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篇“ 油气演化“的相关文章
- 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演化阶段的确定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源断裂处油气富集规律,在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条件及其演化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油源断裂活动时期和源内、源外油气中转站形成时期,确定了油源断裂输导源内和源外中转站油气时期,建立了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演化阶段的确定方法,并利用其确定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南大港断裂向沙一下亚段输导油气演化阶段。结果表明:南大港断裂向沙一下亚段输导沙三段源内中转站油气阶段从馆陶组沉积开始至明化镇组沉积中期,输导沙三段源内外中转站油气阶段从明化镇组沉积中期至结束;经历了2个演化阶段,输导油气时期相对较长,有利于来自下伏沙三段源岩的油气在沙一下亚段内大规模聚集成藏。根据本文方法确定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演化阶段,能合理解释目前南大港断裂处沙一下亚段油气最富集的现象。此方法适用于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演化阶段的确定。
- 何春波张亚雄于英华袁红旗
- 关键词:歧口凹陷
- 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SHB1-X-3井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演化的关系被引量:2
- 2022年
-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顺北1号断裂带SHB1-X-3井在奥陶系一间房组7265~7275 m泥晶灰岩钻遇三段缝洞充填沥青,累计厚度约3.25 m。为厘清该区的油气演化特征,对该储层固体沥青及其抽提物开展了有机岩石学以及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显微镜下观察到泥晶灰岩的基质矿物以及泥质条带呈现出明显的荧光特征,并且在切割泥晶灰岩的方解石脉和石英脉中发育气液烃包裹体,上述产状关系说明至少存在早晚两期油气充注,其中沥青和气液烃包裹体分别为早、晚两期油气充注的产物。对含沥青灰岩的抽提物和顺北1号断裂带上原油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对比分析认为,沥青和原油的生源条件相似,均来自还原环境下、以藻类等低等生物为主要成烃母质的海相泥质烃源岩,与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有较强亲缘关系。原油裂解气在现今油气藏中占比低,推测早期充注的原油规模小,裂解生成气对现今油藏贡献不大。
- 许锦吴鲜朱秀香陈强路尤东华席斌斌
- 关键词:油源对比储层沥青一间房组塔里木盆地
- 普光气田高密度甲烷包裹类型与油气演化和H2S成因
- 2013年
- 根据矿物包裹体的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先后在普光气田储层中发现3种类型的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其中第1类产于气藏碳酸盐储层的方解石矿物中高密度甲烷包裹体的拉曼位移在2910-2912cm^-1特征峰的强度很大,同时也含比较明显H2S的特征峰以及微量C02峰,但是不含固体焦沥青峰;第2类为产于碳酸盐储层早期方解石矿物中的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在拉曼谱图中除了富含高密度的甲烷特征峰以外,明显含固体焦沥青D峰和G峰,但是基本不含H2S峰;第3类是产于上部碎屑岩储层石英中的高密度甲炕包裹体,在拉曼谱图中存在有焦沥青峰或不含焦沥青峰的高密度甲炕包裹体。但是这类包裹体都基本不含HzS的特征峰。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第1类高密度甲烷包裹体捕获于油藏高温极端裂解阶段,储层中既有大量甲烷生成,也伴随有硫酸盐热化学反应(TSR)含H2S的流体,被同期方解石矿物所捕获的信息;第2类为油藏阶段方解石矿物捕获的石油包裹体,经后期高温极端裂解作用形成的高密度甲烷包裹体,由于石油包裹体裂解产物可能保留在未破裂的包裹体封闭体系中,因此拉曼谱图中除了富含高密度甲烷以外,也含原油裂解残余的焦沥青“D”峰,和“G”峰,但是基本不含与储层流体“TSR”作用有关的H2S特征峰;第3类为赋存于上部非碳酸盐地层石英中都不合H2S的高密度甲炕包裹体,反映了气藏上部存在与油裂解气作用成因有关的高密度甲烷流体运聚的重要信息,但不存在与“TSR”作用有关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方解石和石英中高密度甲烷包裹体拉曼光谱中焦沥青“D”和“G”峰的位移和比值,分别与储层空隙中焦沥青的“D”和“G”十分相似,用研究的拉曼反射率方程计算了与镜质组反射率对应的拉曼反射率(RMRo%)分别为3.2-3.6%和2.2-2.6�
- 刘德汉肖贤明田辉戴金星王一刚杨春胡安平米敬奎
- 关键词:普光气田
- 定量荧光技术在油气演化分析中的应用--以柴达木盆地西部英东地区为例
- 定量荧光分析方法快速、简便、经济,可以连续采集多口井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系统的光谱分析,从而根据整个样品的剖面变化和横向变化来识别油水界面,判断现今油层和古油层,分析油气性质等.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定量荧光技术的原理、参数意义...
- 桂丽黎侯慧玲赵毅郝加庆陈炎袁丽
- 关键词:油气藏
- 文献传递
-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油气演化的关系被引量:3
- 2010年
-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岩石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初步研究。不同自生矿物或不同期次的胶结矿物捕获的包裹体,其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这些特征是油气藏形成演化历史的直接标志。通过包裹体测温资料、成岩矿物期次以及均一化温度、冰点温度、盐度和密度等分析,对流体包裹体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油气田形成、演化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 王春连侯中健刘丽红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上古生界油气演化鄂尔多斯盆地
- 中国海相油气演化成藏特点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中国海相油气藏生成演化具有时代老、改造频(特别是受晚近时期构造活动影响)的特点,中国海相储集体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碳酸盐岩储集体主要为岩溶形成或改造的孔缝洞,可按岩溶发育程度分为纳溪型、塔河型、任丘型和普光型4类。因有多个不同层位、类型的烃源以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油气的生成和成藏具多期性。源控论对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按油气藏与源岩的关系分为原生、准原生和次生3类。保存条件对油气的工业聚集有决定性意义,对海相油气勘探需注重石油地质基础研究,勘探工作的重点放在有保存条件的覆盖区,油气并举,更要重视对气的研究。
- 张抗
- 鄂尔多斯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油气演化关系被引量:25
- 2002年
- 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炭—二叠系石英砂岩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 ,分别对上述岩石流体包裹体作了初步研究。奥陶系碳酸盐岩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三个区段 :6 0~ 10 0℃ ,10 0~ 16 0℃ ,16 0~ 2 2 0℃ ;石炭—二叠系石英砂岩包裹体均一温度三个区段为 90~ 110℃ ,12 0~ 14 0℃ ,16 0~ 2 2 0℃。并利用包裹体测温资料结合已有的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等研究成果 ,对流体包裹体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形成。
- 刘德良谈迎孙先如李振生方国庆陶士振
- 关键词:成岩作用流体包裹体古生界油气田
- 从盖层演变与油气演化配置看湘鄂西油气保存条件被引量:1
- 2000年
- 动态地分析湘鄂西地区盖层演变与油气演化的配置关系,表明侏罗纪末期以前盖层演变与油气演化关系匹配,对油气的早期封闭保存起着重要作用。虽然由于侏罗纪末期燕山运动以来的构造活动影响,盖层演变成残缺型、单一型、叠置型,影响了25%探井区的盖层封闭能力,但75%井区盖层属单一型、叠置型盖层,仍具有较强的封闭能力,对油气自始至终的封闭保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反映湘鄂西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纵向上以下寒武统以下地层最好,横向上以花果坪复向斜地区最为优越。
- 胡晓凤郭永强何文斌
- 关键词:盖层油气燕山运动探井向斜
- 石油包裹体与石油成熟度及油气演化被引量:6
- 1999年
- 成岩和成油各阶段形成的包裹体在成分、温度上的差异反映了油气演化程度,使人们可对油气演化规律获得更清楚的认识,因而可为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石油包裹体,多数是在油、气、水不混溶条件下被捕获形成的,它除了可以作为找油的直接标志外,其单个包裹体气相成分以及同期形成的盐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可作为油气成熟度划分的可靠依据,并可以排除油气二次运移时混入的他源气体。探讨了渤海湾济阳坳陷已知不同成熟度油田的原油与其所获包裹体的类型、均一温度和气相成分等的关系,并以其规律为依据,以中外三个不同地区油田的包裹体为实例,从其类型、均一温度和气相成分上反推了这些油气田的石油成熟度及其油气演化规律。
- 谢奕汉范宏瑞王英兰
- 关键词:包裹体热成熟度油气田油气演化
- 应用矿物包裹体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热史和油气演化阶段被引量:5
- 1997年
- 应用矿物包裹体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热史和油气演化阶段*郑旭明李良(地矿部华北石油地质局第三普查勘探大队,陕西咸阳712000)刘德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包裹体热史油气演化研究高演化碳酸盐岩烃...
- 郑旭明李良刘德汉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包裹体热史油气演化
相关作者
- 刘德汉

- 作品数:166被引量:1,821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烃源岩 煤 鄂尔多斯盆地 有机质 天然气
- 孙先如

- 作品数:22被引量:333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大别山北部 鄂尔多斯盆地 碳氧同位素 油气演化
- 陈盛吉

- 作品数:45被引量:47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地球化学 气藏 石炭系 烃源
- 李振生

- 作品数:106被引量:64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韧性剪切带 CO 二氧化碳 火山岩 松辽盆地北部
- 柳广弟

- 作品数:233被引量:2,352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烃源岩 准噶尔盆地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