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37篇“ 水氮耦合“的相关文章
- 水氮耦合对间作大豆根系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 2025年
- 为了明确玉米‖大豆下不同水氮耦合对大豆根系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南豆12’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定位试验,设置施氮和灌水2个因素,包括3个灌水水平(W1:正常灌水,灌水上限为85%FC;W2:中量灌水即85%W1;W3:低量灌水即70%W1;FC为田间最大持水量)和3个施氮水平(N1:正常施氮66 kg·hm^(-2);N2:中量施氮即85%N1;N3:低量施氮即70%N1),共9个处理。分析了玉米‖大豆下施氮、灌水及其耦合处理对大豆根系生长、产量、水氮利用效率以及干物质累积和分配的影响,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及熵值法对各个处理下的指标分析处理,最后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N2W2处理大豆根系性状表现最优,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N1W1处理分别提高了116.74%、102.32%、90.15%;水氮处理与大豆根系形态及根瘤质量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且施氮对大豆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高于灌水;N2处理籽粒产量最大,分别比N1、N3提高5.53%~227.64%、6.80%~24.63%。N2W2处理可以获得大豆高产,达到3.34 t·hm^(-2),而N1W1处理大豆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最低,分别为产量2.46 t·hm^(-2)、水分利用效率0.49 kg·m^(-3)、氮肥偏生产力37.23 kg·kg^(-1)。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与结荚期大豆比表面积、比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氮肥偏生产力仅与结荚期大豆根体积、根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根表面积对籽粒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影响最大。熵值法综合评价表明间作下N2W1水氮处理方案在大豆的产量、根系生长和水氮利用效率方面综合得分0.253,为综合最佳的水氮方案。
- 陈茜郑彩霞闫敏余文俊周德生万翰煜张志亮
- 关键词:玉米大豆间作水氮耦合大豆产量熵值法
- 水氮耦合对西北旱区覆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矿化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明确灌溉和施氮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探明不同水氮条件下覆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矿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西北旱区覆膜农田水氮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连续5年覆膜施氮冬小麦-夏玉米田间定位试验田块,采集施氮量为0(N0)、180 kg·hm^(-2)(N1)和360 kg·hm^(-2)(N2)3个施氮水平覆膜小区的土壤样品,并分别设置40%田间持水量(W0)、60%田间持水量(W1)和100%田间持水量(W2)3个土壤水分梯度进行室内有机碳、氮矿化培养试验,分析不同水氮条件对覆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矿化的影响特征。【结果】增加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了土壤累积碳矿化量(C_(min))、碳矿化速率、土壤累积净氮矿化量(N_(min))、氮矿化速率和潜在矿化氮(N_(p))。C_(min)、N_(min)和N_(p)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培养结束后,N1W1处理C_(min)最高(1781.00 mg·kg^(-1)),比其他处理显著提高8.8%—51.8%,且其N_(min)(29.52 mg·kg^(-1))、潜在矿化碳(5883.79 mg·kg^(-1))和N_(p)(30.74 mg·kg^(-1))也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随机森林算法表明,土壤微生物碳(MBC)、土壤微生物氮、溶解性有机碳、有机碳和总溶解氮是影响C_(min)和N_(min)的重要因子。MBC随土壤水分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W1下MBC含量分别比W0和W2处理显著增加60.1%—340.0%和3.1%—6.7%。结构方程表明,土壤水分对土壤碳矿化有直接正效应(0.70),对土壤氮矿化有间接正效应(0.55);施氮对土壤氮矿化有直接正效应(0.90),对土壤碳矿化有间接负效应(0.24)。【结论】从土壤碳、氮矿化角度出发,60%田间持水量和施氮肥180 kg·hm^(-2)作为西北旱区覆膜农田适宜的水、氮推荐量。
- 赵彤彤谷晓博谭川东延廷霖李晓雁常甜杜娅丹
- 关键词:施氮量碳矿化西北旱区
- 水氮耦合对稻田氨挥发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 2025年
- 水稻过量施氮将增加田间氨挥发损失,加剧资源浪费和环境风险。为探究南方稻作区在较高施氮量下水氮耦合对稻田氨挥发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并探究适宜的稻田节水减排、减量施肥的水氮管理模式,开展了不同水氮耦合的田间定位观测试验。试验设置3种水分管理:浅湿灌排W1(浅湿灌溉+田间渗漏量5mm/d)、控制灌排W2(控制灌溉+田间渗漏量3mm/d)、控制灌排W3(控制灌溉+田间渗漏量5mm/d);2个施氮水平:N1(300kg/hm^(2))、N2(375kg/hm^(2)),其基肥、分蘖肥和穗肥的纯氮比为4∶3∶3,共6个水氮处理,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对稻田氨挥发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水分管理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稻季氨挥发损失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水分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增施氮肥将显著增加稻季氨挥发损失率(1.54%~9.83%),在施氮水平相同的条件下,控制灌排较浅湿灌排显著降低了稻季氨挥发损失率(6.73%~31.86%)。各处理稻季氨挥发损失率42.22%~58.49%,其中W1N2处理损失率最高,为58.49%。较高施氮量下,增施氮肥对稻田增产效果不稳定,控制灌排较浅湿灌排对水稻的增产效应不显著。控制灌排较浅湿灌排能有效提高稻田的水氮利用效率,W3N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较高,分别为1.72 kg/m^(3)和34.01 kg/kg。综合比较下,W3N1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稻田氨挥发损失并保障水稻高产,同时提升水氮利用率,在田间管理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吕茹笑俞双恩张孟希丁继辉戴妍
- 关键词:水分管理氮肥管理稻田氨挥发
- 水氮耦合对斜坡滴灌春小麦冠层结构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效应及其对春小麦冠层结构和光合速率的影响,为斜坡种植模式的节本高效生产提供水氮管理策略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新春4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TR6H和TR8H(一条滴灌带位于坡顶,分别供应6行和8行小麦水分,斜坡坡面斜度为15度)2种模式;设置W_(3)、W_(2)和W_(1)(4500、4050和3600 m^(3)/hm^(2))3个灌水额度和N_(3)、N_(2)、N_(1)和N_(0)(300、270、240和0 kg/(N·hm^(2)))4个施氮量水平,其中W_(3)N_(3)为对照(常规水氮处理)。【结果】TR6H开花期的株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冠层光截获辐射率和光合速率均高于TR8H。株高和冠层光辐射截获的总体趋势表现为(W_(3)和W_(2))>W_(1),(N_(3)和N_(2))>N_(1)>N_(0)的趋势,而叶角则呈相反的趋势,低水低氮处理叶角越大。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总体趋势表现为W_(3)>W_(2)>W_(1)、N_(2)>N_(3)>N_(1)>N_(0)。相较于常规水氮处理(W_(3)N_(3)),TR6H和TR8H 2种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冠层光截获辐射率和光合速率,增幅分别为3.6%~4.9%和3.9%~10.2%。【结论】斜坡模式下合理的水氮耦合会优化冠层结构,通过保持较高的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获得较高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同时具有较高的株高和紧凑的株型保持了一定的漏光损失量。筛选出模式为TR6H,水氮处理为W_(3)N_(2)。
- 王子健李刘龙赵焰辉徐林峰邱治中李召锋雷钧杰王笑万文亮姜东
- 关键词:春小麦水氮耦合冠层结构光合速率
- 水氮耦合对春玉米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 针对陕北灌区春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水氮投入不合理、水氮利用效率低等生产问题。于2022-2023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玉米试验站开展水氮耦合试验。试验以“大丰30”为供试材料,试验设计灌水量和施氮量2个因素,设置四个灌水...
- 王家瑞
- 关键词:灌水量施氮量
- 水氮耦合对渭北温室春茬番茄生长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陕西渭北地区早春茬设施番茄的适宜施氮量和灌水量,选用‘金棚10号’番茄,以当地设施番茄全生育期常规氮用量450 kg·N/hm^(2)+水用量3000 m^(3)/hm^(2)(C_(1)T_(1))为对照,设置不同的氮肥用量(C_(1)常规、C_(2)减氮20%、C3减氮40%)和灌水梯度(T_(1)常规、T_(2)减水30%)共组成6个处理,通过水肥一体化方式在番茄不同生长期施肥,对比分析番茄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硝态氮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减氮减水处理和常规处理之间番茄总产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以施氮量为主因素时C3水平的平均产量显著低于常规和C_(2);除蛋白质含量外其余番茄品质指标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隶属函数法显示C_(2)T_(2)处理的番茄品质结果综合排序最优;土壤硝态氮在地下0~200 cm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减少而减少,随灌水量的减少而增加,不同处理硝态氮累积量范围在1028.38~1302.80 kg/hm^(2),100 cm以上土层的累积量占0~200 cm总累积量的59.9%~69.5%。从水肥投入与产出效益的平衡来看,C_(1)T_(2)、C_(2)T_(1)与常规处理基本持平,C_(2)T_(2)较常规处理增加效益2050元/hm^(2)。
- 孟延杨海燕张飞雷晓莹赵银平孙利萍刘滔赵增寿
- 关键词:日光温室番茄土壤硝态氮
- 水氮耦合对南疆棉花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 新疆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棉花种植区。南疆土壤环境恶劣造成了农业用水资源紧缺、肥料利用率低,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灌溉策略以提高新疆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以新陆中46号为对研究象,共设置5个施纯氮水平:200 ...
- 马梦倩
- 关键词:棉花水氮耦合灌溉水利用效率土壤养分
- 南瓜对水氮耦合的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水分和氮素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资源。水分和氮素在供给达到时空上的最佳配比时,可以发挥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提高作物对其吸收利用效率,达到“以水促氮,以氮调水”的目的。文章阐释了水氮耦合的定义与效应及其技术发展应用历程,论述了水氮耦合对南瓜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研究进展,发现水氮耦合技术是南瓜优质高产的生产管理方法,旨在为优化水氮耦合对南瓜农业生产的应用和指导南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曹骏张恒嘉滕安国雷联
- 关键词:水氮耦合南瓜灌水量施氮量
- 西南季节性干旱区夏玉米水氮耦合效应与水氮生产函数研究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探究西南季节性干旱区夏玉米关键生育期适宜的水氮耦合模式。【方法】于2022年6—10月在四川省都江堰灌溉试验站测桶区遮雨棚内开展夏玉米水氮耦合试验,以仲玉3号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桶栽方式种植夏玉米,以充分灌水(100%ET)和当地高水平施氮量(300 kg/hm2)为对照(CK),在拔节—抽雄期(Ⅱ)、抽雄—灌浆期(Ⅲ)分别设置2个灌水水平:HW(75%CK)、LW(50%CK)和3个施氮水平:N1(85%CK)、N2(70%CK)、N3(55%CK),共计13个处理,研究不同关键生育期的水氮耦合对夏玉米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氮肥偏生产力(NPFP)的影响,基于Jensen模型构建水氮生产函数。【结果】拔节—抽雄期为夏玉米营养生长的关键时期,适宜的水氮耦合模式能在节水节氮条件下获得较高的产量并提高WUE和NPFP,Ⅱ-HWN2、Ⅲ-HWN1处理和Ⅲ-HWN2处理较CK分别节水12.78%、9.77%和9.77%,节氮9.0%、4.5%和9.0%,增产1.31%、4.32%和4.50%,WUE较CK分别提高28.39%、14.83%和8.52%,NPFP较CK分别提高11.33%、10.42%和8.52%;基于Jensen模型构建的水氮生产函数拟合度较好(R2=0.7619),拔节—抽雄期水氮敏感指数为0.152,大于抽雄—灌浆期的水氮敏感指数0.074。【结论】从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产量的角度出发,推荐Ⅱ-HWN2处理和Ⅲ-HWN2处理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适宜的水氮耦合模式。
- 侯艳崔宁博郭立甘永德
- 关键词:玉米水氮耦合水分利用效率
- 水氮耦合条件下甘薯临界水氮含量模型构建及诊断研究
- 水分和氮素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品质的两大因素。合适的水氮配比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本文通过构建易于测量和准确性高的甘薯氮素营养和水分诊断指标,实现甘薯水氮营养与生长指标的综合诊断。以‘心香’和‘烟薯25号’作...
- 金明焕
- 关键词:氮素营养诊断
相关作者
- 曹红霞

- 作品数:107被引量:944H指数:18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温室番茄 番茄 水氮耦合 灌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 孙霞

- 作品数:109被引量:703H指数:15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光合特性 滴灌 红枣 红富士苹果 水氮耦合
- 张富仓

- 作品数:282被引量:3,599H指数:31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氮 滴灌施肥 滴灌
- 蒋平安

- 作品数:320被引量:2,653H指数:24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棉花 土壤 红枣 光合特性 耳朵
- 王贺正

- 作品数:111被引量:1,549H指数:25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小麦 水分胁迫 水氮耦合 秸秆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