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7 篇“ 氯代水杨胺 “的相关文章
氯 代 水杨 胺 杀灭光滑双脐螺和藁杆双脐螺效果研究2024年 目的观察新型灭螺剂10%氯 代 水杨 胺 制剂(chlorosalicylicamide,LDS)对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中间宿主光滑双脐螺(Biomphalaria glabrata)和藁杆双脐螺(Biomphalaria straminea)的作用效果,为该灭螺剂的现场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10%LDS配制成有效浓度分别为0.4000、0.2000、0.1000、0.0500、0.0250、0.0125 mg/L的系列标准溶液,在实验室浸泡光滑双脐螺和藁杆双脐螺,观察在不同浓度溶液中浸杀上述2种双脐螺24、48、72 h后螺的死亡情况,统计各组死亡率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_(50))和相对毒力指数,同时设立50%氯 硝柳胺 乙醇胺 盐(50%wet‐table power of niclosamide ethanolamine salt,WPN)为药物对照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去氯 水)。结果LDS有效浓度在0.1000 mg/L及以上时,WPN有效浓度在0.2000 mg/L及以上时光滑双脐螺和藁杆双脐螺浸泡24、48、72 h后死亡率均能达到100%。光滑双脐螺浸泡在LDS系列浓度溶液中,24、48、72 h LC_(50)分别为0.04795、0.04652、0.03710 mg/L;光滑双脐螺浸泡在WPN系列浓度溶液中,24、48、72 h LC_(50)分别为0.06348、0.05705、0.05705 mg/L。藁杆双脐螺浸泡在LDS系列浓度溶液中,24、48、72 h LC_(50)分别为0.01235、0.01399、0.00840 mg/L;藁杆双脐螺浸泡在WPN系列浓度溶液中,24、48、72 h LC_(50)分别为0.05895、0.02571、0.02375 mg/L。以LC_(50)值较大的WPN为标准药物,其相对毒力指数为1.00,LDS对光滑双脐螺浸杀24、48、72 h后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1.32、1.23、1.54;LDS对藁杆双脐螺浸杀24、48、72 h后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4.77、1.84、2.83。使用LDS浸杀上述2种双脐螺24、48、72 h后,光滑双脐螺存活数均高于藁杆双脐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4、5.263、4.658,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灭螺药物WPN,10%LDS对光滑双脐螺和藁杆双脐螺杀灭效果更佳,尤其对藁杆双脐螺作用效果更为敏感,具有替代 作用。 涂珍 赵琴平 李博 单晓伟 张聪 孙凌聪 元艺关键词:光滑双脐螺 曼氏血吸虫 氯代水杨胺 新型灭螺药氯 代 水杨 胺 环境行为研究Ⅲ --水-沉积物系统降解特性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测定与评价新型灭螺药氯 代 水杨 胺 (LDS)在水-沉积物中的降解特性,为该药登记提供环境影响资料。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八部分:水-沉积物系统降解试验。结果好氧条件下,寡营养和富营养水-沉积物体系中氯 代 水杨 胺 总量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026d-1、0.034d-1,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6.7和20.4d;厌氧条件下,寡营养和富营养水-沉积物体系中氯 代 水杨 胺 总量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023d-1、0.025d-1,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0.1和27.7d。结论氯 代 水杨 胺 在好氧条件下的降解速率快于厌氧条件,富营养体系中的降解速率快于寡营养体系。氯 代 水杨 胺 在上述两种水-沉积物体系中的降解均较快。水-沉积物体系中的药物降解速率在21d前主要受水相中药物降解速率影响,而在21d后水相和沉积物相共同起作用。 元艺 李博 涂珍 陈如娟 陈莉 刘敏关键词:环境行为 降解特性 新型灭螺药氯 代 水杨 胺 环境行为研究Ⅰ——土壤吸附和淋溶特性 被引量:1 2017年 测定与评价新型灭螺药氯 代 水杨 胺 在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为该药进行农药登记提供环境影响资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土壤吸附试验和土壤淋溶试验方法进行了土壤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氯 代 水杨 胺 在潮土中的吸附常数(K_d)为17.606,吸附系数(K_(oc))为1 222.6,水土比为100︰1时,氯 代 水杨 胺 在红土和黑土中的吸附率大于80%。土壤淋溶试验结果显示,氯 代 水杨 胺 在潮土中R_f(R_f表示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相关的数值)=0.158;红土中R_f=0.085:黑土中R_f=0.085。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农药土壤吸附性等级划分标准和在土壤中的移动性等级划分标准,氯 代 水杨 胺 在潮土中的吸附性能为中等吸附,在水土比为100︰1时,氯 代 水杨 胺 在红土、黑土中的吸附率大于80%。氯 代 水杨 胺 在潮土土壤中的移动性为不易移动;在红土土壤和黑土土壤中的移动性均为不移动。结论为,在p H相对较低的红土和黑土环境中,氯 代 水杨 胺 的吸附能力较强,移动性较弱,表明新型灭螺药氯 代 水杨 胺 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元艺 刘敏 徐兴建 何汇 陈如娟 李博 涂珍 陈莉关键词:氯代水杨胺 环境行为 QuEChERS提取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土和水稻中的氯 代 水杨 胺 本研究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建立了一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水、水稻和土壤中氯 代 水杨 胺 (LDS)的灵敏、快速、简便的残留分析方法。氯 代 水杨 胺 (LDS)采用乙腈提取,Floris... Abdul Kaium关键词:氯代水杨胺 水稻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谱法 氯 代 水杨 胺 缓释颗粒剂杀灭钉螺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评价氯 代 水杨 胺 缓释颗粒剂(LDS-SRG)杀灭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的效果。方法将5%、10%LDS-SRG分别配置成有效浓度/剂量为0.1、0.2、0.4、0.8、1.6、3.2、6.4 mg/L(浸杀法)或g/m^2(喷撒法)的溶液或药剂。实验室浸杀试验中,各浓度分别投螺袋3包,每包30只钉螺,分别于24、48、72 h各取1包螺袋,计数试验螺数和死亡螺数,计算钉螺死亡率。实验室喷撒试验中,每剂量投放钉螺约200只,于施药后3、7 d各取约50只钉螺,施药后14 d取其余全部钉螺,分别计算钉螺死亡率。现场浸杀试验中,LDS-SRG浓度为0.4、0.8、1.6 g/m^3,每浓度投螺袋6包,每包30只钉螺,分别于24、48、72 h各取2包螺袋,计算钉螺死亡率。现场喷撒试验中,LDS-SRG剂量为0.8、1.6、3.2 g/m^2,每剂量施药于3个有螺沟渠小区(每小区约100 m^2),于施药后3、7和14 d,每小区抽取10框钉螺,计算钉螺死亡率。全部试验均设50%氯 硝柳胺 乙醇胺 盐可湿性粉剂(WPN)1.0 mg/L或g/m^2或g/m^3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实验室浸杀试验结果显示,5%LDS-SRG 0.1~6.4 mg/L浸杀72 h,以及1.6~6.4 mg/L浸杀48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24、48、72 h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70、0.01、0.01 mg/L;10%LDS-SRG 0.1~6.4 mg/L浸杀72 h,以及0.2~6.4 mg/L浸杀48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24、48、72 h LC_50分别为0.15、0.01、0.01 mg/L。实验室喷撒试验结果显示,5%LDS-SRG 1.6、6.4 g/m^2施药后7 d,以及3.2、6.4 g/m^2施药后14 d,钉螺死亡率均>95%,其3、7、14 d半数致死剂量(LD_50)分别为0.06、0.16、0.18 g/m^2;10%LDS-SRG 1.6 g/m^2施药后14 d,以及6.4 g/m^2施药后7 d,钉螺死亡率均>95%,其3、7、14 d LD_50分别为3.29、0.75、0.16 g/m^2;5%LDS-SRG各剂量处理不同时间的钉螺死亡率均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现场浸杀试验结果显示,5%、10%LDS-SRG 1.6 g/m^3浸杀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6.43%和98.21%,与药物对照组的10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喷撒试� 魏凤华 覃杰 李博 刘敏 何汇 李小萍 元艺 贺正文 黄文均 徐肇刚 季洁 杨吉星 王增珍 李桂玲 龚新国 徐兴建关键词:灭螺效果 血吸虫病 湖北钉螺 氯 代 水杨 胺 缓释颗粒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本文筛选载体、表面活性剂、黏合剂、消泡剂、润滑剂,制备了新型灭螺药氯 代 水杨 胺 缓释颗粒剂(LDS-SRM),并对其堆密度、水分含量、休止角、临界相对湿度、热贮稳定性、释放速度和灭螺效果进行测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覃杰关键词:血吸虫病 钉螺 灭螺药 氯代水杨胺 缓释剂 氯 代 水杨 胺 缓释颗粒剂的制备及其杀螺效果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5%和10%氯 代 水杨 胺 缓释颗粒剂(LDS-SRG)的制备方法及其杀螺效果。方法筛选载体、表面活性剂、黏合剂、消泡剂、润滑剂,制备5%和10%的LDS-SRG。对其堆密度、水分含量、休止角、临界相对湿度、热贮稳定性和释放速度进行测定。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剂量1.6 g/m^2(喷撒法)测试LDS-SRG的杀螺效果,设置50%氯 硝柳胺 乙醇胺 盐可湿性粉剂(WPN)1.0 g/m^2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脱氯 水),分别计算施药后3、7、14 d钉螺的死亡率。结果制备的5%和10%的LDS-SRG均为红褐色,流动性良好;其堆密度分别为0.655 g/ml和0.594 g/ml;水分含量分别为1.15%和1.28%;休止角分别为39.8°和39.7°;临界相对湿度分别为64.98%和61.63%;热贮稳定性均良好。释放曲线表明,5%、10%的LDS-SRG第1~9天均平稳释放,5%LDS-SRG释放速度大于10%LDS-SRG;药物快速释放分别出现在第10天和第15天;并分别在第14天和第20天逐步趋于平稳。实验室喷撒结果显示,5%LDS-SRG 1.6 g/m2施药后7 d、10%LDS-SRG 1.6 g/m2施药后14 d,钉螺的死亡率均>95%,且均高于50%WPN 1.0 g/m^2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和10%的LDSSRG经实验室测试达到缓释效果,采用喷撒法灭螺,均达到农药登记用杀钉螺剂药效评价指标要求。 覃杰 魏凤华 唐乾 元艺 李桂玲 徐兴建 刘敏关键词:氯代水杨胺 缓释 灭螺效果 湖北钉螺 灭螺药氯 代 水杨 胺 对湖北钉螺的作用机理研究 日本血吸虫病是广泛流行于我国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是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唯一的的中间宿主,在血吸虫病的传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控制钉... 熊涛关键词:湖北钉螺 形态学 酶学 转录组 灭螺药氯 代 水杨 胺 对非靶生物的急性毒性评价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新型灭螺药10%氯 代 水杨 胺 制剂(LDS)对非靶生物的急性毒性。方法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将10%LDS分别对鹌鹑、蜜蜂、家蚕、斑马鱼等非靶生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10%LDS对鹌鹑的急性毒性试验在最大染毒浓度为200 mg/kg时,受试鹌鹑未出现任何中毒症状,也未出现死亡情况,为无毒。10%LDS对蜜蜂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68×103mg/L,为低毒。10%LDS对家蚕按最高浓度6.00×102mg/kg桑叶染毒时,观察96 h后,各浓度组未观察到家蚕死亡;但与空白对照相比,高浓度组家蚕出现一些如食欲减退、运动减缓等中毒症状,故为低毒。10%LDS对斑马鱼的LC50为6.16 mg/L,为中毒。结论 10%LDS对鹌鹑为无毒,对蜜蜂、家蚕为低毒,对斑马鱼为中毒,对鱼的安全性明显优于氯 硝柳胺 乙醇胺 盐,是一种新型的灭螺药。 元艺 刘敏 陈茹娟 魏凤华 李桂玲 李建强 徐兴建关键词:灭螺药 急性毒性 氯 代 水杨 胺 在血吸虫病疫区8省现场灭螺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评价10%氯 代 水杨 胺 可湿性粉剂(LDS)在我国主要血吸虫病疫区现场杀灭湖北钉螺效果。方法在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8省选择有螺环境,开展LDS现场浸杀、喷洒和喷粉灭螺试验。现场浸杀法:将LDS配成有效含量分别为0.1、0.2、0.4、0.6、0.8、1.0 g/m^36个浓度组,同时设50%氯 硝柳胺 乙醇胺 盐(WPN)有效含量为1.0 g/m^3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清水),分别观察LDS现场浸杀湖北钉螺24、48、72 h灭螺效果;现场喷洒法和喷粉法:将LDS配成有效剂量分别为0.2、0.4、0.6、0.8、1.0 g/m^25个浓度组,同时设1.0 g/m^2WPN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清水),分别观察LDS现场喷洒及喷粉后1、3、7 d的灭螺效果。结果 0.1 g/m^3LDS在四川、江西、江苏、浙江,0.2 g/m3LDS在云南、湖南、湖北,0.4 g/m^3LDS在安徽现场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均〉95%;0.2 g/m^2LDS在湖南、湖北、江西、浙江,0.4 g/m^2LDS在四川、安徽,0.6 g/m^2LDS在云南、江苏现场喷洒后7 d,钉螺死亡率均〉85%;0.6 g/m^2LDS在云南、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7省现场喷粉后7 d,钉螺死亡率均〉85%。按照《农药登记用杀钉螺剂药效试验方法和评价》(NY/T 1617-2008)中的标准,LDS为合格灭螺药。结论 LDS现场浸杀、喷洒或喷粉均有较好的杀螺效果,适用于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各种有螺环境灭螺。现场使用推荐剂量:浸杀法为0.1~0.2 g/m^3,喷洒法为0.2~0.4 g/m^2,喷粉法为0.4~0.6 g/m^2。 魏凤华 徐兴建 元艺 夏菁 李桂玲 刘敏 陈茹娟 周正平 董兴齐 冯锡光 邱东川 陈琳 易平 魏望远 陈红根 刘红云 汪天平 郭见多 梁幼生 戴建荣 闻礼永 严晓岚关键词:氯代水杨胺 灭螺效果 钉螺 血吸虫病
相关作者
元艺 作品数:42 被引量:179 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氯代水杨胺 钉螺 血吸虫病 灭螺药 灭螺效果 徐兴建 作品数:72 被引量:367 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钉螺 血吸虫病 氯代水杨胺 血吸虫病传播 GIS 魏凤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115 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钉螺 氯代水杨胺 血吸虫病 灭螺效果 血吸虫病传播 李桂玲 作品数:25 被引量:93 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研究主题:氯代水杨胺 灭螺效果 钉螺 湖北钉螺 灭螺药物 刘敏 作品数:76 被引量:205 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氯代水杨胺 灭螺药 灭螺效果 护理 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