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4篇“ 次固结“的相关文章
- 黏性土次固结系数试验研究
- 2025年
- 地面沉降是沧州地区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次固结系数是估算地面沉降量的重要参数。利用高压固结仪,对6组沧州黏性土试样进行一维高压固结试验。结果表明:黏性土固结曲线的主次固结是否呈典型的反S形态,与试样的超固结程度有关,采用试样的前期固结压力与当前承受的总压力的比值1/u进行分析。当1/u为0.8~2.7时,即轻微欠固结或超固结程度不大时,压缩曲线仍会出现主次固结界限模糊的现象;同一试样的次固结系数极大值受1/u的影响,其极大值发生在1/3<1/u<5.0之间,此时黏性土试样的应变值在7%~10%之间;不同试样次固结系数的极大值,与黏性土的含水比呈正相关关系,可近似用线性公式拟合。
- 解勇杰孙博雯韩硕
- 关键词:黏性土次固结系数
- 次固结系数的集成机器学习预测模型
- 2025年
- 工程实践中的长期沉降问题由次固结系数控制,但是现有的次固结系数经验模型存在着考虑因素不周、研究对象不足等诸多问题,不够可靠。与以往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研究提出了一种预测次固结系数的集成机器学习模型。新的模型采用了随机森林、自适应提升法、梯度提升回归树、极致梯度提升法4种集成学习方法,并采取网格搜索法和k折交叉验证法优化模型的超参数。文章建立起了4个输入变量(液限、塑性指数、孔隙比、黏土含量)和1个输出变量(次固结系数)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分析了特征的相对重要性,提高了模型的可解释性。研究结果发现,极致梯度提升法的预测效果最好,随机森林的预测效果最差。孔隙比是4个特征中最重要的,黏土含量的相对特征重要性最低。
- 刘延昭汪洋张明苏秉强许明秀苏明明
- 关键词:软黏土次固结系数蠕变
- 基于真空固结仪的软土次固结沉降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对于软土次固结的研究多采用室内试验的方式进行,但是目前较难实现直接得到土体突变全过程的曲线。本文基于改进的真空固结仪,进行了室内一维蠕变试验,研究了在正负压联合作用下的软土次固结沉降特性。研究发现:加载阶段,随着超载比的增大,变形增大,孔隙比减小;再加载主固结阶段,主固结变形会随着负压力增大而减小;根据次固结系数与超载比的关系,拟合了可用于计算某一超载比下的联合预压再加载阶段次固结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为软土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 宋宝禄
- 关键词:次固结沉降特性软土
- 结构性对软黏土次固结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软黏土原状样和重塑样次固结系数随固结压力的演化规律,比较不同试样的孔隙比和孔径分布曲线,探究结构性影响软黏土次固结特性的内在机理。【方法】对上海和温州软黏土的原状样和重塑样开展不同固结压力下的次固结试验及相同孔隙比下的压汞试验,得到试样在对应固结压力下的次固结系数及孔径分布曲线。【结果】原状样的次固结系数随固结压力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重塑样的次固结系数基本不受固结压力的影响。相同孔隙比下的原状样和重塑样在孔径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两者的次固结系数基本一致。但是,相同压力下的原状样和重塑样的次固结系数差值与孔隙比差值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结论】固结压力对原状样次固结系数具有重要影响,但对重塑样次固结系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此外,相同压力下的原状样和重塑样的次固结系数差异,主要是结构性引起两种试样的孔隙比不同所致的,而孔隙结构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 应胜一陈波许四法许四法
- 关键词:软黏土次固结系数孔径分布孔隙比
- 沧州地面沉降区黏性土次固结系数的试验研究
- 2024年
- 黏性土层次固结变形是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次固结系数是次固结变形的重要参数。通过获取不同深度的黏性土原状土样和制备的重塑土样,开展次固结试验,分析了黏性土的e-lg(t)曲线和固结压力、时间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进而建立反映次固结系数时间效应的关系式。结果表明:次固结阶段的孔隙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呈非线性变化,当固结压力大于和小于先期固结压力时,曲线分别呈现上凸、上凹形态;次固结系数受固结压力和时间影响,发现当超固结比大于1和超固结比小于等于1时,次固结系数分别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增大;建立了当超固结比大于1时次固结系数的经验公式,并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可为沧州地区次固结变形的计算提供依据。
- 李晨齐剑峰解勇杰郭海朋郭海朋
- 关键词:地面沉降区黏性土次固结系数固结
- 一种考虑次固结效应的吹填土单桩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次固结效应的吹填土单桩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方法,其通过对场地吹填土进行一维次固结试验,获得孔隙比‑时间对数(e‑lgt)曲线,利用曲线拟合获得次固结系数及相应计算参数,计算任意时刻的次固结沉降量,获得桩侧...
- 舒恺杨艳婷李翠凤周东杰刘洋郑学渊胡慧峰王朴炎毛雨薇
- 基于分数阶理论的软泥岩一维次固结蠕变模型被引量:1
- 2024年
- 工程中因岩石蠕变而诱发的灾害屡见不鲜,其中的软岩蠕变在实际工程中也较为常见。为探讨软岩蠕变特性,并准确预测软岩蠕变变形,本研究首先对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的软泥岩进行了一维次固结蠕变试验,分析了一维次固结蠕变试验下软泥岩的蠕变特性;然后引入了分数阶理论的概念,推演能够描述非线性蠕变特征的分数阶Burgers模型本构方程;最后利用Matlab中lsqcurvefit算法对软泥岩一维次固结蠕变试验数据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分数阶阶数对软泥岩一维次固结蠕变曲线的影响。蠕变试验表明:软泥岩蠕变机制符合固结蠕变中瞬时变形、固结变形、稳定变形三阶段,并呈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且原状、重塑试样在固结过程中均产生了较大程度的次固结蠕变,最大变形量可占总变形量的59%。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分数阶Burgers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次固结蠕变的非线性特征;模型分数阶阶数γ有较强的敏感性,能够反映拟合曲线的弹性阶段及之后的非线性黏弹性阶段,而分数阶阶数β敏感性较差,仅能对黏弹性阶段的蠕变趋势做出细微反应。
- 任思远倪万魁陈军廷拓文鑫杨珍珍
- 关键词:岩石蠕变BURGERS模型
- 武汉软土次固结特性及其演变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软土的次固结变形是导致建筑设施缓慢沉降的重要原因。为研究武汉软土的次固结特性及其演变规律,对该地区的原状土应用分级加载方式进行多组一维次固结试验,分析荷载、超固结比以及试样结构性对该地区软土次固结特性的影响。采取公式推导、归一化处理、曲线拟合等方法研究次固结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荷载逐级增大,次固结系数(C a)先增大后减小。C a于先期固结压力附近达到峰值,试样天然结构被破坏;超固结比(OCR)越大,C a越小;受结构性变化影响,试样主次固结分界点有所不同。C a与压缩指数(C c)之比在试样天然结构性破坏前后分别为一定值。通过Power\,Allometricl两种数学模型分别迭代的方法,确定了幂函数-双曲线模型相关参数,结果显示模型能较好反映荷载大于100 kPa时试样的变形过程。
- 张义德孙红牛富俊
- 关键词:超固结比次固结系数
- 水泥改良软土次固结变形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23年
- 人工配制不同水泥掺量的水泥土,进行一维固结蠕变试验,研究水泥掺量对水泥土次固结特性的影响;测定水泥土吸附结合水含量,确定吸附结合水含量与水泥掺量的关系,探究水泥对软土次固结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土的结构强度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加而增大,水泥掺入比低于10%,其增速缓慢;超过10%,增速明显。水泥土的主固结时间几乎不受固结压力影响,随着水泥掺入比增大明显减小。水泥改良软土的次固结系数C_(α)与固结压力p的关系曲线在结构强度附近存在峰值点,起始阶段,次固结系数随着固结压力增加逐渐增大;超过峰值后,随着固结压力增加先是明显减小,最后逐渐趋近于基本不再变化的常数。施加的固结压力低于水泥土的结构强度时,e-lg t关系曲线近似呈直线,主、次固结界限模糊,主、次固结划分点难以确定;超过水泥土的结构强度时,e-lg t关系曲线呈反S形,固结压力越大,线形特征越明显,主、次固结分界点越清晰。水泥土的次固结系数C_(α)与压缩指数Cc的比值近似为一常数,水泥土的C_(α)/C_(c)值明显低于原状土,几乎不到原状土C_(α)/C_(c)值的一半,C_(α)/C_(c)值与水泥掺入比aw呈线性递减关系。水泥土的吸附结合水含量Wg与水泥掺入比aw呈良好的线性递减关系,水泥掺量增加,吸附结合水含量变小,结合水膜变薄,流变相物质体积占比相应减少,改良后的软土随着流变相物质的减少,整体性质呈现出次固结特性变弱的趋势。
- 贺建清贺建清胡惠华吴昊天王朦
- 关键词:软土水泥土水泥掺入比次固结特性
- 考虑次固结影响的软基工后沉降预测方法
- 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路基,工后沉降的预测尤为重要,其能加强对卸荷时机的把握,确保工程质量,节省费用。对比沉降理论计算,采用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拟合推算工后沉降的方法更贴合实际,同时更易被工程人员所接受。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采...
- 杨杰蔡耀辉曾祥煜
- 关键词:沉降预测双曲线法灰色VERHULST模型ASAOKA法次固结
相关作者
- 雷华阳

- 作品数:287被引量:1,537H指数:20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 研究主题:真空预压 排水板 软土 土力学 蝴蝶结
- 陈晓平

- 作品数:116被引量:1,623H指数:22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 研究主题:软土 固结 蠕变 土力学 软土地基
- 刘松玉

- 作品数:1,326被引量:8,070H指数:47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 研究主题:孔压静力触探 电阻率 CPTU 孔压 土体
- 丁小冬

- 作品数:11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 研究主题:次固结 次固结特性 软土 次固结系数 黏土
- 朱俊高

- 作品数:306被引量:2,330H指数:29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
- 研究主题:粗粒土 三轴试验 土石坝 粗粒料 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