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篇“ 残渣态“的相关文章
- 湖光岩玛珥湖非残渣态Rb/Sr比值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5
- 2011年
- 湖泊沉积物Rb/Sr比值变化主要受控于Sr含量的变化,而真正反映流域化学风化强度的主要是迁移至集水盆地(湖泊)的溶解态Sr^2+,在沉积物中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等形式存在。通过对不同赋存状态的Rb/sr比值与相应的Sr含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对比分析发现,沉积物非残渣态Rb/Sr比值更好地反映了流域化学风化。根据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非残渣态Rb/Sr比值的剖面变化,恢复了该流域一千多年来的化学风化历史。湖光岩玛珥湖非残渣态的Rb/Sr比值在AD704~1850年存在2个低值.即AD740~860年和AD1400~1750年,表明这两个时段该流域化学风化较强,其中AD1550~1700化学风化最强。湖光岩玛珥湖流域的化学风化主要受降水的控制,而温度对它的影响不明显。
- 曾艳陈敬安张维朱正杰李键
- 关键词:沉积物化学风化湖光岩玛珥湖
- BP神经网络模型在表层沉积物及其非残渣态组分吸附双酚A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应用沉积物吸附双酚A(BPA)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了松花江表层沉积物的不同泥水比、非残渣态组分(有机质、铁氧化物、锰氧化物)和BPA初始浓度对BPA吸附量的影响。所建BP神经网络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665,校正集均方差(MSEc)、验证集均方差(MSEv)和预测集均方差(MSEp)分别为0.0068、0.0596和0.1285;利用遗传算法优化估算了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沉积物吸附BPA的最大吸附量,优化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为0.96%~8.21%。此外,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沉积物非残渣态组分(有机质、铁氧化物、锰氧化物)质量百分比及摩尔含量变化与BPA吸附量的关系,经分析可知,铁氧化物和有机质对沉积物吸附BPA起着促进作用,沉积物非残渣态组分吸附BPA的相对贡献(K)为KFe>KOMs>KMn,即沉积物中铁氧化物是BPA的主要吸附位,而Mn氧化物则对沉积物吸附BPA起着抑制作用。
- 张琛刘建林胡艳高茜李鱼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沉积物双酚A铁氧化物锰氧化物
- 选择性萃取对沉积物非残渣态、粘土矿物结构及吸附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08年
- 用NH2OH·HCl,(NH4)2C2O4和H2O2对表层沉积物中非残渣态的Mn氧化物、Fe/Mn氧化物和有机质进行选择性化学萃取,同时提取粘土矿物,并对提取前后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比表面积、FTIR、ES-EM和XRD等分析.结果表明,萃取后沉积物的比表面积显著增大,沉积物颗粒的分散度随之增大,晶体边缘逐渐清晰,棱角逐渐分明,但沉积物的XRD和FTIR谱图变化不大,原因在于XRD和FTIR谱图中的特征峰主要是由矿物组分产生的.萃取后随着沉积物分散度的增大,晶体颗粒表面粗糙度减弱,沉积物的吸附能力降低,表明颗粒表面特征对重金属的吸附起到一定作用;而沉积物的比表面积与沉积物吸附能力之间的反比关系说明沉积物主要吸附组分对其吸附的贡献远远大于沉积物表面与孔隙结构的贡献.
- 王晓丽李鱼王一喆董德明李绪谦
-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
- 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非残渣态组分的选择性萃取分离及其吸附铜/锌的特性被引量:30
- 2006年
- 采用化学萃取技术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的非残渣态组分(铁、锰氧化物及有机质)进行了分离,并研究了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非残渣态和残渣态组分吸附铜、锌的特性.结果表明,0.1mol/LNH2OH.HCl+0.1mol/LHNO3,(NH4)2C2O4-H2C2O4缓冲溶液和体积分数为30%的H2O2可选择性地萃取分离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非残渣态的锰氧化物、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萃取率为63.15%~97.59%,同时对非目的组分影响较小;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及其各组分对铜的吸附能力均大于对锌的吸附能力,且生物膜及其各组分对铜、锌的吸附能力均高于表层沉积物及其相应组分对铜、锌的吸附能力;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非残渣态组分对铜、锌的吸附能力均大于残渣态组分,且非残渣态组分中锰氧化物的单位吸附能力最强,其次是铁氧化物,而有机质的单位吸附能力较弱,比锰氧化物低2个数量级,说明生物膜对水体中痕量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作用强于表层沉积物,而表层沉积物(生物膜)中金属(铁、锰)氧化物对水中痕量重金属起主要控制作用.
- 李鱼王晓丽张正郭书海
-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重金属
- 长江口和黄河口沉积物非残渣态中元素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00年
- 研究了长江口、黄河口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可提取量间的相关性、元素可提取量与粒度组成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两个区域不同类型的大量沉积物的研究结果表明 :用 1mol/LHCl或 0 5mol/LHCl+H2 O2 提取沉积物 ,元素Cu、Zn、Pb、Co、Li、Ni、Fe、K、Al的提取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元素Zn、Cu、Pb、Co、Li、Ni、Fe、K、Al的可提取量与沉积物中粘土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与 1mol/LHCl、0 5mol/LHCl+H2 O2 两种提取方法相比较 ,2 5 %HAc只提取了部分结合松散的金属 ,元素的可提取量之间以及与粘土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差。初步发现了沉积物中部分元素可提取相的元素粒度控制规律。
- 林荣根刘新威吴景阳
-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 上海地区As污染土粒径分级及形态分布被引量:1
- 2023年
- 本文以上海地区As污染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地区污染土壤的粒径分布情况以及As在不同粒径段内的存在形态的分布情况。研究采集了某化工退役场地上的含As污染土,以3、0.75、0.075、0.05 mm为节点,确定粒径分布。利用Tessier分析法对不同粒径段上As的五种形态的含量进行测定,得到不同粒径段的污染分布特征。研究得到,该污染土壤主要分布在0.075 mm以下,随着粒径范围的减小,其粒径的质量占比越高。As在不同粒径段内形态分布规律一致,以残渣态形态为主,解释了As在实际淋洗应用中效率不高的原因,As的淋洗应该着重考虑对残渣态的转化。
- 诸毅姚振楠
- 关键词:AS粒径分级形态分析残渣态淋洗
- 淖毛湖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赋存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煤中存在的微量有害元素会在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对属优质直接加氢液化用煤的淖毛湖煤中的有害微量元素迁移特性和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可揭示加氢液化过程中的迁移机理并对淖毛湖煤的直接转化利用提供指导。为探明淖毛湖煤中5种有害微量元素As、Cr、Cd、Pd、Hg在直接加氢液化工艺中的迁移行为,采用逐级提取试验为主要手段,研究原样和液化残渣样中各种元素赋存状态的变化规律。淖毛湖煤中5种元素整体含量不高,但Hg和Cd元素含量远超过全国均值。加氢液化工艺之后对水样、油样和液化残渣样进行元素含量测试,发现5种元素几乎不在水样和油样中分布,迁移程度按挥发性大小排序为:Cd>Hg>As>Pb>Cr。硫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是淖毛湖煤中5种有害微量元素最主要的赋存状态,但在各元素中占比有所差异,Pb、Cr和Hg元素的残渣态占比较高。经过加氢液化之后,几乎不迁移的Cr元素的赋存状态变化不大,其他元素的不稳定状态发生迁移,含量大幅度下降。有机质的反应使得与其赋存的As和Cd也发生大量挥发,导致残渣态在液化残渣中的占比变高;Hg的所有赋存状态均降低,在液化残渣的剩余量中与微量有机质和硫化物共存的Hg含量相对较高。
- 高燕张凝凝
- 关键词:有害微量元素赋存特征残渣态
- 纳米羟基磷灰石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 2022年
- 为进一步解决当前重金属对土壤严重污染不可逆转且高积累性的问题,以黄棕土壤为例,在对其基础理化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方式研究了微米级羟基磷灰石、纳米级羟基磷灰石以及骨粉对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减少、对土壤中重金属残渣态含量的增加两个层面反应不同含磷材料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治理效果,对指导今后土壤重金属治理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 马涛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骨粉残渣态
- 基于侵蚀过程的喀斯特坡耕地土壤重金属迁移机制被引量:5
- 2021年
- 为探索喀斯特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随径流迁移机制,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下Cu、Zn和Ni元素随地表径流迁移转化机制。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条件下坡面产流量呈上升趋势,在产流10~20 min后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同时降雨强度越大,坡度越陡,产流量越高。②不同处理条件下产沙量均呈先迅速增加后缓慢减少的变化趋势,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呈正比,且在相同降雨强度下存在临界坡度。③供试土壤中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随着产流时间的延长,径流中溶解态Ni和Cu元素变化无明显规律,上下波动幅度不大,溶解态Zn在径流中含量低于检测下限,而颗粒态Cu、Zn和Ni含量基本呈现先快速上升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与径流产沙量变化趋势一致。
- 蔡雄飞赵士杰王济王济郁鑫杰赵帅
- 关键词:重金属溶解态残渣态
- 铁氧化物法和堆腐法对重金属混合污染土壤钝化效果的研究
-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之一,其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很多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很多钝化土壤中重金属的方法,钝化效率优良但治理过程复杂且成本昂贵。近年来,铁氧体在去除水中重金属中发展很快,堆肥化处理污泥和动物粪...
- 张倩倩
- 关键词:污染土壤铁氧化物堆腐钝化残渣态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李鱼

- 作品数:229被引量:1,115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
- 研究主题:生物膜 镉 沉积物 自然水体 铅
- 张海丰

- 作品数:190被引量:63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东北电力大学
- 研究主题:膜生物反应器 胞外聚合物 膜污染 MBR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 高茜

- 作品数:33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阿特拉津 沉积物 表层沉积物 复合污染 生物膜
- 滕彦国

- 作品数:345被引量:2,860H指数:28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地下水 重金属 土壤 土壤重金属 傍河水源地
- 徐争启

- 作品数:282被引量:2,096H指数:16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特征 铀矿床 重金属 地球化学 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