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10 篇“ 植物形态 “的相关文章
基于格式塔理论的花园植物 形态 分类体系构建与应用 2025年 花园是以植物 造景为主要形式的园林形态 。在设计花园时,植物 的形态 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然而目前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显不足。该文在综合国内外花园植物 形态 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格式塔理论的闭合原则,对常见花园植物 形态 进行简化、分类和提炼,依据几何形态 归纳为一级形态 5类,即:圆形、锥形、方形、丘状和其他形状,并结合具体形态 进一步细分二级形态 共14种,构建了花园植物 形态 分类体系,并总结出每种形态 的代表植物 和应用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草本、木本、草本+木本三大类花园核心植物 组合类型出发,深入分析典型花园实践案例。同时总结不同类型的植物 形态 搭配规律,将花园植物 形态 分类体系运用于设计。旨在为花园植物 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新思路、新依据,推动形式美学与模块化设计在花园设计领域的应用。 沈欣悦 石杨扬 万卓 温利杰 苏扬 夏宜平关键词:花园植物 植物形态 形式美学 基于植物 形态 和DNA分子技术鉴定党参属五种植物 2025年 以13个省市的106份党参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植物 形态 和DNA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06份党参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以期为植物 形态 特征和DNA分子技术鉴定党参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党参、川党参、素花党参与管花党参、羊乳在植物 形态 上有较大的差异,而党参、川党参和素花党参之间差异较小,但均可以通过植物 形态 差异进行鉴别;利用ITS2序列和psbA-trnH序列可准确鉴别党参、川党参、素花党参与管花党参、羊乳,但对变种与原变种间的鉴定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张志宇 刘付松 刘莎 张德林 王化东 吴发明关键词:党参 植物形态 DNA分子 斑叶兰与3种近缘种的植物 形态 及显微鉴别 2025年 目的对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及其3种近缘种植物 大花斑叶兰(G.biflora)、小斑叶兰(G.repens)、小小斑叶兰(G.yangmeishanensis)进行生药鉴定。方法采用生药学鉴定方法,比较斑叶兰及3种近缘种植物 的原植物 形态 、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结果斑叶兰与大花斑叶兰、小斑叶兰、小小斑叶兰在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方面的差异性较小,而在原植物 形态 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通过叶(上下表面颜色、叶脉)和花(大小、颜色)的特征结合茎部等部位鉴别点可以鉴别上述斑叶兰属植物 。结论该研究可为斑叶兰及其近缘种药用植物 的鉴别研究和质量标准制修订提供有益的参考。 王硕硕 敖艳霞 吴锦忠 彭梦超 冯峰 吴岩斌关键词:斑叶兰 近缘种 生药学鉴定 显微特征 土壤酸化对草甸草原植物 形态 性状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025年 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硫添加(0、1、2、5、10、15、20、50 g S·m^(-2)·a^(-1))模拟土壤酸化实验平台,以内蒙古草甸草原禾本科牧草贝加尔针茅和杂类草白头翁2个常见物种为对象,分析了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片厚度、植株高度以及光合色素含量与计量特征的变化,研究草原植物 形态 性状和光合色素含量对土壤酸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主要通过改变形态 性状而不是光合色素含量适应土壤酸化。贝加尔针茅和白头翁形态 性状对土壤酸化的形态 响应基本相似,表现为降低比叶面积(降幅分别为12.0%和8.0%),增加叶干物质含量(增幅分别为3.2%和0.9%)和植株高度(增幅分别为3.4%和15.0%)。贝加尔针茅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对土壤酸化无显著响应,而白头翁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含量(25.7%),但增加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51.4%),这种变化主要受土壤酸化导致的土壤硝态氮和钙镁离子含量下降影响。贝加尔针茅因占据群落上层,拥有获取光资源的优势,主要通过改变形态 性状适应土壤酸化。土壤酸化使得白头翁形态 性状趋于保守并对光合系统产生了胁迫。 杜安娜 张玉革 李慧 姜勇 冯雪关键词:草甸草原 土壤酸化 形态性状 光合色素 植物 形态 结构与生长发育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2025年 植物 形态 学涵盖的知识点繁多,且植物 的微观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难以直接观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为应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构建植物 形态 结构与生长发育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以辅助教学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植物 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 结构、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该系统基于B/S架构,部署在校园网服务器上,用户通过Web浏览器访问,终端与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系统包括理论学习、理论考核、实操练习和实操考核四个模块。教学实践表明,该系统克服了学时和微观结构的限制,规范了实验操作,提高了切片操作的安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黄小忠 王充 胡晓丹 胡荣 潘然关键词:生长发育 教学应用 遮光对三种苦苣苔科植物 形态 、生理指标的影响 2025年 为评估不同遮光处理对银色鹿角苣苔(Primulina Silver Antler)、紫花报春苣苔(Primulina purpurea)、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3种苦苣苔科植物 的形态 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综合评价它们的耐阴性,耐阴性试验设置0(全光照)、25%、50%、75%4种遮光处理,测量植物 的形态 指标和生理指标,包括株高、冠幅、叶长、叶宽、全株叶数、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耐阴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耐阴性试验中,在全光照条件下,银色鹿角苣苔、紫花报春苣苔、半蒴苣苔均生长良好;银色鹿角苣苔的株高、冠幅、全株叶数、分蘖数随遮光程度增加而下降,半蒴苣苔全株叶数随遮光程度增加而增加;3种苦苣苔的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b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均明显增加,对遮光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隶属函数分析表明,3种苦苣苔耐阴性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半蒴苣苔、银色鹿角苣苔、紫花报春苣苔,与耐阴试验中植物 的生长形态 表现一致。综合考虑观赏性,杭州市应优选银色鹿角苣苔和半蒴苣苔作为推广品种。 丁水龙 齐鸣 王俊 张明 罗俊萧关键词:遮光 生理指标 耐阴性 基于植物 形态 学评价旅游景区园林植物 景观的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本研究通过应用植物 形态 学评价方法,对旅游景区的园林植物 景观进行了深入探究。植物 形态 学,作为评估植物 外观特征的学科,为园林景观的设计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研究显示,基于植物 形态 学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客观、细致地分析旅游景区的园林植物 景观,从而指导景区的植物 配置和设计,使之更符合景区特色。同时,本研究也指出了该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结合生态、环境和文化等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不仅为旅游景区的园林植物 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证支持,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启示。 张超关键词:植物形态学 旅游景区 园林植物景观 综合评价 一种观赏植物 形态 特征反演土壤重金属含量模型生成方法 一种观赏植物 形态 特征反演土壤重金属含量模型生成方法,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 修复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对于重金属领域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一品种,对于不同品种和植物 生长初期的研究还很匮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 郭宏亮 张智尧 赵春莉 周旭丹 于合龙 高连兴 曹丽英 程志强 孙效荷 田颖 王光耀 李名洋 田永利一种观赏植物 形态 特征反演土壤重金属含量模型生成方法 一种观赏植物 形态 特征反演土壤重金属含量模型生成方法,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 修复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对于重金属领域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一品种,对于不同品种和植物 生长初期的研究还很匮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 郭宏亮 张智尧 赵春莉 周旭丹 于合龙 高连兴 曹丽英 程志强 孙效荷 田颖 王光耀 李名洋 田永利腾格里沙漠人工固沙植被区藓类植物 形态 演变特征 2024年 形态 演变特征能够反映植物 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为了解藓类植物 适应干旱沙区环境演变的形态 变化特征,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人工固沙植被区内的真藓(Bryum argenteum)、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和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解析了不同植被年龄区(35、41、66年)的藓类植物 在叶片、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的形态 特征和数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植被年龄的增加,3种藓的形态 性状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突出体现在土生对齿藓的叶面积、叶尖长和株高不断下降,而真藓和齿肋赤藓表现出非持续性变化,这可能与种内和种间的资源竞争有关。尽管如此,从整体特征来看,腾格里沙漠人工固沙植被区藓类植物 在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普遍经历了由茎叶体小、密度大向茎叶体大、密度小的演变趋势。 万雨晨 刘彦平 吴永胜 贾鸿飞 张甜 高艳红 杨昊天 尤万学 杜军 贾荣亮关键词:藓类植物 植被演替
相关作者
郭新宇 作品数:688 被引量:1,731 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表型 植物 玉米 作物 玉米果穗 曾兰玲 作品数:23 被引量:44 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分形 植物建模 吸引子 建模算法 IFS 钱学射 作品数:89 被引量:648 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研究主题:罗布麻 化学成分 民族植物学 综合利用 栽培 陆声链 作品数:192 被引量:547 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植物叶片 三维模型 植物 叶片 三维重建 林金星 作品数:277 被引量:1,533 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植物 花粉管 标记基因 细胞壁 基因