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32 篇“ 毛南族 “的相关文章
毛南族 110307 莫家仁著关键词:毛南族 毛南族 节庆旅游文创设计研究2025年 毛南族 作为广西的古老的山地民族 之一,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旨在深入探索毛南族 节庆旅游文创设计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随后对毛南族 节庆旅游文创设计领域的现状展开概述。分析毛南族 独特的节庆文化在设计市场的潜在价值,深化对毛南族 本土节庆文化的挖掘,焕发节庆文化生机,推动文创设计市场的发展,打破同质化现象。 黄沁妤 廖荔娜 杨文施 彭振关键词:节庆旅游 节庆文化 毛南族 同质化现象 基于AIGC的毛南族 织锦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25年 文章探索AIGC技术在毛南族 织锦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旨在推动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章分析了毛南族 织锦纹样的特征,包括题材、构图形式和色彩运用。同时阐述了AIGC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现状,并通过AIGC技术对毛南族 织锦设计进行数字化处理,分析了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字化处理、风格融合和色彩优化等手段,AIGC技术能够生成符合现代审美的新纹样,并将其应用于家居装饰、时尚配饰等文创产品,实现个性化定制,为毛南族 织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宋思羽 贺欣悦毛南族 “分龙节”品牌形象设计与传播路径研究2025年 毛南族 独有的“分龙节”涵盖诸多民族 文化元素,是毛南族 重要的“非遗”文化节,是广西重要的民族 节庆品牌,其活动内容充分展现了毛南族 的文化内涵和宗教信仰。因此,有必要对环江县毛南族 “分龙节”的传统艺术及其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笔者以毛南族 分龙节的仪式活动与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将毛南族 “分龙节”活动品牌化,尝试提出其品牌形象的设计思路以及品牌形象的推广方法,为互联网新时代下分龙节品牌的传播及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并为毛南族 民俗文化宣传和输出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方式。 林家琪关键词:品牌形象设计 灯光照明在毛南族 传统民居室内的现代设计应用 2025年 以毛南族 传统民居室内光环境为例,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走访调查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和舒适性四原则下,提出结合自然光、界面和陈设的室内光环境设计策略,对毛南族 民居的堂屋、老人房和卧室等主要室内空间进行采光照明设计改造,营造敞亮舒适的室内光环境,为构建“美丽宜居”的毛南族 室内环境提出设计参考。 朱文霜 陈桂媚 李孟璇关键词:采光照明 毛南族 人居环境 灯光设计 广西环江县毛南族 山歌的音乐特征及审美价值探究 2025年 毛南族 山歌是毛南族 人民在日常生活当中形成并传承的歌曲,歌曲当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本文研究了毛南族 山歌的音乐特征和审美价值,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通过实际走访环江毛南族 长美乡、同当地的山歌传承人及歌会主席进行交谈了解到毛南族 山歌传承和发展方面的现状。通过整理收集到的谱例对毛南族 山歌进行分类,并进一步总结出其在旋律调式、旋律语言、延长特征三个方面的音乐特征.以及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寓教于乐三个方面的审美价值。笔者希望本论文能够丰富毛南族 山歌的相关资料,并且为政府提供了关于毛南族 山歌传承方面的建议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张潇 徐晴岚关键词:音乐特征 审美特征 口传叙事中的中华文化符号及其当代传播——以毛南族 为例 2025年 毛南族 创世神话、神灵故事、风物传说等口传叙事中蕴含着诸如开天辟地、兄妹成婚、大神射日、三十六神灵谱系、一村一社等中华文化符号,以及与周边各民族 同源共祖、守望相助的民族 交往叙事,是中华民族 共同文化记忆的集中体现,是在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通过中华文化符号元符号的重新建构、依托新媒体平台打造文化IP等形式,毛南族 口传叙事中的中华文化符号在当代得以传承和传播,以新形态成为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媒介与文化资源。 冯智明 张贝儿关键词:文化传播 非遗视角下毛南族 竹编艺术的设计转译研究——以环江南昌屯村民议事长廊设计为例 2025年 本研究以非遗视角探讨毛南族 竹编艺术的设计转译,以环江南昌屯村民议事长廊为例,深入分析了毛南族 竹编艺术的历史、文化传承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将毛南族 竹编艺术融入现代设计,实现文化与设计的有机结合。研究提出了设计转译策略,包括平衡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设计需求、保持文化认同、促进非遗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协同、评估设计转译对传统技艺的影响,以及非遗保护政策与设计实践的结合。本研究旨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应用和活态传承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徐明星 陶雄军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环江毛南族 傩文化传承人口述傩戏面具艺术演变史研究 2025年 傩戏起源于古代方相氏的驱傩仪式,是一种早期的祭祀舞蹈,用以祈祷神灵保佑、祛除疾病和灾祸。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汉代之后,傩戏逐渐演变成具有宗教仪式特征的表演形式,同时受到民间歌舞和戏剧的影响,逐步发展成为集娱乐性与宗教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本文旨在以调查口述历史的方式,探索傩戏面具艺术特征、社会功能和文化传承的演变历程,分析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革和挑战,为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莫然 陈烨关键词:傩戏面具 艺术演变 口述 喀斯特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自然影响因素分析——以广西环江毛南族 自治县为例 2025年 以广西环江毛南族 自治县为例,基于高精度的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喀斯特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自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广西环江毛南族 自治县农村居民点CV值均在64%以上,空间分布类型呈“集聚型”,但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在空间上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2)根据核密度估计分析得出,广西环江毛南族 自治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密度差异性显著,县域中南部的居民点斑块密度规模较大,而西北部的居民点斑块密度规模较小且较为稀疏;3)广西环江毛南族 自治县农村居民点在喀斯特地貌不显著区域集中分布,在显著区域则零星分布,呈现“小集中、大散落”的空间分布格局;4)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不显著、海拔低于400 m和坡度小于15°的区域。在喀斯特地貌显著区域,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少而散;海拔在400 m以上,则农村居民点斑块面积骤减。 严志强 劳晓帆 史莎娜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喀斯特地貌 空间分布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 核密度估计
相关作者
龚继春 作品数:99 被引量:170 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毛南族 体成分 遗传多态性 短串联重复序列 仫佬族 邓琼英 作品数:95 被引量:211 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毛南族 仫佬族 遗传多态性 体成分 短串联重复序列 周丽宁 作品数:80 被引量:167 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毛南族 遗传多态性 短串联重复序列 仫佬族 体成分 徐林 作品数:94 被引量:193 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遗传多态性 毛南族 短串联重复序列 体成分 仫佬族 李松峰 作品数:60 被引量:159 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遗传多态性 短串联重复序列 毛南族 仫佬族 STR基因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