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12篇“ 椎弓根内固定“的相关文章
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濮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术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伤椎椎管狭窄率、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脊柱后凸Cobb角、血清应激指标(肾上腺素、β-内啡肽和皮质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优良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VAS评分和血清肾上腺素、β-内啡肽和皮质醇等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ODI评分、伤椎椎管狭窄率、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脊柱后凸Cobb角小于术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降低其ODI评分、VAS评分、血清应激指标水平、伤椎椎管狭窄率、椎体前缘压缩率、并发症发生率,减小其脊柱后凸Cobb角,效果优于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
王庆忠苏海涛张大鹏魏亚营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价
2024年
探讨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80例经X线、CT或MRI检查确诊的急性脊柱创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取常规疗法与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为(112.58±14.38)min,脊柱功能恢复时间为(76.54±8.20)d,住院时间为(6.73±2.48)d,其短于对照组的(190.72±20.78)min、(82.19±6.45)d和(14.79±3.27)d(P<0.05);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23.68±3.37)mL,其低于对照组的(197.10±5.46)mL(P<0.05);试验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其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P<0.05);试验组的椎体前缘压缩高度为(5.48±1.12)mm,椎体后缘压缩高度为(3.38±1.69)mm,椎管占位率为(4.78±2.67)%,Cobb’s角为(4.13±3.36)°,其低于对照组的(43.34±9.18)mm、(29.28±10.92)mm、(34.22±10.35)%和(25.43±6.59)°(P<0.05);试验组的生理功能为(67.24±2.67)分,生理机能为(70.36±2.48)分,活动为(66.45±2.22)分,精神状态为(68.78±2.43)分,其高于对照组的(60.49±2.58)分、(60.76±2.73)分、(58.47±2.45)分和(61.36±2.28)分(P<0.05)。结论 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方法包括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经准确诊断后采用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的优良率和安全性,加快其脊柱功能及椎体高度的恢复,从而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顺张晓龙
关键词:急性脊柱创伤
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41例。单一组给予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组给予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功能障碍,影像学结果,并发症。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单一组,住院天数短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联合组VAS评分均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联合组ODI评分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升高,Cobb's角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Cobb's角矫正丢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助于患者快速出院,改善脊柱功能障碍,缓解疼痛,同时能改善患者影像学指标,具有一定安全性。
张文远千建荣陈艳王奇安志军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成形术椎弓根内固定术疼痛并发症
不同手术入路对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行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对照组经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内固定术。观察组经皮入路行椎弓根内固定术。观察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伤椎恢复情况[功能障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安全性指标[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红蛋白(Myoglobin,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长、首次下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1 d、出院前VAS评分均比术前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术后1 d、出院前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前ODI指数、伤椎后凸Cobb角就均较术前下降,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上升,但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当天两组的CK、MB、LDH水平均显著升高,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都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但经皮入路创口较小,更有利于术后恢复,且术后疼痛感更轻。
宋国梁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手术情况
不同椎弓根内固定术对急性脊柱损伤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椎弓根内固定术对急性脊柱损伤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椎体高度及Cobb角。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及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急性脊柱损伤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
曹伟伟
关键词:急性脊柱损伤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COBB角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2023年1月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语言分级评分法(VRS)]和脊柱稳定性(伤椎前、后缘高度比、矢状面指数及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RS评分及脊柱稳定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12周,观察组的V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周的VRS评分及术后12、24周的脊柱稳定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可减轻手术创伤,有效促进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疗效确切,对脊柱稳定性的效果与开放手术相近。
杜绍欢陈万安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脊柱稳定性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4年
对比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时选择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2月-2024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6例为入组对象,均实施椎弓根内固定术,盲选抽签分组,对照组(48例)选择后正中入路;观察组(48例)选择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功能进行评估,测量脊柱侧弯角度,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创伤因子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 围术期指标中,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总时长及术中患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功能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脊柱侧弯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创伤因子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可首选经多裂肌间隙入路,相较传统后正中入路效果更理想,有效改善腰椎功能,同时减轻因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刺激,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任立飞
关键词: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8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复位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水平、创伤因子指标[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Cobb角均小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CK、Myo、LDH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螺钉松动、骨折椎体复位高度丢失、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背肌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相当,但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降低创伤因子指标水平和腰背肌疼痛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
朱启航林岿然王林杰赵仕博汝强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术腰椎功能
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脊柱功能障碍改善效果及对影像学指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纳入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分析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滕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1:1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配合椎体成形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评分(14.45±2.62)分高于对照组的(11.52±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5,P<0.05)。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17.45±4.23)分,视觉模拟评分为(1.53±0.44)分,椎体前缘及后缘压缩率为(6.47±2.26)%、(6.44±2.26)%,Cobb角为(3.44±1.21)°,低于对照组的(23.56±4.66)分、(2.44±0.42)分、(10.52±2.32)%、(9.65±2.55)%、(5.64±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2、9.695、8.104、6.105、8.195,P均<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恢复其腰脊椎功能,并维持复位伤椎高度,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尽早出院。
刘铁岭任雨春
关键词: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对脊柱侧弯患者炎症-应激因子、腰椎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对脊柱侧弯患者炎症-应激因子、腰椎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信臣中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侧弯患者,电脑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应激因子[血清肌酸激酶(CK)、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腰椎功能[胸腰段后凸角(TLK)、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结果联合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ODI、VAS评分明显降低,其中联合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 Cor、NE、CK水平显著升高,其中联合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两周TLK、TK、LL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在治疗脊柱侧弯患者中,能改善腰椎功能、减轻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但手术时间较长。
李楠段伟利袁海胜
关键词:脊柱侧弯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后路植骨腰椎功能

相关作者

杨惠林
作品数:1,595被引量:8,977H指数:4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水泥
史金辉
作品数:72被引量:354H指数:1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爆裂型骨折 胸椎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脊柱骨折
王根林
作品数:287被引量:1,616H指数:2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椎弓根螺钉
唐天驷
作品数:610被引量:5,733H指数:3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腰椎 椎体后凸成形术 颈椎 脊柱骨折
潘显明
作品数:274被引量:940H指数:14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