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6篇“ 氮磷释放“的相关文章
尾水人工湿地生物质填料氮磷释放特征研究
2025年
为研究生物质炉渣作为填料在静水和动水条件下成分的溶出与释放问题,以安徽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质热电联产产生的炉渣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XRD)、能谱仪(ED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其矿物组成、元素组成和微观形态等;设计静态浸泡实验、动态翻转振荡实验,探讨生物质炉渣浸出液水质特征。结果表明:该炉渣的化学组成主要为二氧化硅(SiO_(2))及方解石(CaCO_(3))等结晶矿物;炉渣主要由非金属元素O、Si、Cl、C和金属元素K、Ca、Fe、Na、Mg构成;经静态浸泡实验、动态翻转振荡实验,浸出液中总氮(TN)、氨氮(NH_(4)^(+)-N)、总磷(T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合多项式拟合结果,TN、NH_(4)^(+)-N、TP的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有所差异,TN释放速率最大,NH_(4)^(+)-N次之,TP释放速率最小。
李奥悉李俊陈见刘汉湖张双圣强静
关键词:氮磷释放
一种模拟湖泊底泥氮磷释放的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湖泊底泥氮磷释放的实验装置,包括底座、壳体、扰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底座位于装置的底部,为装置的运行提供稳定平台;所述壳体为中空的圆柱体,设置于底座之上;所述扰动系统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
戴文鸿刘琪钱伟舜葛李灿
武汉市机场河明渠底泥中氮磷释放情况的研究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究机场河明渠底泥的氮磷释放特征。首先,收集该河道的水质和底泥样品,对其中氮磷含量进行测定。随后,模拟不同水质环境条件,通过静态试验监测水体中氮磷的浓度变化,进而推算底泥的氮磷释放速率。通过该试验方法,深入分析底泥向水体释放营养盐的规律,为后续水质改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采用严谨的学术研究方法,对机场河明渠的生态环境修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谭尧牟伦鼎胡畅李明星
关键词:水质沉积物底泥氮磷释放
矿物对黑臭水体氮磷释放抑制及流场仿真模拟
2024年
利用片状闽东南麦饭石作为覆盖材料,对受污染底泥进行覆盖并研究其对氮磷缓释的影响,探究不同覆盖量与流速对底泥氮磷污染物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麦饭石的覆盖量达到8 kg·m-2以上,流速不超过0.1 m·s-1时,对底泥原位覆盖488 h后上覆水满足Ⅳ类水质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麦饭石对氮和磷的吸附过程分别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吸附类型分别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和多分子层物理吸附.最后根据污染物的扩散迁移规律建立一种流场-浓度场耦合模型,模型预测的氮磷释放量与实验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235和0.010,表明该模型对氮磷释放的计算与预测是准确可靠的.
李雯杨鹏郑广乐张婷婷朱娜程扬健
关键词:原位覆盖黑臭水体氮磷释放
基于内源氮磷释放风险的坝前蓄积底泥疏浚深度确定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内源氮磷释放风险的坝前蓄积底泥疏浚深度确定方法,具体包括:坝前拟疏浚区采集柱状底泥;以去离子水为上覆水体,在20℃条件下静态培养;根据表层底泥孔隙度大小,分别计算疏浚拟控制的氨氮和总磷释放限值;通过较长...
胡向辉李宝史云飞焦伟
基于内源氮磷释放风险的坝前蓄积底泥疏浚范围确定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内源氮磷释放风险的坝前蓄积底泥疏浚范围确定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坝前水域面积,进行网格划分;步骤2,在网格内布设采样点,并在采样点处进行淤泥深度勘测;步骤3,在泥深大于20cm的采样点处分别采集原位柱...
胡向辉李宝史云飞焦伟
原位覆盖对异龙湖底泥氮磷释放抑制效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底泥中埋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二次释放作用是导致浅水湖泊富营养化难以根治的主要过程,因此,抑制底泥氮磷释放控制技术对于湖泊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重度富营养高原浅水湖泊异龙湖为对象,通过开展为期36d的底泥覆盖抑制氮磷释放试验,对比了生石灰+石膏(2∶1)、生石灰+石膏+红壤(2∶1∶1)、三氯化铁改性高岭土(1∶4)、无覆盖4种覆盖处理对氮磷释放的抑制效果,以期筛选出有效削减异龙湖内源负荷的覆盖材料与最优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与无覆盖组相比,3种材料覆盖都可抑制底泥磷的释放,加入生石灰处理组的水体pH大幅上升,会破坏湖泊自然生境,不宜用于湖泊底泥生态修复;三氯化铁改性高岭土覆盖处理的抑磷效果达75.9%,可作为抑磷释放覆盖材料.同时相比无覆盖组,只有三氯化铁改性高岭土覆盖能抑制氮的释放,抑氮效果达64.1%,而其它两组处理对氮释放的抑制效果均不明显.因此,从抑制氮磷释放效果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角度综合考虑,三氯化铁改性高岭土是最佳的覆盖材料,可为高原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氮磷内源控制提供工程修复技术参考.
范雨春刘智刘流陈光杰
关键词:富营养化高原湖泊底泥释放
不同温度下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碳氮磷释放及其化学计量比变化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研究升温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碳(C)、氮(N)、磷(P)释放规律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杉木人工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特征。[方法]收集中龄林(18年生)、成熟林(30年生)和过熟林(42年生)3个发育阶段的杉木凋落叶,设置25、30和35℃3个温度梯度进行室内模拟分解试验。[结果](1)在264 d的分解周期内,各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C、N、P残留率总体表现为随分解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但不同元素残留率变化模式不同,C残留率表现为释放—富集—释放模式,N残留率表现为富集—释放模式,P残留率表现为释放—富集模式。(2)拟合模型结果表明,成熟林与过熟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周转期在35℃处理下比25℃处理分别缩短了34.4%和16.9%,P周转期分别缩短了38.4%和43.8%。(3)不同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N:P比总体呈波动变化,C:P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杉木凋落叶C:N、C:P、N:P比变幅分别为9.32~39.0、949~2194、32.7~153,升温处理在凋落叶分解过程总体上增大了C:P、N:P,降低了C:N比。[结论]温度升高能够缩短成熟林、过熟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P的周转期,提高各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C:P、N:P,说明杉木凋落叶分解明显受P限制,建议根据不同发育阶段杉木的生长需求,适当增加磷肥的施用。
邹志广张马啸黄小艳张新阳李树斌周丽丽
关键词:杉木不同发育阶段凋落叶化学计量比
植物分布对洱海沉积物间隙水DOM光谱特征及对氮磷释放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沉水植物分解导致大量溶解性有机质(DOM)进入水环境,进而对水质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关于沉水植物分布对沉积物间隙水DOM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EEMs-PARAFAC)技术对比研究了洱海沉水植物分布/非分布区沉积物间隙水DOM组分变化特征,并探讨DOM变化对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分布区沉积物间隙水DOM主要以富里酸为主,而沉水植物非分布区DOM则以腐殖酸为主.通过UV-vis分析发现,沉水植物分布区沉积物间隙水DOM a_(355)、a_(440)、SUVA_(254)、A_(253)/A_(203)、S_(R)平均值高于植物非分布区,这表明沉水植物分解作用能够促进沉积物间隙水DOM含量、芳香性、分子量、以及取代基数量增加.沉水植物分布区上覆水和间隙水氮磷浓度均高于沉水植物非分布区,这主要是由于沉水植物衰亡期腐烂分解释放氮磷.此外,DOM中的羟基和羧基能够与磷酸盐竞争沉积物颗粒上的吸附位点,有利于磷酸盐从沉积物颗粒表面解吸和释放,进而促进沉积物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本研究为增强沉水植物对沉积物DOM特征和氮磷释放机制理解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为通过沉水植物修复和控制湖泊沉积物内源污染提供科学指导.
周帅帅吕志伟马煜倪兆奎王圣瑞刘哲哲
关键词:DOM沉水植物沉积物间隙水氮磷
底泥覆盖对氮磷释放及休眠蓝藻复苏的影响
2024年
构建了室内复苏实验体系,选用镧改性膨润土和粉煤灰基沸石为氮磷吸附材料,设置对照组、控氮组(粉煤灰基沸石覆盖)、控磷组(镧改性膨润土覆盖)、氮磷双控组(镧改性膨润土和粉煤灰基沸石混合覆盖),进行为期120d的培养实验,探究了材料覆盖沉积物后对沉积物-水剖面氮磷去除的效果与机制,进而分析了其对沉积物中休眠蓝藻复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结束时,对照组表层沉积物(0~2cm)间隙水中磷酸盐和氨氮分别为0.732和0.044mg/L.与对照相比,控磷组磷酸盐被削减97.81%;控氮组氨氮被削减65.91%.表明控磷组和控氮组仅分别抑制了沉积物-水剖面中的磷酸盐和氨氮的释放.氮磷双控组同时抑制了沉积物中氮磷释放,实验结束时上覆水中总磷和总氮较初始分别降低33.33%和57.18%.此外,材料覆盖提升了沉积物表层中参与反硝化作用微生物(如Thiobacillus,Sulfuricurvum)和硝酸盐还原反应微生物(如norank_f_Anaerolineaceae)的相对丰度,这有利于沉积物中氮的去除.实验结束时,对照组的叶绿素a含量为24.36μg/L,为控氮组、控磷组和氮磷双控组的16.13倍、6.07倍和32.48倍;同时控氮组、氮磷双控组蓝藻门浮游植物相对丰度较对照组降低12.24%和10.16%;硅藻门的相对丰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分别是对照组的2.34倍和2.33倍,表明浮游植物多样性有所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氮磷双控可更有效地抑制休眠蓝藻复苏.
杨诗幼唐炳然罗竣潇梁嘉良何强李宏
关键词:蓝藻

相关作者

林建伟
作品数:142被引量:84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底泥 磷酸盐 沸石 改性沸石 氮磷释放
詹艳慧
作品数:96被引量:53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底泥 磷酸盐 沸石 改性沸石 天然沸石
朱志良
作品数:207被引量:1,324H指数:2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饮用水 配位化学 底泥 污泥 重金属
赵建夫
作品数:623被引量:5,408H指数:3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重金属 废水处理 污水处理 湿式氧化 污泥
杨孟娟
作品数:15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改性沸石 氮磷释放 地表水体 锆 方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