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3篇“ 氰化浸金“的相关文章
- 基于QCM⁃D技术的氰化浸金速率影响规律研究
- 2025年
- 采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实时监测浸金反应过程的微观质量变化,研究了氰化浸金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氰根离子质量浓度55.2 mg/L时,将体系内溶解氧质量浓度从1.5 mg/L提高至8.5 mg/L,浸金速率可从430.9 ng/(cm^(2)·min)提升至514.8 ng/(cm^(2)·min),提高了19.5%;溶解氧质量浓度8.5 mg/L时,将氰根离子质量浓度从22.6 mg/L提高至55.2 mg/L,浸金速率可从60.1 ng/(cm^(2)·min)提升至514.8 ng/(cm^(2)·min),提高了7.6倍。浸金速率与氰根离子质量浓度和溶解氧质量浓度的比值(c_(CN)-/c_(O_(2)))相关,室温下c_(CN)-/c_(O_(2))≈6时,浸金速率较快。
- 汤亦婧朱阳戈赵志强罗思岗胡志凯赵杰张晓亮
- 关键词:氰化浸出反应速率石英晶体微天平浸金
- 难选金矿非氰化浸金原理及研究进展
- 2025年
- 目前难处理金矿最常用的提金方法为氰化浸金,其浸出效率高、成本低;但氰化物具有剧毒性,严重影响环境、危及人体健康,且需要对废水进行无氰化处理。为此,选矿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非氰浸金工艺研究,非氰浸金具有低毒、环保等优点,已成为难处理金矿石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对此,详细综述了硫代硫酸盐法、氨基酸法、硫氰酸盐法、石硫合剂法、硫脲法、卤素浸金法、生物浸金法、多硫化物法等非氰化浸金法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存在的优点与缺点,并对非氰浸金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吴志鹏王星星祁磊杨斌戴惠新
- 关键词:硫脲法
- 矿石粒度对氰化浸金浸出率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为了优化氰化浸金工艺参数,针对矿石粒度对金浸出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浸出试验和动力学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粒度减小,能显著提高金浸出率并加快浸出速率,缩核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不同粒度下金的浸出过程;矿石粒度减小能显著增大比表面积,降低传质阻力;综合考虑金浸出效率和能耗,确定0.074~0.250 mm粒级为最佳粒度范围,其能耗效率最高,达1.21%/[(kW·h/t)]。该研究为氰化法金浸出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氰化法工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闫刚
- 关键词:氰化法浸出动力学传质能耗效率
- 氰化浸金的三大机理及强化工艺研究进展
- 2024年
- 目前,氰化浸金依然是最常用的提金方法,普遍认可的3种机理分别为埃尔斯纳的氧论、波特兰德的过氧化氢论和布恩斯特的腐蚀论。从氰化浸金的3种机理出发,分析氰化浸金的影响因素,综述强化氰化浸金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矿石性质、溶解氧和氰化物浓度、矿石粒度是氰化浸金的主要影响因素,氰化浸金的强化工艺主要有微裂纹强化、氧化剂强化、矿石预处理、制粒堆浸、超声波强化、重金属强化和外加物理场强化等。
- 车贤
- 关键词:氰化浸金影响因素
- 某金精矿焙烧氧化-氰化浸金试验研究
- 2023年
- 对甘肃某复杂难处理金精矿进行焙烧氧化-氰化浸金试验研究。通过条件优化试验,确定最佳氧化焙烧工艺参数。在金精矿磨矿细度-0.074 mm占79.24%,一段焙烧温度为550℃、充气含氧量为10%、焙烧时间为1.0 h,二段焙烧温度为650℃、充气含氧量为21%、焙烧时间为1.0 h的条件下,焙砂中砷、碳和硫的脱除率分别为89.22%、72.05%和95.51%,金浸出率为83.76%。
- 霍明春陆兆锋杨晓龙赵国惠
- 关键词:金精矿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含硫含砷
- 高岭石对氰化浸金的影响及助浸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采用电化学实验研究了在氰化浸金过程中常见矿物高岭石对金溶解速率及对溶液中金的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岭石的存在会使金的溶解速率加快,随着高岭石粒度逐渐降低金的溶解速率提高,且高岭石对溶液中金的吸附率增加。氰化浸出实验结果表明,高岭石存在时金的浸出率由93.21%降低到91.76%,采用柠檬酸三钠、过氧化镁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助浸时,金浸出率升高至94.42%。能谱分析(EDS)发现浸出物中高岭石表面有金元素存在,表明高岭石会吸附溶液中的金。红外光谱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高岭石与金发生化学吸附作用,氢原子为高岭石的活性位点,C_(6)H_(5)O_(7)^(3-)-会优先吸附于高岭石(001)表面,加入助浸剂可降低高岭石与金的吸附强度,提高金的浸出率。
- 余鑫代淑娟韩佳宏苑林松陈瑜李鹏程
- 关键词:氰化浸金高岭石助浸剂密度泛函理论电化学
- 超声波辅助氰化浸金过程中氰化物的损失行为和机理被引量:2
- 2023年
- 研究超声波对金浸出过程中氰化物损失或分解的影响。比较引入和不引入超声波时浸金过程中氰化物浓度的变化。探讨氰化物初始浓度、p H、温度、气氛、自然损失、水解和空化效应对氰化物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氰化浸金工艺中,氰化物的损失主要是由水解、氧化和与CO_(2)反应造成的。随着超声波的引入,具有氧化性的·OH自由基使氰化物的损失略微增加。对总氰化物和游离氰化物浓度变化的比较证明,在实际浸出中引入120 W超声波对氰化物损失影响较小。
- 李齐谢锋畅永锋畅永锋张利波
- 关键词:超声波氰化法
- 一种SO<Sub>2</Sub>/Air法-络合沉淀法联合处理氰化浸金尾矿浆和废水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O<Sub>2</Sub>/Air法‑络合沉淀法联合处理氰化浸金尾矿浆和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炭浸尾矿浆中加入焦亚硫酸钠、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用石灰乳调节pH值,在曝气搅拌环境下反应...
- 杨超潘祖鸿韩永群田立国石岐张耀军牟浩
- 白云母对氰化浸金的吸附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采用多种手段研究了金矿石中白云母对氰化浸出液中的金吸附效应。吸附试验考察了不同粒级白云母对溶液中金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云母粒度越细,溶液中金的吸附率越高,吸附率由1.29%提高至5.35%;电化学溶解实验表明,白云母粒度越小,金的溶解速率越大;对浸金产物的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表明,金的氰化络合物易吸附在白云母端点处;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金氰化物与白云母存在化学吸附。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计算结果显示,金氰化物与白云母(001)表面的吸附强度为[Au(CN)_(2)]^(-)>AuCN。
- 陈瑜代淑娟韩佳宏李鹏程李洪祥
- 关键词:氰化浸金白云母粒度
- 含金硫精矿氧化焙烧-氰化浸金工艺生产实践被引量:2
- 2022年
- 介绍了云南某含金硫精矿的组成及性质,以该硫精矿为原料采用“3+2”二转二吸工艺,“ⅢⅠ-ⅤⅣⅡ”换热流程生产硫酸,通过氧化焙烧使含金硫精矿伴生的有色金属富集,焙砂通过水洗氰化工艺回收金、银后,氰化尾渣再用于钢铁生产。氧化焙烧-氰化浸金工艺金、银、铁、硫的回收率分别可达80%,50%,95%,99%,实现了含金硫铁矿的资源化、综合化利用。
- 孙晋琳尹福兴裴增文张映群李龙
- 关键词:氧化焙烧焙砂
相关作者
- 李骞

- 作品数:579被引量:49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造块 还原焙烧 浸金 铁矿烧结 球团
- 杨永斌

- 作品数:653被引量:725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造块 还原焙烧 浸金 球团 造球
- 姜涛

- 作品数:1,189被引量:2,283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造块 还原焙烧 焙烧 铁矿烧结 球团
- 刘晓亮

- 作品数:41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浸金 硫代硫酸盐 催化 金精矿 氰化浸金
- 张元波

- 作品数:632被引量:36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造块 还原焙烧 造球 铁矿烧结 焙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