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2篇“ 沙二段“的相关文章
博兴洼陷南坡二段油气勘探理论与实践
2025年
博兴洼陷南坡区域构造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西南部,主要含油层系中古近系河街组二段具有分布范围广、油藏埋深较浅、储层物性好、油井天然产能高和开发效益好等特点,通过前期研究发现该区二段发育大量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纵向多期叠置,逐层尖灭,与构造匹配后形成了多套构造岩性油藏。但该区此前的滚动勘探主要以构造刻画为主,多点开花,没有系统认识,需要对其含油圈闭展开精细研究。本次研究主要对其含油砂体的沉积微相展开了剖析,同时利用地震新资料结合多种物探手段对其主要层面的构造以及储层特征进行厘定,在正理庄地区二段描述了多个“朵叶状砂尖”,部署了多口滚动勘探井位均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流,实现了该地区岩性油藏滚动勘探的新突破,为类似地区开展岩性油藏勘探和滚动勘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白万奎闫绘栋王月皎李翔庞勇
关键词:沉积微相
东营凹陷二段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2024年
针对东营凹陷河街组二段油气成藏特征和主控因素认识不足的问题,运用沉积学理论和油气成藏理论及方法,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地球化学与储集物性测试资料,结合勘探实践,对油气成藏条件及主要特征进行剖析,厘定主要圈闭油藏类型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四上亚段和三段两套有效烃源岩不同比例地为二段圈闭提供油气;二段沉积期存在北、东北、南、东南4个物源方向,二段沉积相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滩坝等沉积相类型,二早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滩坝砂体储集物性较好;二段主要发育构造、构造-岩性、地层及岩性油藏等四种油藏类型;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控制了构造油藏的发育,三角洲前缘和滩坝砂体、油源断裂匹配控制了构造-岩性油藏;三角洲平原亚相砂体和地层不整合结构控制了地层油藏的形成。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的研究,对实现东营凹陷高效勘探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张顺
关键词:储层成藏特征沙二段东营凹陷
桩海地区二段沉积体系特征与控制因素研究
2024年
【目的】对桩海地区二段沉积体系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为有效指导其有利含油圈闭勘探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观察、岩屑录井、测井曲线和粒度分析,阐述了各类沉积体系在地震剖面上和测井曲线上的特征及其粒度曲线特征。其次在综合分析沉积体系在空间上展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物源、沉积基准面分析,对区内河街组二段的沉积体系控制因素进行详细研究。【结果】桩海地区二段在济阳运动二幕区域构造背景下,发育有近岸水下扇、滨浅湖滩坝、扇三角洲等3类沉积体系。进一步研究认为,本区二段沉积体系主要受以下方面的因素控制:古地貌及其样式组合控制了沉积体系的成因类型、空间展布特征及沉积构成;湖盆水动力条件控制了滩坝沉积体系;层序地层与沉积基准面变化控制了洼陷陡坡带和缓坡带的沉积体系发育类型。【结论】通过对桩海地区二段沉积体系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能够为研究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刘佳琦
关键词:沙二段主控因素古地貌
河11区块二段9砂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2024年
在油田生产活动中,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是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河11地区二段9砂层组系进行测井二次解释,利用储量参数研究、建立测井解释模型等技术手段,对储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及评价,认为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均较强,属于不均匀型储层,平面上有砂岩厚度大的区域孔,渗性好、含油饱和度高,砂层薄的地方则具有相反的特点,为进一步挖掘其勘探开发潜力提供有力支撑。
靳纪娟
关键词:非均质性
C1单元二段开发井网完善优化研究
2024年
针对C1单元二段储层薄、地层压力低、部分区域井网仍不完善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模拟C1单元二段2、3号小层未控制区域,优化布井原则,完善该区域井网;优化开发方式,调整注入成分的用量,改善已动用区块的开发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布井厚度为3.2m以上,边部井纵向上位于储层下部最优,而内部井纵向上位于储层上部最优,距边水距离要大于180 m,井水平段长度应该在180 m左右,蒸汽吞吐前期注汽强度为10 t/m左右,蒸汽吞吐后期注汽量应逐周期增加5%;目前情况下,前置N2增能防窜+伴注N2扩大蒸汽波及体积效果最好,最优用量为前置N26万m^(3)+伴注N26万m^(3)。根据现场应用结果,新布井网单井产油为11.5 t/d,比老井网单井产油量增加6.59t/d,为其他区块后续开发提供了经验借鉴。
马映雪
关键词:稠油热采数值模拟参数优化
东辛油田Y47X40块二段油藏开发探讨
2024年
结合东辛油田Y47X40块概况及二段油藏地质特征,从开发原则、开发层系、开发方式、开采方式对该区块油藏开发进行了论述,以为油藏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东辛油田Y47X40区块构造位于东辛油田西部,北邻营13块,西接营1断块,构造位于营1(F1)、营31(F2)两条大断层交汇所形成断裂转换带上,断裂体系复杂,主力含油层系为二段。通过完钻的老井复查发现该地区二段开发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外扩潜力,优选构造高部位部署Y47X40井,全井段钻遇油层46.91m/15层,同层61.65m/20层,具有新建产能的潜力。随后对该区进行大范围逐道多层开展精细解释,受大断层应力释放的作用,低序级断层发育,与大断层切割从而形成多个有利构造圈闭,成藏条件较为有利。区块地层整体北高南低,地层倾角13~18度左右,构造高点位于区块北部沿大断层上升盘一线。通过该区滚动井Y47X40井的钻探及投产,进一步证实了该块的潜力。
安纹莎
关键词:地质特征储层特征油藏开发
渤海区域二段低渗压裂施工产量与地质参数、施工参数的关联性分析
2024年
压裂工程为系统性工程,受到地质油藏参数、岩石力学参数、压裂工程参数、压裂裂缝参数等众多参数影响。其影响参数众多、问题较为复杂,因此,采用机器学习开展产能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有一定优势。本文基于灰色关联方法,得出压力与产能的热力关系,再结合XGBoost深度学习算法,对压裂井产能进行敏感性分析。该方法基于实际施工数据开展回归分析,可信度较高,可为渤海区域二段低渗压裂的方案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郭布民曲喜墨徐延涛曹金豪孟令韬
关键词:低渗储层关联性分析
河口坝砂岩体夹层发育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史南油田L11断块二段为例
2024年
以史南油田L11断块二段(S2)的断块油藏为例,运用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河口坝砂岩体夹层的岩石及层次类型,描述了夹层的空间展布规律,阐明了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L11断块主力油层的泥质、物性和钙质夹层的占比分别为68%、21%、11%;钙质夹层集中发育在物性夹层分布区,距离物源较近的东北部、夹层尖灭处物性夹层发育程度较高,距离物源较远的西南部泥质夹层发育程度较高。近源方向5级构型界面较薄,远源方向较厚,厚度为0.60~29.00 m;4级构型界面夹层钻遇率在60%以上,厚度为0.35~4.10 m,倾角小于2.0°;3级构型界面夹层展布不超过3个井距,厚度小于1.50 m,平均倾角为2.7°。4级、5级构型界面对剩余油的分布起到了控制作用,3级构型界面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较小,低注高采模式开发效果较好,高注低采模式开发效果较差,通过注采模式可以提高井组驱油效率及开发效果。以上成果及认识对河口坝砂岩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孙占强王春伟
关键词:夹层剩余油
基于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资料的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研究——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二段1-2砂组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平面上常呈连片状,难以准确划分其单砂体,限制了剩余油分布的精准预测,制约了油田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基于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借助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数据,系统表征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二段1-2砂组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胜坨油田二区二段1-2砂组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包括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分流河道、溢岸、河口坝、滩坝等微相。浅水三角洲砂体划分为4个构型级次(5~8级),本次研究的单砂体属于8级构型单元。综合利用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数据,识别了单砂体的6种侧向接触样式:河道-溢岸-河道拼接式、河道-河道切叠式、滩坝-滩坝拼接式、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式、坝上河道切割河口坝式和泥岩分隔式。井间示踪剂资料显示,坝上河道切割河口坝式侧向接触样式砂体连通性最好,其次为河道-河道切叠式、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式和滩坝-滩坝拼接式,最差为河道-溢岸-河道拼接式。建立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模式,其中浅水三角洲平原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和溢岸,单一分流河道砂体间接触样式主要有侧向切叠、侧向与溢岸砂体相连、垂向叠加和斜列叠加4类;浅水三角洲前缘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滩坝,单一河口坝砂体间接触样式有垂向叠加、侧向拼接、斜列叠加和泥岩分隔4类,单一滩坝砂体间有侧向拼接和垂向叠加2类样式。
孙以德刘常妮李浩男许允杰吴胜和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密井网示踪剂东营凹陷
基于导航金字塔的强地震约束建模方法——以胜利油田二段河流相为例
2024年
河流相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传统建模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储层表征的需求。为此,首先利用导航金字塔技术,将地震数据进行分解与重构,重构后的数据更加凸显地质规律,有利于沉积相的刻画;然后采用贝叶斯—序贯高斯地震约束建模方法进行储层建模,建立测井数据与地震属性的约束关系,提高模型垂向分辨率。胜利油田二段河流相储层建模实践表明,经导航金字塔技术处理后的地震数据横向表征能力增强,砂体边界识别效果较好;与传统序贯高斯方法相比,贝叶斯—序贯高斯方法模拟模型垂向分辨率更高,砂体预测厚度与实际厚度吻合率达86%,更有利于砂体识别。该方法可为剩余油开采提供指导。
张海峰黄旭日张俊张俊
关键词:河流相储层储层建模地震约束

相关作者

国景星
作品数:73被引量:35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沉积微相 沙河街组 饶阳凹陷 断块 惠民凹陷
吴胜和
作品数:348被引量:3,984H指数:4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储层构型 冲积扇 点坝 储层 沉积微相
岳大力
作品数:187被引量:1,516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储层构型 点坝 剩余油 剩余油分布 储层
邱隆伟
作品数:261被引量:1,621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东营凹陷 成岩作用 沙四上亚段 致密砂岩 储层
韩小锋
作品数:28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主题:盆地 沙二段 吐哈盆地 侏罗系 银额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