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3篇“ 气囊扩张术“的相关文章
- 气囊扩张术与ERCP联合应用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气囊扩张术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应用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ERCP联合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治疗,观察组采用ERCP联合气囊扩张术取石治疗。比较两组肠道微生态、括约肌功能、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高于治疗前,大肠杆菌、梭菌、拟杆菌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梭菌、拟杆菌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胆总管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括约肌基础压、括约肌收缩压高峰值、括约肌收缩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扩张术联合ERCP能够有改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括约肌功能及手术指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刘荣泉季云张杰
- 关键词:气囊扩张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肠道微生态括约肌功能并发症
- 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联合网篮碎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联合网篮碎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阳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实施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网篮碎石术]和研究组(35例,实施EPBD联合网篮碎石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取石情况,术前和术后2周肝功能指标,以及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一次清除结石率、总清除结石率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2周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随访期间,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EPBD联合网篮碎石的治疗方式,可以更好地清除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总管内结石,有利于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 柯松马先仕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红素
- 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气囊扩张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 目的: 比较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以及EST+EPBD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行内...
- 郭晋芳
- 关键词: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乳头气囊扩张术十二指肠镜
- 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气囊扩张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比较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以及EST+EPBD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因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118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EST组(n=45)、EPBD组(n=35)和EST+EPBD组(n=38),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围术期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7 d的相关血清学指标。结果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率高于EST组(40.0%vs 15.6%,42.9%vs 13.3%,均P<0.05);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率高于EST+EPBD组(40.0%vs 10.5%,42.9%vs 13.2%,均P<0.05);三组术后穿孔、出血、胆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胆道逆行感染、结石复发发生率低于EST组(5.3%vs 26.7%,2.6%vs 20.0%,均P<0.05)。EST+EPBD组一次取石成功率高于EST组(97.4%vs 77.8%,P<0.05);EST+EPBD组机械碎石率低于EST组(5.3%vs 26.7%,P<0.05);EPBD组手术时间少于EST组(P<0.05);EST+EPBD组手术时间少于EST组、EPBD组(P<0.05);三组残余结石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7 d,三组血清学指标WBC、PCT、CRP、COX-2、AMS、T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7d的血清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EPBD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疗效确切,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且不加重机体炎症应激反应,安全可行。
- 郭晋芳张健康李悦
- 内镜下不同程度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随访研究
- 目的: 分析内镜下不同程度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患者的疗效差异及对结石复发的影响,寻找最佳的手术方式以期在保证有效取石的基础上降低ERCP术后结石的复发率。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
- 周盟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乳头括约肌切开气囊扩张术结石复发
- 内镜下乳头大气囊扩张术对并发憩室胆总管结石效果
- 2021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大气囊扩张术(EPLBD)治疗并发壶腹周围憩室(PAD)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月行EPLBD治疗胆总管结石508例病人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有憩室组(PAD组)和无憩室组(N-PAD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N-PAD组病人193例,PAD组病人315例,两组取石成功率、短期并发症(胰腺炎、出血、穿孔、胆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AD组结石复发率(17.1%)高于PAD组(9.3%),差异有显著性(χ^(2)=4.423,P<0.05)。按憩室大小分组,小憩室组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9.5%)高于大憩室组(0)及中憩室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73,P<0.01);按Boix分型,不同类型的憩室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和不同大小的憩室病人的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AD不增加EPL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风险,憩室不增加EPLBD术后结石的复发。
- 刘国红王小玮王士东毛涛田字彬赵清喜
- 关键词:肝胰管壶腹憩室胆石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不同时长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不同时长持续时间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EST联合EPBD治疗的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术中气囊扩张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46例,扩张时间20 s)、B组(46例,扩张时间40 s),对比两组患者一次净石率、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12 h血淀粉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胆道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对比显示两组患者一次净石率、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12 h血淀粉酶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氨酸转氨酶(Glutamat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的下降,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3)A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4.35%(2/46),B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8/4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联合EPBD对胆总管结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中不同气囊扩张时间不会对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等指标造成影响,但长时间扩张存在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建议在能够正常实施手术的情况下尽量控制术中气囊扩张时间。
- 孙仁虎金海林肖君张其德韩树堂
-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气囊扩张术胆总管结石
- 内镜下乳头大气囊扩张术治疗合并憩室的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
-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大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large balloon dilatation,EPLBD)治疗合并壶腹周围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a,PA...
- 刘国红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壶腹周围憩室
- 文献传递
- 乳头括约肌不同大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术对胆总管大结石患者远期结石复发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背景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内镜下乳头大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 large balloon dilatation,EPLBD)常用于治疗胆总管大结石,但括约肌切开大小对远期胆管结石复发的影响缺乏评价.本研究分析不同大小EST联合EPLBD的疗效差异及对远期胆管结石复发的影响.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切开大小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联合EPLBD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疗效,比较分析该术式的疗效差异及对患者远期胆管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68例胆总管大结石患者,根据不同大小的乳头括约肌切开程度分为三组,即:小切开组(≤5 mm),中切开组(6-9 mm)及大切开组(≥10 mm),三组均联合EPLBD,各组主要观察比较的指标为:术后胰腺炎、出血、穿孔、胆管炎等并发症,以及取石成功率、结石残留率、远期结石复发率等.结果三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胰腺炎、穿孔、出血、胆管炎,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切开组结石残留率较其余两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开组远期结石复发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内镜治疗胆总管大结石患者时,在达到相同取石效果的情况下,较小的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EPLBD,有助于保护乳头功能,减少远期结石复发.
- 周盟何家俊费诗茵王婷婷陈炜炜陈超伍刘军
- 关键词:括约肌切开术
- 超声引导下气囊扩张术在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气囊扩张术在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38例,均经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诊断为环咽肌失弛缓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口球囊扩张术,治疗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经口气囊扩张术,即超声定位环咽肌后经口插入导尿管,定位导尿管头端位置后,注入空气,进行气囊扩张治疗。每2日治疗1次,治疗期间记录每次治疗时间、扩张次数,并评估患者舒适度、喉部疼痛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行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VFS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每次治疗时间(23.53±1.81)min、扩张次数(4.79±0.42)次、患者舒适度(73.32±6.32)分、患者喉部疼痛VAS评分(0.89±0.7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6.00±2.19)min、(3.89±0.94)次、(55.00±7.83)分、(1.95±1.03)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洼田饮水试验患者临床疗效评定,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为100%,但治疗组治疗后的显效率为78.95%,明显优于对照组(31.58%),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SA评分[(22.58±1.22)和(24.05±0.71)分]、VFSS评分中的咽期评分[(2.58±0.51)和(2.11±0.32)分]及误咽情况[(3.58±0.51)和(3.16±0.37)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气囊扩张术可以缩短每次治疗时间、增加扩张次数、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喉部疼痛情况,提升治疗效果。
- 章微微叶瑞忠李厥宝周盼盼李学军王元姣
- 关键词:超声引导脑卒中环咽肌失弛缓
相关作者
- 苏进根

- 作品数:15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胆总管结石 括约肌切开术 胰腺炎 ERCP 内窥镜
- 施瑞华

- 作品数:422被引量:1,658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研究主题:食管鳞癌 食管肿瘤 内镜 幽门螺杆菌 食管癌
- 李兆申

- 作品数:2,272被引量:18,716H指数:57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 胰腺肿瘤 内镜 幽门螺杆菌
- 黄美蓉

- 作品数:161被引量:776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
- 唐建中

- 作品数:61被引量:161H指数:8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单孔腹腔镜 腹腔镜 内镜 肝移植 常规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