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59篇“ 殖民统治“的相关文章
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公共卫生史 1835-1935
印度是英帝国最为重要的卫生医学科学知识生成地与“实践基地”,也是英帝国各殖民地与自治领中最早开始仿效宗主国推广公共卫生治理措施的地区。本书立足于英帝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及帝国知识交流网络,以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公共卫生治理...
刘旭作
帝国边缘:日本殖民统治琉球时期的认同塑造及其影响
2025年
在族群同化的复杂进程中,强势民族往往会利用其政治、经济及文化上的优势,将自身的文化认同、价值观念及社会规范强加于弱势民族之上,以期实现文化的同质化与民族的融合。1879年日本强制吞并琉球设置冲绳县,随即开始了对帝国边缘的琉球族群进行“大和化”“皇民化”的同化工作,塑造日本帝国统治下的“皇民”。日本在构建所谓“单一民族国家神话”的过程中,并非单纯地追求单一化与同质化,而是同时强调差别意识。日本不断灌输给琉球人一种观念,作为“二等国民”应肩负着保卫日本本土的重要使命。这种既积极同化又充满歧视的政策导向,形成了一种相对畸形且矛盾的同化模式。这种同化模式所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激发了琉球族群对于被大和民族接纳的渴望,使得他们努力模仿并接纳日本人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以期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与接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遭受歧视与欺压,琉球族群内部也产生了一种对“个性论”的倡导,开始寻求并强调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与价值,以抵抗外部的同化压力并维护族群内部的利益。这种复杂的族群认同意识,既是对日本同化政策的反应,也是琉球族群在保持自我与融入大和之间寻求平衡的一种体现。
孙家珅项杰
关键词:皇民化
北平沦陷期间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与民众抗争
2025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这座千年都城在日军的铁蹄下沦陷。日军占领北平后,一方面扶植伪政府,推行一系列的毒化和奴化政策,制造“北平繁荣”假象,企图欺骗民众接受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另一方面对北平人民实行严厉的管制和人身检查,封锁外界消息,实施严酷的法西斯统治。面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北平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进行隐蔽的游击战,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在沦陷八年的抵抗中,北平人民谱写了一曲悲壮而坚韧的民族抗争之歌。
杨剑利
关键词:日本侵略者卢沟桥事变殖民统治人身检查
殖民统治的伤痕:吕正惠对日据时期中国台湾文学的研究
2025年
吕正惠对于日据时期中国台湾文学研究以直面历史的姿态,揭示了殖民统治下存在于中国台湾作家创作活动中的“伤痕”。面对岛内存在的以漠视“伤痕”及扭曲历史为代价的相关论述,吕正惠在其研究中借由对大量历史材料的爬梳与再现,通过历史化、语境化的读解,做出了正本清源的驳斥。正视“伤痕”,才能有效清理残留在中国台湾社会中的殖民统治“遗绪”,才能疗愈历史的创痛。这不仅是由吕正惠的日据时期中国台湾文学研究所提供的启示,更应成为我们在从事中国台湾文学研究时坚守的立场与态度。
吴明宗
关键词:日据时期伤痕
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的殖民统治及其影响——兼论比利时非洲博物馆的演变
2025年
19世纪末,为了攫取刚果河盆丰富的象牙、橡胶等资源,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进行残酷的殖民活动,并通过殖民政府的公安军、代理人实施种族主义法令,对当地劳工采取暴虐行为、强制劳动等手段进行非人奴役,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比利时非洲博物馆与比利时的殖民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很长时间以来,博物馆呈现的是利奥波德二世的所谓“文明事业”及比利时对刚果殖民统治的“丰功伟绩”。随着后殖民研究的兴起,学术界越来越多地探寻利奥波德二世殖民统治真相,推动非洲博物馆更新改造,以便人们更深入了解利奥波德二世殖民统治的本质以及比利时对待殖民历史的态度。
陆晓红林广
关键词:暴行
殖民统治不可能为中国台湾带来真正工业化
2024年
殖民地工业化”论宣扬“侵略有理”、“殖民有功”,试图激起“亲日反中”舆论,扭曲中国台湾民众的家国认同,不仅数典忘祖,更是汉奸洋奴思维,无非想“挟洋自重”,以为“台独”张目。
汪小平
关键词:殖民统治工业化殖民地
日本在伪满洲国兴安南省的殖民统治研究
九一八事变以后,由于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当局采取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迅速沦陷。伪满洲国成立后,日伪当局在原哲里木盟相继设立了兴安南分省和兴安南省等。自此,兴安南省地区被纳入到伪满洲国的殖民统治体系之内。为达...
马新兰
关键词:伪满洲国殖民统治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印缅关系研究——和平合作与对抗冲突
2024年
印度和缅甸在19世纪中后期沦为了英国殖民地,这段时期在两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不仅影响两国各自的现代化进程,而且相互间关系相较于古代的平稳交流发生了更全面深刻的变化。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缅政治关系:印缅同属英国在东方的殖民地,都经受着严酷的压迫,但由于缅甸被放在英属印度的辖区之下,属于“殖民地中的殖民地”,政治地位更加低下。印度民族革命运动启发缅甸建立了民族主义团体,印缅双方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展开了合作。印缅冲突大多源于印度移民问题,因为印度人普遍比缅甸人教育水平高,几乎所有公共服务部门的职位都被印度人占据了。印缅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印度对缅甸的控制和缅甸对印度的高度依赖。印度人对缅甸资本的垄断是印缅双方反英独立斗争合作的一个消极因素。印缅政经关系虽有矛盾,但这一时期总体上以和平合作为主流。
刘嘉雅
关键词:英国殖民统治
20世纪初加尔各答城市改造与英帝国殖民统治
2024年
17世纪末加尔各答建城,逐渐形成了“黑白城”的城市布局。在殖民体系下,印度人聚居的黑城在城市发展中处于边缘位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鼠疫、民族主义运动的冲击下,城市发展陷入困境。英印政府则利用此次危机,将城市改造的触角深入至印度本土社会内部,以维护自身统治的稳定性。英印政府凭借自身在殖民地中突出的政治权位,主导了加尔各答的城市改造,企图建立一个更符合殖民利益、更便于管理的新秩序。纵观此次改造活动,公共卫生问题是英印政府进行城市规划与治理的重要导向,其背后的逻辑是英帝国在印度以“差异性”原则为基础的治理机制。卫生问题成为了帝国建构异族他者、凸显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异质性的工具,进而为殖民者干预控制殖民地社会提供了合理性。同时,殖民权利的推行不仅具有强力性的一面,协商性也是保障殖民统治平稳运行的内在要义,即殖民者面对现实情况,在印度社会做出的不曾言明的让步。
付文文
关键词:公共卫生殖民统治
从1919年革命看殖民统治延续下的埃及现代化
2024年
1914年一战爆发后,英国强行宣布“保护”埃及,引发两国关于“保护”与独立之争。一战结束后不久,埃及就爆发争取独立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即1919年革命。萨阿德·扎格卢勒领导革命派在埃及国内、巴黎和伦敦进行政治博弈,开展对美国外交,迫使英国发表“二·二八”声明并承认埃及“独立”。然而,革命派不愿放手发动民众,美国又向英国殖民主义妥协,革命因此半途而废。随着英国殖民统治的延续,埃及失去了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化机遇。从长时段来看,英、法等强行中断穆罕默德·阿里开创的自主型现代化进程,殖民主义妨碍了埃及政治现代化、土地改革与农业革命和工业化。萨达特和穆巴拉克时期埃及新自由主义泛滥,集中体现了殖民主义对埃及现代化进程深远的负面影响。
毕健康
关键词:殖民主义

相关作者

沈燕
作品数:22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伪满皇宫博物院
研究主题:殖民统治 伪满洲国 侵略 伪满 满铁
刘伟才
作品数:55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非洲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非洲人 殖民统治 殖民主义 种族主义 经济史
臧运祜
作品数:80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研究主题:华北事变 日本对华政策 中日关系 日本侵华 七七事变
李安山
作品数:126被引量:829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研究主题:华侨华人 非殖民化 殖民统治 华人 援助
车霁虹
作品数:37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东北抗日联军 殖民统治 日本右翼 东北抗联 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