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20篇“ 植被生态“的相关文章
水土保持的植被生态护坡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护坡技术领域,具体为水土保持的植被生态护坡,包括第一固定构件、注塑件与第二固定构件,所述第一固定构件与第二固定构件均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侧设置有导水条,所述导水条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挂钩,所述固定板的...
赵宗琪朱倩李文红王敏赵思源
一种保水型植被生态恢复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水型植被生态恢复材料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种植体,所述种植体内均匀分布有多个种植腔,所述种植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贯穿所述种植体的表面和底面,所述种植腔的侧壁由第一纺织物构成;所述种植体...
汪霞段文慧黄政李佳王君武赵云飞吴金洪邓涛张原野孙雨欣
德州植被生态质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025年
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植被生态质量状况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数据参考。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植被生态质量监测模型,研究德州2000—2022年植被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3年间,德州植被生态质量明显改善,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每10年分别增加7.3、101.6 g C·m^(-2)和6.8%。植被生态质量空间差异不大。气温和降水是改善植被生态质量的主要气候驱动因子,而且降水的驱动作用大于气温。适宜的气温、降水等水热条件,有助于植被生长发育,促进植被生态质量改善。干旱、高温、寒潮等极端气候事件,特别是多种极端气候事件叠加,会导致植被生态质量下降。
王萌萌王晗李斌范佳林刘春红
关键词:气候变化净初级生产力植被覆盖度
基于RS和GIS的江西省植被生态质量演变特征分析
2025年
基于2000—2023年卫星遥感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距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江西省的NDVI和NPP植被生态变量年际、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空间上分析江西省植被生态质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江西省NDVI、NPP值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0.004/a、2.6g C/(m^(2)·a)。(2)江西省植被生态质量呈明显的“夏高冬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一般为1或2月植被生态质量最低,7或8月最高。(3)江西省的植被生态质量整体得到显著改善,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植被生态好的区域主要位于省境边陲高海拔山区,低值区则位于下垫面为水体和城镇的江河湖泊及城区附近,而植被生态改善最为明显的区域分布在鄱阳湖湿地、中南部山地与平原过渡带的部分丘陵地区,其中抚州、鹰潭、赣州等市的植被生态改善比例位居江西省的前3位。
李柏贞吴燕良王怀清邱美娟戴芳筠陈兴鹃
关键词:生态质量净初级生产力归一化植被指数
露天边坡植被生态恢复关键技术集成模式研究
2025年
为了探索边坡绿化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边坡植被恢复效果,运用技术集成理论,将常用边坡治理与边坡绿化单项技术集成,构建边坡植被生态恢复技术集成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削方减载+高次团粒喷播+挡土墙+覆土绿化+排水沟”模式,适用于坡度45°~55°、对原边坡破坏较大、绿化要求高的边坡生态恢复;“清方+植生袋(飘台)或植生混凝土+挡墙(护坡)+排水沟”模式,适用于坡度大于55°、不宜削方、对边坡绿化要求较低的高陡边坡;“削方减载+锚杆格构+覆土绿化+挡土墙(护岸)+排水沟”模式,适用于坡度30°~45°的土质或全~中风化基岩边坡绿化。
王崇举贾雪娇陶海宁李悦郑进
关键词:露天边坡植被恢复绿化模式
西北地区地下水依赖型植被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5年
植被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科学问题。西北旱区广泛分布地下水依赖型植被,部分地区人类活动造成的水位下降已超过其生态水位阈值,导致生态功能受损,甚至植被大面积枯死,严重威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笔者基于国内外在区域地下水依赖型植被的识别、生态韧性评价、植被-地下水协同演化以及地下水生态水位确定等4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并指出未来研究应当关注的重点方向。综合分析表明,西北地区流域尺度地下水依赖型植被的识别研究相对较少,而对识别结果进行地面验证的稳定同位素方法还需改进;生态韧性研究多注重地表生态与环境指标,而忽略了地下水、根系布等地下指标,缺少基于抵抗力、恢复力和适应力的生态韧性综合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的研究不能满足生态保护修复的需要;植被-地下水协同演化研究受限于不能精准探测根系变化,根系动态探测技术及刻画根系-水源协同变化的模型有待进一步发展;生态水位主要是基于现状条件确定的静态水位,对受降水和地下水侧向补给影响下的水位变化空间差异以及植物自身适应性考虑不足,还需研究外界条件改变下的动态生态水位。通过梳理西北地区地下水依赖型植被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指出当前研究的薄弱研究环节和面临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西北旱区生态水文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依据。
尹立河王平王田野乔冈马洪云马洪云张俊
关键词:生态水位
一种自然植被生态修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被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然植被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端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顶端的左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箱体的前端设置有便于出料结构。该自然植被生态修复装置通过设置有挡板、涡轮和安...
王雷薛杰刘月杨家贤杨曾铭
一种湖泊滨水植被生态的修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湖泊滨水植被生态的修复装置,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它包括第一驳岸、浅水种植区和第二驳岸;浅水种植区、第二驳岸内均设有阻隔带;第二驳岸由内到外依次设有三维植被网和土壤层,土壤层上铺设有多个护坡板。本实用...
张忠义高兆波马方凯章宁
一种盐渍化土地植被生态修复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渍化土地植被生态修复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盐渍化土地降盐,选取盐渍化土地原生优势盐生植物种植于盐渍化土地,第一季盐生植物成熟后,补种品种相同的盐生植物,重复该过程...
拉本龙主多杰王锦刘强胡笑玫
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
2025年
植被是重要的碳汇资源,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器。为科学评估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状况,本文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确定了湿地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等级划分标准,定量评价了2000—2023年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3年黑龙江省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峰值皆出现在2020年。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等级阈值划分合理,能较为客观地体现湿地植被生态质量状况。2000—2023年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质量整体向好发展,2010年以来湿地植被生态质量偏好区域占比呈显著增加趋势,2020年偏好区域占比最大(占67.6%)。2023年黑龙江省94.4%的湿地植被生态质量处于中等和偏好等级,偏差区域主要位于省内西部、东南部湿地。本研究实现了对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质量的动态监测与科学评价,可为湿地植被评价及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潘雪吴霞刘兴丽韩书新高月刘洋
关键词:湿地遥感

相关作者

杨武年
作品数:459被引量:2,842H指数:26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遥感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 遥感技术
杨鑫
作品数:54被引量:217H指数:9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单木 植被生态 泥石流 遥感 地上植被
沙晋明
作品数:136被引量:882H指数:16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遥感 生态环境 GIS 基于GIS 地形因子
高丽霞
作品数:44被引量:143H指数:8
供职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蓝莓 植被生态 采石场 越橘 红掌
刘辉
作品数:257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建筑垃圾 垂直绿化 透水 混凝土 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