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7篇“ 残余创面“的相关文章
中药浸浴在四肢烧伤残余创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浸浴在四肢烧伤残余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9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四肢烧伤残余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患者局部创面于中药浸浴后涂抹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及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对照组患者局部创面仅予以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及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渗出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疼痛程度、创面病原菌阳性率及上皮化率。结果治疗14 d时,试验组患者创面渗出明显少于对照组(t=3.349,P=0.002)、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8.702、12.580,P均<0.001)、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Z=-2.893,P=0.004);治疗7、14 d时,试验组患者创面病原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148、7.111,P=0.042、0.008)、创面上皮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2.441、63.142,P均<0.001)。结论给予四肢烧伤残余创面于中药浸浴后涂抹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及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能够有效减轻创面渗出及炎症反应,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降低疼痛程度,提高上皮化率。
路艳花张明李文勇李清华
关键词:中药浸浴烧伤四肢烧伤残余创面炎症反应疼痛
湿润烧伤膏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治疗烧伤患儿残余创面中的应用效果及围术期护理体会
2025年
目的分析为烧伤患儿应用湿润烧伤膏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的成效,对围术期护理要点进行探索。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9例烧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湿润烧伤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纳米银抗菌敷料,对比两组患儿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疼痛情况、瘢痕情况、创面愈合情况、总住院时间、创面愈合质量、术后创面分泌物天数、发热情况、患儿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成效整体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提升幅度更为明显,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烧伤患儿,可在应用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的同时为患儿群体额外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治疗方案更能加速患儿残余创面的愈合速度,改善愈合质量,缓解患儿因烧伤而出现的负性情绪,提高患儿群体的生活质量。
靳健华杜黎辉尹幸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纳米银烧伤患儿创面护理
生肌解毒汤联合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患者的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生肌解毒汤联合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20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浸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肌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创面面积,治疗前后疼痛介质(5-羟色胺、神经肽Y、前列腺素E2)水平、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命质量[简明烧伤专用健康量表(BSHS-A)]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95/100),高于对照组的82.00%(8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后,观察组创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5-羟色胺、神经肽Y和前列腺素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一般健康状况等BSHS-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肌解毒汤联合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与生命质量评分,缩小创面面积,降低疼痛介质水平和VAS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浸浴治疗。
刘石李华义石瑶瑶
关键词:浸浴烧伤残余创面生命质量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烧伤患者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探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选择这一方法修复此类创面时提供科学依据,以进一步提高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1日-...
刘金晶
关键词:烧伤后残余创面难愈创面
浸浴护理对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愈合和满意度的影响
2024年
分析全身浸浴护理在预防严重烧伤和深度烧伤残留伤口感染的后期阶段的具体作用。方法 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这个时间段内,选择接受治疗的80名非常严重的烧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然后把这些作为研究对象的患者分成研究中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的40位患者使用临床中一直使用的创面的常规护理措施,那么观察组中的40位患者就需要使用烧伤后的全身浸浴护理方案。结果 在开始治疗2周的时间之后,在伤口愈合的患者数量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数量比较大于对照组的患者数量。在伤口愈合时间来看,观察组的患者的也比对照组患者所需要的时间也要短一些,而且对于发生伤口感染的概率和遗留疤痕的程度来说,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伤口愈合情况还是更加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患者对临床中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来看,观察组的患者也要高于对照组,经过各种调查得到的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 对烧伤患者进行全身浸浴护理可以减少后续创伤性感染的频率,并且能缓解伤口疼痛,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疤痕的形成,提高临床工作中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更容易接受。
张婷孙傲思
关键词:深度烧伤残余创面
新鲜血浆外敷在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术前准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在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术前准备期间所用是新鲜血浆外敷方案的优势.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是进行本次试验研究选取对象(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患者)的范围,有74例被计入到组中,此后按照不同的创面术前准备方案...
曾勇黄磊李小英施闻华蒋秋萍
关键词:烧伤残余创面术前准备
全身浸浴护理模式对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感染患者的影响
2024年
浅析全身浸浴护理方法对那些遭受大面积深度烧伤并吞噬于后期创面感染的人群的影响。方法 在94例样本当中,各分为47例,常规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手法,对照组则采用了全身浸浴的护理方式。考察的焦点是比对两种疗法前后的VAS疼痛指数、血液中炎症激素的数值、伤口愈合所花费的时间、抗生素的用量、个体的生活质量评估指数、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度及TNF-α、IL-6和后期残余创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全身浸浴的疗法能有效降低VAS疼痛指数及血液中炎症激素的水平,同时显著减少后期残余创面感染的几率(P<0.05)。在护理有效率方面,研究组(85.71%)明显高于常规组(57.14%)。结论 全身浸浴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感染患者的疼痛,降低炎性反应,减少感染概率,提高护理有效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吴平萍
关键词:大面积深度烧伤疼痛评分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PRP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使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治疗深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选取2021年2月-2023年4月间烧伤残余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人数:90人,分组法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与者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每一组都包括45名成员。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而另一组则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了标准的治疗和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应用,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额外采用了PRP作为治疗手段。我们对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状况,生活质量等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揭示,观察组的整体有效率高达97.78%,这一数字明显超过了对照组的73.33%(P<0.05)。另外,在治疗结束后的第7天和第15天,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定量表(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在生活质量上的评分明显超过了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酸性成纤生长因子与PRP联合应用能改善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不适、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罗友云徐小娟何忠亮何琴琴
关键词:烧伤残余创面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PRP
分层换药法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康复中的价值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分层换药法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患者康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南开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89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法,研究组采用分层换药法,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疗效、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四肢、躯干、颜面部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9 d后,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4.09%,研究组健康调查简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换药法应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有助于缓解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贾贺培赵永健梁彦辉
关键词: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创面创面愈合时间生活质量
罂粟碱注射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罂粟碱注射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治疗的深度烧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用药不同分为联合用药组(n=40)与单独用药组(n=40)。联合用药组采用rb-bFGF与罂粟碱注射液联合治疗,于5 cm×5 cm无菌纱布上涂抹300 IU/cm^(2)rb-bFGF之后将其于创面上覆盖,每日换药1次,肌肉注射罂粟碱注射液每日30 mg,每日2次。单独用药组单用rb-bFGF,用法同联合用药组。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的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6、IL-4、IL-1β]水平,治疗后3、7、10、14 d的创面分泌物评分和创缘反应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14 d的血清TNF-α、IL-6、L-1β水平分别为(65.27±8.77)、(105.21±9.14)、(20.21±1.18)μg/L,均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89.26±9.32)、(128.32±8.21)、(29.36±1.28)μg/L],IL-10、IL-4水平分别为(537.75±22.92)、(162.42±17.79)μg/L,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497.41±22.63)、(137.27±17.4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3、7、10、14 d创面分泌物评分分别为(1.64±0.25)、(0.97±0.24)、(0.78±0.20)、(0.38±0.11)分,均低于单独用药组[(1.82±0.29)、(1.28±0.26)、(1.04±0.24)、(0.65±0.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3、7、10、14 d创缘反应评分分别为(0.82±0.13)、(0.39±0.09)、(0.20±0.04)、(0.04±0.02)分,均低于单独用药组[(1.19±0.21)、(0.68±0.11)、(0.49±0.10)、(0.21±0.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为(22.84±3.02)d,明显短于单独用药组[(27.94±3.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治疗后�
林冠王佳坤戴立林淑瑜欧阳容兰刘江涛
关键词: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临床疗效

相关作者

邱学文
作品数:49被引量:243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创面愈合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烧伤后残余创面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王甲汉
作品数:204被引量:880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创面愈合 严重烧伤 创面 烫伤大鼠
任加良
作品数:51被引量:234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创面愈合 痂下水肿液 烧伤后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谷才之
作品数:118被引量:180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大面积烧伤 皮肤移植 严重烧伤 烧伤后
王锡华
作品数:203被引量:228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研究主题:皮瓣修复 烧伤 皮肤移植 大面积烧伤 难愈性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