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30篇“ 水稳性“的相关文章
高掺量RAP温拌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稳性试验研究
2025年
为了评价高掺量废旧沥青混合料(RAP)温拌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稳性,采用沥青表面能张力试验、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浸肯塔堡飞散和浸马歇尔试验,基于沥青表面能、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飞散试验损失值和浸残留稳定度指标分析不同RAP掺量温拌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稳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温拌再生SBS改性沥青表面能随着旧沥青掺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40%RAP掺量时表面能最大;不同RAP掺量温拌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劈裂抗拉强度比和浸残留稳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温拌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飞散损失值随着RAP掺量增加先减后增,且均小于新SBS改性沥青混合料,40%RAP掺量时飞散损失最小,表明RAP温拌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稳性在高掺量40%时较优;温拌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表面能与沥青混合料飞散损失和浸残留稳定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其研究成果将为高掺量RAP温拌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稳性评价及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尹应梅陈超杰黄太昌
关键词:道路工程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性
冻融和易溶盐对石灰固化伊犁黄土强度及稳性的影响
2025年
冻融作用和易溶盐是诱发寒区输渠道土体破坏的重要原因。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崩解试验、渗透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分析了冻融作用和易溶盐含量对石灰固化伊犁黄土强度、稳性以及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石灰固化伊犁黄土强度有明显的劣化作用,冻融前期强度劣化严重,且易溶盐含量越高,冻融作用对强度劣化程度越严重。当易溶盐含量高于14 g/kg时,强度衰减趋势减小。冻融循环次数和易溶盐含量的增加会加速石灰固化伊犁黄土的崩解,且易溶盐含量对其稳性影响较大,当易溶盐含量高于8 g/kg时,试样崩解速率增速明显。渗透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和易溶盐含量增大而增大,且冻融作用比易溶盐含量对渗透性影响更大;当易溶盐含量为26 g/kg时,由于渗透吸力的作用,渗透系数明显减小。冻融作用使得土体孔隙模态尺寸增大,主要影响了中孔隙和大孔隙;易溶盐含量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弱于冻融作用。考虑冻融作用和控制易溶盐含量对寒区土体的强度及稳性至关重要。
梁志超任文渊李双村张爱军王毓国
关键词:石灰处理冻融强度劣化水稳性
稳性团聚体的分离方法及其分离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稳性团聚体的分离方法及其分离装置,稳性团聚体分离方法包括步骤:使湿筛网的筛滤前端与回收盒通过气流通道连通;使气体介质自筛滤后端至所述筛滤前端的方向透过所述湿筛网;使所述气体介质从透气滤孔离开气流通道或所...
鲍玉海王艳琪贺秀斌杨洁白芹菲禹妍彤
一种便携式稳性团聚体取土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稳性团聚体取土装置,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下表面位于靠近一侧位置固定安装有推动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上表面位于中间位置嵌设安装有取样管,所述取样管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切割结构,所述取样管包括管...
李娜信会男吕彩霞李永福赖宁陈署晃耿庆龙
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稳性试验
2024年
为提高高湿热地区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稳性能,分别进行单掺3%泥、4%泥及30%消石灰浸泡处治,通过冻融、冻融烘循环的劈裂试验来评价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适用性与稳性能,并与未处治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冻融烘次数的增加,处治后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在3种试验条件下的劈裂强度与残留强度比呈整体下降趋势;冻融循环条件下,4%泥>3%泥>30%消石灰>未处治集料;冻融烘循环条件下,4%泥>3%泥>30%消石灰>未处治集料。
谭波刘湘伶曹忠露陈平唐琛皓
关键词:冻融循环劈裂强度
掺高聚物红土的稳性特征及其改良机理试验研究
长江中下游流域内的消落带分布着大量红土,其风化程度深、胶结较弱、裂隙发育、结构稳定性差,与作用后易软化崩解,易发生土流失,严重影响到消落带土质岸坡的整体稳定性,红土的稳性亟待提升。高分子聚合物凭借分子结构上丰富的活...
龚翔宇
关键词:红土水稳性消落带高分子聚合物模型试验
玻璃纤维改良流态固化土的力学强度与稳性研究
2024年
流态固化土因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应用于狭小空间的回填,外掺玻璃纤维可有效改善其力学性能和稳性。为了解纤维加筋流态固化土的固化效果,在流态固化土中分别外掺0.1%~0.5%g/cm3的玻璃纤维,并对掺纤维试件进行抗压、抗折强度试验、稳性试验和SEM微观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玻璃纤维掺量的增加,流态固化土的流动度逐渐下降;当玻璃纤维掺量为0.4%g/cm3时,28 d抗压、抗折强度达到峰值,比同龄期未掺纤维的试件抗压和抗折分别提升了13.4%、58.1%;玻璃纤维掺量为0.3%g/cm3时,28 d稳系数达到峰值,比同龄期未掺纤维试件的稳系数提高了23.1%;纤维交错搭接形成纤维网状结构和纤维对土体的锚固力是纤维增强土体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
於德美邵玉玲冯超张恒春张峰王耀付腾飞
关键词:流动度水稳性微观结构
沥青 -炉渣界面黏附性与体系稳性关系研究
2024年
为探究炉渣与沥青之间的界面黏附性对沥青混合料稳定性能的影响,采用两种粒径的炉渣作为集料,以石灰岩为对照组,对多种沥青和不同集料进行了接触角测试。根据表面自由能理论,计算了各组分表面能参数(黏附功、剥落功),以评价其黏附性及抗损害性能,通过比较计算结果探究炉渣粒径对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炉渣与沥青能够自发黏结,但的存在会导致炉渣与沥青剥离。不同粒径的炉渣与沥青之间存在明显的黏附性差异,细炉渣与沥青之间的黏附功最大,同时剥落功最小。这表明,采用小粒径炉渣作为集料可以提高混合料的整体抗损害性能。通过对比煮法与当前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本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沥青-炉渣间黏附性与炉渣沥青混合料稳定性之间的关联,同时为炉渣沥青混合料稳定性提供了一种量化测试方法,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程浩袁泉周应时薛强余婷余婷
关键词:道路工程黏附性
免耕和休耕改善黄绵土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
2024年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对土壤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探究耕作措施对土壤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有助于为耕作措施的制定和土壤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免耕+秸秆覆盖(NTMS)、休耕(AL)和常规耕作(CK)对黄绵土0~20 cm土壤稳性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并解析其与土壤性质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TMS和AL显著增加了>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0.25 mm粒径稳性团聚体质量,显著降低了<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和分形维数(D);土壤容重(BD)、饱和持量(SM)和毛管持量(CMC)与土壤稳性团聚体组成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SOM)、可蚀性因子(K)、pH和过氧化氢酶(CA)与土壤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7项因子可以解释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92.0%的变异,解释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CMC(33.6%)、SM(25.8%)、BD(11.4%)、SOM(8.71%)、pH(5.42%)、CA(5.27%)和K(1.86%)。免耕+秸秆覆盖耕作措施和短期休耕(3年)促进黄绵土>5 mm粒径团聚体的形成,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董立国白晓雄许浩许浩韩新生韩新生王月玲郭永忠安钰万海霞蔡进军
关键词:黄绵土土壤团聚体保护性农业
不同有机培肥措施对盐碱土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特征的影响
2024年
研究不同有机培肥措施对盐碱土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特征的影响,以施用有机物料的盐碱土为试验对象,设置了不施入物料(ck)、稻秸秆全量还田(SR)、腐熟鸡粪(C)、腐熟猪粪(P)、生物质炭(B),共5个处理。采用传统评价方法和基于扫描电镜(SEM)图像利用Image-Pro Plus定量描述的方法,研究不同有机培肥措施对盐碱土土壤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特征的影响,分析团聚体组成及特征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在不同有机培肥措施下,各处理影响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的分布及其有机碳的含量,<0.053 mm粉黏粒团聚体组分显著降低,增加其他粒级的团聚体含量。有机培肥各处理较ck处理均增加土壤2~0.25 mm的团聚体含量,增加11.43%~14.76%,其大小排序为B>C>P>SR>ck。增加了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降低了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和土壤分形维数。在形态特征方面,有机培肥措施同样能增加盐碱土团聚体面积、等圆直径、偏心率、成圆度,减少盐碱土团聚体轮廓分形维数,说明有机培肥措施对团聚体团粒结构有改善作用。团聚体组成及特征各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团聚体组成及特征各参数间具有一定相关关系,说明有机培肥措施改善了团聚体组成,同样改善了团聚体形态特征。
高宏哲吴景贵李建明刘文利耿玉辉
关键词:盐碱土土壤团聚体有机碳

相关作者

谢德体
作品数:691被引量:9,267H指数:4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三峡库区 紫色土 紫色水稻土 土地利用 土壤
蔡立群
作品数:239被引量:2,264H指数:28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陇中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保护性耕作 旱作农田 春小麦
郭涛
作品数:86被引量:576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丛枝菌根真菌 紫色土 磷 烟草 玉米
毛艳玲
作品数:86被引量:632H指数:13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炭 土壤有机碳 烟秆 土壤 废菌棒
李振
作品数:219被引量:52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临沂大学
研究主题:饲料添加剂 奶山羊 诊治 日粮营养 热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