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1篇“ 活动节律“的相关文章
- 福建山地河流中游禽日活动节律的比较
- 2025年
- 调查福建山地河流生态系统中游禽的分布和活动规律,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同域分布游禽的日活动节律进行研究.从21台有效红外相机点位上,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2 217张.结果发现,在福建山地河流中有鸳鸯、绿翅鸭、斑嘴鸭、小鸊鷉4种游禽,其中鸳鸯的日活动节律呈现单峰型,中午达到活动高峰,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两性差异;绿翅鸭和斑嘴鸭的活动节律表现为双峰型,上下午各有一个活跃峰值;小鸊鷉日活动节律为单峰型,活动高峰出现在下午.相比其他游禽,鸳鸯与斑嘴鸭和绿翅鸭的日活动模式差异显著,但与小鸊鷉无显著差异.
- 孟凡囡陈莹陈莹周然刘兴聪
- 关键词:鸳鸯红外相机日活动节律
- 福建梁野山白鹇日活动节律及对人类干扰的响应
- 2025年
- 2022年9月—2023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研究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日活动节律、对3种人为干扰类型(人类活动、放牧、家养动物)的响应及其季节变化。调查期间共布设180个网格,60901个相机日,获得白鹇独立有效照片13384张,人类干扰独立有效照片2990张。结果表明:白鹇在繁殖季和非繁殖季,保护区中均有大量的人类干扰现象,其中放牧干扰在全年均较高;白鹇在繁殖季和非繁殖季的活动高峰均集中在晨昏时段(6∶00—8∶00和17∶00—18∶00),明显避开白天的人类干扰高峰,即白鹇在繁殖季和非繁殖季活动均与总体人类干扰、放牧、家养动物有较高的时间重叠,但对人类活动有明显的回避作用,说明白鹇可以通过调整活动时间来避开人为活动的威胁,从而提高种群适合度。本研究结果可为理解动物的生存策略以及实现物种有效保护提供参考。
- 曾起瞄
- 关键词:白鹇红外相机活动节律季节性
- 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径附近野生动物活动节律研究
- 2025年
- 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会对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及其生境产生影响,研究游径附近野生动物活动节律能够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旅游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2年12月—2023年11月,在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条典型游径附近利用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进行调查监测;并采用月相对丰富度指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高拍摄率物种的活动节律。结果显示:1)游径附近共拍摄到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2 867张,共鉴定出物种23种,属12目18科,其中哺乳类10种、鸟类12种、爬行类1种。2)旅游干扰下高拍摄率物种的活动节律表现为:在时间维度,小麂(Muntiacus reevesi)、白鹇(Lophura nycthemera)、野猪(Sus scrofa)的年活动节律和日活动节律对旅游干扰存在回避现象,花面狸(Paguma larvata)存在吸引现象;与旅游干扰的重叠系数(Δ):白鹇(0.726)>野猪(0.534)>小麂(0.348)>花面狸(0.024)。在空间维度,小麂日活动节律在不同距离区域无明显变化,近距离、中距离区域白鹇、野猪通过调节自身的日活动节律避开高强度的旅游干扰,而近距离区域花面狸的日活动节律则存在向旅游干扰集聚的趋势;且不同距离区域间高拍摄率物种的活动水平差异较小。研究认为,庐山保护区游径附近野生动物(高拍摄率物种)活动节律受到旅游干扰影响,且庐山作为成熟的旅游景区,区内游径附近的野生动物对旅游干扰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 陈吉美黄志强翟健程尉飞鸿
- 关键词:旅游干扰自然保护区活动节律
- 浙江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地栖鸟兽多样性及其活动节律
- 2025年
- 为了解浙江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常见物种的活动规律,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该森林公园及周边鸟兽多样性状况及日活动节律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共布设红外相机监测点位19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计6289 d,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2422张。结果表明,共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42种(鸟类29种、兽类13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与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等8种。公园内α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海拔1100~1200 m处最高;各海拔区间内的物种相似度指数较高,群落内物种的β多样性较低。5种RAI>1的物种日活动节律分析表明,白鹇、野猪Sus scrofa、小麂Muntiacus reevesi、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为日行性动物,活动高峰期白鹇和珀氏长吻松鼠均为为日出前后,野猪为正午,小麂为日落前后,而花面狸Paguma larvata为典型夜行性动物。本次研究为今后深入推进本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 陈莉娟李梦斐斯煌凯林华俊王莹莹刘宝权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活动节律红外相机
-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猪獾种群密度、活动节律和栖息地利用特征
- 2025年
- 中型食肉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上层消费类群,对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猪獾(Arctonyx albogularis)为鼬科中型食肉动物,在华东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处于较高位置,然而关于其种群密度、日活动节律及栖息地利用特征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顷塘和龙塘山区域布设了110台红外相机,进行3年调查,累积118800个工作天数。利用随机相遇模型估算了猪獾种群密度,采用非参数核密度指数法分析了猪獾与同域物种的日活动节律,并通过构建单物种占域模型评估了猪獾的栖息地利用特征。研究表明:(1)猪獾在清凉峰保护区内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3.26±2.97)只,并存在季节和年际间变化。(2)猪獾偏好晨昏活动,与花面狸(Paguma larvata)、鼬獾(Melogale moschata)的日活动节律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与黄鼬(Mustela sibirica)活动节律的重叠程度较高。(3)占域模型结果表明,猪獾在繁殖季倾向栖息在阔叶林、针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中,且气温正向影响其栖息地利用;在非繁殖季,猪獾偏好在缓坡、距居民区较近以及气温较高区域活动。本研究扩展了对猪獾野外生态习性的了解及中型食肉动物在华东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其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王扬厉亮郑南忠俞遴童根平付文燕宋虓赵闪闪徐爱春
- 关键词:鼬科
- 广西恩城黑叶猴的日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
- 2024年
-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为喀斯特石山生境特有的珍稀濒危非人灵长类动物,其种群面临严重的人为干扰,栖息地严重破碎化。2019年7月—2020年6月,以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群黑叶猴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其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数据来探究黑叶猴对破碎化石山生境的行为适应。结果表明:恩城黑叶猴日活动高峰出现在07:00—11:00和18:00—19:00。各活动的高峰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与旱季相比,雨季上午的觅食高峰期提前约1 h,而下午的觅食高峰期延后约1 h,上午和下午的移动高峰期均提前约2 h。在恩城黑叶猴的日活动时间分配中,用于休息、觅食和移动的时间分别占日活动时间分配的42.81%、26.72%和27.00%,仅有2.30%和1.16%的时间用于理毛和其他行为。除理毛行为外,恩城黑叶猴用于其他行为的时间比例无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而旱季用于理毛的时间明显高于雨季。研究结果可为破碎化生境中黑叶猴的保护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王景王景黄乘明赵家新黄容李文华李俊姚维周岐海
- 关键词:黑叶猴活动节律
- 变温下暗期LED光照对丝棉木金星尺蛾生命活动节律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明变温下暗期给予不同LED光源对丝棉木金星尺蛾Calospilos suspecta化蛹、羽化、交配、产卵和卵孵化活动节律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光周期14L∶10D为对照组,以暗期分别给予10 h红色LED和10 h黄色LED 2种不同光源照射为处理组(分别记为14L∶10R和14L∶10Y),分别对丝棉木金星尺蛾的化蛹、羽化、交配、产卵和卵孵化进行连续5 d的观察,每小时观察1次,计算化蛹率、羽化率、交配率、产卵率和卵孵化率,并比较这些参数在不同试验组间光期或暗期差异以及各组内光期与暗期间的差异。【结果】红色和黄色LED光照射下丝棉木金星尺蛾化蛹不具明显的节律性,14L∶10D组和14L∶10Y组的化蛹主要发生在光期,化蛹高峰分别在7:00-8:00和18:00-19:00;14L∶10R组主要在暗期化蛹,化蛹高峰在22:00-23:00;但暗期不同LED光处理对平均单时段化蛹率无显著影响。红色和黄色LED光照射下羽化节律亦不明显,14L∶10D组和14L∶10R组的雌雄成虫羽化主要发生在光期,14L∶10Y组雌雄成虫的羽化主要发生在暗期;14L∶10D组和14L∶10R组羽化高峰均在光期开启的第1-2小时;暗期LED光处理显著影响雌成虫平均单时段羽化率,且14L∶10D组光期雌成虫平均单时段羽化率显著高于暗期;暗期两个LED光处理对雄成虫平均单时段羽化率影响不显著。交配行为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各组交配行为均主要发生在暗期,交配高峰在光期开启前的1-2 h(4:00-6:00);14L∶10D组和14L∶10Y组暗期平均单时段交配率显著高于光期。产卵亦具有明显的节律性,14L∶10D组和14L∶10R组产卵高峰及4L∶10Y组产卵次高峰均发生在暗期20:00-21:00, 14L∶10Y组产卵高峰在16:00-17:00;暗期不同LED光处理对平均单时段产卵率均无显著影响。卵孵化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各组孵化高峰均在光期开始的第1小时;暗期不同LED光处理对平均单时段卵孵化率影响�
- 程禹朦龚慧蓉罗园霞朱地福梁嘉瑶周舒昱邹可豪涂小云
- 关键词:丝棉木金星尺蛾生命活动昼夜节律
- 贡嘎山地区雪豹的日活动节律、活动海拔及适宜栖息地
- 2024年
- 基于2012—2018年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对贡嘎山地区雪豹Panthera uncia的日活动节律、活动海拔及适宜栖息地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雪豹主要在夜间活动(昼行性指数<0.54),活动海拔3 996~4 969 m,平均为4 674 m,随海拔梯度上升,雪豹的相机捕获率呈增加趋势。年均降水量和气温日较差对雪豹适宜栖息地预测模型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雪豹栖息地选择的重要环境因子。在27 467.21 km^(2)的评价范围内,雪豹适宜栖息地面积约4 265.15 km^(2),其中,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适宜栖息地面积约1 431.78 km^(2),占雪豹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的33.57%,最大连续适宜栖息地斑块分布在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面积约2 465.50 km^(2)。研究表明,保护雪豹需要综合管护保护区及其以外更大的适宜栖息地,特别是雪豹常出没的高海拔地区。
- 杨创明何兴成廖静周华明阮光华王旭肖启程廖文菊吴猛
- 关键词:雪豹日活动节律海拔
- 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及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 2024年
- 动物活动节律是了解动物生存策略和科学管护的基础,为探究白马雪山保护区有蹄类活动节律及影响因素,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控74台红外相机,对比分析白马雪山保护区德钦叶日、维西塔城片区有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及人为活动影响。为掌握白马雪山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节律及科学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 马运军提布江次农布杨建强斯那劳丁木艳春张鹏万史岩和雁南和春菊扎史品初马金林扎巴都吉
- 关键词:有蹄类日活动节律白马雪山
-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小灵猫及其潜在啮齿类猎物活动节律的季节适应格局
- 2024年
- 动物的日活动节律具有内源性且受外界生态因素(光周期、气候和食物等)影响,是动物生态适应性特征之一。阐明活动节律与气候和捕食者−猎物的关系,对于理解动物的生存策略、指导保护等至关重要。目前通过红外相机技术探究野生动物日活动节律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灵猫科动物是热带和亚热带生境中的重要次级消费者之一,但其野外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基于2016年12月至2022年7月在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设置的60个红外相机位点监测影像资料,筛选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及其相应监测位点的潜在啮齿类猎物数据。通过核密度函数比较分析了保护区内、外的小灵猫及其潜在啮齿类猎物在雨季、旱季的日活动节律特征。结果显示,小灵猫有明显的晨昏两个活动高峰,时间分别是03:00—06:00和19:00—24:00。季节比对发现,小灵猫雨季凌晨活动高峰(03:00—05:00)早于旱季(04:00—06:00),活动强度较旱季高且集中;黄昏后的活动较旱季有所延长。进一步分析其活动与潜在的啮齿类猎物的重叠度,结果发现小灵猫与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的重叠度整体较低(雨季,Δ=0.18;旱季,Δ=0.16);与夜行性鼠类的活动节律重叠度高达90%以上,其中旱季的重叠系数(Δ=0.93)高于雨季(Δ=0.90)。此外,在保护区内的小灵猫凌晨活动高峰结束较保护区外延迟约1 h;黄昏后高峰阶段的活动强度(核密度)峰值明显高于保护区外。少许日间活动也主要出现在保护区内。上述结果表明,小灵猫的昼夜节律既有保守性,也具有一定的季节可塑性。这些特征型表现与季节性猎物分布和环境变化关联,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对充分认识小灵猫生活史特征以及实现物种有效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 白小节肖文宏张廷跃刘邦友肖治术刘伟
- 关键词:小灵猫日活动节律
相关作者
- 周岐海

- 作品数:141被引量:618H指数:17
- 供职机构:教育部
- 研究主题:黑叶猴 活动节律 白头叶猴 活动时间分配 红外相机
- 李生强

- 作品数:33被引量:221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红外相机 活动节律 兽类 相对多度 鸟类多样性
- 刘振生

- 作品数:159被引量:985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岩羊 贺兰山岩羊 生境选择 马鹿 食性
- 黄乘明

- 作品数:157被引量:585H指数:18
- 供职机构:教育部
- 研究主题:黑叶猴 白头叶猴 活动时间分配 鳄蜥 活动节律
- 李言阔

- 作品数:65被引量:477H指数:14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鄱阳湖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活动节律 梅花鹿 红外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