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726篇“ 油气成藏过程“的相关文章
- 库车前陆盆地南斜坡西段油气成藏过程研究
- 2025年
-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前人对于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过程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实验,结合盆地模拟技术,系统分析研究区原油来源、成藏期次和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Ⅰ和Ⅱ两类原油,Ⅰ类英买力原油的三环萜类总体具有C_(19)C_(22)C20>C_(21)>C_(22)藏史、热史及二维剖面模拟,分析认为Ⅰ类油为三叠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在16~5 Ma运移至古潜山储层聚集成藏;Ⅱ类油为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在5~2 Ma运移至白垩系、古近系聚集成藏。结合不同族群原油平面分布,推测两个成藏时期所形成的秋里塔格构造带褶皱区的分布是两类原油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16~5 Ma时期秋里塔格构造带褶皱段致使研究区西部油气输导体系不畅通,所以Ⅰ类油藏分布于研究区东部;5~2 Ma时期秋里塔格构造带褶皱段致使研究区东部油气输导体系不畅通,致使Ⅱ类油藏分布于研究区西部。虽然秋参1井靠近烃源岩且在两个成藏期都处于油气运移路径上,但因为一直未发育有效圈闭导致失利;西秋2井因工程原因失利,研究发现,在该井潜山储层含油可能性较大,建议加深钻探。同时发现研究区烃源灶周缘西秋古隆起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聚集带的条件。本文研究结果为该地区进一步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 张昊吕修祥王晓雪李素梅朱毅秀蒲明宇李燕琴
- 关键词: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聚集油气成藏过程秋里塔格构造带
- 断陷盆地古近系油气成藏过程有序性研究——以渤南洼陷为例
- 2025年
- 陆相断陷盆地普遍发育多套烃源岩和多套含油层系,油气成藏过程十分复杂,对成藏过程认识的提升将有助于加快该类盆地勘探进程,并提高勘探成效。该研究针对渤南洼陷油气差异分布的现象,综合应用前人成果、地质及地化资料、包裹体数据,系统剖析渤南洼陷油气生成、运移、充注和聚集过程,明确不同构造带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成藏过程有序性。研究表明:除渤南深洼带沙四段有两期油气充注外,其它区带和层系仅有一期油气充注,渤南深洼带充注时间最早,始于东营组末期(距今28~25 Ma),而北部陡坡带油气充注较晚,主要为明化镇组中期以来(距今3~0 Ma)发生。明确了有效烃源岩分布及演化、输导体系类型及圈源空间距离等要素的有序变化控制了成藏过程的有序性,进而控制了油气差异分布,该认识和结论对断陷盆地的勘探选区和选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伍松柏
- 关键词:包裹体油气充注油气成藏过程断陷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10段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 2025年
-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油气资源丰富,深层延长组10段(长10段)油气勘探取得突破,但油气成藏过程复杂。根据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显微荧光观察、显微荧光光谱分析、显微测温分析及油包裹体最小捕获压力恢复结果等,结合单井埋藏史—热演化史、生排烃过程和油气运移特征,明确志靖—安塞地区长10段油气充注期次及成藏时间,恢复不同期次油气充注时的古温压条件,分析研究区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志靖—安塞地区长10段发育三期油气充注,分别为151.8~139.0、129.5~123.8和120.0~100.1 Ma,成藏时间主要处于白垩世中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志靖—安塞地区长9段烃源岩开始生排烃,地层发育弱超压,油气自上而下运移至长10段,形成第一期油充注;早白垩世中期,长7、长9段烃源岩进入生排烃高峰,地层发育超压—强超压,在异常高压的驱动下,油气通过叠置砂体和裂缝持续自上而下向长10段充注;在研究区东、西部异常压力差和构造高差的控制下,油气自西向东于构造高部位及有利砂体区聚集成藏。该结果对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拓展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 吴悠陈一博胥中义席明利罗顺社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油气充注成藏过程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 一种叠合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过程恢复方法
- 一种叠合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过程恢复方法,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研究区地质资料,采集储层和烃源岩样品,分析确定油气来源和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建立地质演化史,确定烃源岩生烃高峰,分析储层岩石...
- 郑见超林良彪戚明辉余瑜刘冯斌南凡驰王剑超刘思雨张华山李俊佑
- 西湖凹陷西次凹古近系花港组—平湖组深层油气成藏过程被引量:2
- 2024年
- 西湖凹陷西次凹古近系花港组和平湖组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是东海陆架盆地勘探开发新领域,受储层差异致密化影响,油气成藏机理复杂。为了厘清西次凹深层油气成藏过程,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包裹体所含油气地球化学等实验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地层埋藏史、热史等,开展了系统的储层特征、油气成藏期次、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花港组深层(>4000 m)和平湖组储层均已致密化,溶蚀孔隙是主要的储集孔隙类型;花港组和平湖组均发育两期油气包裹体,早期含油包裹体较多,晚期以天然气包裹体为主,成藏时间分别为龙井运动期和冲绳运动期,以晚期天然气成藏最为关键。包裹体中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反映生烃母质以高等植物生源为主,低等生物为辅,与平湖组煤系烃源岩特征一致。冲绳运动叠加平湖组生气增压是晚期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动力,此时H10段及以上储层未致密化。根据储层致密化与成藏时序匹配关系可将西次凹M构造深层油气藏类型划分为常规型、先成藏后致密型、先致密后成藏型和边成藏边致密型4种。本文成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开发部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刘春锋蒋一鸣李宁郭小波马剑张武熊志武
- 关键词:平湖组成藏期次油气成藏过程
-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过程
- 2024年
- 明确轮古地区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过程.通过对轮古地区的岩心样品岩石学观察、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测试和原油荧光测定,结合均一温度-埋藏史投影法,并模拟烃源岩生烃史,恢复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轮古地区奥陶系发育三期油包裹体,分别发黄褐色、黄绿色和蓝色荧光,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是70~100℃、80~110℃、100~120℃.全区三期油包裹体对应3个充注期,分别是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喜山期.轮古西部地区的原油的主充注期为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轮古中部地区的原油的主充注期为海西晚期,轮古东部地区的原油的主充注期为喜山期.
- 张泽杨宪彰郝芳田金强陈永权罗新生张科王新新丛富云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藏流体包裹体石油地质
-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过程被引量:2
- 2024年
-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富满油田奥陶系一间房组-鹰山组油气成藏过程复杂,油气相态在平面上的分布差异明显。基于碳酸盐胶结物原生油包裹体和碳酸盐脉体的微区U-Pb同位素定年结果,确定了富满油田储层充填3期缝洞型脉体,主要存在3期原油充注和1期天然气充注。第1期原油充注发生在加里东中期(473.3~447.4 Ma),第2期原油充注发生在海西中-晚期(348.2~273.9 Ma),第3期原油充注发生在印支期-燕山早期(217.6~205.2 Ma);1期天然气大规模充注在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90~20 Ma);3期缝洞充填脉体对应3期原油充注时期和构造活动时间。富满油田南部与北部不同区域充注的古原油的成熟度和类型不同,主要受控于不同区域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寒武系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和台盆区构造活动时间与油气充注过程具有时空匹配关系。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对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机理和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
- 黄亚浩汪如军文志刚张银涛崔仕提李梦勤王彭何涛华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定年深层油气塔里木盆地
- 一种叠合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过程恢复方法
- 一种叠合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过程恢复方法,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研究区地质资料,采集储层和烃源岩样品,分析确定油气来源和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建立地质演化史,确定烃源岩生烃高峰,分析储层岩石...
- 郑见超林良彪戚明辉余瑜 刘冯斌 南凡驰 王剑超 刘思雨 张华山 李俊佑
- 吐哈盆地丘东洼陷三工河组致密砂岩油气成藏过程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台北凹陷三工河组致密砂岩油气藏是吐哈盆地现实的油气接替领域,油气成藏过程一直未得到清晰的认识,制约着该领域的高效勘探。综合应用盆地模拟、构造演化史分析、流体包裹体测试等手段,对丘东洼陷三工河组致密砂岩油气藏烃源岩生排烃史、储层成岩演化史、区域构造演化史及油气充注史等关键成藏要素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并对各成藏要素在地质历史中的匹配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生排烃期、油气充注期、储层演化与构造背景的配置关系控制油气富集。丘东洼陷三工河组油气经历3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在燕山Ⅱ幕的构造活动背景下,低熟原油在洼陷内低幅隆起和温吉桑构造高部位汇聚形成低熟油藏,由于该时期三工河组储层较为致密导致充注量有限;第二期充注为晚白垩世末,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并大量生油气,此时有机酸的形成改善了三工河组砂岩储层空间,有利于油气的充注,在温吉桑地区和丘东洼陷区低幅隆起部位(吉7H井附近)形成成熟油气藏;古近纪末期丘东洼陷下侏罗统烃源岩开始大量生气,此时储层已致密,洼陷区整体平缓且构造稳定,油气近源充注形成大规模致密凝析气藏(含油)并最终定型。研究证实丘东洼陷区三工河组具备大规模致密凝析气藏形成条件,是台北凹陷下侏罗统未来勘探的有利区域。
- 肖冬生王柏然姚宗森李志远贾雪丽鲁宽
- 关键词:吐哈盆地三工河组成藏过程
-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过程及有利目标预测
- 乌尔逊-贝尔凹陷作为海拉尔盆地勘探最有前景的凹陷,深化其油气成藏理论十分必要。目前针对乌-贝凹陷烃源岩精细评价、凹陷内油气运移规律以及油气成藏过程这三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薄弱。针对以上问题,对乌尔逊-贝尔凹陷地球化学特征开展...
- 李静
- 关键词:乌尔逊-贝尔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油气成藏
相关作者
- 姜振学

- 作品数:603被引量:4,268H指数:3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页岩 孔隙结构 页岩气 主控因素 塔里木盆地
- 桂丽黎

- 作品数:59被引量:30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成藏过程 柴达木盆地西部 油气成藏过程 U-PB定年
- 毛小平

- 作品数:142被引量:909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 研究主题:油气运移 盆地模拟 油气成藏 地质模型 资源评价
- 柳少波

- 作品数:285被引量:2,406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煤层气 前陆盆地 页岩 致密 流体包裹体
- 袁海锋

- 作品数:82被引量:679H指数:17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川中 震旦系 茅口组 下古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