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9篇“ 水下三角洲“的相关文章
- 恒河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及输运模式
- 2025年
- 东北印度洋作为全球最大的沉积物“源-汇”体系,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其沉积过程对东北印度洋海洋物质和能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恒河水下三角洲8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系统的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测试分析,揭示了其组成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判别了其主要物质来源,并结合水动力条件对研究区沉积物的输运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总含量(∑REE)为40.89~472.38μg/g,平均值为188.98μg/g,具有轻稀土元素(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HREE)相对均一的典型特征,且表现出铕(Eu)负异常、无铈(Ce)异常的明显规律。利用∑REE、轻稀土元素总含量(∑LREE)、重稀土元素总含量(∑HREE)、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铕异常(δEu)及铈异常(δCe)等稀土元素特征参数空间聚类分析,可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区域:Ⅰ区位于研究区北侧近河口海域,是REE含量的高值区(平均值为376.64μg/g),研究区北部入海河流物质更易在此沉降;Ⅱ区位于研究区北侧沿岸一带,REE含量平均值为201.43μg/g,沉积物几乎全部来自喜马拉雅山陆源碎屑物质;Ⅲ区主要位于研究区南侧深水区,部分位于西北侧(接近孙德尔本斯地区),REE含量最低,平均值为135.16μg/g,该区大部分沉积物为喜马拉雅陆源碎屑物质,混有部分印度半岛陆源剥蚀物。结合研究区水动力条件,对REE指标空间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的输运与分布主要受潮汐、季风和羽状流的共同作用,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输运的喜马拉雅陆源碎屑物在羽状流和季风的推动下不断向南运移,REE含量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因此研究区∑REE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而默哈纳迪河运移的印度半岛入海物质进入孟加拉湾后受西南季风驱�
- 孙冰洁刘升发SEDDIQUE Ashraf Ali齐文菁张辉曹鹏吴凯凯单新石学法
- 关键词:沉积物稀土元素
- 闽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周边海域现代沉积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河口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研究人类活动对河口三角洲演化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沉积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方法】以福建闽江河口水下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动力模拟和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探讨了闽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周边海域现代沉积环境演化。【结果与结论】研究区河口内潮流以往复流为主,在口外海域逐渐转变为旋转流,水下三角洲地区流速大,外海流速较小;沉积物类型以砂、粉砂和砂质粉砂为主,平均粒径平均值分别为1.57Φ、6.78Φ和5.62Φ,并且由河口向口外陆架方向沉积物粗颗粒组分含量逐渐减少,细颗粒组分含量逐渐增大;沉积物输运趋势显示,在闽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内,沉积物输运呈现向东、东南和东北方向,在口外海域沉积物呈现朝东南和东北离岸方向,以及向西北朝岸方向输运;基于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及站位水深多元统计分析,综合地理位置、沉积物源和水动力条件,将研究区现代沉积环境划分为4个沉积区;通过探讨不同控制因素下的河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环境差异,揭示了不同沉积区的沉积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口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谢津剑王爱军叶翔陶舒琴蔡枫
- 关键词:水下三角洲粒度参数沉积环境
- 闽江河口水下三角洲现代沉积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 河口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国际上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区域。随着流域人类活动强度的不断增加,河口系统正在发生变化,其中山溪性河口三角洲演化对流域环境变化响应尤为迅速。因此,开展...
- 谢津剑
- 关键词:水下三角洲数值模拟潮流场沉积环境冲淤变化
- 苏北废黄河口沿岸滩涂利用模式对水下三角洲的影响
- 废黄河三角洲位于苏北,是我国典型的现代废弃三角洲,在1855年黄河北归后进入到了侵蚀改造过程。区域内滩涂围垦历史悠久,形成了水产养殖、盐田与码头开发建设等产业。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海洋水动力环境变化导致沿岸滩涂发生变化,科...
- 倪万洲
- 关键词:水下三角洲
-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本文以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A3-1和A6-6柱样为对象,在高精度年代框架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磁学、粒度、漫反射光谱、地球化学测量等手段,查明了长江口水下三角洲两个沉积区域的柱样沉积物的磁性特征,揭示了粒度、早期成岩改造作用和...
- 颜晨瑶
- 关键词: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磁性特征
- 文献传递
-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D1631、D1641柱样沉积序列及其环境意义
-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位于海陆交汇处,水动力环境复杂,且长江流域内输沙量年际变化,从而导致不同柱样间的沉积速率、粒度及磁性特征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本文选取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前缘斜坡(20m等深线附近)2个柱样,运用210Pb、...
- 史静怡
- 关键词:沉积物磁性特征
- 文献传递
-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演变规律及河势控制初探被引量:12
- 2020年
- 长江河口区水下三角洲的稳定关系着河口区域滩涂湿地的保护、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长江河口区水下三角洲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长江河口区水下三角洲近40年的4个测次的地形资料,采用平面形态与断面形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长江河口区水下三角洲的变化规律和相应的控制对策。总体来看,受入海沙量减少的影响,长江河口区水下三角洲前缘10~20 m等深线之间的区域冲刷明显。崇明东滩沙体总体变化不大,横沙东滩、南汇边滩在圈围工程影响下,面积有所淤长。横沙浅滩、九段沙窜沟发育,切割洲滩,沙体稳定性受到威胁,建议对横沙浅滩、九段沙实施守护,以控制长江河口区河势稳定。
- 樊咏阳陈正兵张志林胡春燕
- 关键词: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河势变化
- 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刁口叶瓣的核素分布与沉积特征被引量:2
- 2020年
- 于黄河水下三角洲刁口叶瓣东侧获取柱状样K2,对其进行137Cs活度分析,发现活度剖面在2.7和1.9 m处分别存在一个最大蓄积峰和次级蓄积峰,根据137Cs的大气沉降规律并结合沉积物粒度数据与黄河输沙量,确定其最大蓄积峰对应于1964年,次级蓄积峰对应于1967年。柱状样的粒度组分以深度2.1 m为界可明显划分为两段,下段沉积物粒度组分稳定,上段砂粒含量明显增大并在1.9 m处达最大值。对柱状样210Pbex的活度剖面分析表明,其呈现两段式分布:1.9~3.5 m为衰变层,0~1.9 m为混合层。分析结果表明137Cs活度剖面的蓄积峰、沉积物粒度组分的改变以及210Pbex活度的两段式分布均记录了黄河入海口的变迁,并与黄河入海泥沙量存在对应关系。本文统计了研究区1958-2014年的历史水深资料,分析得出钻孔所处海域在1964-1976年(刁口流路行河期)的淤积厚度远大于1976-2014年(清水沟流路行河期)的侵蚀厚度,因此柱状样K2的137Cs活度剖面的1964年最大蓄积峰与210Pbex活度衰变层得以存在。
- 宋莎莎孙永福宋玉鹏杜星董振芳
- 关键词:粒度黄河水下三角洲
- 基于地统计学的粒径输运趋势分析在滦河水下三角洲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利用均匀分布于滦河水下三角洲的85个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基于地统计学的粒径输运趋势方法对滦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的输运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以0.015°(地球大圆弧度)为插值半径加密后(规则分布)的平均粒径半方差值具有随变程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并在变程值达到0.09°后趋于稳定,而原始数据的半方差值与变程相关性较差.以此(0.09°)为特征距离计算的粒径输运结果显示,滦河水下三角洲南部水深12 m以浅区域粒径输运趋势以向南为主,北部具有向西和向北的趋势;水深12~15 m范围内粒径输运趋势近似西南方向,且趋势较大;南部水深15 m以深地区粒径输运趋势方向为西北向,北部为东南向.粒径输运趋势整体上与实测潮流、余流和泥沙输运方向一致,显示潮流对研究区沉积物的输运具有控制作用.滦河水下三角洲地区沉积环境和输运趋势受河流、波浪、潮流、残留沉积和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粒径输运趋势仅能够较好地解释潮流影响,对于残留沉积等复杂沉积过程的解释则相对有限.
- 于晓晓谷东起闫文文孙惠凤李平张志卫瞿洪宝
- 关键词:地统计学
- 基于IDW的埕岛海域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被引量:8
- 2020年
- 为研究埕岛海域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利用1958—2014年间埕岛海域7个不同时期水深点的数据,采用不同插值方法开展适用性比较,确定选用反距离加权法进行数据插值,生成研究海域范围内7期水深地形图。通过栅格计算对不同时期的水深地形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各个时期的地形特征,总结出区域内地形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埕岛海域内整体地形呈西南高东北低走势,3~12 m等深线间水下岸坡地带地形最为复杂且变化剧烈,走河期淤积中心不断向东北方向推进,最大淤积厚度超过12 m,废弃后侵蚀中心逐步向岸移动,且后期侵蚀速率明显降低,形成了“陡-缓-陡”的地形特征。
- 蒋伟达孙永福刘绍文董立峰宋玉鹏
- 关键词:埕岛海域插值
相关作者
- 贾永刚

- 作品数:577被引量:1,638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海床 黄河口 沉积物 海底沉积物 黄河三角洲
- 许国辉

- 作品数:140被引量:433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波浪作用 粉质土 液化 水槽试验 黄河口
- 范代读

- 作品数:123被引量:922H指数:20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 研究主题:长江三角洲 晚第四纪 全新世 长江水下三角洲 三角洲
- 林霖

- 作品数:66被引量:447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黄河水下三角洲 波浪作用 表层沉积物 黄河三角洲 粉土
- 冯秀丽

- 作品数:132被引量:804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表层沉积物 沉积物 黄河三角洲 粒度 现代黄河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