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84篇“ 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文章
格雷抵抗被引量:7
2007年
格雷抵抗包括对格雷无反应和对格雷低反应。格雷抵抗者血小板聚集率高,易发生心血管事件。格雷抵抗原因主要包括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影响CYP 3A4的活性,P2Y12受体和CYP 3A4基因的多态性。
黄震华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腺苷二磷酸氯吡格雷
格雷抵抗被引量:1
2006年
格雷抵抗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个词汇,用来描述服用格雷而不能提供充分抗血小板作用的一种现象。格雷抵抗的存在促进了血栓事件的反复发生,在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的形成中也发挥了主要作用。格雷抵抗分为生物化学抵抗和临床抵抗二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但是抵抗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阐明。本文讨论了目前有关格雷抵抗的证据,以期提供一全面的认识。
郑少平徐秀英
关键词: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
格雷抵抗被引量:4
2006年
约4%~30%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并未从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中获益。格雷抵抗(低或无反应性)反映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失败,但尚未明确定义。格雷抵抗的可能机制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机制包括P2Y_(12)受体和CYP3A的基因多态性。外源性机制概括为格雷剂量偏低或给药不当、生物利用度下降和有关CYP3A4参与的药物间相互作用以及血小板过度激活。
刘继文程晓曙
关键词:氯吡格雷药物抵抗血小板
格雷抵抗被引量:5
2006年
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是新型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抗血栓治疗。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有些患者存在格雷抵抗现象,即应用格雷治疗的患者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
王海玲静国丽胡雪红王乐张灵
关键词:氯吡格雷抵抗
格雷抵抗被引量:1
2006年
谭丽玲贾三庆
关键词:氯吡格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SYNDROME血小板聚集病理生理机制血小板激活
格雷抵抗被引量:1
2006年
格雷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随着格雷阿司匹林在有缺血事件危险病人的对比试验(CAPRIE)、格雷协同阿司匹林在无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效果研究(CURE)、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病人CURE(PCI-CURE)等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发布,已广泛应用在ACS和PCI的抗血栓治疗。MatsagasM等在外周动脉血栓性疾病上,探索使用负荷剂盈(300mg)格雷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近年来一系列研究发现,仍有部分心血管病患者使用规范的格雷治疗,仍发生血栓事件。这与格雷抗血小板作用无效有关,即存在格雷抵抗
吴梅芳陈良龙
关键词: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格雷抵抗被引量:1
2005年
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现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格雷抵抗,笔者对格雷抵抗的定义、发生率及可能发生的机制进行分析,探讨格雷抵抗的检测和解决方法,为临床识别和预防格雷抵抗提供参考。
杨帆赖沙毅
关键词: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绞痛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
血清TSH及ALP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格雷抵抗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格雷抵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为调查对象,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1年,共38例患者失访,最终纳入462例。根据是否发生格雷抵抗将患者划入非抵抗组(n=383)及抵抗组(n=79),根据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将患者划入非MACE组(n=388)及MACE组(n=74)。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TSH与ALP丰度差异,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格雷抵抗及MACE的影响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TSH及ALP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预后效能。结果与非抵抗组相比,抵抗组患者血清TSH及ALP丰度均显著上升(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TSH及ALP丰度均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OR>1,P<0.05)。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血清TSH及ALP丰度均显著上升(P<0.001)。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植入支架数量更多(P<0.01),Gensini积分更高(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植入支架数量、Gensini积分、TSH及ALP丰度均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OR>1,P<0.05)。血清TSH联合ALP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预测的AUC为0.935(P<0.001),优于任意一个指标单独的预测效能。结论血清高水平的TSH及ALP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格雷抵抗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两个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可帮助尽早识别PCI术后高危患者以便进行及早干预。
王永乐张鹏飞王耀辉田书亚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氯吡格雷抵抗预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丹红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格雷抵抗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格雷抵抗(C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AIS伴CR的病人11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对照组单用己酮可可碱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7(IL-17)、8-异前列腺素F_(2α)(8-iso-PGF_(2α))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PAgT、血小板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CD63)及血清TNF-α、HMGB1、IL-17、8-iso-PGF_(2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老年AIS伴CR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及聚集,减轻机体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侯晓双李瑶赵娜娜孙羽灵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抵抗丹红注射液己酮可可碱老年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患者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rs2305948多态性与格雷抵抗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DR)rs2305948多态性与格雷抵抗(C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术后服用格雷。统计CR发生情况,分析影响PCI患者CR发生的因素,KDR rs2305948多态性预测PCI患者发生CR的价值。结果4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有116例(24.79%)发生CR。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95%CI=1.420~8.390,OR=3.45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95%CI=1.374~8.118,OR=3.340)、KDR rs2305948 T/T基因型(95%CI=1.677~9.905,OR=4.076)和T等位基因(95%CI=1.390~8.207,OR=3.377)是影响PCI患者CR的独立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KDR rs2305948 T/T基因型预测PCI患者发生CR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5.86%、70.45%、0.773(95%CI=0.666~0.880)。结论PCI患者发生CR风险高。KDR rs2305948多态性与PCI患者CR相关。KDR rs2305948多态对PCI患者发生CR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师淼常建亮朱星宇冯倩陈素艳李森林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氯吡格雷抵抗

相关作者

韩雅玲
作品数:2,585被引量:6,874H指数:3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介入治疗 射频导管消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张效林
作品数:209被引量:262H指数:9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单核苷酸多态性 氯吡格雷抵抗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 冠心病 多态性
梁振洋
作品数:80被引量:251H指数:9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单核苷酸多态性 氯吡格雷抵抗 冠心病 基因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
冯雪瑶
作品数:52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
研究主题:单核苷酸多态性 氯吡格雷抵抗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 基因多态性 基因
孙莹
作品数:56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单核苷酸多态性 氯吡格雷抵抗 冠心病 基因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