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07篇“ 氧化还原性“的相关文章
一种基于粉煤灰的高氧化还原性催化材料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粉煤灰的高氧化还原性催化材料制备方法,通过此方法材料表面形成了丰富的氧空位,并且获得了高氧化还原活性;在湿渣磁选过程中,粉煤灰基材中的磁性物质被有效选出,其中含有的杂质被有效去除,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含铁量...
亓占丰王舒阳朱灵博郭秀丽
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认识物质氧化还原性——以“碘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的反应”为例
2024年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通过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并实施了以碘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的反应为载体的一节高三实验化学复习课,突破固有思维,引领学生展开实验探究,依据物质性质和情境素材,提出相关问题,在彼此合作和矛盾冲突中产生思维共振,促进思维水平进阶。
韩晓雨范小青
关键词:氧化性还原性
一种农药氧化还原性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药氧化还原性测试装置,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腔设置有量筒本体,所述防护壳内腔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卡板的前侧均与量筒本体接触,所述量筒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
邬亮陈淑娟周建成王袁
桑黄菌丝多糖的提取及氧化还原性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通过对桑黄多糖提取方法进行选取并测定其含量,选出提取率高的多糖提取方法以及最优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酶法较水浴辅助溶剂浸提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得率更高,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超声波提取时间40 min、超声波功率300 W、加酶量0.15%,在此条件下,桑黄菌丝多糖得率为(6.58±0.01)%;通过HPLC外标法对桑黄菌丝多糖进行成分分析,得出桑黄菌丝体多糖主要单糖成分有甘露糖、氨基葡萄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氨基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通过对桑黄菌丝多糖进行氧化还原分析,得出桑黄菌丝多糖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相较VC,桑黄菌丝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效果略弱。
刘开莉梁贵秋莫炳巧肖潇徐雯雯李安华陆春霞韦师妮李小群
关键词:多糖氧化还原性
二氯甲烷催化氧化中的酸性-氧化还原性协同作用研究
马宇堃
用于检测氧化还原性物质的荧光探针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荧光检测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响应迅速等优异特点,使得该方法得到了蓬勃发展。截至目前,荧光探针被大量开发并用于检测离子、分子等具有重要意义的物质。其中一些具有强氧化还原能力的环境污染物或生物标志物,由...
纪鹏
关键词:荧光探针细胞成像
Cu--BTC衍生物的制备及光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研究
目前,光催化技术已经崭露头角,成为全球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与传统半导体相比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结合了无机材料及有机材料的特性,但在太阳光利用率、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转移以及分子吸附和活化等领域的研究仍不尽如人意。为...
汝雅馨
纳米Ce_(1-4x)(FeAlCoLa)_(x)O_(2-δ)固溶体微观光谱特征及氧化还原性能研究
2024年
采用水热法合成Fe^(3+)、Al^(3+)、Co^(2+)及La^(3+)共掺杂纳米Ce_(1-4x)(FeAlCoLa)_(x)O_(2-δ)(x=0.00~0.05)固溶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吸收光谱(UV)、荧光光谱(PL)、拉曼光谱(Raman)以及与H2的程序升温还原反应(TPR)等方法对固溶体的微观结构、形貌、光谱特征和氧化还原活性进行系统表征及分析。XRD结果表明,Ce_(1-4x)(FeAlCoLa)_(x)O_(2-δ)固溶体均呈CeO_(2)立方萤石结构,当掺杂量增加到x=0.04时,在36.6°处出现了微弱的Co_(3)O_(4)杂相,可以确定掺杂离子在CeO_(2)晶格中的固溶度x<0.04。样品的(111)衍射峰位向高角度偏移,表明掺杂离子引起晶格发生畸变。TEM及SEM结果显示样品为球形纳米颗粒,掺杂离子引起晶面间距变小。紫外吸收光谱表明,与纯CeO_(2)相比,掺杂样品的吸收边逐渐红移,在560~780 nm范围观察到掺杂离子的紫外吸收峰。掺杂引起样品能隙降低,从2.84 eV(纯CeO_(2))逐渐降低至2.10 eV(x=0.05)。其原因可归结为掺杂离子在CeO_(2)的价带和导带之间形成新的杂质能级,允许电子从价带跃迁到较低的杂质能级上,继而降低了跃迁能隙。由于掺杂离子引起晶格内部发生畸变以及氧空位比例增大,阻碍了电子的高能跃迁,也可引起能隙减小。荧光光谱证明,掺杂样品的发射峰强度明显降低。Raman光谱表明,掺杂引起F_(2g)峰位发生偏移,峰强减小,峰宽变大。同时,对应于氧空位峰的相对强度逐渐提高。荧光光谱及Raman光谱均证明掺杂离子引起固溶体晶格畸变程度增加,氧空位浓度提高。H_(2)-TPR测试表明,掺杂可以有效降低CeO_(2)的氧化还原反应温度,提高氧化还原活性,当x=0.03的样品表面还原温度最低,还原峰的面积最大,即氧化还原反应活性最佳,表明样品的氧化还原性能与晶粒尺寸、晶格缺陷及氧空位浓度密切相关。通过以上研究证明,四种离子共掺杂CeO_
孙世龙张国芳束俊郭瑞华李一鸣刘卓承许剑轶葛启录
关键词:氧空位
An organometallic salt as the electrolyte additive to regulate lithium polysulfide redox and stabilize lithium anodes for robust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2024年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 with high theoretical specific energy are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highly promising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systems.However,the shuttle effect of lithium polysulfides(LiPSs)and the interfacial instability of Li anodes have seriously hindere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i-S batteries.Optimizing the electrolyte composition with additiv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attery performance and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Herein,we propose an organometallic salt,i.e.,nickel bromide dimethoxyethane(NiBr_(2)DME),as an electrolyte additive,which serves as the dual function of regulating LiPSs redox and synchronously stabilizing Li anodes.We reveal that NiBr_(2)DME can interact with LiPSs via Ni-S and Li-Br bonds,and accelerate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LiPSs,thus reducing the accumulation of LiPSs in the electrolyte.In addition,NiBr_(2)DME can form a stable LiBr-containing interfacial layer on the Li metal surface,and promote the uniform electrodeposition of Li^(+)ions,and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Li dendrites.Thus,Li-S batteries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0.5 mmol L^(-1)NiBr_(2)DME show an initial capacity of 919.8 mAh g^(-1)at 0.2 C,and a high capacity retention of 89.3%after 100 cycles.Even at the 4 C rate,a high discharge capacity of 602.9 mAh g^(-1)is achieved.Surprisingly,the good cycling performance is maintained under poor electrolyte conditions with sulfur loading of 4.8 mg cm^(-2)and electrlyte/sulfur ratio of 5µL mg^(-1).This work provides a positive solution to achieve the suppression of shuttle effect,the regulation of LiPSs redox and the stabilization of Li anodes.
Yixuan MengMeifang ZhangYouliang WangChen LiuZe ZhangJi YuJianxin CaiZhenyu Yang
氧化二砷氧化还原性纳米递药系统的生物学评价
2023年
目的本研究基于三氧化二砷氧化还原性纳米递药系统观察其在人源性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摄取情况以及在裸鼠肝癌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观察三氧化二砷氧化还原性纳米递药系统在HepG2细胞的摄取情况,构建BALB/c裸鼠肝癌模型并进行模型鼠肿瘤体积和体质量监测、存活率观察、肿瘤切片实验等实验研究其抑制肝癌生长的效果。结果HepG2细胞对氧化还原性纳米载体MSN-SS-PEG具有较好的摄取,生理盐水组、As2O3、MSN-SS-NH_(2)@As_(2)O_(3)组、MSN-SS-PEG@As_(2)O_(3)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1508.96±452.59)mm^(3)、(1293.29±163.89)mm^(3)、(890.58±178.57)mm^(3)、(488.39±279.43)mm^(3),存活率分别为(20.2±0.84)d、(22.8±0.84)d、(22.8±2.12)d、(26.0±1.00)d。与As2O3组比较,MSN-SS-NH_(2)@As_(2)O_(3)和MSN-SS-PEG@As_(2)O_(3)组的细胞凋亡或坏死面积逐渐增大。结论生物学评价证明经过修饰后的纳米给药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纳米递药系统入胞增加其抗肿瘤效果,体内药效学进一步表明所构建的纳米给药系统提高了裸鼠的生存时间,具有较好的肿瘤治疗效果。
陆燕平杨华俊史东明
关键词:肝癌

相关作者

周百斌
作品数:229被引量:413H指数:12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多金属氧酸盐 水热合成 杂多配合物 导电性 钨
陈耀强
作品数:527被引量:1,146H指数:1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催化剂 储氧材料 三效催化剂 整体式催化剂 尾气净化
龚茂初
作品数:321被引量:992H指数:1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储氧材料 三效催化剂 催化剂 整体式催化剂 ZR
苏占华
作品数:88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多金属氧酸盐 有机-无机杂化 CU
李国平
作品数:37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NH 尿液 固相萃取 家兔 氯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