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4篇“ 植硅体“的相关文章
不同发育时期勃氏甜龙竹叶片植硅体含量及型态变化特征
2025年
为了解不同发育时期勃氏甜龙竹叶片植硅体的含量及型态变化,对不同秆龄及相同秆龄不同发育时期的勃氏甜龙竹叶片硅和植硅体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植硅体型态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不同秆龄勃氏甜龙竹叶片中硅含量表现为1年生(5.93%)<2年生(10.30%)<3年生(15.25%),各秆龄中老叶硅含量均显著高于成熟叶和嫩叶;植硅体含量与硅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不同秆龄及相同秆龄不同发育时期叶片均观察到尖型、方型、杆型、扇型、哑铃型、鞍型6种类型植硅体;哑铃型、杆型和鞍型植硅体占比超过植硅体总数的70%以上;除哑铃型植硅体,其他5种类型植硅体占比均随着秆龄增大呈增加趋势;哑铃型和鞍型植硅体长宽值变化差异不显著,是较稳定的植硅体型态。
谢东伯段思源陈哲王曙光王昌命詹卉
关键词:勃氏甜龙竹竹叶硅含量植硅体
植硅体记录下的兴隆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气候和植被变化被引量:1
2025年
植硅体分析在复原古人类生活环境和考古遗址气候特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组织并主导了对河北康保兴隆遗址南部自然沟的解剖与清理工作。为揭示遗址周边的植被景观与气候变化,我们选取该自然沟的沉积剖面,进行古环境替代指标分析。植硅体记录揭示,自新仙女木事件结束以来,遗址所在区域经历了多个气候阶段,包括升温期、相对暖湿的温干期、迅速干凉化时期、干冷期及持续干冷期。在整体干冷化趋势下,约10000-7000 cal.BP环境景观相对较好,为先民提供了宜居的生存条件。很可能正是在这个时期,兴隆先民择机断续利用此山间小盆地,其西北依山、东南傍水的独特微观地貌为他们提供了理想的栖居场所。他们迁入定居,并逐渐选择粟黍种植作为采集狩猎的有效补充,发展出几千年来相对连续且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信仰。
邱振威庄丽娜
关键词:植硅体植被景观气候演变
一种改进的植硅体实验室前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植硅体实验室前处理方法,属于微体生物实验室提取处理领域,包括步骤:S1,称取干燥样品10g放入500ml玻璃烧杯,加入去离子水溶解;S2,样品溶解后移入用超声波震荡处理,震荡分解团块,使沉积物颗粒分...
路晶芳高月新杨传胜张丹丹黄威孙军
一种含硅质沉积物中硅藻和植硅体的联合提取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硅质沉积物中硅藻和植硅体的联合提取方法,涉及硅藻和植硅体的联合提取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分散样品后,进行超声过滤,再利用盐酸去除固体样中的钙质,可在超声过滤过程中将样品中的无效成分去除,不...
路晶芳杨传胜张丹丹黄威韩同刚
一种植硅体硅碳矿复合粉禽畜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硅体硅碳矿复合粉禽畜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由以下组分组成:植硅体硅碳矿粉、磁铁矿粉、电气石粉、闪锌矿粉、麦饭石粉、灰岩粉(CaCO<Sub>3</Sub>)、硅藻土、膨润土、米糠粉、大豆粉。本发明涉...
邓杰侯思豪王先广王平李冬梅王春香詹天卫丁能文李之锋闵光权钟秋娟刘伟廖思敏陈瑞阳朱创国漆小鹏
草地生态系统植硅体碳研究进展
2024年
植硅体在硅化作用过程中包裹的部分有机碳被称为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OC),是草地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硅体碳封存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草地生态系统植硅体固碳还没有得到足够多的关注和充分研究。本文对近年来陆地生态系统PhytOC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分析植物PhytOC的形成及封存、土壤PhytOC的积累及其稳定性和不同草地类型PhytOC的分布及储量,探讨人类活动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PhytOC的影响,提出了未来草地生态系统PhytOC的研究方向,为准确估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硅体固碳潜力和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武倩黄程鹏奇立敏鞠馨高翠萍韩国栋
关键词:草原碳循环植硅体气候变化
农田生态系统植硅体植硅体碳研究综述
2024年
植硅体是长期稳定存在于土壤中的无定形二氧化硅,主要运用于农业考古、古气候重建和恢复古植被;植硅体碳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长期陆地碳封存方式。农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研究农作物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分布及植硅体形态,能够更好地探究史前农耕文明的发展情况,可以估算农田生态系统植硅体碳汇潜力,有效缓解气候变化。综述了植硅体植硅体碳在不同作物中的含量与分布、植硅体形态、碳汇潜力及植硅体在农业考古中的作用,并阐明了作物植硅体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郑旭娟张莹龚志坚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植硅体
太行山普通小麦植硅体记录及其生态意义
2024年
小麦作为全球三大谷物之一,其产量受全球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硅可以增强小麦的抗逆性,小麦植硅体的形成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以太行山普通小麦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小麦植硅体的主要类型(短细胞、长细胞、毛发细胞、气孔和导管植硅体等),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各部位植硅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干旱条件促进小麦植硅体的形成,并使短尖型植硅体的数量增加;(2)小麦各部位植硅体组合对干旱的响应趋势不同。这些认识对深入理解小麦植硅体的发育和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机制、促进小麦植硅体的研究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杨翊顾延生蒋明娟邓哂茜田林玮郑军
关键词:小麦植硅体
长潭水库消落带湿地落羽杉林下植被植硅体研究
2024年
为揭示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的产生和积累规律,在浙江省长潭水库消落带湿地选取落羽杉林下8种草本植物,研究植物植硅体质量分数及植硅体碳产生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8种草本植物植硅体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五节芒(7.54%)、狗牙根(6.36%)、荻(5.27%)植硅体质量分数较高,而三裂叶薯(2.57%)、荸荠(2.29%)和狭叶黄精(1.53%)植硅体质量分数则相对较低。此外,各草本植物植硅体封闭碳的产生通量为0.07~111.19 g·m-2·a-1。在水库消落带湿地落羽杉林下选择栽植如五节芒、狗牙根、荻等具有高植硅体质量分数的禾本科植物,对于增强整个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将为山区水库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植硅体碳汇调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振宇朱友聪
关键词:植硅体
贵州马尾松林植硅体碳封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植硅体碳在全球碳硅循环和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陆地生态系统长期碳封存的重要机制之一。为了探明贵州马尾松林的植硅体碳封存特征,估算其植硅体碳汇潜力,探究影响其碳封存特征的关键因子,为西南马尾松林科学经营和区域碳循环调控...
郑旭娟
关键词:马尾松

相关作者

介冬梅
作品数:91被引量:468H指数:14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植硅体 松嫩平原 芦苇 松嫩草原 表土
吕厚远
作品数:167被引量:2,197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植硅体 古气候 植物硅酸体 古环境 气候变化
姜培坤
作品数:268被引量:2,960H指数:34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
研究主题:雷竹 雷竹林 土壤 植硅体 碳
刘利丹
作品数:19被引量:74H指数:7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植硅体 芦苇 时空分异 生长期 分形维数
顾延生
作品数:127被引量:67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植硅体 第四纪 沉积物 古环境 环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