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66篇“ 植被类型“的相关文章
- 植被类型被引量:1
- 1989年
- 植被类型是关于植被实际知识的一定总结,它的分类或划分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科学分类的目的是要充分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就植被分类来说,它应该反映各植被类型的固有特征及其与生境之间的固有联系.尽管植物群落之间并没有类似生物种之间的那种亲缘关系,只是有着群落特征在不同级别上的相似,但是根据群落特征的相似性或相异性的比较。
- 关键词:植被类型群落特征植物群落植被分类亲缘关系相异性
- 基于遥感遥测数据的植被类型识别划分方法及系统、介质
- 本发明涉及遥感遥测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基于遥感遥测数据的植被类型识别划分方法及系统、介质,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主要包括了通过遥测影像数据确定需要进行植被类型识别的目标区域,判断为绿色植被区和非绿色植被区,对目...
- 罗义徐争强叶娇珑马婵华赵利刁维王丽坤胡祎费勇强黄爱民余洪慧
- 基于遥感遥测数据的植被类型识别划分方法及系统、介质
- 本发明涉及遥感遥测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基于遥感遥测数据的植被类型识别划分方法及系统、介质,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主要包括了通过遥测影像数据确定需要进行植被类型识别的目标区域,判断为绿色植被区和非绿色植被区,对目...
- 罗义徐争强叶娇珑马婵华赵利刁维王丽坤胡祎费勇强黄爱民余洪慧
- 浙江松阳松阴溪湿地植被类型及分布特点
- 2025年
- 2022年4月—2023年12月,对浙江松阳松阴溪湿地开展野外植被调查。结果显示:该湿地植被可以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57个群系。松阴溪湿地植被的分布除了取决于建群种和优势种的生长习性之外,还受基质、水流、水位等环境因子影响,受外来物种入侵等生态因子以及干扰、环境污染、堤岸固化等人为因素的胁迫。
- 丁俊姚燊豪刘学文徐跃良张洋
- 关键词:湿地植被植被类型
-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氮素的分布特征
- 2025年
- 以甘肃兴隆山5种天然植被类型(草地、灌丛、白桦林、青杄-白桦混交林、青杄林)3个土层(0~20、20~40、40~60 cm)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水稳性团聚体氮的变化特征,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揭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全氮含量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以及MWD与土壤氮素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均以水稳性大团聚体(粒径>0.25 mm)为主,表现为青杄林>灌丛>草地>青杄-白桦混交林>白桦林。草地、白桦林、青杄-白桦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减小,而灌丛和青杄林则先增大后减小。5种植被类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表现为青杄林>草地>白桦林>灌丛>青杄-白桦混交林。5种植被类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全氮含量表现为青杄-白桦混交林>青杄林>白桦林>草地>灌丛。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全氮贡献率均以水稳性大团聚体为主。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与水稳性大团聚体全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粒径≤0.25 mm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全氮含量无相关关系,且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与土壤氮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越稳定其固氮能力越强,同时氮素的积累可促进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形成。该地区青杄林土壤的稳定性最好,有利于碳氮的积累。
- 张万宇刘小娥洪建龙张建鹏
-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土壤氮素植被类型
- 辽河口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 2025年
- 湿地是重要生态系统,微生物对维持其生态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辽河口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对于揭示该区域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辽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芦苇分布区-芦苇根际土壤(D1)、芦苇-盐地碱蓬交错区-芦苇根际土壤(D2)、芦苇-盐地碱蓬交错区-盐地碱蓬根际土壤(D3)、盐地碱蓬分布区-盐地碱蓬根际土壤(D4)以及潮滩沉积物(D5),利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土壤理化因子与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辽河口湿地根际微生物检测出40门,95纲,184目,311科,528属,888种。2)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是最优势菌群。3)湿地各采样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盐地碱蓬分布区-盐地碱蓬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氮、有机质、氯离子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从微生态学角度为中国北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 岳航宇郭成久苏芳莉魏超
- 关键词:辽河口湿地植被类型微生物多样性
- 藏东南林线过渡带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2025年
- 土壤团聚体结构对于维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为探究林线过渡带这一特殊区域内乔木、灌木和草甸等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藏东南色季拉山阳坡的方枝柏林线过渡带为研究区,采用干筛法研究了急尖长苞冷杉林、方枝柏林、雪层杜鹃林和草甸4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土壤理化指标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粒径>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0.25 mm的团聚体含量;草甸和灌木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始终高于乔木林,0~10 cm土层中方枝柏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差,10~20 cm土层中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差;土壤的多种理化性质共同作用于土壤团聚体的组成,进而对其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土壤pH值越低、容重越小、有机质含量越高、毛管持水量越大或孔隙度越大,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就越好。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高海拔山区土壤质量和结构提供了数据支撑。
- 朱思洁张波张波丁慧慧郭亮娜李江荣
- 关键词:植被类型团聚体稳定性
- 不同植被类型对河北张宣矿区铁尾矿土壤物理性质影响及评价
- 2025年
- 为了解铁尾矿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配置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选取河北张宣矿区铁尾矿中14个样地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取样,对土壤密度、孔隙度、持水量、入渗速率指标进行分析,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物理改良效果评价。结果表明:1)铁尾矿在覆土整地措施基础上进行植被恢复,与裸露尾矿相比,各植被类型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均得到有效改良,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物理性质存在差异;2)经熵权-TOPSIS排序,在植被恢复初期,紫穗槐+胡枝子灌木混交模式效果最佳,总体表现为灌木混交林>乔灌混交林>灌木纯林>自然恢复草本>乔木混交林≈乔木纯林;3)建议该铁尾矿在采取客土覆盖、局部整地等工程措施基础上,乔木栽植油松,灌木栽植紫穗槐、胡枝子、沙棘混交树种并选择野艾蒿等草本植物。该结果可为铁尾矿植被恢复措施及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 魏广阔闫升赵廷宁杨建英贾志刚李瑞鹏
- 关键词:铁尾矿植被类型土壤物理性质
-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 2025年
- 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质量分数对土壤结构稳定性至关重要。目前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二者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尚不清晰。以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圪坨店流域的成熟人工油松林、人工柠条林、人工紫花苜蓿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裸地为对照,对0~20、20~40和40~60 cm 3层土壤团聚体进行物理分级,测定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及土壤有机碳等指标,用Pearson法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下各土层团聚体均以<0.250 mm团聚体为主,3种植被恢复措施下的≥2.000和<2.000~0.250 mm团聚体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裸地(P<0.05),人工油松林下土壤≥0.250 mm团聚体质量分数R>0.25最高;2)相较于裸地,3种植被恢复下土壤的R>0.25,MWD和GMD分别提高44.9%~121.36%,63.11%~171.23%和31.21%~194.95%,D值降低0.18%~3.29%,人工油松林土壤稳定性提升最佳;3)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质量分数经人工植被恢复提高了3.06%~53.36%,人工油松林下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提升最高;4)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0.250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0.250 mm粒级团聚体为影响土壤团聚化的关键阈值。人工油松林对于提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固碳能力具有显著优势,可有效抵抗土壤侵蚀,适宜在该地区植被恢复工作中推广应用。
- 陈泽清杨光杨光王子萌任鸣任喜珍闫哲
-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人工植被恢复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黄土丘陵沟壑区
- 泽曲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叶片光合生理性状研究
- 2025年
- 为探讨不同植被类型下物种和群落尺度的光合生理性状特征及差异性,以沼泽植被、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为对象,原位测定和研究群落中主要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_(2)浓度(Ci)等。结果表明:物种尺度的Pn,Tr,Gs,Ci,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99~24.95μmol·m^(-2)·s^(-1)CO_(2),2.03~8.13 mmol·m^(-2)·s^(-1)H_(2)O,0.10~0.71 mol·m^(-2)·s^(-1),254.51~334.66μmol·mol-1,19.19~39.58和1.41~5.08μmol·mmol-1,光合生理性状不同物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群落尺度下沼泽植被与高寒草甸间各光合生理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总体呈沼泽植被>高寒草甸趋势。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Pn与其他光合生理性状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3种植被类型Gs与Ci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Tr,Gs,Ci均与水分利用效率负相关。沼泽植被和沼泽化草甸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更高,高度适应高寒湿地生境,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方面更具意义。
- 魏卫东刘育红刘育红
- 关键词:高寒草甸光合生理
相关作者
- 艾宁

- 作品数:59被引量:27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陕北黄土区 植被类型 土壤水分 不同植被类型 枣林
- 刘长海

- 作品数:143被引量:76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土壤动物 枣林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枣树
- 宫渊波

- 作品数:180被引量:1,876H指数:24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川南 植被恢复 岷江上游 天然常绿阔叶林 退耕还林
- 张金池

- 作品数:449被引量:3,848H指数:30
-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林分类型 退化喀斯特 苏南丘陵区 植被恢复 根系
- 刘广全

- 作品数:200被引量:1,264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沙棘 植被修复 锐齿栎林 植被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