描述和分析该时期我国女性卵巢癌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为我国卵巢癌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2005—2016年卵巢癌发病与死亡数据,计算每年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和年龄别死亡率。运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我国卵巢癌发病与死亡随时间(年度)的变化趋势。结果2005—2016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AAPC=7.25%,P<0.05),历年城市的卵巢癌标化发病率均高于农村,35~岁年龄组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出现在55~岁年龄组。2005—2016年我国卵巢癌死亡率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AAPC=6.06%,P<0.05),历年城市卵巢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农村,35~岁年龄组以后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快速上升,75~岁年龄组以后死亡率逐渐下降。结论2005—2016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但在年龄和城乡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制订卵巢癌防治策略,降低卵巢癌的危害。
- 黄海涛陈姝玉耿旭万晓贾瑞英梁丹丹陈超然
- 关键词:卵巢肿瘤死亡率流行病学研究特征
- 布加综合征合并或不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的特征及差异
- 2022年
- 背景与目的:布加综合征(BCS)和门静脉血栓(PVT)分别是肝脏血流流出道和流入道阻塞的临床疾病,BCS合并PVT (BCS-PVT)时,肝脏血流严重紊乱,肝硬化、肝脏结节、临床症状和预后复杂。本研究旨在分析BCS合并或不合并PVT患者的特征和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22年6月诊断为BCS的49例患者,其中38例为单纯性BCS,11例为BCS-PVT。所有患者均进行连续随访记录特征,按临床症状、病因、影像检查、治疗和预后等分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差异。结果:38例单纯性BCS患者肝功能分级主要为A级和B级,81.6%选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28.9%患者病因明确。11例BCS-PVT患者中肝功能分级主要为B级和C级,45.5%选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36.4%选择肝移植治疗,63.6%患者病因明确。单纯性BCS患者均不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63.6%BCS-PVT患者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75%的BCS-PVT不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症状急性加重,需要肝移植治疗。结论:BCS患者以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阻塞为主,单纯性BCS和BCS-PVT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症状轻,常选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而BCS-PVT不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症状重,最好接受肝移植治疗。BCS中PVT、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相互作用影响了患者的症状。
- 韩田常庆尧高明史志勇张安红张丽张瑞徐钧
- 关键词:BUDD-CHIARI综合征血栓形成门静脉流行病学研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