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60篇“ 流域生态系统“的相关文章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2025年
利用InVEST和CASA模型对黄河流域199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测算,对不同时期下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进行数量化评估。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流域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在时间上,仅碳储量随时间变化呈现降低的趋势,在空间上,研究区西南部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最强,北部地区供给能力最弱;生态系统服务间以权衡关系为主导,权衡关系主要存在调节服务(碳储量、土壤保持)之间及调节服务与支持服务(生境质量)之间;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协同强度呈现出先增强后衰弱的趋势,逐渐协调。该研究深入评估和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权衡协同关系,为制定差异化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孙改改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
2025年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本文计算了黄河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运用热点分析法和生态经济协调模型,探究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率的高值和低值聚集分布特征及黄河流域各地市生态和经济协调程度,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整体呈增加趋势,ESV由2000年的40217.3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1135.10亿元,其中,草地的ESV值最大,未利用地的ESV最小。②黄河流域各地级市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南高北低、中游高上下游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00—2020年各地级市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稳定,整体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各阶段ESV变化率的高值区与低值区空间集聚程度明显,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③2000—2020年黄河流域GDP的增加率远高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率,生态和经济整体处于低度协调和低度冲突水平。【结论】2000—2020年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虽呈增长趋势,但增速低于GDP,生态与经济协调度较低,未来需要加强优化生态安全格局,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高萌萌杨楠王轶刘琼李小磊郅二铨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
大汶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2025年
探究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并识别主要驱动因素,对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InVEST模型从生境质量、产水量、碳储量和土壤保持等4方面对2000—2020年大汶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综合评价,利用Pearson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探究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大汶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草地呈减少趋势;(2)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较小,空间异质性明显,高值主要分布在北部泰山、中部徂徕山以及东部新泰新甫山;(3)生境质量呈变差趋势,产水量呈增加趋势,碳储量基本保持稳定,土壤保持则先减少后增加,产水量与碳储量呈权衡关系,其余生态系统服务间呈协同关系;(4)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主要受年平均温度、高程和年降水量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受人口密度和GDP等经济社会因素影响较小。
刘笑语武玮杨程珺
关键词:大汶河流域
辽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定量评价研究
2025年
为了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更准确、合理、客观地评价,研究提出一种能值分析方法,以辽河流域为例,应用该方法定量评价其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能值分析法可将服务功能分为文化娱乐、生态支持、生态调节、物质生产和淡水供给5种类型,各项服务功能的能值货币分别为4.35×10^(9)元/a、236.17×10^(9)元/a、302.16×10^(9)元/a、40.87×10^(9)元/a、217.70×10^(9)元/a,总能值价值801.25×10^(9)元/a,其中淡水供给、生态支持和生态调节占总价值的92.62%,可以为相关管理者更好地保护和评价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价值提供参考依据。
郑勇
关键词:生态系统辽河流域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及其时空异质性
2025年
探析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内在影响机制,对提高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至关重要.以黄河流域499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在测度黄河流域各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础上,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测度各县域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并构建地理加权逻辑回归(GWLR)模型考察权衡协同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1~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先上升再下降最后上升,呈现“下游低、中上游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权衡与协同分析,发现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关系存在于食物生产与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之间,协同关系存在于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内部及其二者之间.(3)通过对潜在因子进行初次筛选和二次筛选,得到建设用地占比变化、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年均降水量变化、年均温度变化、人口密度变化和GDP变化6个自变量对6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影响较为显著.(4)与其他因子相比,建设用地占比变化和年均温度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的时空非平稳响应更强烈.研究结果有利于优化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效益,为制定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提供支持.
王奕淇孙学莹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黄河流域
阿克苏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2025年
阿克苏河流域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节点,其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于该区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探明阿克苏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要素,对优化区域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阿克苏河流域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敏感性分析法、ESV权衡协同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分析研究区ESV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阿克苏河流域80%以上的土地面积由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组成,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出面积最大的为草地(1373.22 km^(2)),转入面积最大的为耕地(2141.51 km^(2)).②2000~2020年,研究区ESV呈波动下降趋势,2020年ESV总值较2000年减少了15.96%;ESV总体上呈由北向南逐渐减少的趋势.③协同关系为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主要关系,权衡关系主要表现在食物、原料生产与其他服务功能之间.④气温和降水是影响研究区ESV变化的主导因子,且气候因子对ESV的影响力普遍较高;交互探测结果表明多因子协同作用共同影响了阿克苏河流域ESV的变化,年均降水、气温和地温之间的交互作用q值普遍较高(最高达0.54),且任意两驱动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要强于单个因子的作用.
杨杰高凡徐海量刘坤徐海量
关键词:土地利用空间分异
1990—2020年陆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2025年
为了分析陆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利用1990—2020年陆水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识别了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采用当量因子法对陆水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归并,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六类,并选取气候调节、气体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食物生产、淡水供应、文化娱乐、景观美学、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9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ESV评估指标。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分析、ESV系数计算、ESV贡献率评估、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工具,探讨了ESV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这31年间,陆水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但建设用地面积逐步扩大,对原有耕地和林地形成侵占;ESV总体呈轻度下降趋势,从51.08亿元降至50.59亿元,调节服务是其核心功能,其中土壤保持贡献度最大;各单项功能的ESV结构分布相对稳定,按大小排序依次为土壤保持、水文调节、气候调节、气体调节、景观美学、自然遗产和自然多样性、食物生产、文化娱乐、淡水供应,按一级类型则为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供给服务,流域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植被覆盖度较高,对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有较大贡献;ESV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总体以高-高聚类和低-低聚类为主,且聚集程度逐渐增强。ESV空间分异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高程、坡度、GDP、人口密度等因子的影响较为显著,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其空间分异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叠加效应。
孙智杰廖媛余波何杰王辛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
1985-2035年密云水库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替格局与预测
2025年
[目的]开展1985-2035年密云水库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替格局与预测研究,为流域“双碳”目标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nVEST-PLUS模型对该流域1985-2020年碳储量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并预测2035年3种情景(自然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下的碳储量变化趋势。[结果](1)1985-2020年,密云水库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35 a间碳储量增加2.35×10^(7) t,其中贡献程度最大的为林地,其次为草地和耕地,共占总碳储量约98%。(2)2035年,3种模拟情景下流域碳储量仍均趋于增长,相对来说在生态保护情景下,由于林地面积增长较多,导致碳储量保持较高水平。(3)流域碳储量呈现出“中南部高,西部、东北低”的空间格局,中南部对应流域山区地貌,为水源涵养核心区域,森林覆盖率较高,而西部、东北部主要分布草地、耕地及城镇建设用地等,相对碳储量偏低。[结论]碳储量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具有一致性,可通过生态建设增加林草地、控制林地转出及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扩张来促进生态系统碳储量巩固与提升。
刘小丹李垒张洪薛万来刘可暄薛晨旺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碳储量密云水库流域
西藏雅砻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形梯度分异及驱动因素
2025年
[目的]分析雅砻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地形梯度分级、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了近20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时空演变和地形梯度分异特征。[结果](1)草地是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比达92.45%。研究期内林地、灌木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其他类型有所增加;(2)流域ESV在研究期间增长了0.13%(0.16亿元),ESV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特征。随着海拔、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抬升,ESV呈先增后降的分布规律,坡向梯度呈阴坡高于阳坡的特征。(3)流域ESV的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在研究期内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并趋于聚集。ESV的空间分异主要受自然和经济因子的影响,其中年均地温是主导因子(q=0.24),任意因子交互均增强了其分异性。[结论]依据雅砻河流域ESV的时空和地形分布特征,采取因地制宜的生态保护措施,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周建伟吴华许童陈琳娜孔玉忠赵鑫永郭齐韵李佳潼张泽林朱康成张晨光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流域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评估
2025年
本文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流域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进行评估,重点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脆弱性以及自我调节能力,探讨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水文水质、生态过程和景观连通性的影响。基于案例研究和实地调查,提出工程规划、生态保护、监测修复及政策调整等对策,为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建议。
韩晓明关泽
关键词:流域生态系统水利水电工程

相关作者

杨海乐
作品数:13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流域 流域生态系统 流域生态学 厘定 学科认同
陈家宽
作品数:318被引量:5,680H指数:4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长喙毛茛泽泻 泽泻科 生物多样性 水生植物 生物入侵
陈晓景
作品数:10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研究主题:流域生态系统 流域 水权制度 生态环境用水 法律内涵
罗治敏
作品数:13被引量:31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研究主题:遥感 大宁河流域 遥感信息 流域生态系统 小流域
巩杰
作品数:135被引量:2,885H指数:29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白龙江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 时空分异 土地利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