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4篇“ 注射吸毒“的相关文章
18例经注射吸毒感染HIV者感染方式及风险因素的定性研究
2024年
目的了解2021—2023年间新报告经注射吸毒感染HIV者感染方式及风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阿片类毒品流行地区调查2021—2023年间新报告经注射吸毒感染的HIV/AIDS病例,开展一对一深入访谈,了解访谈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检测报告、吸毒史等信息,分析其感染方式和风险因素。结果共访谈HIV/AIDS病例18人,年龄范围35-63岁,感染方式为直接和间接共用针具行为。感染风险因素包括:缺乏艾滋病相关知识、感染风险意识较差、吸毒人员之间交往频繁、注射器获取受限、美沙酮维持治疗及针具交换等干预服务利用度低。结论同伴教育缺失、存在侥幸心理、盲目信任吸毒同伴、毒品渴求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增加了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直接或间接的共用针具行为仍是目前经注射吸毒感染HIV人群主要的高危感染方式。
郭似玉徐杰董薇周楚江震王韶嵘吴尊友罗巍
关键词: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
2010-2020年中国注射吸毒人群和非注射吸毒人群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对我国注射吸毒人群(IDUs)和非注射吸毒人群(non-IDUs)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抗体(简称抗-HCV)阳性率进行Meta分析,为该人群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CNKI、万方数据库和SinoMed中2010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发表的我国IDUs和non-IDUs抗-HCV阳性率的研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并提取数据,运用RStudio 4.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按地区、来源和研究年份进行亚组分析,利用Egger检验评估发表偏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8篇文献,覆盖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IDUs和non-IDUs样本量分别为37053人和60689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2010-2020年我国IDUs和nonIDUs抗-HCV阳性率分别为66.9%(95%CI:59.0%~74.3%)和20.4%(95%CI:15.3%~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Us和non-IDUs抗-HCV阳性率均在西南地区最高,为82.5%和32.2%,均在华中地区最低,为40.2%和8.8%。不同调查来源和不同年份分组的IDUs及non-IDUs的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亚组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5年和2016-2020年我国IDUs的抗-HCV阳性率为68.2%和65.0%,non-IDUs的抗-HCV阳性率为20.5%和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IDUs和non-IDUs抗-HCV阳性率高,需要采取措施减少该人群的HCV传播,提高HCV感染者检测发现和治疗率,减少该人群丙肝疾病负担。
刘鹏程徐迪严雯君虞接军刘中夫李健
关键词:注射吸毒人群META分析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注射吸毒人群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策略的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对IDUs人群中以不同筛查频率和筛查率的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筛查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以我国15~45岁的IDUs人群为研究对象构建马尔可夫模型,利用TreeAge Pro 2019软件以1年为周期模拟10万名IDUs在10年内不同筛查策略下的疾病进展。以卫生服务体系视角计算成本,以5%的贴现率对成本和效果进行贴现。效果指标采用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s),筛查策略间的比较采用成本效果(CER)、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和净货币效益(NMB)。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评估参数和模型的不确定性。结果研究发现提高筛查频率和筛查率在付出更多成本时可获得更多效果。筛查策略的CER为217.41~1346.00元/QALYs,筛查策略比较时ICER在824.61~5268.05(元/QALYs),NMB在19313.94~221946.95(元/人)。提高筛查频率和筛查率均可获得更多效果,以1倍的人均GDP为意愿支付阈值进行评价,提高筛查频率和筛查率符合成本效果原则。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DAAs价格、纤维化F0~F3期的慢性丙肝患者健康管理成本和IDUs人群丙肝发病率对模型结果影响较大。结论在IDUs人群中进行丙肝筛查时提高筛查频率和筛查率有较高成本效果;提高IDUs人群丙肝筛查频率和筛查率,同时采取综合措施降低DAAs价格和IDUs人群发病率更有助于降低丙肝疾病负担。
刘鹏程徐迪赵靓虞接军李健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注射吸毒人群
新疆某地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性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了解新疆某地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的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且感染途径为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访,利用Kaplan-Meier中的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间抗病毒治疗失败发生率,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两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队列研究中,分别随访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者960例和527例,总随访2008.50人·年。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CD4^(+)T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从322个/mm^(3)和309个/mm^(3)增长到616个/mm^(3)和501个/mm^(3)。注射吸毒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免疫学失败率和病毒学失败率均高于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26.19%vs 10.42%,χ^(2)=64.59,P<0.01;12.52%vs 8.85%,χ^(2)=4.92,P=0.03);注射吸毒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免疫学失败和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比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高(aHR=2.75,95%CI:2.12~3.56;aHR=1.40,95%CI:1.01~1.96)。基线CD4^(+)T细胞计数200~349个/mm^(3)(aHR=2.07,95%CI:1.17~3.66)、<200个/mm^(3)(aHR=2.51,95%CI:1.39~4.52)、目前使用二线治疗方案(aHR=1.56,95%CI:1.12~2.21)、临床分期为Ⅲ期(aHR=3.01,95%CI:1.72~5.26)、Ⅳ期(aHR=3.85,95%CI:1.38~10.71)为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年龄30~49岁(aHR=0.67,95%CI:0.46~0.97)、≥50岁(aHR=0.24,95%CI:0.07~0.77)是保护因素。结论经过抗病毒治疗,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者中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免疫学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治疗效果比注射吸毒者好,且CD4^(+)T细胞计数增长速度较快,因此应加强针对注射吸毒者的监测及提高其治疗依�
阿热祖·肉孜呢亚孜单濛胡晓敏倪明健
关键词:异性性传播注射吸毒抗病毒治疗
1996-2021年广西注射吸毒感染HIV人群的死亡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广西经注射吸毒感染HIV人群的死亡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筛选1996-2021年广西经注射吸毒感染HIV人群,使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病死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风险。结果在12004例研究对象中,死亡7693例,病死率为8.12/100人年。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病死率在1996-2004年(APC=44.57,P<0.05)、2005-2008年(APC=3.49,P>0.05)、2009-2021年分别呈快速上升、稳定上升和缓慢下降的趋势(APC=-7.23,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农民(工)(aHR=1.18,95%CI:1.12~1.25)、已婚有配偶(aHR=1.08,95%CI:1.03~1.14)、确证时年龄为25~34、35~44、≥45岁者(aHR=1.32、1.75、2.13,95%CI:1.23~1.42、1.62~1.90、1.90~2.39)、首次CD4细胞计数≥350个/μL、200~349个/μL、0~199个/μL、未检测者(aHR=4.04、2.66、1.63、1.33,95%CI:3.71~4.40、2.44~2.90、1.48~1.79、1.20~1.47)死亡风险较高,女性(aHR=0.82,95%CI:0.75~0.89)、接受过ART者(aHR=0.25,95%CI:0.24~0.27)死亡风险较低。结论现阶段广西经注射吸毒感染HIV人群病死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对该人群的干预应重点关注男性、农民(工)、已婚有配偶、确证时年龄≥25岁和首次CD4细胞计数<500个/μL者,进一步提高ART覆盖率,持续降低该人群病死率。
周文瑜陈欢欢朱秋映梁淑家周月姣李荣健朱金辉江河刘帅凤梁能秀林玫蓝光华
关键词:注射吸毒艾滋病病毒病死率
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HIV/AIDS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性分析及Markov模型研究
目的:1.了解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治疗效果的差异情况;2. 构建马尔科夫(Markov)模型分析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疾病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
阿热祖·肉孜呢亚孜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异性性传播注射吸毒马尔科夫模型
经异性性接触与注射吸毒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一线抗病毒药物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目前使用一线治疗方案的经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效果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国家免费ART、目前使用一线治疗方案且感染途径为异性性接触与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随访期间CD4^(+)T淋巴细胞(CD4^(+)T细胞)计数变化趋势和病毒抑制情况。以首次出现病毒学失败为结局,采用比例风险Cox回归模型分析经异性性接触和静脉吸毒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ART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 107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随访期间死亡7例,总随访1 542.82人年。以男性(610例,55.10%)和30-40岁(598例,54.02%)为主,大多数(884例,79.86%)的HIV/艾滋病患者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的治疗方案。随访期间经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感染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CD4^(+)T细胞计数均增加100个/μl以上,注射吸毒患者增长幅度低于异性性传播患者。最后一次随访时,异性性传播患者病毒完全抑制率为82.97%,而注射吸毒患者的为68.81%。经注射吸毒感染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病毒学失败率高于异性性传播患者(13.33%vs.5.53%,a HR=2.33,95%CI:1.55-3.55)。基线CD4^(+)T细胞计数350-<500个/μl (a HR=2.41,95%CI:1.12-5.22)、200-<350个/μl (a HR=2.23,95%CI:1.12-5.22)和<200个/μl (a HR=3.60,95%CI:1.67-7.77)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较≥500个/μl患者病毒学失败率较高。结论 伊犁州经异性性接触感染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病毒学抑制率高于经注射吸毒感染人群,不同感染途径患者经过免疫功能恢复良好。使用一线治疗方案人群中病毒学失败的高危人群感染途径为注射吸毒和低基线CD4^(+)T细
阿热祖·肉孜呢亚孜单濛胡晓敏陈浩倪明健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
中国注射吸毒人群针具交换项目现状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我国注射吸毒人群针具交换项目的发展与现状,为注射吸毒人群的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2007-2021年高危行为干预统计报表,分析我国针具交换点数量、地区分布、覆盖人数和HIV抗体阳性率等变化趋势,采用Excel 2016软件绘制变化趋势图,采用SAS 9.4软件对针具回收率和HIV抗体阳性率进行χ^(2)趋势检验。结果截至2021年底,我国现有578个针具交换点,分布在11个省份,覆盖的注射吸毒者21215人。2014-2021年针具交换点数量和覆盖注射吸毒人数在逐年下降,每位参加针具交换的注射吸毒者平均每年获得>200支的清洁针具。2009-2016年,针具回收率呈上升趋势(Z=170.26,P<0.001),2016-2021年针具回收率呈下降趋势(Z=-91.96,P<0.001)。参加针具交换的吸毒者HIV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Z=-66.53,P<0.001),从2011年的5.8%(2709/46591)下降到2021年的0.1%(19/21215),下降幅度为98.3%。结论清洁针具交换是预防HIV经吸毒途径传播的重要干预手段,当前仍面临诸多困难,应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公安部门沟通协调,以取得对针具交换项目的理解与支持;针对当地注射吸毒者进行宣传教育,鼓励其参加针具交换项目并减少脱失,加强对同伴教育员的监督和管理。
田梅丽徐杰罗巍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针具交换注射吸毒人群
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者中HIV/AIDS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目前异性性传播是艾滋病主要的传播方式,而注射吸毒人群因其特殊的行为方式是艾滋病防治的另一重要人群,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艾滋病经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的流行及接受抗病毒治疗现状,并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HIV/AIDS治疗依从性、基线CD4^(+)T细胞计数、不良反应及耐药的产生是影响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今后应继续扩大艾滋病检测范围,早发现、早治疗,通过定期监测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及临床评估来提高患者依从性,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阿热祖·肉孜呢亚孜胡晓敏倪明健
关键词:异性性传播注射吸毒HIV/AIDS抗病毒治疗
边境吸毒人群童年期负性事件与成年期注射吸毒行为的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边境地区吸毒人群的基本特征,探讨目标人群童年期负性事件与成年期注射吸毒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毒品使用及不良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童年期负性事件调查问卷对某边境地区的405名吸毒者进行现场调查。结果目标人群存在注射吸毒行为的人占12.3%,成年期出现注射吸毒行为以男性、39岁以上、少数民族、未婚、有小孩、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及有职业的人群为主;海洛因平均使用年限15年,冰毒片剂和晶体10年左右,摇头丸为13年;首次使用毒品的平均年龄22~28岁,ATS的首次使用平均年龄22~23岁。ACEs事件超过1件以上者在存在注射吸毒行为者中占84.0%。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ACE严重程度、年龄及民族可能是目标人群存在注射吸毒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边境吸毒人群中,有童年期负性事件经历者较多,与成年后注射吸毒行为密切相关,对戒毒实践及早期干预有一定指导意义。
李佳霜李静李静游晶
关键词:吸毒人群注射吸毒

相关作者

罗巍
作品数:53被引量:41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美沙酮维持治疗 影响因素 艾滋病病毒 HIV 美沙酮
蓝光华
作品数:165被引量:1,058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影响因素 HIV感染者
鲁建波
作品数:105被引量:390H指数:11
供职机构: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HIV/AIDS 吸毒人群 艾滋病病毒 HIV
高良敏
作品数:152被引量:474H指数:11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艾滋病 HIV/AIDS HIV 老年人 HIV-1
林鹏
作品数:191被引量:1,884H指数:24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病毒 HIV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