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篇“ 武定地震“的相关文章
用相空间重建法研究武定地震序列被引量:4
2004年
选取了两种方案得到武定地震序列 ,并利用相空间重建法重构武定地震序列 ,探讨其吸引子的存在性。结果表明第二种方案得到的武定地震序列不存在吸引子 ,而第一种方案得到的武定地震序列确实存在吸引子 ,它具有自相似分形几何结构 ,其分维数d =2 85 6 ,所以为奇异吸引子。根据奇异吸引子的性质 ,探讨了武定地震发生的整个过程。并且论证了用此法研究武定余震分维数时 ,所必须取的维数n的范围。
虎雄林吴小平王彬胡家富
关键词:地震序列吸引子分数维混沌武定地震
云南武定地震余震近场尾波衰减的区域特征被引量:23
2001年
根据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 ,利用云南武定 MS6.5主震后近场田心和云龙两个流动数字化台站记录的余震序列地震资料 ,以不同中心频率 (1 .5~ 2 0 Hz)取样分频研究了近场尾波振幅衰减率 β(f)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两个台站给出的尾波振幅衰减率 β(f)存在明显的小区域范围非均匀性变化 .位于主发震断层两侧的云龙台 (东侧 )和田心台 (西侧 )测得的尾波振幅衰减率 β(f)值 ,当 f<6.0 Hz时基本一致 .相应的 Qc(f)值为 66~ 1 2 0的低值 ;但在高频范围 (f≥ 6.0 Hz) ,由于穿过主断层的近场尾波遭到断层破碎带强烈的吸收 ,因而云龙台测得的尾波振幅衰减率β(f )值 ,比不穿过主断层的田心台给出的β(f)降低 30 % ,并讨论了产生近场尾波振幅衰减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 .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 ,波源因子 A0 (f)不仅与震源强度相关 ,也与频率 f 相关 ,用 1 .5~ 2 0 Hz求出的 S波平均自由程 L在主断层东侧为 30 km、西侧为 40 km。
秦嘉政李白基钱晓东苏有锦蔡静观付虹
关键词:武定地震地震尾波地震前兆
再生之地 云南“10·24”武定地震救灾重建纪实
本书真实而全面地记录了1995年10月24日,云南武定地震灾害的发生、地震应急、救灾和重建的过程,总结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工作经验。
程政宁主编
关键词:抗震救灾报告文学
武定地震序列剪应力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3
2000年
根据陈培善和Duda 提出的具有ω3 模型的谱衰减模式, 利用云南武定M= 6.5 地震序列的近场数字化记录资料, 研究了近场地面运动峰值位移dm 、峰值加速度am 参数与环境应力τ0 值的依赖性. 一个新的考虑是假定峰值参数与介质Q的相关性, 并由此导出了用3 种地面运动峰值参数测定环境应力τ0 值的3 个关系式. 用这些关系式计算了武定地震序列的环境应力τ0 值. 结果表明, 3 个关系式计算的τ0 值基本一致, 绝大多数地震的平均τ0 值在5.0~35 MPa 的范围, 属高应力值地震序列; 高应力值被限制在紧靠主震震中附近的较小范围内,环境应力值的等值线的精细结构分布与强余震密切相关. 对τ0 值的时空特征分析表明, 该地震序列是在特定的地震构造交汇部位和高应力背景下发生的地震破裂过程.
秦嘉政钱晓东张俊伟谢庆茵
关键词:地震序列地震数据武定地震
武定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与频率特征被引量:6
1999年
利用武定地震序列数字化记录地震图资料研究了直接用速度谱和位移谱测定地震矩的方法,结果给出前者的误差比后者小50%,两者无系统差。对序列地震震源参数的研究结果给出,地震矩M0在1012~1016(N·m)之间,震源破裂半径a在100~350m范围,震源距r或震级ML与近场波谱拐角频率f0相关性不明显,序列地震应力降Δσ多数在10~80MPa的范围,表明武定地震序列是在高应力背景下发生的爆发性地震群。
秦嘉政谢庆茵钱晓东张俊伟
关键词:震源参数频率特征武定地震地震
武定地震中、小学教学楼震害及分析被引量:2
1996年
1995年10月24日武定6.5地震,是近年来我国受灾较重、伤亡较大的一次地震。其中,教育系统的中小学教学楼破坏尤为严重,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大众的普遍关注。本文根据课题组多次下灾区现场工作及对震害的分析研究后,针对几幢典型教学楼的震害分析其破坏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叶燎原缪升白良周亦唐冯骆方祥
关键词:地震震害教学楼
云南武定地震余震近场尾波衰减的区域特征
本文根据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利用云南 1995年 10月 24日武定 Ms 6.5主震后近场田心和云龙两个流动数字化台站记录的余震序列地震资料,以不同中心频率(1.5~20Hz),取样分频研究了近场尾波振幅衰减率β(f)...
秦嘉政李白基钱晓东
关键词:武定地震
文献传递
滇中汤郎-易门断裂构造活动的地貌特征
2021年
汤郎-易门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走向近南北,按地貌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可将其划分为北段(营盘村-插甸断裂)、中段(插甸-碧城断裂)及南段(碧城-易门断裂)。针对汤郎-易门断裂构造地貌差异,利用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基于GIS技术提取与断裂活动相关的水系,并计算其陡峭指数,结合野外考察及遥感影像讨论断裂在不同分段的活动习性与地貌特征。研究发现,区域内降水及基岩抗风化能力对亚流域陡峭指数的影响较小,认为陡峭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汤郎-易门断裂的垂直构造运动。陡峭指数显示,断裂走向呈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其分段性与前人划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所表征的基岩垂直活动性差异可作为断裂带活动分段的依据。断裂带东西侧陡峭指数在不同分段上表现出差异性,北段断裂东西侧陡峭指数显示出东、西向差异性抬升不显著,其与地貌上断裂北段表现的左旋走滑运动一致,以水平运动为主;断裂中段及南段陡峭指数在东西侧表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显示东侧较西侧基岩抬升更快,可能以垂直差异运动为主。
刘昌伟常祖峰庄儒新李鉴林
关键词:武定地震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ynamic Coulomb stress changes induced by M6.5 earthquake in Wuding, Yunna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ftershocks被引量:7
2008年
Based on the discrete wavenumber method, we calculate the fields of dynamic Coulomb rupture stress changes and static stress changes caused by M6.5 earthquake in Wuding, and study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bsequent after- shoc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positive region of dynamic stress peak value and static stress peak value are similarly asymmetric, which are basically identical with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aftershock. The dynamic stress peak value and the static stress in the positive region are more than 0.1 MPa and 0.01 MPa of the triggering threshold,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ynamic and static stresses are helpful for the occurrence of aftershock. This suggests that both influences of dynamic and static stresses should be con- sidered other than only either of them when studying aftershock triggering in near field.
虎雄林吴小平杨润海付虹胡家富黄雍
关键词:武定地震余震
禄丰 武定 丽江诸地震的相互关系——兼论丽江地震的预报
2003年
采用h′值和h值研究了禄丰、武定、丽江诸地震 ,指出了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着重研究了丽江地震的预报 ,为今后地震预报积累了经验。
刘正荣
关键词:地震预报丽江地震余震武定地震

相关作者

钱晓东
作品数:95被引量:632H指数:14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序列 强震 M 尾波
秦嘉政
作品数:151被引量:1,083H指数:22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尾波 地震序列 震源参数 腾冲火山区
付虹
作品数:236被引量:1,114H指数:19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M 地震预报 地震序列 地震前
李白基
作品数:32被引量:194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余震 S波 尾波 尾波衰减 地震余震
蔡静观
作品数:55被引量:213H指数:10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强震 地震 地震序列 地震前兆 地震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